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楊雪杰
城鎮(zhèn)化的快速推進,城市生活垃圾的激增,垃圾處理能力的相對不足,使一些城市面臨垃圾圍城的困境。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全國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啟動。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推進垃圾分類取得積極進展。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李京華是北京最早開始推動垃圾分類的一批人,親歷了垃圾分類的各個階段。作為中華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小康幸福工程辦公室主任,他連續(xù)16年舉辦了近3000場次垃圾分類宣傳培訓活動,參與全國多地政府機關的垃圾強制分類指導培訓工作,他倡導并堅信:垃圾分類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中國是最早提出垃圾分類的國家,1957年7月12日,《北京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了《垃圾要分類收集》一文,呼吁北京居民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這被很多學者看作是“垃圾分類”的問世。60多年過去了,垃圾分類走到了今天,經歷了一個艱難的過程。2019年又是垃圾分類的一個元年。很多人認為這么多年推動,垃圾分類收效甚微,李京華則不以為然。
李京華所在的中華環(huán)境保護基金會小康幸福工程辦公室已經成立了16年,自成立之初就開始做垃圾分類。回首起步階段,李京華最大的感受就是推行的很艱難,尤其是最初的幾年,完全是從一片空白起步,靠著自己的人脈找贊助支撐這件事情。2008年,在完成垃圾分類奧運承諾的基礎上,北京市垃圾分類掀起新的高潮,2009年“三街兩鄉(xiāng)”先行先試,然后就大規(guī)模的開始了,十年之后,北京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垃圾分類也在這種變化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他反復說的是,看成效不能只看眼前,要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盡管不盡如人意,但是與十年前相比,垃圾分類還是有了很大進步。以北京市為例,首先是看得見的變化,最明顯的莫過于垃圾處理設施的發(fā)展,無論從質量上還是科技水平上,北京市垃圾處理設施都有了質的飛躍;其次是人們對垃圾分類的意識有了極大提升,整個社會從上到下,從社會組織到公眾個人,都在提倡垃圾分類,“垃圾分類”成為線上線下的“熱詞”,這也從側面體現(xiàn)公眾對生存環(huán)境的關注越來越大,意識的提高更有助于未來垃圾分類的開展;再者,關于垃圾分類的法治規(guī)范更加完善,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對于垃圾分類的規(guī)定越來越具體,2011年底北京出臺《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2012年3月正式實施,今年重新修訂,新的條例即將出臺并實施。
在李京華看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fā)國家發(fā)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fā)〔2017〕 26號)具有重大意義。2009年,他曾最早提出“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文明一個社區(qū),造福整個世界”,后來演變?yōu)槿藗兯煜さ摹靶∈掷笫帧?,十年之后,再看這句口號,他坦言此舉更是無奈之舉,本該“大手”承擔的事情交給了“小手”,真正的“大手”做什么去了?這么多年來,支撐北京垃圾分類這片天的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人和14歲以下的孩子,中堅力量的缺位成為垃圾分類有效開展的瓶頸。帶來巨大改變的是實施方案明確了2020年底前公共機構實現(xiàn)強制分類,既設立了期限,又明確了范圍,自此,黨政機關有關垃圾分類的培訓大規(guī)模開展起來,推動力度前所未有,這讓李京華更深信垃圾分類前路光明。
在培訓中,李京華經常會放《地道戰(zhàn)》的片頭: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革命戰(zhàn)爭是群眾的戰(zhàn)爭,只有動員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只有依靠群眾才能進行戰(zhàn)爭。對于垃圾分類也是如此,必須做到以人為本,發(fā)動群眾力量。
雖然肯定了垃圾分類的成效,但并不意味著目前的垃圾分類工作是成功的,究其原因,一是人們理念認同,行動滯后;二是宣傳不到位;三是站位高度不夠,沒有把垃圾分類和人民生活、健康以及國家的資源、發(fā)展、戰(zhàn)略安全等結合起來,認識再提升也僅停留在對垃圾是否分類的認識層面。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huán)境,關系節(jié)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不是小問題,事關國家資源循環(huán)利用、人民生活健康和社會經濟發(fā)展?!崩罹┤A再三表明這個觀點。然而,在他看來,相當多的領導同志站位并不高,基層領導的不重視造成垃圾分類推行不暢,目前尤其需要加強對領導者的培訓,領導的看法決定了垃圾分類的走向和未來的發(fā)展。
從事垃圾分類十六年,李京華說也恰因為領導的不重視,垃圾分類工作或多或少存在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他曾編過一個順口溜:站崗串門喊口號,發(fā)完桶袋發(fā)獎票。所謂“站崗串門”,就是守著垃圾桶和入戶宣傳,喊口號就是掛標語,政府曾免費發(fā)放過垃分類桶袋,之后有企業(yè)組織參與,發(fā)現(xiàn)分出率不高后發(fā)放獎票,或者掃碼積分換購獎品,活動搞得熱熱鬧鬧,效果真的好嗎?同時,這種開展方式將群眾的興趣點從“垃圾分類”轉向了“積分換購”,甚至催生了一批“會議專業(yè)戶”,這已經成為基層垃圾分類實踐中難改的積習。在他看來,刷臉、指紋等智能化投放的科技設備就像換購一樣提升了垃圾分類的興趣點,其本質還是固定的垃圾桶,成本卻翻了好幾番。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流于表面,離垃圾分類的初衷也越來越遠。
“垃圾分類的推動過程應是精神的傳播與文化的傳承,應體現(xiàn)出參與者作為城市管理者的一種榮耀?!崩罹┤A說。圍繞垃圾較勁實在沒有必要,最終是要解決人的問題,他說以前一直強調垃圾分類的好處,大家積極性不高,現(xiàn)在他們更加強調如果不分類會如何不好,大家的積極性反而高了,這就提示我們,垃圾分類工作要把握好群眾心理,要如實告知公眾嚴峻的現(xiàn)實,號召整個社會行動起來。
垃圾減量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工作是一個長期的、艱難的并帶有陣痛的持續(xù)推廣過程,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因此,不能有短視的目光和急功近利的思想。未來,更應從“人”這一主體出發(fā),關注人的需求,開展一些實質性的工作來推動垃圾分類取得切實改變。就政府部門而言,要繼續(xù)做好政策和法治方面的保障,做好垃圾就地資源化處理、回收體系、宣傳設施、運載工具等科技平臺的建設。在實際工作中要把握好5個度:站位要有高度,這個高度決定了我們的戰(zhàn)略眼光;認識要有深度,這個深度決定了我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工作要有溫度,這個溫度決定了百姓對我們的支持程度;保障要有力度,這個力度決定了垃圾分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實踐要有角度,這個角度決定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創(chuàng)意。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說: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分類分的是垃圾、凝聚的是民心、增強的是意識、提升的是素養(yǎng)。李京華每次培訓時,都會講到泰國垃圾分類時把易拉罐上的拉環(huán)單獨收集,用來捐給假肢廠做假肢,資助因貧困裝不起假肢的人,這讓他感慨頗深,真正受人尊重并不是因為坐擁財富幾何,而是其背后的文化精神素養(yǎng),對一個人是如此,一個國家亦是如此,垃圾分類代表著一種先進的生活方式,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他的培訓經常以中國公民護照封底上的話為結束,向被培訓者倡導這樣一個理念:一個祖國的強大靠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只有高尚的社會公民才能支撐起一個強大的國家,垃圾分類看似小事,全民都做到了,就是一項很偉大的事業(yè)。當給學生培訓時,他尤其會強調,你在哪兒中國就在哪兒,你怎么樣中國就怎么樣,每個人都是中國的一張名片。
在李京華看來,垃圾也是有文化的,從文字上,去掉垃圾的“土”就剩下“立”“及”,去掉“立”“及”則剩下一片沃“土”,他感嘆于漢字的智慧,也感嘆于傳統(tǒng)文化留給我們的啟示。他提到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小事。一次給孩子的培訓結束之后,一個小女孩站起來說“老師,光說沒用,得做”。話很簡單,卻是垃圾分類工作解局的關鍵所在。
有人說,垃圾分類等現(xiàn)在的孩子長大就好了,對此,李京華認為已經等不起了?!袄薄盎边@兩個文字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必須立即行動、馬上行動,做到極致,才能守護好一片沃土。當前,全國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臨嚴重的垃圾問題,給土壤帶來的危害已然威脅到老百姓命根子,實現(xiàn)前端分類,做好資源化和再利用,已經是迫在眉睫。
近年來,李京華和他的團隊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出版全國第一本垃圾分類行動手冊,組織兒童垃圾分類繪畫,開展校園活動,在他們的倡導下,孩子們自己發(fā)明創(chuàng)造垃圾分類設施,編排垃圾分類環(huán)保劇,做現(xiàn)場直播等,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性讓他驚嘆,孩子們的熱情讓他欣慰,孩子們的參與讓他充滿希望。
一點行動,帶來一點改變;點滴改變,終會水滴石穿。他談起自己在泰國的見聞。幾年前去的一個泰國小島上,當?shù)夭蛷d用中文注明:禁止浪費,浪費罰款,當時一個個旅行團造成的剩菜剩飯堆積如山,而也是同一個地區(qū),當他2018年再去的時候,中文提示還在,食物浪費的現(xiàn)象卻沒有了。這從側面表明,近幾年我們大力推行的節(jié)約資源、“光盤行動”等理念,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就他自身感受來講,垃圾分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走好這條路,既需要硬設施的持續(xù)建設,又需要軟設施的培育;既離不開末端技術性的支持,又離不開前端社會性的行動,前端社會性的行動更為重要。
提升軟實力,加強社會性建設,需要黨政機關加強宣導和強制,發(fā)揮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利用社會企業(yè)專業(yè)化服務,提升專業(yè)隊伍的管理效能,杜絕“先分后混”等挫傷百姓積極性的行為。在運行管理過程中,李京華提到了一點擔憂,即選用的第三方和專業(yè)機構,在優(yōu)先考慮利益的前提下,會忽視真正的效果?!袄鎯?yōu)先,公益尚缺”是目前垃圾分類的問題之一。因此,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專業(yè)隊伍及規(guī)章制度的建立,包括專業(yè)的作業(yè)隊伍,嚴格的監(jiān)督隊伍,規(guī)范的管理隊伍,適合本單位的垃圾分類工作運營方案,適合本單位的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方案,規(guī)范、準確、全面的垃圾分類工作臺賬,工作執(zhí)行落實到人、責任落實到人等。
2019年以來,李京華的培訓日程更加緊張,他會從“數(shù)說”“圖說”“行者”“智者”講述垃圾分類的前世今生,對于前景,他堅定且充滿信心,并列舉當前及未來的六個工作方向:一是以科技為支撐,讓垃圾分類的各項設施建設更加科學、完備;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二是以文化為引領,樹立生態(tài)文明的教育理念,為垃圾分類工作注入靈魂和活力;三是以制度為保障,從規(guī)范行為入手,使垃圾分類逐步成為每一個人的自覺行為;四是以宣傳為主導,使垃圾分類的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更加務實,具有針對性,突出研究性,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五是以實踐為基礎,突出特色,講究實效,實現(xiàn)垃圾分類推廣的常態(tài)化、長效化;六是以數(shù)據為依托,實現(xiàn)量化管理,使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更具精細化特點,體現(xiàn)科學性。
李京華感恩基金會領導多年不離不棄的幫助;感恩國管局及北京市等各級政府、媒體積極的關注和支持。隨著垃圾分類越來越熱,參與機構越來越多,推廣方式也日益豐富,從關注者甚寡到萬人空巷,李京華用他持續(xù)的宣傳教育培訓方式推進垃圾分類,當別人質疑說這么多年還是這么一種方法時,他卻說,能將一種方式長年堅持下去,也并非易事。他經常講的一句話:簡單的事情重復做,我們可以成為專家;重復的事情快樂做,我們可以成為行家;快樂的事情堅持做,我們一定成為贏家。贏的是環(huán)境的改善,贏的是文明的提升,贏的是世界的尊重。未來,他將繼續(xù)延續(xù)這種方式,盡自己所能,去培訓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人,帶動更多的人,推動垃圾分類,傳播垃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