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鵬
王可夫
“當年抗美援朝時,毛主席說,美國人鋼多氣少,我們鋼少氣多……”90多歲的王可夫在社區(qū)講堂里講述著當年的戰(zhàn)事,說到動情處,雙手激動地揮舞著。
王可夫16歲參加革命,擔任過參謀、秘書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在南京陸軍指揮學院任職,為黨和軍隊培養(yǎng)了一批批優(yōu)秀的學員。
有一年,他在旅游時巧遇了當年教過的一名學員,這名學員見到老首長后熱情接待,送給他許多老物件。這些老物件全是學員當年在學院學習時的物品。王可夫感嘆:“這小伙子真有心。”筆者問:“爺爺,這小伙子多大?。俊蓖蹩煞蛎掳?,想了想:“80多歲了吧?!?/p>
王可夫回憶,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候,他在南京陸軍指揮學院當參謀,當時大家都想到前線去。上級領導告訴他們,你們有更加重要的任務——去朝鮮“取經”。王可夫就是“取經”小組一員,他代表學院遠赴朝鮮,深入一線,調查收集最新的戰(zhàn)例、經驗,第一時間帶回學院供學員學習,將一批批接受過最新戰(zhàn)法教育的指戰(zhàn)員如新鮮血液輸送到朝鮮戰(zhàn)場。王可夫笑著說:“我雖然沒能實現(xiàn)在前線殺敵的愿望,但我?guī)Щ貋淼摹娼洝苤匾??!?/p>
退休后,王可夫把主要精力用在傳播紅色故事上,走進社區(qū)、學校和企業(yè)講述當年的故事,儼然“一部行走著的革命史”。他感嘆,國家能有今天的和平與強大,是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要把他們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把紅色基因植入年輕人心中,一直講到我講不動的那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