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梅/文 丁學(xué)松/評
[作者通聯(lián):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xué)]
能夠用來聽雨聲而被記入詩詞的植物,好的是芭蕉和殘荷。
殘荷聽雨,是夏末秋將至,天氣轉(zhuǎn)涼,多的是一分蕭瑟凄涼。而芭蕉葉大,舒卷有致,承接的是春夏之雨,落上去的是自然界的天籟,靈動,清雅,最顯芭蕉盛放偉岸的氣勢,那風(fēng)雨更是助勢。寫芭蕉的詩詞里,有閑散淡泊意味的是楊萬里的那首 《芭蕉雨》:“芭蕉得雨更欣然,終夜作聲清更妍?!?/p>
倘或雨直接落到地上,了無情趣。用寬袍大袖的蕉葉來托,珠圓玉潤地滾在蕉葉經(jīng)絡(luò)分明的行間,吧嗒有聲,則是“瀟灑綠衣長,滿身無限涼”。聽廣東民間器樂曲《雨打芭蕉》,極盡雨打芭蕉之聲、之狀、之趣,活躍開朗的節(jié)奏,絲毫沒有夜雨孤燈的愁苦。
雨落蕉葉把一卷卷古詩詞洇漬得厚重濕潤,古代的文人移蕉近窗,聽一分鄉(xiāng)愁,聽一分離情,讀著又把人往悲情的路上引,反倒不合這種植物原本的粗獷豪放,那愁緒哀情,未必是幾滴雨點能化得開的。
俗話說“紅配綠,丑得哭”,可芭蕉的綠常被與紅色相提并論,也是恰到好處的搭配。韓偓很會捕捉顏色的對比,而且表達(dá)得很有綠肥紅瘦的韻致:“深院下簾人晝寢,紅薔薇架碧芭蕉?!边€有“綠了芭蕉,紅了櫻桃”的經(jīng)典,更是配得轟轟烈烈,俗艷透頂,卻又以大俗成就了大雅。這讓我想起同樣經(jīng)典的搭配,《紅樓夢》里的配色:蔥綠配桃紅,反倒嫵媚淡雅。看似孩童做畫,毫不掩飾地用盡調(diào)色板上的所有顏色,卻仍然和諧,熱烈而坦蕩,奔放而天真,濃重而妥帖。
蕉葉上題字,是文人興之所至的雅興。兒時誤打誤撞,撕蕉葉數(shù)條,那條狀葉恰似練習(xí)本的分欄,愜意涂鴉,染滿指綠汁的清芬。母親大訝,把這些我引以為杰作的綠葉清掃,連同我不成文的散落的心思。芭蕉葉大,撕去數(shù)條,還是蓊郁,綠陰遮院。我們哪里是賦詩作文,那時是什么也不懂得,整個一嬉耍的童年。
懂得的是懷素,在繁書浩帙中遇見一代草圣,折服欽佩。漫長的歲月也遮不住他的逸氣真率。懷素有意種芭蕉,因為貧窮,因為毅力,芭蕉也為懷素提供了任其潑墨的萬卷天書。以蕉葉代書,聽芭蕉雨聲,練他的字,飲他的酒,把方正的漢字寫得那么飄逸,那么流暢,似乎永無困頓。萬株芭蕉的茂盛滋養(yǎng)著一個自由灑脫的生命,成就了其嘯傲塵世的氣魄。行行狂草,直落蕉葉,綠葉墨色,是“筆下唯看激電流,字成只畏龍蛇走”的大氣、從容、柔韌。
誠然,何須怨芭蕉,是心的驛動,意的雜沓,不能在喧囂或者波動中淡定得不受外擾??磥?,懷素于千株萬葉的紛亂中安然,才沉淀出了一番境界。
(選自2009年6月29日《洛陽晚報》)
【解 讀】
乍看標(biāo)題,讀者可能會預(yù)測全文抒發(fā)的是凄涼或者非常細(xì)膩之情,因為“芭蕉聽雨”在古詩文中多表達(dá)羈旅、閨怨之情,但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本文超出了自己的閱讀期待視野。
文章首段簡潔而明快,開篇即快速引入主題,直接陳述“能夠用來聽雨聲而被記入詩詞的植物,好的是芭蕉和殘荷。”第二段用夏末的殘荷與春夏的芭蕉進(jìn)行對比來襯托芭蕉經(jīng)歷風(fēng)雨而愈加茁壯的偉岸,用殘荷聽雨的蕭瑟凄涼來襯托芭蕉聽雨的活躍開朗和閑散淡泊。第三段從聽覺上指出雨打芭蕉絲毫沒有愁苦之情。第四段進(jìn)一步指出悲情與芭蕉的粗獷豪放的本性不合,第五段用綠和紅搭配有綠肥紅瘦的韻致,用“熱烈而坦蕩,奔放而天真,濃重而妥帖”來暗示芭蕉的綠中有積極的情緒,厚重中透著細(xì)膩。
緊接著作者寫自己童年愜意涂鴉,看似與全文關(guān)系不大,實則匠心獨具,使文章在引用古詩詞所呈現(xiàn)的典雅厚重(每當(dāng)作者想表達(dá)什么,總能在古典文化中找到素材)的基礎(chǔ)上又增添了情趣,看似涂鴉,實則情趣和意蘊兼而有之,也暗示了作者和芭蕉結(jié)緣已久,進(jìn)一步解釋了作者看待芭蕉與眾不同的原因,“芭蕉葉大,撕去數(shù)條,還是蓊郁,綠陰遮院”和全文所說芭蕉“大氣、從容、柔韌”之品性相一致,段末的“我們哪里是賦詩作文,那時是什么也不懂得,整個一嬉耍的童年”引起下文,下文開頭即“懂得的是懷素”,其實,不論是孩童還是書法家懷素都一樣是隨興之所至,都是一種境界。
最后一段點明主旨:在喧囂或者波動中淡定得不受外擾,于紛亂中安然,才沉淀出了一番境界?!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達(dá)此境界的不僅是懷素,還有作者。
文章層層鋪墊而又層層深入,至最后一段點明主旨,可謂水到而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