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薇 王瑞玲
摘要:本文由近期兩則研究生導師師德不端事件引出,結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學對全國高校立德樹人目標要求的講話,探討了當前時代背景和高校教育環(huán)境下,理想的導師研究生關系。從倫理、傳承和利益競爭等方面分析了導師研究生關系的各個層次,又比較了研究生階段和本科階段師生關系的不同,對導師、學生和學校如何建構好研究生階段良性的師生關系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良性導師研究生關系;師生關系演變;導學互助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3-0243-02
一、概述
研究生教育是我國國民高等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教育,擔負著為民族振興搶占新技術革命浪潮制高點的重任。導師與研究生之間關系的好壞,不僅制約最高層次國民高等教育體系的教育質量,同時影響導師本人的學術發(fā)展和社會聲譽,也必然影響研究生的成長成才。
研究生擴招后,由于種種原因,出現了種種亂象,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有少數導師自身的問題,也有少數研究生自身的問題,雖然不是主流,也足以讓人警醒。
就導師與研究生之間關系來說,有三個要注意的地方。其一是導師處于強勢支配地位,研究生相對弱勢。其二,任何關系要想持久,必須達到良好互動、互利互助。導師、研究生之間良好關系的取得也要靠研究生的學術努力、互動調整和適應。其三,雖然科研項目課題是培養(yǎng)研究生的抓手,但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簡單化,即以干導師項目代替導學與培養(yǎng)的傾向。
此外,由于導師科研團隊的半封閉性,外界不太了解,學校難以深度介入管理,導致學校管理流于形式,導師個人具有決定權。
二、師生關系的演變與分析
1.自古以來的學徒制。師徒傳承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教育模式,自古以來便存在著學徒制。韓愈的《師說》中有“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說的是存在著師徒倫理關系。名師出高徒,說的是存在師徒導學傳承關系。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說的是存在師徒利益競爭關系。
2.本科教育師生關系。大學擴招、普及情況下,本科生教學更側重于通識教育與專業(yè)基礎教育。其特點是一名教師對幾十名學生,教學的針對性不強。這個工作的輸出結果,關鍵取決于本科生自己,學習或是荒廢自己把握,怨不得教師;而講授照本宣科還是生動新穎,則又取決于授課老師,也部分決定了教學結果的優(yōu)劣。師生關系中包含的師徒倫理關系、導學傳承關系和師徒利益競爭關系都比較弱,師生之間比較好相處。
3.研究生教育師生關系。研究生教育與本科教育有較大不同。一是采取導師制,導師每屆所帶研究生兩三個而已。平常師生有效的學術、思想探討應該較多。因此,研究生教育師生倫理關系強于本科生教育,但又弱于學徒制。二是現代科學細分,方向、信息來源眾多,信息量超大,學生如果走心的話,借助“互聯網+”資源可使研究面更寬,超出導師是可能的,因而可以做到教學互長。因此,研究生教育師生導學傳承關系強于本科生教育,但又弱于學徒制。三是現代科學細分領域非常開闊,導師和研究生研究可以做到互補,同方向但專題不同,因而不存在同質化利益競爭。換句話說,不存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因此,研究生教育師生利益競爭關系明顯弱于學徒制教育。
綜上所述,研究生教育師生關系中倫理關系弱于學徒制、導學傳承關系弱于學徒制、利益競爭關系基本不存在,因此是一種全新的師生關系,應該比較容易維護,實踐中發(fā)生的研究生師生對立關系的問題多半是簡單套用傳統(tǒng)師徒制模式所致。
三、建構良好師生關系探討
研究生要學習老師身上的各種優(yōu)秀品格,要勤奮、刻苦、耐得住寂寞。一個人如果品德不正(誠意、正心、立志),那么他注定無法在學業(yè)上修成正果,他學到的永遠是皮毛。
作為研究生要明白,首先他們是要出創(chuàng)新成果和高水平論文的,這是個“一票否決”的硬指標。離開這個去奢談良好師生關系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其次,每個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研究生不能求全責備要求導師是“道德完人”;導師也不能要求學生是“小綿羊”。研究生須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未來才能將導師自己的事業(yè)延伸與繼續(xù),實現導師自己沒能完成的目標。第三,學生與老師都有處好關系的初心,但各自有各自的壓力,都不容易。師生知道各自特點之后,互相理解、調整與適應,學生成才老師成功何其樂也!第四,當學生與老師相對立的時候,也不是故意的行為,而是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學徒制、自由主義),因為有了時代的變遷,雙方不知道適時調整而造成的結果。問題出現了,解決的方法不該是怨天尤人地責怪對方或者自責,而應冷靜尋找問題癥結所在,為師者要有強烈的責任感,有更強的學習能力和研究能力,不斷更新知識,要有對學生和教學的熱愛,要鼓勵學生去爭辯,去發(fā)表與自己不同的見解。為學者要有強烈的求學欲望,要有自覺的學習能力,不斷積累知識,更要有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業(yè)能力,要有對老師和學習的熱愛,要激勵老師去打破局限,去交流更多的信息。
1.構建良好關系的基礎。
研究生做到:①尊重導師的勞動與成果權;②對導師有禮貌,愛護導師;守法不越界,盡量不為自己私人事情企求導師;③尊重導師的人格,維護導師的尊嚴;④正確對待導師的意見和建議,做好溝通;⑤及時完成導師布置的科研課題任務,定期匯報。
導師做到:①尊重研究生的勞動與畢業(yè)權;②對研究生盡量不公開批評,不傷自尊,愛護研究生;③尊重研究生的獨立人格,守法不越界,盡量不安排研究生干導師自己私人事情;④正確對待研究生的意見和建議,做好吸收和溝通;⑤完成對研究生導學任務,定期指導與督促。
2.建構“導學型”教與學相長的師生關系。習主席說:“教師承擔著最莊嚴、最神圣的使命?!泵焚O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我認為這樣的大師,既是學問之師又是品行之師。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
強勢性格的導師,可以考慮適當收斂,注意給學生留出思想空間和創(chuàng)新空間,他們在學術上的萌芽與發(fā)現,會補充和提高導師的學術發(fā)展。學生努力發(fā)文章或者能夠幫導師解決問題,同時展現自己的能力,如果這些做到了,那么導師自然會對學生刮目相看,就有了良好互動的基礎。
3.建構“亦師亦友型”師生關系。新型師生關系:平等、民主、互相尊重和互助。新型的師生關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在這種關系中,師生之間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學習、教學相長。老師是研究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研究生的朋友。
慈祥性格的導師,可以考慮適當嚴格要求,更有利于研究生克服人性中懶散的一面,學生獲得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和高水平論文,才好畢業(yè)。在和學生打成一片的時候,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點會不斷涌出,可以補充和提高導師的學術發(fā)展。
4.導師注意避免的誤區(qū)。①以自己教學、科研、項目、行政事務繁忙為由,大撒手不管;②以干好導師項目作為唯一評價標準,從而代替導學、代替學術培養(yǎng);③導師注意力在“拉項目”?;痉艞壡把仡I域創(chuàng)新,失去學生的尊重;④搞封閉式團隊管理,對研究生的評價導師個人說了算。
四、不可缺少的學校作用
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關心關愛和溝通聯系,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學術能力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要由研究生導師管理為主向學校管理為主轉變;做好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
一般而言,導師處于強勢支配地位,研究生相對弱勢,因此,學校應充當師生關系的再平衡者。
健全師德考核,促進教師提高自身修養(yǎng)。高校要將師德考核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內容。師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堅持客觀公正、公平公開原則,采取個人自評、學生測評、同事互評、單位考評、同行評議等多種形式進行。
參考文獻:
[1]丁桂蓮.從民諺看中國古代職業(yè)教育中的師徒關系[J].北京青年政治學院教育學術月刊,2012,(6).
[2]管瑩,我國研究生師生關系研究述評[J].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育論叢,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