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含聿
晚上11點半,洗漱完畢后倚在床頭,咂一咂嘴,醇厚的酒香依舊在口腔中久久彌漫。馥郁的窖香味讓人很難說清到底是何種味道,如果說舌根主要集中識別苦味的味蕾,那為何徘徊在舌根的還有一絲甘甜呢?這就是濃香型白酒在味覺上的魅力吧。
瀘州人真的愛酒,更愛他們的酒文化。設宴款待親朋好友,不叫“吃頓飯”,而叫“喝頓酒”。無酒不成席,在瀘州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酒興大發(fā)就多喝點,不勝酒力就少喝點,即便不宜飲酒之人,也要用一杯葡萄汁代“酒”—與整桌氣氛格格不入,可不是件令人舒服的事情。對不能飲酒的客人,瀘州人也會“以酒代茶”,敬上幾杯。
在瀘州人看來,沒有什么事是一杯酒解決不了的;而我的經驗是,沒有什么人,是同赴一場“瀘州酒局”后還不認識的。即便剛落座時,你面對的全是陌生的面孔,但在數(shù)輪“發(fā)點球”過后,也能天南海北地聊著天,甚至有性格豪爽的人已經在稱兄道弟了。
所謂“發(fā)點球”,是在東家向全桌提三杯酒,即“發(fā)網(wǎng)球”之后,在座各位向其他人逐一敬酒。不必拘泥于順序,也不必一飲而盡,數(shù)對“點球”亦可同時發(fā)起,真正是觥籌交錯。
來到川南,不品嘗一杯傳統(tǒng)濃香型白酒,不赴一場“瀘州酒局”,那是一大憾事。
在瀘州的城區(qū)走著,時不時就會聞到陣陣酒糟的香氣。瀘州老窖的窖池群分散在瀘州城區(qū)的多個地點,行走之間常與酒香不期而遇,便是“醉美瀘州”的獨特城市魅力。
若說瀘州是濃香酒最具代表性的產地,可與之一較高下的也只有距其一百公里的宜賓了,那里是五糧液的家鄉(xiāng)。
依據(jù)釀造工藝和口感的不同,中國傳統(tǒng)白酒分為不同香型,最典型的是醬香、濃香和清香。其中,濃香酒是當前市場上普及率最高的香型。但如此被廣泛需求的美酒,為何集中在川南生產?
聽到這個問題,當?shù)厝藭啬闼膫€字:天時地利。
乍一聽,不免“呵呵一笑”,說了等于沒說嘛。深入了解后便知,那不是川南人對自己家鄉(xiāng)的胡亂吹捧,也不是對提問者的隨意敷衍,擁有適宜釀酒的氣候和環(huán)境,瀘州與宜賓絕對稱得上是得天獨厚。
同靠近川滇黔交匯地的瀘州和宜賓,位于中國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這里臨近長江,山脈環(huán)繞,雨熱同期,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豐沃,水凈味美,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同緯度上最適合釀造優(yōu)質純正蒸餾白酒的地區(qū)”。
青藏高原與橫斷山脈清冽純凈的雪水,經湍急的金沙江流至長江上游,經瀘州變得平緩而清澈,使瀘州境內水資源十分豐富:長江、沱江、赤水河、永寧河等大小76條河流分布在瀘州境內,水質純凈、硬度適宜。而在宜賓,可取岷江古河道河床下90多米深處的地下泉水,其水質清澈透明,甘美可口,富含20多種微量元素,可謂釀酒的上佳水源。
一口老窖需要連續(xù)不間斷釀造,如果間斷,釀酒窖中的微生物會死去,窖池就成為了古董,無法再釀美酒。瀘州和宜賓兩處的明代古窖群,在當下依舊被使用,因此,被形象地贊譽為“活文物”。
濃香型白酒也稱窖香型白酒,得名的原因便在于其窖香濃郁、甘冽回甜的獨特味道。而窖香的來源,離不開酒窖中的窖泥。川南獨特的弱酸性黃泥粘土,鐵、磷、鎳、鈷的含量相當豐富,起固化作用的鎳和起催化作用的鈷對酒的品質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此般窖泥,只有在當?shù)夭拍苷业剑仓挥挟數(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才能保持窖泥的品質。
一方水土釀一方美酒。獨特的地質、氣候、土壤、水資源、原料、微生物及釀造技藝的獨特性,使得川南的濃香酒成為高品質的原產地保護產品,具有極強的不可復制性。有專家認定,“離開了瀘州的水、土、氣、微生物群等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就釀造不出瀘州老窖?!蓖瑯?,不是在宜賓生產的五糧濃香酒,便無法被稱為“五糧液”。
瀘州的一月有些陰冷,濕濕的空氣和極少見到太陽的天空,難以給人帶來愉悅感,卻能讓酒窖里的“酒蟲”們活躍起來。但將濃香酒與川南兩座城緊密相連的,除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外,隨歷史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人文,為川南酒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宜賓,有一條古色古香的老街—鼓樓街。在鼓樓街上,有一個古色古香的老作坊—長發(fā)升。這里坐落著數(shù)口明代古窖池,窖齡據(jù)說有600余年。
斑駁的紅色木大門及其兩側的圓柱,透著明代的古韻。門中飄出的酒糟的香氣,濃郁得沁人心脾。那香是從600年的厚重歷史中穿過的吧?否則,怎會如此醇厚悠長。
推門而入,便到了釀酒車間。車間里沒有絲毫帶有現(xiàn)代感的裝飾,光線昏暗,卻并不覺陰沉可怖,或許是濃烈的酒糟香氣,代替缺席的陽光,增添了溫暖的生命感。
釀酒車間里的師傅說,窖池是有生命的。窖池中的微生物造就了酒的濃香,同時也需要酒糟的不斷滋養(yǎng)。一口老窖需要連續(xù)不間斷釀造,如果間斷,釀酒窖中的微生物會死去,窖池就成為了古董,無法再釀美酒。瀘州和宜賓兩處的明代古窖群,在當下依舊被使用,因此,被形象地贊譽為“活文物”。
千年老窖萬年糟,酒好全憑窖齡老。
窖池的窖齡是釀造高品質濃香型白酒最關鍵的因素。酒糟中富含有益微生物和香味物質,經過復雜的生物互動形成豐富的天然香源,慢慢滲透進窖泥。窖齡越長,微生物的數(shù)量、種類及代謝產物就越多;窖泥微生物越多,“酒蟲”就越多,就越會出現(xiàn)豐厚的酒香。越是老窖,對人體有益物質含量就越高。
除對窖池進行連續(xù)使用,釀酒時采用續(xù)糟發(fā)酵的獨特工藝。所謂續(xù)糟,便是在開窖起糟后,保留一部分舊的酒糟,稱之為母糟,再加入一部分新的酒糟,稱之為糧糟,將兩者均勻攪拌后,入甑蒸餾。而在下一輪發(fā)酵時,母糟和糧糟同時入窖發(fā)酵。如此,原始的母糟在一定配比下不斷減少,但卻始終有那么一些古老的母糟保留在古老的窖池中,滋養(yǎng)著一群古老的微生物,流傳著一抹古老的窖香。
沒有酒就沒有城,沒有城就沒有酒。兩座名城的形成,不僅憑借其穩(wěn)固的濃香酒產業(yè),更依托于其如酒般醇厚的文化和歷史。
“酒入口以后不要急于吞咽,要讓酒慢慢地鋪滿整個舌面,緩緩流入喉中。”在古窖旁,跟著嘗評員曾娜的節(jié)奏,我緩緩地喝下一口單糧濃香的原漿酒。
新酒剛入口的一絲辛辣,讓我不由瞇了瞇眼睛?!吧嗉饧衅穱L甜味的味蕾,舌兩側集中感受酸味的味蕾,舌根集中識別苦味的味蕾。窖香酒香味濃郁,清冽回甘,需觸及每一處的味蕾,方能感受其多層次的酒香?!?p>
曾娜,瀘州老窖傳統(tǒng)釀制技藝第23代傳承人中唯一的女性,畢業(yè)于四川舞蹈學院,一頭利落的短發(fā),身著長款黑色羽絨服,五分瀟灑,五分典雅。作為國家級白酒評委,曾娜對好酒有獨特的描述:香氣入口即化,會有吃到咸鴨蛋里翻沙蛋黃的感覺,飲完唇齒留香。
以“翻沙蛋黃”形容那種仿若無物卻又有輕柔細小的綿沙口感,直白卻精準。而這一口“翻沙蛋黃”,實則也是一穗沉甸甸的高粱。
根據(jù)糧糟成分的不同,濃香酒又可分為單糧濃香酒和雜糧濃香酒。單糧濃香多選糯紅高粱為糧糟;雜糧濃香,如其代表五糧液,則選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五種糧食,按不同的配比組成糧糟。
四川人富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他們既有憨厚踏實的樸素,又能像酒一樣形而上地奔騰。酒裝在瓶子里是水,喝到肚子里是火,它能點燃你的生命激情。
高粱產酒清香味正,大米產酒醇和甘香,糯米產酒純甜味濃,小麥產酒曲香悠長,玉米產酒味香沖鼻。五種不同的香味在經過混合發(fā)酵和蒸餾以后,纏綿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對沖,也相互包容,即便是原漿酒,也少有辛辣之味。
端起盛著雜糧濃香原漿酒的酒杯,細聞之下便會發(fā)現(xiàn),剛從“牛尾巴”中流出的原漿酒,有著成品酒不再有的獨特香氣,那是生糧中流出的糧漿的生香。溫酒的醇厚與生香的清冽交織,即便是白酒場上的“小白”,此刻也難免對手中的瓊漿玉液感到欲罷不能。而此時的一小盅,實則是一大捧五谷雜糧。
老窖人說,三斤高粱一斤酒。在古代,糧食尚屬稀缺品,更莫說用糧食釀成的酒了。但在明朝萬歷元年前后,中國消費社會日漸繁華,市民階層出現(xiàn),工商業(yè)一片欣欣向榮。瀘州這個長江水道上的大碼頭、川滇黔鹽道上的中轉站,市面的興旺與消費的旺盛可以想見。
于是,酒,這消費社會標志性的產品,便在當時的社會生活中自然噴涌。
在消費和制曲工藝得到改進的雙重推動下,瀘州城中,一口口窖池出現(xiàn)在一家家當街賣酒的店面后院。在此后的400多年中,盡管有過康熙的禁酒令,有過數(shù)年的饑荒時代,但瀘州的釀酒業(yè)未曾中斷,與其當?shù)丶Z食的高產和繁榮的商貿環(huán)境分不開。有上千年酒文化的古城宜賓,亦是如此。
四川人富有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他們既有憨厚踏實的樸素,又能像酒一樣形而上地奔騰。酒裝在瓶子里是水,喝到肚子里是火,它能點燃你的生命激情。四川產的酒,便像四川人的性格,豪放又不失浪漫。
在川南釀酒行當里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有兒不進武糟房,有女不嫁烤酒匠。在酒行業(yè)中,釀酒車間被坊間稱為“武糟房”,有著“沒有三百斤毛毛力不要當烤酒匠”的說法。這足以說明,傳統(tǒng)的“作坊式釀酒”是件耗費體力的事情。
即便當下科技發(fā)達,莫說機械化生產,人工智能都不再是件稀罕事。可川南的釀酒廠里,各項操作仍沿用著最古老的工藝,從分層起糟、續(xù)糟、蒸酒到黃泥封窖,全都是人工操作。例如攤晾要求“手摸腳踢”,目的是把握好酒糟的入窖條件,確保酒糟入窖后的升溫發(fā)酵正常,這是機器代替不了的。
“早上9點到11點,空氣清新,環(huán)境安靜,溫度適宜,是人感覺最靈敏的時候,這個時間段,最適合嘗酒?!痹鹊墓ぷ鲌鏊愃拼髮W里的階梯教室,每個嘗評員的桌上,放置著各種玻璃器皿。當標注著不同數(shù)字的小玻璃杯盛放著不同類型的基酒或成品酒一字排在他們面前,他們要逐一品嘗,給基酒定級,對成品酒進行驗收。
釀好酒的關鍵就是必須控制好每一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馬虎或疏忽,都會對酒的質量產生影響。因此,給基酒定級,除了判定其品質優(yōu)劣,還要分析不夠優(yōu)質的酒是哪一道工序出了問題。
在宜賓的501釀酒車間里見到劉組長時,他正拿著一包小樣準備送去檢驗中心。身穿工裝,腳踩拖鞋,這是烤酒匠工作時的標配。
送完樣品,劉組長回到堆成小山的酒糟旁。一邊解答著我們的疑問,一邊觀察著身邊組員的工作,并不時地去查看母糟和糧糟的混合比例是否恰當,攤晾的酒糟是否需要再多添些水。標準是什么?“標準就是多年來的經驗,有師父教的,有自己摸索的。”說著,劉組長憨厚地笑了,靦腆中帶著些驕傲。
合格的釀酒工人,必須用心去熟悉、愛護自己的酒糟和窖池,了解它們的“脾氣性格”以及變化規(guī)律。
伴隨著季節(jié)變化,窖池條件的不同,母糟之間的差異等,生產過程會出現(xiàn)許多具體問題。合格的釀酒工人,必須用心去熟悉、愛護自己的酒糟和窖池,了解它們的“脾氣性格”以及變化規(guī)律。前人總結出來的生產經驗,已被實踐證明是科學的和正確的,要繼承。但如果總是“一刀切”,不根據(jù)實際情況合理調整操作方法,也必然會影響產品質量和效益。
要想成為一名技術過硬的烤酒匠,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在操作中去模仿,多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別人的做法。不管是起糟、拌料、攤晾—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按照要求一絲不茍地干好,并且仔細地觀察同一酒糟在不同工序里發(fā)生的變化。
每天都牢牢地記住老師傅在一甑酒糟入窖后的窖號和層次,觀察它下一輪翻出來后的質量如何,隨后又是怎樣進行調整配料的。綜合母糟的變化、老師傅的做法和自己的觀察,去體會這甑酒糟發(fā)酵上的“成敗得失”。
“我們這里的技藝都是師父帶徒弟,一代一代口傳心授傳下來的,機器干不了?!眲⒔M長看看身邊在拌酒糟的組員,語氣有些意味深長,“工作很辛苦,但做久了,就會有種離不開的感情。”
他想了想,沒有繼續(xù)往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