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鋼
(汾西礦業(yè)集團宜興煤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某礦所處井田內(nèi)的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上統(tǒng)太原組和二疊系下統(tǒng)山西組,可采煤層為山西組3#煤層和太原組15#煤層。礦井采用混合開拓方式,布置有主斜井、副斜井、進風立井、回風立井4個井筒。全礦井劃分為2個采區(qū),一采區(qū)采用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二采區(qū)采用分層開采方式。礦井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礦井設計采用2個水平開采3#、15#煤層,一水平標高596.48 m,開采3#煤層,布置3條大巷,即中央軌道運輸大巷、中央膠帶運輸大巷和中央回風大巷;二水平標高512 m,開采15#煤層,布置3條大巷,即膠帶運輸大巷、軌道大巷和回風大巷。礦井采用機械抽出式通風方法,通風方式為中央分列式,其中主、副斜井和進風立井進風,回風立井回風?;仫L立井安裝2臺FBCDZ-8-No26B型對旋軸流式通風機,1臺工作,1臺備用。通過對3#煤層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鑒定,在480 m標高以淺無煤與瓦斯突出危險,礦井屬于高瓦斯礦井。為進一步指導該礦瓦斯治理工作,本研究對礦井瓦斯排放帶寬度計算方法進行研究。
結合礦井實際情況,選定北膠帶大巷和3103運輸順槽作為試驗地點。北膠帶大巷布置于3#煤層中,巷寬4.5 m,巷高5.0 m。根據(jù)煤層埋深資料,北膠帶大巷埋深350~401 m,煤層總厚度為4.96 m,煤層傾角為1°~8°。工作面掘進范圍內(nèi)無斷層、沖蝕帶、陷落柱及火成巖,對掘進作業(yè)無影響。工作面基本頂為深灰色粉砂質(zhì)泥巖,厚度為9.24 m;直接頂為深灰色泥巖,厚度為3.68 m;底板為灰黑色泥巖,厚度為3.0 m。采用FBD-No7.1型2×37 kW局部通風機壓入式供風。
3013運輸順槽沿3#煤層頂板掘進,巷寬4.5 m,巷高2.7 m。根據(jù)煤層埋深資料,3013運輸順槽埋深310~335 m,煤層總厚度為4.5m,煤層傾角為1°~8°。工作面掘進范圍內(nèi)無斷層、沖蝕帶、陷落柱及火成巖,對掘進作業(yè)無影響。工作面基本頂為深灰色粉砂質(zhì)泥巖,厚度為9.16 m;直接頂為深灰色泥巖,厚度為3.73 m;底板為灰黑色泥巖,厚度為3.11 m。采用FBD-No7.1型2×37 kW局部通風機壓入式供風。
瓦斯含量是確定排放帶寬度的重要參數(shù)之一。通過測試巷幫煤體不同暴露時間及不同深度的瓦斯含量,可以確定該處的瓦斯排放帶寬度,而后對各測點處的排放帶寬度數(shù)據(jù)利用1stOpt軟件進行處理[1-4]。本研究采用CHP50M煤層瓦斯含量快速測定儀測試瓦斯含量[5-7]。根據(jù)瓦斯排放帶寬度數(shù)值模擬結果,在暴露時間達到200 d時,3103運輸順槽瓦斯排放帶寬度約20 m,北膠帶大巷瓦斯排放帶寬度約25 m。本研究在試驗地點選取不同暴露時間的煤壁,用風煤鉆打20~25 m深順層鉆孔,每2 m測試1次瓦斯含量,測試數(shù)據(jù)如表1、表2所示。
根據(jù)表1、表2及鉆孔瓦斯含量與距煤壁距離的關系可知,當達到一定深度時煤層瓦斯含量基本不再變化,而是小幅波動,瓦斯含量與距煤壁距離符合Logistic增長函數(shù)(圖1)。當所測瓦斯含量與其后2個含量值相比,波動幅度均不大于5%時,則認為已經(jīng)進入原始瓦斯帶[8-9],瓦斯排放帶寬度見表3。
表1 3103運輸順槽瓦斯含量實測結
表2 北膠帶大巷瓦斯含量實測結果
圖1 Logistic增長函數(shù)
由表3可知:利用Logistic增長函數(shù)確定的排放帶寬度與數(shù)值模擬結果基本吻合,證明模擬結果具有可靠性,可作為瓦斯排放帶寬度計算公式推導的基礎數(shù)據(jù)。
瓦斯排放帶寬度影響因素主控因素有瓦斯含量、暴露時間、透氣性系數(shù)和巷道斷面積[8-9]。由實測數(shù)據(jù)可知:巷幫瓦斯排放帶寬度與暴露時間、煤層的原始瓦斯含量、巷道斷面積和煤層透氣性系數(shù)均成正相關關系。本研究將回歸模型假設為
表3 瓦斯排放帶寬度實測結果
(1)
式中,L為瓦斯排放帶寬度,m;W0為煤層原始瓦斯含量,m3/t;t為暴露時間,d;S為巷道斷面面積,m2;λ為煤層透氣性系數(shù),m2/(MPa2·d);a、b、c、d、e為正常數(shù),本研究a=1.371,b=0.663,c=0.232,d=0.042,e=0.280。
相關性系數(shù)R=0.984 3,卡方系數(shù)為2.017 1,假設檢驗統(tǒng)計變量F=930.988,運算結果達到收斂判斷標準。由運算結果可知,該假設模型具有較高的相關性,可以滿足實際需要。
因此,瓦斯排放帶寬度計算公式為
(2)
式(2)明確顯示了排放帶寬度與原始瓦斯含量、巷道斷面面積、煤層透氣性系數(shù)及暴露時間的關系,在已知相關參數(shù)的情況下,可以計算得出相應的瓦斯排放帶寬度。
為檢驗式(2)的適用性,在3103回風順槽、3103運輸順槽、3104進風順槽和北膠帶大巷分別對排放帶寬度進行測試,并同時對以上地點按式(2)計算出相應數(shù)值,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式(2)計算的排放帶寬度與實測值的相對誤差均小于10%,可見該公式的計算精度較理想,可滿足實際應用要求。
某礦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不斷增加以及綜掘巷道掘進速度的增大,礦井瓦斯災害問題日益突出。針對綜掘工作面不同于其他掘進工藝的特征,對該礦不同巷道、不同暴露時間、不同深度的瓦斯含量的實測結果進行了回歸分析,提出了巷幫瓦斯排放帶寬度的計算公式。工程驗證表明:該公式計算值與實測值的平均誤差小于10%,精度較好。
表4 不同測試地點的排放帶寬度計算誤差統(tǒng)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