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亞茹,肖 鵬
信息行為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涉及圖書館學、情報學、計算機科學、心理學、神經(jīng)科學等[1]。隨著信息行為領域的發(fā)展,研究對象逐步擴大,范圍越漸寬泛,視障人群即是近年來該領域較為關注的群體。視障人群指的是從低視力到完全失明等一系列有視力障礙的群體[2]。在人類通過各種感官獲取的信息中,視覺信息約占80%[3],可見視障人群所遭遇的信息障礙何其嚴峻。隨著數(shù)字化時代與可視化世界的到來,視覺器官在人類生活中占據(jù)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這進一步增加了該群體的負擔。目前我國視障人群約1263 萬[4]。對該群體信息行為的研究,有助于推進我國信息無障礙工作、為改善圖書館的視障服務奠定基礎。
新世紀以來,國內關于視障人群信息行為的研究增多,但總體上不如國外研究成熟。袁嘉芮等[5]聚焦于視障用戶的信息查尋行為的特征、障礙與模型,對圖書館等機構提供的視障服務給予較多關注。與該文著眼點類似,國內研究更多探討公共圖書館對視障人群提供的信息服務,或展開視障讀者的信息需求與信息行為的調查[6-7]。國外研究的歷史更長[8],著眼點更為多樣,尤其是近十余年,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相關文獻數(shù)量逐步上升,方法越漸成熟,主題趨于多樣,出現(xiàn)了一系列較為經(jīng)典的研究。因此,本文以寬泛的信息學語境下的視障人群為中心,系統(tǒng)梳理國外關于視障人群信息行為的研究,嘗試擺脫單一機構服務觀的限制。
筆者采用文獻調查法,在Web of Science、Elsevier、 EBSCOHost、 Emerald、 Google Scholar 等各大英文數(shù)據(jù)庫中,以“visually impaired”“visuallydisabled”“blind”與“information behavior”“information needs”“information source”“information seeking”“information use”等作為關鍵詞組配檢索,檢索時間為2018年10月1日,初步查找出研究文獻200 余篇。通過閱讀文獻標題與摘要等方式,剔除與信息學不相關或相關度低的文獻,得到相關文獻89 篇。這些文獻發(fā)表時間范圍為1949-2018年。之后對相關文獻的研究主題、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結論等信息作進一步的分析,借用被引數(shù)等作為判斷依據(jù),最終提煉出視障人群的“信息需求”“信息獲取行為”和“信息獲取行為的影響因素”這3 個核心研究議題。為了體現(xiàn)最新研究成果,下文綜述將更側重于發(fā)表時間為最近10 余年的文獻。
信息需求研究是信息行為相關研究的起點,可以說信息行為研究是信息需求研究深化的結果[9]。視障人群信息需求具有獨特性,學者很早就圍繞視障人群的信息需求展開研究,其中關于健康信息需求的相關討論最值得關注。Beverley等[10]基于Moore 早年研究,發(fā)現(xiàn)對視障人群而言,信息需求按重要性排序依次為:眼睛狀況、社會醫(yī)療保健服務和設施、輔助器具與設備、一般性的衛(wèi)生保健、福利和金錢、出行、住房,以及就業(yè)、教育和培訓。排名前4 位的信息需求與健康相關,表明健康信息在視障群體的生活中處于重要地位。伊朗學者發(fā)現(xiàn),視障人群較重視宗教、職業(yè)和健康信息,再次突出該群體對健康信息的強烈需求[11]。然而醫(yī)院等社會支持機構只能提供部分幫助,很難滿足其健康信息需求[12]。在這種情況下,學者呼吁各界應多為視障人群提供健康知識服務,以提升其健康素養(yǎng)[13]。
除健康信息需求,視障人群還存在更多樣的信息需求。Williamson 等[14]調查發(fā)現(xiàn),視障人群對政府信息、殘障服務信息、旅行(假期)信息、消費信息、工作與學習信息、娛樂信息等有較高需求,娛樂信息包括電視節(jié)目、足球、閱讀、犬類、旅游、電影等信息。一項關于尼日利亞視障人群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成年人在宗教、商業(yè)和娛樂等方面有很高的閱讀興趣,中學生在藝術、教輔資料和動物故事方面有較高的閱讀興趣,這些興趣與需求表達出他們想要更好地生存與成為社會中有用成員的愿望[15]。面對視障人群豐富又具有特殊性的需求,有學者指出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館、社區(qū)組織在滿足該群體的需求方面具有積極作用,強調圖書館能給予該群體的幫助是有限的,需要社區(qū)組織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同程度的彌補[14]。此外,由于不同視力殘疾程度的人對信息的需求存在差異,圖書館等信息機構在提供服務時,要考慮到這些差異,有區(qū)別地評估他們的需求[16]。
視障人群對數(shù)字資源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尤以對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的使用居多,關于英國視障學生[17]、澳大利亞視障居民[14]、印度國家圖書館視障用戶[18]的研究印證了這一結論。至于該群體喜愛數(shù)字資源的原因,相關研究提到:一是從網(wǎng)上獲取信息提高了視障者的獨立性、減少了對他人的依賴,因此這種信息獲取方式更受視障者的歡迎;二是網(wǎng)上的信息資源豐富,能夠滿足視障者按興趣查詢各種主題的信息的需求;三是網(wǎng)絡使視障者參與到了新的信息交流形式中,這種交流形式不受殘障狀況的影響,會被所有人使用,使視障者感覺自己與常人無異,增強了社會融入感。鑒于使用數(shù)字資源的諸多好處,視障人群在通過有聲設備獲取信息時,盡管需要花費一些時間等待聲音信息的到來,仍愿意為此付出[14]。至于獲取數(shù)字資源的渠道,面向沙特視障學生的國際媒體與信息素養(yǎng)的調查(IMILS)發(fā)現(xiàn),他們查詢數(shù)字資源時首先選擇搜索引擎,其次選擇社交網(wǎng)站或社交媒體[19]。由于視障群體在使用社交網(wǎng)站或社交媒體時面臨著很多挑戰(zhàn),因此通常只使用社交網(wǎng)站或社交媒體的核心功能[20]。
視障人群對紙質盲文資源的使用正在減少。究其原因,一是不少視障服務機構與組織資金有限,只能將一小部分的印刷信息轉換成紙質盲文資源,而轉換后的紙質盲文資源通常存在信息過時與購買價格昂貴的問題;二是使用紙質盲文資源的人大多是從小就視力受損的人,這些人在信息交流中使用紙質盲文資源的情況并不普遍[14];三是在信息技術越來越發(fā)達、數(shù)字資源越來越豐富的環(huán)境下,許多曾經(jīng)將紙質盲文資源作為主要閱讀資源的人幾乎不再使用這種資源[21]。綜合相關研究,雖然視障群體能夠選擇的紙質資源既包括紙質盲文資源,又包括可以借助放大設備進行閱讀的普通紙質資源,但研究者更看重該群體對紙質盲文資源的使用情況,同時他們也熱衷于探尋該群體對不同類型資源的選擇行為及背后的原因。
人際網(wǎng)絡是視障群體重要的信息渠道,其中以家人、朋友、周圍社區(qū)與組織中的服務人員為最主要的信息傳播媒介。有學者對澳大利亞的31 位視障人士進行訪談后認為,一方面,面對一些日常生活信息主題,如健康信息、財產(chǎn)收入信息、娛樂信息、政策信息、旅游與消費信息,該群體選擇的信息源更偏向于家人與朋友;另一方面,后天視力殘疾者較先天視力殘疾者會更多地選擇周圍的人作為信息源,這是由于后天視力殘疾者通常不熟悉盲文,很難從盲文中獲取信息,且他們在視力殘疾之后獨立性降低,需要花費巨大的努力去調節(jié)與適應新的生活方式,因此更需要周圍人的信息獲取支持[14]。此外,也有學者認為人際網(wǎng)絡是重要的信息源,一項面向268位視障人士的問卷調查的結果發(fā)現(xiàn),在技術環(huán)境下,人際網(wǎng)絡是視障人群首選的信息源[22]。總之,這些研究都強調了人際網(wǎng)絡在視障者的生活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圖書館作為能夠為視障群體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信息機構,該渠道受到較多關注。Singh[23]調查發(fā)現(xiàn),圖書館是印度德里視障用戶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且通常是他們獲取閱讀材料的唯一來源。鑒于圖書館在提供無障礙資源上的重要作用,國際機構與組織為推進相關服務付出了很大努力。2005年國際圖聯(lián)發(fā)布的《信息時代的盲人圖書館發(fā)展指南》指出,圖書館可為視障人群提供音頻、電子文本等替代格式的資源產(chǎn)品[24];2013年該組織發(fā)布的《印刷品閱讀障礙者條約》指出,圖書館在提供無障礙格式版作品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圖書館完全有資格按照商定的標準、有效地、不增加費用地為視障人群提供無障礙作品的副本[25];同年世界知識產(chǎn)權組織發(fā)布《馬拉喀什條約》,申明圖書館發(fā)行無障礙格式版作品的權力[26];很多國家與地區(qū)加入該條約,為視障者獲取無障礙印刷品提供了史無前例的機會[27]。如今雖然一些圖書館還做不到為視障群體提供多樣的無障礙格式版作品,但圖書館界正在朝著這一方向發(fā)展??傮w而言,圖書館能夠為視障群體提供豐富的紙質盲文資源與數(shù)字資源,還需加強建設。
隨著視障人群對數(shù)字信息使用度的增高,學者對該群體的數(shù)字信息查詢行為與普通人進行了對比,以探索他們的行為特征。在相關研究中,Craven 與Sahib 等的成果較有代表性,主要探索了視障人群通過網(wǎng)頁查詢信息時,在查詢式的使用、查詢結果頁面瀏覽、查詢結果管理、查詢所用時間、查詢所用步驟這5 個方面的表現(xiàn)。
(1)查詢式的使用。Sahib 等[28]觀察了具有10年左右搜索經(jīng)驗的視障人士在復雜信息查詢中使用查詢式的行為,并將其與普通人的行為進行了對比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在搜索復雜信息時,查詢者通常需要進行多輪查詢,隨著任務的進展對查詢式進行調整與重組。在首輪查詢時,視障者通常會用一個長而精確的查詢式來表達他們對信息的完整需求,而視力正常者一般使用寬泛的語句進行查詢。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視障者的搜索過程長、搜索速度慢且不能從搜索界面的視覺提示中獲益,使用具體的查詢式可以減少從提交查詢式到查找到所需結果的交互次數(shù),從而減少總體的搜索時間。而普通人由于可以很快判斷出搜索頁面是否符合需求,因此很少提交特別具體的查詢式,這樣可以獲得更廣泛的信息。當首次查詢不能滿足需求,受試者便會調整查詢策略。研究者觀察到,普通人一般會重組查詢式,而視障人士更喜歡提交不同的查詢式,并不是對之前使用的查詢式進行微調與重組。研究者認為這是因為對于普通人來說,獲取查詢結果的要點并且在結果不理想的情況下重新制定查詢式是很容易的,但是對于視障者來說這并不容易,他們通常認為檢索結果不理想不是檢索系統(tǒng)的錯,而是自己的錯。同時,他們缺少查詢結果頁面的語境信息、關聯(lián)信息,難以從之前的查詢中進一步獲得有用的查詢線索,沒有意識到重組查詢式的好處,因此更傾向于提交不同的查詢式。總體而言,視障人士在檢索時提交的查詢請求數(shù)量較少,其探索性行為相對有限。
(2)查詢結果頁面瀏覽。視障者與普通人對查詢結果頁面的關注點不同,對不同類型頁面的瀏覽次數(shù)也不同。Sahib 等[28]觀察到兩類人群對查詢結果頁面關注點的差異:在檢索頁面呈現(xiàn)之后,普通人一般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通過對頁面結構、布局和樣式的查看,就能獲取到信息的要點以及評判查詢是否符合需求;而視障者則需要通過對頁面內容的評估來判斷查詢結果是否符合需求,并且由于不可獲取視覺所傳遞的其他信息,對頁面關聯(lián)信息的探索行為有限,更少訪問外部鏈接頁面。Craven[29]則注意到了兩類人群對不同類型頁面瀏覽次數(shù)的不同:在搜索引擎和OPAC 中,普通人瀏覽頁面的次數(shù)少于視障者,而在含有目錄的網(wǎng)頁與購物網(wǎng)站檢索時,視障者瀏覽頁面的次數(shù)少于普通人。Craven 從視障者的評論中得知,搜索引擎頁面包含了太多信息、OPAC頁面又有許多他們不熟悉的術語,因此他們在完成搜索任務時要多瀏覽幾次頁面。相對來說,含有目錄的網(wǎng)站提供的信息便于定位,提高了查詢效率,他們便減少了瀏覽次數(shù)。
(3)查詢結果管理。在Sahib 等[28]的實驗中,視障者在檢索到所需信息時,最常用的策略是做筆記,但該做法并不受普通人歡迎。普通人可通過再次搜索或者同時打開多個選項卡和窗口的方法重新找到感興趣的結果,相對容易。但對使用讀屏軟件的視障者來說,需要比較和分析來自多個頁面的信息,面臨很高的認知負荷,因此主要通過做筆記的方式來記錄相關頁面信息。這種方式能夠減輕視障者的記憶壓力、減少重訪頁面的時間消耗。然而,做筆記要求視障者在不同的應用程序間切換,這并不方便,是一種低效的行為。Gooda 等[30]在2014年對于視障人群的多階段查詢任務的行為研究中,也再次證實了這一說法。
(4)查詢所用時間。通常而言,相較于普通人,視障人士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搜索信息[31]。Craven[29]發(fā)現(xiàn)視障者使用搜索引擎和OPAC 查詢信息所需的時間是普通人的3~5 倍。普通人在瀏覽頁面時,可以快速掃描以獲得相關信息或鏈接,低視力的用戶使用屏幕放大功能或近距離觀看屏幕,也能夠一定程度上掃描頁面,而使用讀屏軟件的盲人用戶不得不聽朗讀出來的頁面文字,聽的時間又相對較長,因此查詢信息所用的時間長。在Sahib 團隊[28]的研究中,視障者需比普通人多2~3 倍的時間來探索查詢結果,視障者需要從讀屏軟件讀出的信息中評估頁面內容是否符合需求,就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總之,研究者們都認為是讀屏軟件線性朗讀頁面內容的方式延長了視障人士查詢信息的時間。
(5)查詢所用步驟。視障者查詢信息使用的步驟比普通人多。首先,用鍵盤輔助操作頁面時,視障人群使用的按鍵組合是普通人的兩倍多。普通人大概使用6 種按鍵組合即可,而視障者大概要使用16 種按鍵組合,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的按鍵組合來代替鼠標的功能[29]。其次,在查詢過程中,視障者需要整理所有不相關的結果,再評估查詢結果與縮小查詢范圍,還需要通過書簽或筆記追蹤查詢結果,而普通人只需通過視覺來判斷結果是否符合要求,減少了許多查詢步驟[28]。
總體而言,由于面臨的操作復雜程度、認知負荷與記憶負擔的程度不同,視障者比普通人更難以在網(wǎng)上查詢信息。而在不同類型的視障者中,全盲者又比低視力者更難以在網(wǎng)上查詢信息。
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視障群體進行網(wǎng)頁信息查詢時使用的策略。從視障用戶的視力狀況角度看,一些學者通過觀察法發(fā)現(xiàn)低視力用戶在面臨網(wǎng)頁障礙時的應對策略為:發(fā)現(xiàn)信息塊、跳過重復的網(wǎng)頁標題、尋找頁面中近鄰的內容、瀏覽與檢查頁面、返回和退出[32]。從視障用戶使用網(wǎng)頁的經(jīng)驗豐富程度的角度來看,Vigo 等[33]通過出聲思考法與觀察法對具有1年以上網(wǎng)頁使用經(jīng)驗的用戶研究發(fā)現(xiàn),該群體在與網(wǎng)頁交互時會面臨不確定性、自主性降低、感到困惑和信息超載的情況,其策略主要有:請求幫助、隨意點擊鏈接、瀏覽網(wǎng)頁、縮小搜索范圍、重新定位、重新操作、不操作和放棄查詢。隨后,這兩位學者又對使用網(wǎng)頁的時間在2 個月內、經(jīng)驗不足的新手用戶進行了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在信息查詢的最初階段,會更多地尋求別人的幫助,而隨著自身查詢經(jīng)驗的增加與能力的提高,他們會更傾向于使用探索性策略,即:瀏覽頁面、縮小查詢范圍、重新定位、重新操作,并減少對他人的依賴,增加獨立自主性,實現(xiàn)更高的任務完成率[34]。從信息查詢的任務難易程度的角度來看,有研究團隊探索了視障者的多階段信息查詢行為及應對策略。研究者為視障者設定了一個復雜任務,需要他們多次查詢才能完成。結果發(fā)現(xiàn),視障者在下一次的查詢任務開始時,近一半的人會概覽之前檢索的路徑,進而細化信息需求,再提交更具體的查詢式;也有近一半的人不瀏覽之前的檢索路徑,直接提交查詢式再次查詢,而新的查詢式也反映了新的信息需求。隨著查詢者對某個領域的信息需求的不斷發(fā)展,查詢式變得更長、更具體[30]??傮w而言,以上研究大都使用了觀察法來了解視障者具體的查詢策略,同時,視障者在查詢任務時總是面臨障礙,由于他們的視力狀況、使用網(wǎng)頁的經(jīng)驗、查詢任務的復雜程度不同,采取的障礙應對策略與查詢策略也隨之而異。
視障人群處于復雜的生活背景之下,其信息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探究這些影響因素有助于尋找提高視障人群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信息機構的服務水平的途徑。1999年Wilson[35]在其修正的信息行為模型中,總結了普通人信息行為的影響因素。這些影響因素包括人口統(tǒng)計特征、個體的社會角色、個體的心理狀態(tài)、個體所處的環(huán)境、信息源的特征,為相關研究奠定了基礎。隨后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了影響視障群體信息獲取行為的因素,但大多數(shù)研究并沒有將此作為專門的主題展開論述,而是在用戶行為、機構服務的研究中提及這些因素??傮w而言,這些因素可歸為視障人群的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方面。
(1)視障人群的受教育與受培訓程度。視障人群的受教育與受培訓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信息的獲取。視障人群接受的培訓有3 種:①正式培訓,即來自學校班級與工作單位等正式渠道的培訓;②非正式培訓,即來自朋友、軟件說明書、幫助網(wǎng)頁等非正式渠道的培訓;③自學,即自己通過學習獲得某些經(jīng)驗與能力[36]。受過良好教育與培訓的視障者擁有更多的技術知識,在信息查詢中更為得心應手,能夠更高效快捷地查到所需信息并加以合理利用。
(2)視障人群的經(jīng)濟狀況。經(jīng)濟狀況能夠影響視障人群對信息設備的使用,間接影響信息獲取行為。視障者主要存在兩大經(jīng)濟問題:一是,視障者的收入低,許多人處于失業(yè)、領取養(yǎng)老金或兼職工作的狀態(tài);二是電腦等設備的購買、通信費用高,即使用設備的成本高,對視障者來說是不少的支出[14]。經(jīng)濟問題阻礙了視障人群對信息設備的使用,進而阻礙其獲取信息。
(3)個體的經(jīng)驗。使用信息資源的豐富經(jīng)驗會對個體的信息獲取行為產(chǎn)生有利影響。在盲文材料使用方面,先天視力殘疾的人通常從小就學習閱讀盲文材料,較后天視力殘疾的人有更多相關經(jīng)驗,因此他們可選擇的信息源更豐富,這就擴大了他們查詢與獲取信息的范圍[14]。在輔助技術的使用方面,豐富的使用經(jīng)驗使得信息查詢任務更容易成功。以讀屏軟件為例,有經(jīng)驗的使用者會選擇具有合適功能的軟件,進而更好地控制頁面交互并避免軟件重復地閱讀導航或鏈接。在網(wǎng)頁的使用方面,若視障者對網(wǎng)頁的布局不熟悉,會覺得頁面“相當混亂”,他們不得不進行“大量的猜測”,這就影響了他們的網(wǎng)頁瀏覽效率[29,34]。
(4)個體的認知與態(tài)度。視障者對“信息”一詞的理解、接受自己的視力損傷的程度、對自身信息需求的認知、對援助與設備的支付能力與使用意愿都是其行為的影響因素。充分的認知與積極的態(tài)度能夠對信息獲取行為產(chǎn)生有利影響[10]。對有一年及以上時間使用讀屏軟件的經(jīng)驗的視障者來說,對獨立性的認知也極大地影響信息查詢行為。不少視障者不愿依賴他人,在查找信息時,更傾向于多花費一些時間自己獨立完成[36]。
(5)個體的獨居情況。有學者認為獨居與否是影響視障群體信息查詢行為較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因為殘疾導致該群體或多或少地與正常生活活動相隔離。他們與伴侶等其他人一起居住時,能夠獲得信息查詢,尤其是網(wǎng)上信息查詢的支持,有利于獲取信息[14]。
(1)信息源的無障礙性與可用性。信息源若不具備良好的無障礙性與可用性,會對視障人群的信息行為產(chǎn)生不利影響。相關研究重視數(shù)字信息源的無障礙性與可用性,并以網(wǎng)頁為代表。Golub[37]認為,網(wǎng)頁的可用性影響著信息查詢行為,與之結論類似,Menzi-Cetin 使視障學生通過大聲思考法完成在學校網(wǎng)頁上查詢信息等任務時發(fā)現(xiàn),由于學校網(wǎng)頁的無障礙建設水平不足,學生們并未成功地完成任務[38]。更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些網(wǎng)頁設計者缺乏無障礙設計的知識和思想[39],導致視障人群在使用網(wǎng)頁查詢信息時存在以下障礙:①讀屏軟件無法讀取網(wǎng)頁內容,這些內容包括圖片、PDF 格式的文檔、表格信息等;②網(wǎng)頁內容不易操作與控制,存在視頻自動播放、視頻按鈕不易控制、窗口彈出等情況[36];③頁面布局不友好,頁面上存在的大量鏈接、圖形和重復菜單,讓使用者覺得“雜亂”或“忙碌”,在這樣的頁面中查詢、獲取信息,既費時又費力,可能會阻礙使用者繼續(xù)訪問[29]。
由于大量的網(wǎng)頁訪問障礙的存在,研究者為提高網(wǎng)頁的無障礙性與可用性作出了努力。Tomlinson[36]認為,要提高網(wǎng)頁的可用性,理解視障人群的信息需求和行為很重要,需從用戶的角度探討相關概念;還有研究者針對視障人群訪問網(wǎng)頁的困難,開發(fā)以語音識別為輸入、以網(wǎng)絡抓取為主要內容、以文本語音為輸出的網(wǎng)絡訪問工具,以增強網(wǎng)頁的可用性與易用性[40]。由于圖書館在視障讀者獲取數(shù)字資源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41],因此也有學者開發(fā)新的網(wǎng)頁服務,使來自不同圖書館的數(shù)字資源館藏聚合到特定的有聲圖書館的單個訪問點中,以便于視障人士從有聲圖書館中獲取數(shù)字資源[42]。
(2)輔助技術與設備的無障礙性。輔助技術與設備若不具備良好的無障礙性,同樣會對視障人群的信息行為產(chǎn)生消極影響。視障人群在利用電腦時,常用的輔助技術與設備有:文字放大程序、讀屏軟件、OCR 文字識別技術、盲文打印、盲文點觸設備等[17]。其中,讀屏軟件是該群體最常用的輔助技術。但一些研究認為讀屏軟件存在不足:一方面,讀屏軟件普遍存在價格高與更新快的問題;另一方面,讀屏軟件的種類多樣,各有優(yōu)劣,視障者通常只選擇其中一種,但每種軟件都不夠完善[36];最后,讀屏軟件的聽覺交互模式并不總是最適合視障者的模式。相比之下,盲文點觸設備的觸覺交互模式在完成某些任務的有效性上與聽覺交互模式相似,且視障者的滿意度更高[43]。此外,一些應用軟件也存在無障礙優(yōu)化的問題,例如應用軟件在電腦與手機上不能同時被讀屏軟件讀取[36]、軟件的圖標不能被讀屏識別等,這些問題降低了輔助設備的有效性水平[44],不利于視障人群的信息獲取。
(3)信息機構的資金支持。有研究指出,由于開發(fā)盲文和有聲讀物的圖書館及其他資源中心缺乏資金和財政援助,使其改善服務、增加資源的工作力度不夠,導致視障人群在查詢信息時面臨著盲文書少、有聲書少、缺少電腦、缺乏數(shù)字資源等問題[23],阻礙了信息獲取。
(4)專業(yè)服務與設施支持。一項對從網(wǎng)上獲取數(shù)字資源的視障大學生的調查顯示,一些學生對輔助設備不熟悉,導致獲取信息時受到限制。他們對設備不熟悉的主要因素是缺乏訓練有素的工作人員的培訓,其他因素還有學校公告牌的可用性、現(xiàn)有設施與資源的可獲取度、輔助技術設施的提供等[45-46]。
(5)規(guī)章制度支持。信息服務機構的規(guī)章制度是否考慮到視障人群的信息需求直接影響其服務與設施的提供,進而影響視障人群的信息獲取。例如,伊朗等地區(qū)的許多大學在制定圖書館的規(guī)章制度時沒有考慮到殘障學生的需求,因而沒有在館內提供OPACs 和打印目錄,也沒有提供盲文書、語音或視頻目錄,致使許多視障學生無法通過這些材料獲取信息[47]。
對于相關研究,最初學者們將視障人群的整體作為研究對象,之后隨著研究的深入開展,學者們關注到了視障者中不同小群體的特點,并將研究對象按照職業(yè)、國家地區(qū)等標準進行了劃分。
按職業(yè)劃分的研究對象,主要為視障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又以大學生為主。面向視障教師的研究,重在了解他們在教學與日常生活中如何識別、探索、選擇、組織、創(chuàng)造、展示、獲取與應用信息[48];面向視障大學生的研究,重在探索他們的網(wǎng)絡資源使用行為[45]、信息查詢行為及面臨的障礙[19,49-50]。
研究對象涉及的國家(地區(qū))也有較大差異。除荷蘭[51]、挪威[20]、加拿大[49]等發(fā)達國家的視障人群,印度[18]、尼日利亞[15]、沙特阿拉伯[19]等發(fā)展中國家視障群體的信息行為也受到較多關注,這對提高發(fā)展中國家的無障礙信息服務水平有利。
由于視障人群的特殊性,研究者們借鑒了人類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以定性研究為主,定量研究為輔,兩類研究方法的使用頻率之比約為2∶1。
在定性研究中,通過解釋主義[14]或建構主義[12]了解視障人群在信息需求與行為方面的心理、認知狀態(tài)與生活經(jīng)驗,廣泛使用訪談法與觀察法收集數(shù)據(jù)。訪談法主要包括個人訪談法與焦點小組訪談法。研究者們多使用半結構化訪談,采訪十至幾十人不等的視障者。在尋找受訪者時,由于視障人士的數(shù)量不多,一些研究者借助于相關組織的幫助,采用滾雪球法、推薦法[36]或在組織的視障者名單中隨機抽樣的方法,確定訪談對象。在訪談時,研究者們考慮到視障人群的不便之處,除了面對面訪談,也經(jīng)常通過電話訪談。至于觀察法,研究者主要觀察視障者們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的過程,以及他們在查詢信息時的表現(xiàn),來分析該群體的特定信息行為,如多任務查詢行為[30]。
在定量研究中,通常采用問卷調查法、比較分析法。在使用問卷調查法時,研究者們設計結構化的問卷[23],靈活地通過網(wǎng)絡、電話對視障群體進行調查,主要了解其行為表現(xiàn)。由于視障人群屬于特殊人群,許多研究者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以凸顯該群體的行為特點,如Craven 等對視障人群與普通人的信息查詢行為進行了比較分析。
視障人群的信息行為的種類與普通人并無太大差別,但總體而言,學界對該群體信息查詢行為的研究較多。21 世紀初,學者們關注視障人群在查詢信息時使用的信息源與信息渠道。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無障礙技術的發(fā)展,近些年學者們更多地關注該群體在數(shù)字環(huán)境下的信息查詢行為,尤以網(wǎng)頁信息查詢行為為主。在具體的查詢行為方面,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復雜任務的查詢行為、多階段任務的查詢行為、不同情境下的查詢行為展開了研究。至于這些研究的主要目的,一是為網(wǎng)頁或軟件的無障礙設計提供思路;二是為圖書館等機構的無障礙服務提供參考;三是為提升視障人群的信息素養(yǎng)提供建議。
現(xiàn)有研究成果表明,視障人群對健康信息的需求較為強烈,同時具有與普通人一樣廣泛的其他信息需求;該群體除了以人際網(wǎng)絡作為普遍的信息獲取渠道,越來越依賴通過數(shù)字設備獲取資源,減少了對紙質盲文資源的使用;在查詢信息時存在困難,表現(xiàn)在探索性行為有限、需要通過內容評估網(wǎng)頁、需要用筆記追蹤搜索過程、花費時間多、所用步驟多等,因此他們發(fā)展出了獨特的查詢策略與障礙應對策略;他們的信息行為受自身的受教育程度、經(jīng)濟狀況、經(jīng)驗、認知與態(tài)度、獨居情況等內部因素的影響,也受信息源的無障礙性與可用性、輔助技術與設備的無障礙性、信息機構的支持等外部因素的影響。國外雖然有較多研究從信息服務機構的視角展開,但不少研究也從信息技術、信息環(huán)境的視角展開,可對我國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本研究認為未來可在兩個方面繼續(xù)開展研究:
(1)進一步細分研究對象?,F(xiàn)有研究雖然對視障群體進行了劃分,但局限于某些固定群體,如視障學生、視障教師,劃分不夠細致。然而,對普通人信息行為研究對象的分類標準,還有種族、性別、社會經(jīng)濟地位、承擔的社會角色[52]等。如果借鑒這些分類標準,視障者還可進一步細分為不同種族的群體、男性與女性群體、高收入與低收入群體、不同職業(yè)的群體等。細化研究對象利于集中分析其特點與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更明確的建議。
(2)關注信息學視域下視障人群在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中生活的變遷。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輔助技術的改進,視障人群處于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中,其生活愈加依賴數(shù)字技術,這在提高該群體的獨立性、促進其融入社會的同時,也深刻影響與改變著他們的信息行為。那么,如何推動信息在視障群體中積極地傳播、如何發(fā)揮信息的最大效用、如何支持視障群體有效地查詢信息、如何促進視障群體公平地獲取信息成為亟待關注的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