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青
?
帆足萬里《國語標注·鄭語》箋補
郭萬青
(唐山師范學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帆足萬里《國語標注》378條,注釋簡要,在日本《國語》研究史上影響較小,但其間不乏勝義。其中標注《鄭語》14條,今雜引中外成果以為箋補,俾有益于帆足氏《國語標注》的全面整理與研究。
帆足萬里;《國語標注》;《鄭語》;箋補
帆足萬里(1778-1852),字鵬卿,通稱里吉,號愚亭,溢號文簡。生于豐后日出藩,其父帆足通文為該藩藩士。黃遵憲的《日本雜事詩廣注》以帆足萬里為荻生徂來的弟子,這種說法恐怕不妥。因為荻生徂來在帆足萬里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jīng)去世。實際上帆足萬里曾從學于中井竹山、皆川淇園等人,后來自己開創(chuàng)“稽古堂”,收徒講學。其門下弟子有高谷龍洲、岡村甕谷等,有帆足門下十哲之譽。又據(jù)內(nèi)藤湖南《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履軒先生當然也在自己家中講學傳授,但卻沒有能承傳其衣缽的門下弟子。履軒先生的著述在一般讀者中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著名的學者,如京都的豬飼敬所先生、九州的帆足愚亭先生,這些人都直接或間接受到履軒先生的影響?!盵1,390]中井履軒就是中井竹山的弟弟,可見帆足萬里的師承和學術淵源。
帶刀次六著《帆足萬里》(日本環(huán)翠書院大正二年出版)、帆足圖南次著《帆足萬里》(吉川弘文館1966年版),均敘述帆足萬里一生,帆足圖南次所論較帶刀次六所論更為詳盡。另外,大分県教育會編《大分県六達偉人綜合年譜》(大分県教育會1928年版)、大分県教育會編《大分県偉人傳》(三省堂1907年版)、天囚西村時彥著《學界乃偉人》(梁江堂書店1911年版),也都有帆足萬里的傳記。此外,狹間久著有《帆足萬里の世界》(大分合同新聞社平成五年版),對于其家世、交友、學術等介紹亦頗詳盡。據(jù)帶刀次六書載,帆足萬里生于安永七年(1778),卒于嘉永五年(1852),字鵬卿,號愚亭,帆足通文次子。有《帆足先生文集》3卷(前川善兵衛(wèi)明治年間刊本)、《老子》(寫本)等。帆足紀念圖書館于大正15年輯印有《帆足萬里全集》上下二卷,收錄其一生著作。檢全集目錄,上卷依次為《卷首》《全集刊行/辭》《帆足先生年譜》《帆足先生小傳》《帆足先生墓碑銘》《題言》《入學新論》《東潛夫論》《窮理通》《井樓纂聞》《嚴屋完節(jié)志》《修辭通》《假名考》《醫(yī)學啟蒙》《三教大意》《宋名臣言行錄評》《日出孝子傳》《肄業(yè)余稿》《帆足先生文集》《西崦先生余稿》,下卷依次為《大學標注》《論語標注》《中庸標注》《書經(jīng)標注》《周易標注》《春秋左氏傳標注》《荀子標注》《莊子解》《呂氏春秋標注》《國語標注》??梢姺闶现螌W融通,于漢籍經(jīng)史多有涉獵。此后,帆足紀念圖書館編有《帆足萬里全集第1卷增補》《帆足萬里全集第2卷增補》,五郎丸延編有《帆足萬里全集第3卷增補》,小野精一編有《帆足萬里全集第4卷增補》,1988年7月出版。帆足紀念館《帆足萬里先生全集刊行辭》謂帆足萬里“學兼東西,識貫古今,由經(jīng)史佛典、諸子百家至政治、文學、天文、物理、醫(yī)藥、算術,無不精到深詣,其中最邃經(jīng)術,依古文解古經(jīng),據(jù)漢唐以下諸儒,取舍本邦伊物及其他諸家,卓然而成一家之說”,對帆足萬里評價很高。
其中《國語標注》包括《周語上》24條,《周語中》23條,《周語下》78條,《魯語上》28條,《魯語下》31條,《齊語》36條,《晉語一》45條,《晉語二》2條,《晉語三》《晉語七》《鄭語》各14條,《晉語四》11條,《晉語八》36條,《晉語九》22條,共378條。帆足萬里的標注后世征引者少,唯見戶崎允明《國語考》引用5次,影響較小。其標注簡明扼要,很少引用,多直下己意。今逐條箋補《鄭語》部分。
陶望齡曰:親則不忍,頑則不。
【按】引陶望齡之言中,“頑則不”下脫一“能”字。關修齡亦引陶望齡本句,即有“能”字。皆川淇園引穆文熙之說為釋。“非……則……”類同于今之“非……即……”。
虢多為王卿士,恃勢指此類也。
【按】韋昭謂:“勢,地勢阻固也。險,有險阸?!表f昭釋“勢”為地勢,與帆足氏不同。高木熊三郎《標注國語定本》卷十六引校云:“勢,謂權寵也,非地勢。若阻固,與險何別?”[2,p1]關脩齡《國語略說四》所云較圓通,謂“虢叔恃勢”四字“與‘鄶仲恃險’互言”[3],按照關脩齡的說法,上下句互文為義。今檢虢為西周封國,虢叔為周文王同母弟,周武王伐紂之次年封國??梢娖湔蔚匚坏闹匾?。另外,《左傳·隱公元年》謂:“制,嚴邑也,虢叔死焉。”可知虢的都邑制是很險要的地方。又,張賀君、吳倩、魏青利《鄭州地區(qū)西周城址探析》認為,學術界提出東虢地望在滎陽廣武平咷城的說法是沒有考古學依據(jù)的,張賀君等人認為:“官莊遺址目前發(fā)現(xiàn)有西周時期的城墻,還發(fā)現(xiàn)有較為豐富的西周時期遺址、遺物,在城墻外側發(fā)現(xiàn)有三重護城河。文獻中有記載‘虢叔恃勢,鄶仲恃險’,可見東虢國防御措施嚴密。官莊遺址結構布局、所處地理位置及考古學遺存均與東虢國相對應?!盵3]《左傳》所載,張賀君等人之說,都可證韋昭釋“勢”為“地勢阻固”是符合東虢地勢的。關脩齡“互言”之說是有道理的。帆足氏之說反泥。
替,廢也。
【按】韋昭此處有注,即云“替,廢也”。帆足氏此處實用韋注,并無新說,不當出注。高木熊三郎亦謂:“替,謂衰廢也?!盵2,p2]與韋注同。
勃興之時將至也。
【按】韋昭于本句之下施注云:“至于伯也?!狈闶蠑嗑溴e誤且誤會文義,“其”為推度副詞。
沓,如《孟子》“沓沓”之“沓”,下文“怠沓”可征。忍,殘忍也。
【按】韋昭注云:“沓,黷也。忍,忍行不義?!薄墩f文·曰部》:“沓,語多沓沓也?!薄墩f文·貝部》:“貪,欲物也?!眲t“沓貪”為同義連文?!睹献印るx婁上》:“《詩》曰:‘天之方蹶,無然泄泄?!剐梗q沓沓也。事君無義,進退無禮,言則非先王之道者,猶沓沓也?!薄睹献印贰靶剐埂绷x為言語很多的樣子。在孟子看來,“泄泄”義“猶沓沓”,則“沓沓”義亦當為多貌。帆足氏之說是。韋昭“忍行不義”亦即“殘忍”之義。
《大誓》,逸書。
【按】《周語中》亦引述此二句,韋昭注云:“今《周書·太誓》無此言,其散亡乎?”宋庠《國語補音》卷一謂:“檢今所行《古文尚書》,此語甚具。蓋當時偽《泰誓》尚行于世,孔氏《古文》未出,韋故云然?!盵5]《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昭公元年》亦引之。今檢帆足氏《尚書標注》未言《大誓》是逸書,《泰誓上》本篇句下亦唯云:“《左傳》:《書》曰:民之所欲,天必從之。《湯誓》:爾尚輔予一人?!蹲髠鳌罚簠枪庸庠唬捍藭r也,弗可失也?!盵6,p143]其《左傳標注·襄公三十一年》本條下云:“杜氏時尚傳漢偽《大誓》,所謂白魚入王舟是也,非梅賾古文?!盵6,p359]其《國語標注》之說已見《周語中》條目下,辨見彼條。
八索,八卦之說也。成人,成人事也。
【按】韋昭謂:“平,正也。八索,八體,以應八卦也。謂干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離為目,兌為口,坎為耳,艮為手?!苯源ㄤ繄@私見書上墨筆批校云:“平八索,言平分九疇以紀實體,用道以立彼我之義,即以成人道之常紀也?!盵7]正文明言“平八索”,而其題識則謂“平九疇”,非是。帆足氏“八索,八卦之說”還是從韋昭注。其釋“成人”可從。
經(jīng)、姟皆數(shù)名,皆以十登之也。極,法也。
【按】韋昭謂:“經(jīng),常也。姟,備也。數(shù)極于姟,萬萬曰姟?!狈闶现赋觥多嵳Z》所揭各數(shù)字單位之間倍數(shù)為十。當然關于大數(shù)的計數(shù)方式這個問題古今多有討論,一種是計數(shù)方式為十進制,一種計數(shù)方法倍數(shù)為萬進位,韋昭已經(jīng)揭出。此處或正如劉師培所講,“此皆虛擬之詞,不必實有其數(shù)也”①。又秦鼎《國語定本》卷十六指出:“經(jīng)、京通用。”[8,p6]蓋謂此處之“經(jīng)”實同數(shù)字單位“京”是。又此處“姟”即“垓”。從上下文語境來看,此處之“極”處在中心詞的位置上,具有名詞的功能。
有方,求之有方所也。
【按】審韋昭注釋,當以“方”為“萬方”之“方”,較帆足氏更合語境。
箕服,織箕以為服也。
【按】韋昭謂:“箕,木名。服,矢房也?!被?,即箭袋??脊刨Y料證明,至少在殷商時期就已經(jīng)有皮革制的箭服了[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又云:“按本以竹木為之,故字從竹。”[10]汪遠孫《國語明道本考異》云:“《漢書·五行志下之上》‘箕’作‘萁’,劉向以為:‘萁服,蓋以萁草為箭服。’案‘服’,古‘箙’字。”[11]檢《故訓匯纂》所收48條訓詁中,唯韋注以“箕”為木名。不管“箕”是木名還是草名,制作成箭服需要“編織”這一工藝恐怕是沒有問題的。故帆足氏釋為“織箕以為服”者可從。
獄,訟也。
【按】高木熊三郎亦釋“獄”為“訟”。韋昭本處釋“獄”為“罪”,《國語》他處“獄”字,韋昭亦多釋為“訟”。釋作“訟”,強調(diào)問題爭端的交互性;釋作“罪”,強調(diào)事件一方。此處唯云“襃人有獄”,故韋昭釋“獄”作“罪”,不誤。
“天之命之”以至“襃人,襃姁有獄,而以為入于王”,與上文意義重復。蓋古人解釋之言,誤入正文也。
【按】秦鼎《國語定本》卷十六云:“‘天之’二句,亦似衍?!盵8,p7]帆足氏認為是注文誤入正文。李人鑒在探討《史記·周本紀》的時候,即認為涉及本段內(nèi)容“文有重復處,亦有牴牾處”,又謂:“以《國語》較之:《晉語一》述史蘇之語云:‘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多嵳Z》述史伯之語則云‘褒人褒姒有獄而以女入于王’,二說互異。而《鄭語》上文‘府志小妾生女而非王子也,懼而棄之。此人也,收以奔褒’諸句本應與‘褒人褒姁有獄,而以女入于王,王遂置之,而嬖是女也,使至于為后而生伯服’句相銜接,而后人乃增入‘天之命此久矣,其又何可為乎’及‘訓語有之’以下一段于其間,顯與上下文不合?!盵12]對于《鄭語》的這段話也提出了質(zhì)疑。實際上此處史伯講了兩段內(nèi)容相同而情節(jié)有異的傳說,前者較接近事實,后者則更近乎傳說。“天之命此久矣,其又可為乎”是過渡句,非“古人解釋之言”,亦非衍文。
黿,似龜而大,甲徑四五尺。
【按】韋昭謂:“黿或為蚖。蚖,蜥蜴也,象龍?!薄墩f文·黽部》:“黿,大鱉也?!薄稘h書·五行志下之上》“玄黿”顏師古注云:“黿,似鱉而大,非蛇及蜥蜴。”段玉裁亦謂:“今目驗黿與鱉同形,而但分大小之別?!薄稘h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黿”字條下分列兩個義項:(1)大鱉;(2)通“蚖”,蜥蜴[13,14]。前者引述《說文》、段注等;后者引述韋昭注文。和《中文大辭典》“黿”字下所列四個義項中的前兩個義項相同[15]。這一解釋牽涉到“黿”是水生動物還是兩棲爬行動物的問題?!读信畟鳌纷鳌靶W”,倒是可以和韋昭注相呼應。蜥蜴在母系氏族時代即是男根的象征[16]。則此處之“玄黿”當如韋昭釋為“蜥蜴”。
酋,厚也。臘,久也。
【按】此處“臘”與《周語下》“臘毒”之“臘”義同,韋昭此處釋“臘”為“極”。關修齡《國語略說四》引《禮記·月令》注:“酒熟曰酋。酋者,久遠之稱?!庇忠督继厣纷ⅲ骸捌湮逗衽D毒也”《釋文》云:“臘,久也?!盵4]可見關修齡認為“酋臘”是同義連文。高木熊三郎謂:“酋,舊也。臘,久也。并久積而毒熟之義?!盵2,p8]“久”“舊”義相近。釋“酋”為“久”符合文義,帆足氏釋作“厚”恐未如釋作“久”。
①劉師培:《古書疑義舉例補》,上海:大東書局1933年版《古書疑義舉例》附,第15頁。錢寶琮(1892-1984)《中國數(shù)學史》根據(jù)史伯“合十數(shù)以訓百體”之言推斷“春秋時期,人們記錄大數(shù)用億、兆、經(jīng)、垓等字表示數(shù)字的十進單位”(見《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第5卷,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6頁),亦可參。
[1] 內(nèi)藤湖南.劉克申,譯.日本歷史與日本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390.
[2] 高木熊三郎.標注國語定本(卷十六)[M].大阪:松村九兵衛(wèi),岡田茂兵衛(wèi),前川善兵衛(wèi),1884.
[3] 關脩齡.國語略說(四)[M].大阪:前川嘉七,矢代仁兵衛(wèi), 1792:1.
[4] 張賀君,吳倩,魏青釗.鄭州地區(qū)西周城址探析[J].洛陽考古,2014,(3):62-66.
[5] 宋庠.國語補音(卷一)[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06:20.
[6] 帆足紀念圖書館.帆足萬里全集下卷[M].大分縣:帆足紀念圖書館,1926.
[7] 林道春,點.國語(卷十六)[M].京都大學圖書館藏皆川淇園先生私見書:6.
[8] 秦鼎.國語定本(卷十六)[M].日本刊本,1809.
[9] 段清波.中國古代兵器[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192.
[10]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96.
[11] 汪遠孫.國語明道本攷異[A].《國語》后附[C]. 北京:商務印書館,1959:327.
[12] 李人鑒.太史公書校讀記[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999:49.
[13] 《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縮印本)[Z].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 4768.
[14] 《漢語大字典》編纂委員會.漢語大字典(第二版)[Z].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崇文書局,2010:5083.
[15]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中文大辭典(普及本)[Z].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0:17099.
[16] 趙國華.生殖崇拜文化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282-289.
Collated Notes on Chapter “”ofby Hoashi Banri
GUO Wan-qi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by Hoashi Banri has 378 notes. It has little influence in Japaneseresearch history. Chapter “” has 14 notes. The thesis offers collated notes home and abroad as a supplement to benefit the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 and study of Hoashi Banri’s
Hoashi banri;; collated notes
109.2
A
1009-9115(2019)01-0010-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1.003
河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HB17YY041)
2018-04-11
2018-09-05
郭萬青(1975-),男,山東寧津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訓詁學與文獻學。
(責任編輯、校對:王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