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薄身厚民,與民親近——《晏子春秋》民本思想探析

2019-01-18 15:47賈海鵬
天中學刊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景公晏子君主

賈海鵬

?

薄身厚民,與民親近——《晏子春秋》民本思想探析

賈海鵬

(周口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薄身厚民,與民親近”是《晏子春秋》民本思想的總綱?!蛾套哟呵铩氛J為,國君“以民為本”要做到“春省耕,補不足;秋省實,助不給”,“及時救災(zāi),保障生活;輕徭薄賦,保證生產(chǎn)”,“寬獄省刑,安居樂業(yè);扶老賑孤,延及骸骨”,“少動干戈,保民性命”。《晏子春秋》民本思想的提出除受先秦文化傳承和時代背景的影響外,還有晏子因認識到人民群眾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巨大作用,從而產(chǎn)生的深深的憂患意識?!蛾套哟呵铩访癖舅枷氲膶嵤?,在保證人們正常生產(chǎn)生活、休養(yǎng)生息的同時,也緩和了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矛盾,穩(wěn)固了君主和貴族的政權(quán),使得國家強盛、社稷安寧。當然,《晏子春秋》民本思想也具有不可避免的歷史局限性。

《晏子春秋》;民本思想;晏子;齊景公

一、《晏子春秋》民本思想的產(chǎn)生背景

眾所周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者。早在夏商時期,天的地位至高無上,它的意志主宰著人間的興衰禍福,但是統(tǒng)治階級仍然看到了人民群眾的重要性?!渡袝?· 五子之歌》云:“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盵1]369自西周以來,天的地位逐漸下降,民的地位逐漸上升。周人就曾提出“子子孫孫永保民”“用保乂民”“用康保民”“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1]182―436等理念①,并在現(xiàn)實政治中施行了“敬天保民”舉措,這是“民本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姜太公在封齊之始,就采取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的惠民國策,使得“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2]。管仲曾對齊桓公說“齊國百姓,公之本也”[3]453,“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民惡憂勞,我佚樂之;民惡貧賤,我富貴之;民惡危墜,我存安之;民惡滅絕,我生育之”[3]13。因而,黃寶先認為:“(管子)的民本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即在政治上要得民。在經(jīng)濟上,他主張利民、富民、善分民。在政策上要教民、從民俗。管仲的重民、愛民、富民、教民、從民俗的歸宿在于牧民,在于有效地統(tǒng)治百姓、役使百姓,以達到御民和維護姜齊統(tǒng)治的目的。”[4]53此外,春秋時期的其他政治家也提出了許多重民思想。隨國季梁曾說:“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5]57。伶州鳩亦云:“且民所曹好,鮮其不濟也;其所曹惡,鮮其不廢也?!盵6]81

《晏子春秋》繼承和發(fā)展了往圣前賢的思想精髓,其民本思想的形成與晏子所處的時代背景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②。晏子生活的時代,正值春秋晚期第二次“弭兵之會”發(fā)生不久,各諸侯國之間雖仍有戰(zhàn)爭,但比以往要少得多,規(guī)模也小得多,國際環(huán)境處于一個相對的和平時期。由于外部壓力的減輕,各國君主和貴族都競相追求自身生活的奢侈腐化,不顧百姓死活,并且愈演愈烈。齊景公尤是如此?!蛾套哟呵铩酚涊d:景公“牛馬老于闌牢,不勝服也;車蠹于巨戶,不勝乘也;衣裘襦袴,朽弊于藏,不勝衣也;醯醢腐,不勝沽也;酒醴酸不勝飲也;府粟鬰而不勝食;又厚藉斂于百姓,而不以分餒民”[7]114,“侈為宮室,奪人之居,廣為臺榭,殘人之墓”[7]116③;齊國后宮“馬食府粟,狗饜芻豢,三保之妾,俱足粱肉”[7]11,“文繡被臺榭,菽粟食鳧雁”[7]349;齊國貴族“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斬刈民力,輸掠其聚”[7]347③;國家的整體狀況則是“山林之木,衡鹿守之;澤之雈蒲,舟鮫守之;藪之薪蒸,虞候守之;海之鹽蜃,祈望守之??h鄙之人,入從其政;偪介之關(guān),暴征其私;承嗣大夫,強易其賄;布常無藝,征斂無度;宮室日更,淫樂不違;內(nèi)寵之妾肆奪于市,外寵之臣僭令于鄙;私欲養(yǎng)求,不給則應(yīng)”[7]347,致使“民人苦病,夫婦皆詛”[7]348④。這些讓齊國陷入了“稅斂重,故民心離;市買悖,故商旅絕;玩好充,故家貨殫。積邪在于上,蓄怨藏于民,嗜欲備于側(cè),毀非滿于國”[7]158的危險境地。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國相晏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為了緩和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矛盾,穩(wěn)定社稷,富強國家,他在充分借鑒歷史經(jīng)驗和教訓的基礎(chǔ)上,提出了自己的“民本思想”,并躬身踐行一生⑤。

二、民本思想的總綱:“薄身厚民,與民親近”

《晏子春秋》曰:“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為本也。茍持民矣,安有遺道!茍遺民矣,安有正行焉!”[7]217這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以民為本”的概念。

人民是國家的主體,他們的生產(chǎn)生活狀況決定著國家的興衰存亡。從某種程度上講,君主治理國家就要考慮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幸福和睦?!蛾套哟呵铩吩唬骸笆乱蛴诿癖爻伞\于上,不違天,謀于下,不違民,以此謀者必得矣……傲民舉事,雖成不榮……民,事之本也……度義因民,謀事之術(shù)也。”[7]161又曰:“意莫高于愛民,行莫厚于樂民……意莫下于刻民?!盵7]217這些言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晏子春秋》高度重視人民,把人民看成事之根本、國之根本的核心理念。姜國柱認為:“綜觀晏嬰的思想,他在諫景公之行、答景公之問、事景公之禮、治國家之政中,其出發(fā)點和歸宿地,大多是在民身上著眼的?!盵8]53周云釗、周云劍也認為:“晏子行政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皆在‘民’上。”[9]41除理論上的高度概括外,《晏子春秋》還常以上古帝王的執(zhí)政實例形象地闡述“以民為本”的重大意義。晏子鼓勵景公要以他們?yōu)榘駱?,寬政愛民,以朝諸侯。古之圣王雖然自身享受的物質(zhì)條件非常有限,但因“誠于愛民,果于行善”,故“天下懷其德而歸其義”;“好生而惡殺,節(jié)上而羨下”,故天下“共歸其義”;“予而不取”,故天下“共歸其仁”,這些都是傳說中施政“以民為本”而終至“王天下”的絕好實例[7]100―101。

“薄身厚民,與民親近”是《晏子春秋》民本思想的總綱,它涉及物質(zhì)資源的分配問題。一個國家的財富是有限的,君主和貴族占有的多,黎民百姓就擁有得少。為了讓人民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晏子春秋》建議上位者不能“遂欲滿求,不顧細民”[7]116,而要“薄于身而厚于民”[7]158,“散百官之財,施之民”[7]61。也就是說,統(tǒng)治者平時要節(jié)儉生活,把省下的物質(zhì)財富用于賑濟平民,從而縮小貧富差距,如此才能更好地維護社會穩(wěn)定,鞏固國家政權(quán)。那么,具體應(yīng)該怎么做呢?《晏子春秋》給出這樣的方案:君主“取財”,當“權(quán)有無,均貧富,不以養(yǎng)嗜欲”[7]158。葉世昌、童麗說:“國家在征收賦役時,要斟酌人民的貧富狀況,權(quán)衡有無,使稅負與民力相稱,從而做到賦稅制度比較合理可行,不能只從滿足自己的嗜欲出發(fā)而橫征暴斂?!盵10]160―161甄盡忠認為,晏嬰的這一主張“主要是想通過賦稅征收和再分配等手段來調(diào)節(jié)貧富之間的收入差距,從而減輕貧困者的負擔而不至于挨餓受凍”[11]34。景公曾問晏子如何才能與民親近,晏子答道:“儉于藉斂,節(jié)于貨財;作工不歷時,使民不盡力;百官節(jié)適,關(guān)市省征;山林陂澤,不專其利;領(lǐng)民治民,勿使煩亂;知其貧富,勿使凍餒,則民親矣?!盵7]182這段文字高度凝練,卻極具操作性,其實質(zhì)就是要求統(tǒng)治者“薄身厚民”。

三、民本思想的具體舉措和深層緣由

(一)民本思想的具體舉措

根據(jù)《晏子春秋》的記載,國君“以民為本”主要著眼于幾個方面。

1. 春省耕,補不足;秋省實,助不給

“以民為本”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人民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物質(zhì)需求,主要是糧食,這在農(nóng)耕時代尤其如此。

景公好游?!蛾套哟呵铩份d,景公曾“游于寒涂,據(jù)四十里之氓,殫財不足以奉斂,盡力不能以周役民氓,饑寒凍餒,死胔相望”,這受到了晏子的批評。晏子勸他要以齊國先君桓公出游為榜樣:“睹饑者與之食,睹疾者與之財,使令不勞力,藉斂不費民。”景公知錯,“于是斂死胔,發(fā)粟于民,據(jù)四十里之氓不服政其年”,并“三月不出游”,從而讓該地的人民獲得了較為安寧富足的生活[7]58。

如果說這還只是在國君偶爾出游時聽取大臣建議所采取的濟民措施的話,那么《晏子春秋》對君主“游”和“豫”的詮釋,則從理論上展示了先秦時期各國惠民政策的一種常態(tài)?!蛾套哟呵铩吩唬骸按菏「a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謂之豫。”[7]186就是說,君主出游,不能以自己的享受為主,而要以巡查補給各地百姓生產(chǎn)生活所需為目的。只有這樣,人們才會“吾君不游,我曷以休?吾君不豫,我曷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7]186?⑥,滿心歡喜地企盼君主游豫本地。

2. 及時救災(zāi),保障生活;輕徭薄賦,保證生產(chǎn)

如果發(fā)生了自然災(zāi)害,國家要及時出臺相應(yīng)政策對受災(zāi)百姓進行賑濟,以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先秦時期,齊國人民面臨的自然災(zāi)害主要有五種:“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風霧雹霜一害也,厲一害也,蟲一害也,此謂五害?!币螨R地臨海,雨雪較多,故“五害之屬,水最為大”[3]1054。

《晏子春秋》記述了多起國家賑濟雨雪之災(zāi)的經(jīng)過。例如:景公之時,有一次陰雨連綿十七日,“壞室鄉(xiāng)有數(shù)十,饑氓里有數(shù)家,百姓老弱,凍寒不得短褐,饑餓不得糟糠,敝撤無走,四顧無告”[7]11。對此,景公非但不管不問,還日夜飲酒,讓“柏遽巡國,致能歌者”[7]11。后經(jīng)晏子以辭職相迫,景公方才醒悟,全權(quán)委托晏子賑災(zāi),“晏子乃返,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橑,使足以畢霖雨。令柏巡氓,家室不能御者,予之金;巡求氓寡用財乏者,死三日而畢,后者若不用令之罪……三日,吏告畢上:貧氓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鐘,薪橑萬三千乘;壞室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7]11―12。還有一次,大雪接連下了三天還沒有停止。景公聽從晏子的勸諫,“令出裘發(fā)粟,與饑寒。令所睹于涂者,無問其鄉(xiāng);所睹于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shù),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7]59。前者針對人們受災(zāi)的嚴重程度進行了不同方式的救濟,后者則突出了朝廷賑災(zāi)的力度。由于救助及時,措施得當,百姓的生命得以保全,基本生活得以保障,從而維護了社會的穩(wěn)定,為統(tǒng)治者贏得了較好的口碑。這些都很好地詮釋了《晏子春秋》“以民為本”的題中之義。

人們從事生產(chǎn)活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拜p徭”能夠保證他們生產(chǎn)的時間,而“薄賦”既可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其有體力從事生產(chǎn),又可為生產(chǎn)提供必要的物質(zhì)資料。

如前所述,春秋晚期各國君主為了享受,競相追求豪奢華麗的建筑,大興土木,終歲不止,人民困苦不堪,齊景公尤甚?!蛾套哟呵铩反朔矫娴挠涊d可謂不絕于冊,如“景公使國人起大臺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xiāng)有焉”[7]87;“景公為長庲”[7]89;“景公筑路寢之臺,三年未息;又為長庲之役,二年未息;又為鄒之長涂”[7]90―91;“景公春夏游獵,又起大臺之役”[7]92;“景公為臺,臺成,又欲為鐘”[7]96等等。如此繁多的徭役不但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而且嚴重地侵占了他們從事正常生產(chǎn)的時間,更影響了國家物質(zhì)財富的積累。另外,齊國(其實各國皆如此)君臣生活奢侈靡費,百姓承擔的賦稅十分繁重?!罢煞蚋?,女子織,夜以接日,不足以奉上”[7]76,“民叁其力,二入于公,而衣食其一;公積朽蠹,而老少凍餒”[7]206。繁重的徭役賦稅讓人們饑寒交迫,時時處于死亡的邊緣。如此下去,國家將陷入動蕩,社稷將不得安寧,君主的統(tǒng)治將岌岌可危。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避免政治災(zāi)難的發(fā)生,晏子竭盡心力,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勸諫景公,“春夏起役,且游獵,奪民農(nóng)時,國家空虛,不可”[7]92―93,故應(yīng)“儉于藉斂,節(jié)于貨財,作工不歷時,使民不盡力”[7]182,“使令不勞力,藉斂不費民”[7]58,“關(guān)市譏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7]316等,以此來減輕人民的負擔,讓他們得以休養(yǎng)生息,保證生產(chǎn),維持生活。

3. 寬獄省刑,安居樂業(yè);扶老賑孤,延及骸骨

在保證普通百姓正常生活生產(chǎn)的同時,《晏子春秋》主張對罪犯(其實很多人都是無辜獲罪)寬獄省刑,“若死者刑,若刑者罰,若罰者免”[7]316?!懊骶W國立政”,要“不益刑,又不以私恚害公法,不為禽獸傷人民”[7]80,“去冤聚之獄”,讓百姓“反田”[7]61,以保證他們的基本生存條件和國家稅收?!蛾套哟呵铩愤€載:“景公藉重而獄多,拘者滿圄,怨者滿朝?!盵7]76刑罰殘酷,以致市場“屨賤而踴貴”[7]206。更有甚者,景公常常因一件小事,“縱欲而輕誅”,如“景公欲誅駭鳥野人”“景公所愛馬死欲誅圉人”“景公欲殺犯所愛之槐者”“景公逐得斬竹者囚之”“景公以摶治之兵未成功將殺之”等[7]71―86。如此肆意的邪僻行徑,給人民甚至臣下都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人們每天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一不小心就獲罪被誅。對此,晏子使盡了渾身的解數(shù)進行勸諫,最終使景公回心轉(zhuǎn)意,挽救了許多人的性命,從而讓人們的生活安定了下來。

“以民為本”不僅要保障青壯年的生產(chǎn)生活,還要做好“振孤寡而敬老人”[7]61的工作。對弱勢群體的關(guān)懷照顧,更能體現(xiàn)出一個國家對百姓的寬惠仁和?!蛾套哟呵铩酚涊d:景公的愛狗死了,他欲“外共之棺,內(nèi)給之祭”。晏子諫道:“孤老凍餒,而死狗有祭;鰥寡不恤,死狗有棺?!比绱俗鳛?,可能導致“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的嚴重后果。景公聽從,“趣庖治狗,以會朝屬”[7]127。如果說這還只是阻止君主行邪僻之事的話,那么《雜上第八》的記述就是鼓勵景公主動施惠老弱了。《雜上第八》記載:“景公游于壽宮,睹長年負薪者,而有饑色。公悲之,喟然嘆曰:‘令吏養(yǎng)之!’”晏子趁機勸諫:“老弱之不養(yǎng)、鰥寡之無室者,論而共秩焉?!本肮珣?yīng)允,“于是老弱有養(yǎng),鰥寡有室”[7]242。在《雜上第九》中晏子褒揚了“景公探雀鷇,鷇弱,反之”的行為,并稱許這體現(xiàn)了君主的“長幼”德行[7]242―243,建議景公把對禽獸的仁愛延伸到黎民百姓身上。在《雜上第十》中,晏子更是直接請求景公使吏養(yǎng)乞兒。

《晏子春秋》不但要求君主應(yīng)保證活人的生存,而且還要照顧死人的安寧。《諫上第十九》載:景公出游,見路有死尸,開始默然不問,后經(jīng)晏子開導,“于是斂死胔”[7]58。另外,《雜下第三》中也有景公畋于梧丘,夢五大夫而“令吏葬之”的記述[7]290。在這里最值得提出的是,《諫下第二十》中逢于何請求在路寢之臺墉下合葬父母靈柩的事件。由于史無前例,連晏子都認為“難哉”,而景公最后竟然答應(yīng)了,并且是真正領(lǐng)悟透了“削人之居,殘人之墓,凌人之喪,而禁其葬,是于生者無施,于死者無禮”的道理。當然,這與晏子高超的進諫技巧有關(guān)。晏子以“生者不得安,命之曰蓄憂;死者不得葬,命之曰蓄哀。蓄憂者怨,蓄哀者?!眮韯裰G景公[7]116―117,致使景公應(yīng)允。然而,外因畢竟是要通過內(nèi)因起作用的,事情的決定權(quán)還是掌握在景公手中。景公最終能夠同意,這對于一個國家的君主來說是難能可貴的⑦。不管此章內(nèi)容是否符合史實,都體現(xiàn)了《晏子春秋》作者對君主此類行為的贊美和期盼。

4. 少動干戈,保民性命

春秋時期,戰(zhàn)爭頻仍,給廣大百姓帶來了深重的災(zāi)難,使他們的生命朝不慮夕,財產(chǎn)更是沒有保障。晏子反對戰(zhàn)爭,但并非無原則地反對。晏子贊成明主出義兵伐暴,“其用兵,為眾屏患,故民不疾其勞”[7]198,“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7]138。但他堅決反對不義之戰(zhàn),如莊公伐晉,晏子以為不可[7]136―137;景公伐宋,晏子勸止[7]63―64;景公伐魯,晏子反對[7]138等。他竭力提倡在不動干戈的情況下盡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與國之間的糾紛?!安磺执髧?,不秏小國之民,故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眾強,故天下皆欲其強”[7]140,“地博不兼小,兵強不劫弱”[7]195,“不以威強退人之君,不以眾強兼人之地”[7]198,無不體現(xiàn)出晏子主張君主慎戰(zhàn)以保人民生命財產(chǎn)的光輝思想。

(二)民本思想形成的緣由:深深的憂患意識

《晏子春秋》之所以提出“以民為本”思想,除了受文化傳承和時代背景的影響外,還主要是因為晏子清楚地認識到了人民群眾在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巨大作用,從而產(chǎn)生了深深的憂患意識。

如果國君不斷得罪人民,讓他們?nèi)虩o可忍,那么為了生存,他們必定奮起反抗,從而威脅到君主的人身安全。齊景公為政不善,“窮臺榭之高、極汙池之深而不止,務(wù)于刻鏤之巧、文章之觀而不厭,則亦與民而讎”[7]101,“好治宮室,民之力弊矣;又好盤游玩好,以飭女子,民之財竭矣;又好興師,民之死近矣”[7]316,以致“民人苦病,夫婦皆詛”[7]348。晏子反復告誡景公:“君享國,德行未見于眾,而三辟著于國,嬰恐其不可以蒞國子民也”[7]80,“今君……使民若不勝,藉斂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菽粟藏深,而怨積于百姓……臣恐國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7]146―147,“今君以政亂國、以行棄民久矣,而聲欲保之,不亦難乎……臨民若寇讎,見善若避熱,亂政而危賢,必逆于眾,肆欲于民,而誅虐于下,恐及于身”[7]48。連自身性命都不一定能保全,還夢想著“彰先君之功烈而繼管子之業(yè)”[7]146,讓諸侯來朝,簡直是癡人說夢。除直諫外,晏子還常以歷史上的衰國暴君為例勸說景公,如“君得罪于民,誰將治之?敢問:桀、紂,君誅乎?民誅乎”[7]38,“今君不遵明君之義,而循靈王之跡,嬰懼君有暴民之行,而不睹長庲之樂也,不若息之”[7]91,“昔三代……其衰也,建謀不及義,興事傷民”[7]161等。

國君施行逆政,不管人民死活,不但可能危及自己的生命,還有可能給后世子孫帶來憂患?!吨G下第十九》記載,景公與晏子登上路寢之臺,望著都城,景公嘆息道:“使后嗣世世有此,豈不可哉?”晏子反駁說,賢明的君主“必務(wù)正其治,以事利民,然后子孫享之”,“今君處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猶出若言,不亦甚乎”[7]113―114,勸告景公只有施行德政,以民為本,才有可能讓子孫后代安享齊國。

如果君主為政暴虐,就有可能給別有用心的大臣提供機會,因而要施惠于民。否則,屆時公室權(quán)威日下,大夫聲望日隆,最終必為異姓所代?!吨G上第十九》中晏子就對景公說:“財屈力竭,下無以親上;驕泰奢侈,上無以親下。上下交離,君臣無親,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嬰懼公族之危,以為異姓之福也?!盵7]58在這里,“異姓”指的是田氏家族,他們平日以“大斗出,小斗入”的謀略施惠于百姓,與公室爭民。《問下第十七》就說人民:“無私與,維德之授。今公室驕暴,而田氏慈惠,其愛之如父母,而歸之如流水,無獲民,將焉避?箕伯、直柄、虞遂、伯戲,其相胡公太姬,已在齊矣”[7]206―207?⑧。《重而異者第十》亦曰:“今公家驕汰,而田氏慈惠,國澤是將焉歸?田氏雖無德而施于民。公厚斂而田氏厚施焉……田氏之施,民歌舞之也,國之歸焉,不亦宜乎!”[7]353?⑨

由上可知,如果君主施政不“以民為本”,不但自己不能善終一生,而且會危及子孫后代,甚至社稷也會遭到覆滅。所以說,《晏子春秋》民本思想的提出既包含了對歷史教訓的透徹領(lǐng)悟,又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實政治的沉痛感慨,還流露出對國家未來的深深憂慮。

四、民本思想的開明性和局限性

作為一種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晏子春秋》的民本思想既有開明性,亦有局限性。

(一)開明性

先秦時期的政治雖然還沒有發(fā)展到后世那樣的高度集權(quán),但是其專制特性是不容置疑的。在這樣的時代,有見識的大臣晏子能夠透過歷史表象,總結(jié)現(xiàn)實經(jīng)驗,看到民眾力量的強大,從而提出施政要“以民為本”,這不能不令人嘆服。民本思想在保證人民正常生產(chǎn)生活、休養(yǎng)生息的同時,可緩和統(tǒng)治階級與被統(tǒng)治階級之間的矛盾,穩(wěn)固君主和貴族的政權(quán)。國家安寧,上得其樂,下得其實,是一種雙贏。

《晏子春秋》曰:“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饑,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7]59類似的話也曾在代表下層民眾利益的《墨子》中多次出現(xiàn)。這是指導國君施行民本政策的總體原則和最終目標,如此進步的思想即使放在當今社會也仍然熠熠生輝。

《晏子春秋》的民本思想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它“在春秋末年那種新形勢下繼承和發(fā)展了太公、管仲的重民思想,使我國處在萌芽狀態(tài)的民本思想得以發(fā)揚光大,為后來的民本思想體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chǔ)”[4]53。如孔子稱之為“圣”的“博施于民而能濟眾”[12]91、“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12]4,孟子的“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13]3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13]15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13]304,以及荀子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14]151,“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14]487等,這些思想很可能就受到了《晏子春秋》民本理念的影響。

(二)局限性

首先,晏子民本思想的提出,其最終目的并不是為了黎民百姓的幸福生活,而只是為了維護執(zhí)政者的長久統(tǒng)治。晏子勸諫景公時常常都會提到邪僻暴虐的行徑會引起人民的不滿,甚至反抗,由此君主可能不得善終,而且可能危及子孫,甚至國家也會被他姓取代,其歸結(jié)點還是國君的長久統(tǒng)治。筆者認為,這種不徹底的民本思想實際上反映的是君本思想,民本只是手段,君本才是目的。它與出身平民階層、以“興天下之大利”[15]172為目的的墨子民本思想不可同日而語。

《晏子春秋》的民本理念與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基本一致。劉清平認為它們都不是“目的性之本”,而是“工具性之本”,兩者間的本質(zhì)差異在于“‘目的性的以民為本’是把保護民眾利益、關(guān)心民眾福祉自身當作終極價值,‘工具性的以民為本’則是把保護民眾利益、關(guān)心民眾福祉當作維持君主統(tǒng)治的有效手段”[16]53。邵先鋒也認為:“先秦民本思想作為一套完整的調(diào)和階級矛盾的政治理論體系……既是對統(tǒng)治階級的一種訓誡,更是對被統(tǒng)治階級的一種欺騙?!盵17]143―144筆者基本贊成上述觀點。然而,一種思想的產(chǎn)生,離不開其時代背景。畢竟《晏子春秋》形成于數(shù)千年前,在春秋戰(zhàn)國那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下能夠如此鮮明地提出“以民為本”的施政理念,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諸實踐,確也不易。所以,作為現(xiàn)代人,我們也不應(yīng)過于苛求。

其次,《晏子春秋》的民本思想是建立在國君施行“仁政”基礎(chǔ)上的?!吨G上 · 景公所愛馬死欲誅圉人晏子諫第二十五》章即為明證。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喟然嘆曰:“夫子釋之!夫子釋之!勿傷吾仁也?!盵7]72“仁政”固然很好,但卻主要依賴于君主個人的修養(yǎng)與品德而施行,偶然性極強,且大多不能長久??上ш套訛橄鄷r,沒有利用手中的權(quán)勢像管子那樣建立起一系列貫徹民本思想的制度⑩,否則景公也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做邪僻暴虐之事。

最后,晏子要求統(tǒng)治者與民同樂的方法有些消極。遍觀《晏子春秋》,我們找不出太多關(guān)于晏子積極發(fā)展國家經(jīng)濟的舉措。晏子所提倡的與民同樂主要是讓統(tǒng)治階級不要奢侈浪費,厲行節(jié)儉,把省下來的財物分給百姓一些,從而博得民眾的好感,以維護國家的穩(wěn)定。這不能不說是晏子民本思想的一個缺點。

總之,《晏子春秋》的民本思想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我們應(yīng)充分吸收它的精華,拋棄其中的糟粕,服務(wù)于當今的現(xiàn)實。

注釋:

①《尚書 · 泰誓上》和《尚書 · 泰誓中》雖屬偽古文篇目,但古今學者仍相信其符合周人思想。

②雖然歷史上的晏子與《晏子春秋》的主人公“晏子”有著極其緊密的聯(lián)系,但兩者不能完全等同,故除特別提示外,本文的晏子指《晏子春秋》中的主人公“晏子”。

③《淮南子 · 要略》亦曰:“齊景公內(nèi)好聲色,外好狗馬,獵射亡歸,好色無辨,作為路寢之臺,族鑄大鐘,撞之庭下,郊雉皆響,一朝用三千鐘贛?!?/p>

④《左傳 · 昭公二十年》中也有相似記載。

⑤從《左傳》《史記》等對晏子言行的記載來看,“民本思想”確是晏子本人的思想,只是他是否明確提出過“以民為本”的概念,還需仔細斟酌。

⑥《孟子 · 梁惠王下》中也有相似記述。

⑦《晏子春秋 · 外篇 · 重而異者第十二》和上博簡《昭王毀室》中都有類似記載,只是人物不同而已。

⑧《左傳 · 昭公三年》中也有相似記載。

⑨《左傳 · 昭公二十六年》中也有相似記載。

⑩《管子 · 入國》中就載有“九惠之教”,即“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養(yǎng)疾,五曰合獨,六曰問疾,七曰通窮,八曰振困,九曰接絕”。它是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的國家常制,蘊含了豐富的民本因素。

[1] 王世舜,王翠葉.尚書[M].中華經(jīng)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北京:中華書局,2012.

[2]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1480.

[3] 黎翔鳳.管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 黃寶先.試論晏子的民本思想[J].管子學刊,1994(3):53.

[5] 左丘明.左傳[M].杜預(yù),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57.

[6] 左丘明.國語[M].韋昭,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81.

[7] 吳則虞.晏子春秋集釋[M].增訂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8] 姜國柱.晏嬰的軍事思想[J].管子學刊,1989(4):53―56.

[9] 周云釗,周云劍.晏子廉政思想的實踐性特征[J].管子學刊,2014(1):37―41.

[10] 葉世昌,童麗.晏子的經(jīng)濟思想[M]//王振民.晏子研究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8:160―161.

[11] 甄盡忠.《晏子春秋》中晏嬰社會救助思想論析[J].管子學刊,2006(1):30―34,88.

[12] 金良年.論語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13] 楊伯峻.孟子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14] 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2.

[15] 吳毓江.墨子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172.

[16] 劉清平.儒家民本思想:工具性之本,還是目的性之本[J].學術(shù)月刊,2009(8):52―58.

[17] 邵先鋒.《管子》與《晏子春秋》治國思想比較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8:143―144.

Be Good to People and Bad to Self: An Analysis on People-first Thought in

JIA Haipeng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466000, China)

“l(fā)iving a simple life and making the people wealthy, and getting close to them” wa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people-first-thought thought inand the book considered that monarch putting people first should “supplement the insufficiency in the spring according to the farming situation, while check the harvest in the autumn and help the poor”, “timely rescue and protect the life, while reduce the burden of taxation and cost, ensure the production”, “ease the criminal law and free the criminals,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contentment, while help the old and the orphan, as well as the death”, “start fewer wars, and save people's life”, etc. The people-first-thought, in addi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Qin culture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was mainly based on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people's role in the history and reality, which produced a deep sense of anxiety. The people-first-thought innot only ensured the normal production, liv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people, but also ease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ulers and the grass roots, stabilized the regime of monarch and nobles, making the country peace, powerful and prosperous.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inevitably has the historic limitations.

; people-first-thought; Yanzi; Duke Jing of Qi

2018-10-30

賈海鵬(1984―),男,山西高平人,講師,博士。

K225.04

A

1006–5261(2019)03–0136–08

〔責任編輯 趙賀〕

猜你喜歡
景公晏子君主
晏子不辱使命
五張羊皮
當代皇室
千慮一得
和諧君主帝嚳
不知不識
上博竹書《景公瘧》再探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小燕子
晏子使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