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
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言語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fā)靈光”,新課程倡導的課堂言語不再是由上而下的教師的問和學生的答,而應該讓師生圍繞共同的話題進行交流?!半S時、隨地、隨遇、隨緣”地在課堂上誘引出無數(shù)的新信息、新思維、新方法,在瞬間與學生思想相碰撞,即時生成出“隨喜”的新思想、新產品。 教師應該重視與學生交流的言語技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和潛能,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下面就郭初陽老師的課例進行分析,總結他的課堂言語特征,以期為今后的教學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啟發(fā)性
大家都知道,學生在封閉的課堂狀態(tài)中,思維是很難被激活的,語言表達的愿望也會隨之降落;只有讓學生置身于開放的情境中,讓學生的視野盡可能得到開闊,思維得到拓展,學生才能開啟自由表達的大門??聪旅孢@個例子:
例1,郭初陽老師的《愚公移山》教學實錄:
師:如果我們再給智叟一個發(fā)言的機會,讓智叟最后發(fā)言,會怎么樣呢?文中有兩處智叟可以發(fā)言:一處就是,愚公反問他:“何苦而不平?”這個時候,智叟可以說一番話;還有一處,等到“冀之南,漢之陰,無壟斷焉”的時候,智叟可以站出來,再說一番話,是不是?……探討一下,第一處智叟如果應一應,他應該怎么說,他可以怎么說;第二處山被搬掉了,智叟如果再跳出來,嘰里呱啦嘰里呱啦,永遠做一個反對者,他會怎么說?
師:假如愚公早料到帝會“感其誠”或者早就與帝達成了協(xié)議,你如何評價愚公?假如結尾是“后三年,愚公死,子孫承其業(yè),世代挖山。時至今日,尚未休矣”,你又如何重新評價愚公?
課例1中,教師用假設的方式給問題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教師預設的情境中進行問題的思考?;蜃寣W生仿擬智叟,打破傳統(tǒng)解讀中對愚公塑造的勵志形象,立足于兩個角度去進行新一輪的辯駁;或另辟蹊徑,對寓言的結局做了假設性的改動,引導學生進行新的解讀。這一類的提問,可以讓學生站在一個開放性視角去進行思考,其結果往往是多元化的。因其“一般不能得出單一性質的標準答案和契合教師預期的結果”, 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自由地發(fā)揮,不會出現(xiàn)教師預設答案所施加的緊張感。同時,不斷涌現(xiàn)的觀點和探究氛圍的逐漸形成,也進一步刺激了學生的挑戰(zhàn)欲望,因而能讓學生自行探究下去,生發(fā)出源源不斷的智慧活水,使學生的言語素質和能力都得到不斷提高。
二、激情性
教師言語的激情性,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言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朝著所期望的學習目標努力前進”。 郭初陽老師很善于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情緒,這得益于他機智幽默的趣味言語和及時準確的鼓勵性言語,給予了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信心和勇氣,化解了課堂枯燥感,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并且愿意進行言語的交流,激發(fā)了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而幫助學生維持學習和思維的積極性,實現(xiàn)自身潛能的挖掘??聪旅孢@個例子:
例2,郭初陽老師的《項鏈》教學實錄:
師:“這里我們倒也可以看出,一個小人物,對風險,對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她的抵抗力怎么樣?”
生:(低聲)很弱。
師:好像比較弱。所以以后如果去開個保險公司的話,可以拿《項鏈》這篇文章作為傳單給大家看,對嗎?
(眾笑)
師:需要買點保險哦,小人物對抗風險的能力比較弱。也有道理。
例2中,學生在回答分析貧富差距的觀點時,表現(xiàn)得不是很自信,郭老師順著他的思路用風趣的語言化解了該學生回答問題時的緊張感,并用一個很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例子作比,形象地幫助學生解釋說明了貧富的差異會使小人物更難承受生活的突發(fā)風險。這種善意的幽默感,一方面肯定了該學生的觀點,幫助他克服了心理上的膽怯情緒;另一方面也容易引起學生的聽課興趣和注意力,讓其他學生在發(fā)笑的同時集中了精神,并輕松地領會到了該觀點中蘊涵的意義。
三、文化性
郭初陽老師的課堂,經常讓人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和一種學術的深度。在課堂上,教師通過自己的講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個新鮮的學術論斷,極大地增進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在“建立經驗知識與新知識間的課題聯(lián)系、點化認知誤區(qū)、分析教學材料原理(而非事實)等方面,不可或缺地成為學生認知的依據(jù)和范例”, 賦予了語文課堂高度的文化品格。
例3,郭初陽老師的《項鏈》課堂實錄:
師:這是莫泊桑的女性觀,莫泊桑最欣賞的女性——18世紀的法國女性。是怎么樣的?姿態(tài)、容貌、嗓音、目光的流盼、舉止的優(yōu)雅,甚至是矯揉造作,甚至是漫不經心,他認為這構成了完美的女性。而且他也認為,一個女人所能忍受的最可怕的酷刑就是,她蒼老了!所以,根據(jù)莫泊桑本人的女性觀,他更應該欣賞哪一個?顯然,是瑪?shù)贍柕翧。但是他在文中卻沒有絲毫的流露,為什么?這是因為他的創(chuàng)作原則——莫泊桑的創(chuàng)作觀,繼承于他的師父福樓拜,很具有現(xiàn)代性,就是——作家不要做結論,而要把它留給讀者。所以他在文中沒有流露出來,對吧?隱藏得非常好。不管她是發(fā)生了變化還是沒發(fā)生變化,也許我們都可以讀出更多的變化與否之外的東西出來,也就是這篇小說的主題,莫泊桑讓我們自己來做結論。
這段陳述出現(xiàn)在郭初陽老師引發(fā)學生探討小說主題之前,郭初陽老師在這里導入了莫泊桑的女性觀和創(chuàng)作談,將《項鏈》推置于作家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整體背景中去顯影,從獨特的角度給予學生嶄新的解讀參照,讓學生有種獵奇的驚喜感。除此之外,該課例中郭初陽老師接著又運用了“原型上溯”,將這個故事疊影于歐洲灰姑娘的模式中去進行比較,其中郭初陽老師引用了名家經典論段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闡發(fā),并在課堂末尾做出了屬于自己的、新鮮而卓越的闡釋。
所以,每個教師都應該錘煉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教學風格,“教師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充分展示教學創(chuàng)造力,進而釋放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應該用自己獨具魅力的個性化教學言語行為帶動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興趣,從而釋放學生的言語表達欲望,在課堂上敢言善言,不斷涌現(xiàn)新的思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