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重點培養(yǎng)的能力,它對開拓學生的思維與想象力,提高審美能力及培養(yǎng)綜合文化素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當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感知與理解,實現個性化閱讀的目標。文章通過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個性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40-0044-02
引 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優(yōu)秀的閱讀素材富含優(yōu)美的文字與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蘊含著積極向上的人生智慧與正確的價值觀念。將小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培養(yǎng)與課堂教學工作進行有效結合,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文學積累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閱讀教學的開展,應當充分順應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學情與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從而有效提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多角度探究,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當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注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要求,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結合文章內容培養(yǎng)學生從多角度進行思考的能力,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和思維空間,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深入探究,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效率的不斷提高。
例如,《梅蘭芳蓄須》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蓄、破等11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誦全文,探究梅蘭芳先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蓄須的,感受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開展本課的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結合梅蘭芳的生平和他在做出蓄須決定時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深入分析,體會梅蘭芳先生蓄須的原因和蓄須這個舉動背后所代表的含義。而后,教師可請學生結合本篇文章的學習,說一說自己是如何評價梅蘭芳先生這一舉動的?通過本篇文章的閱讀學習,你體會到了什么樣的思想情感,有什么樣的收獲?說一說發(fā)生在你身邊的體現愛國主義精神的事件或經歷。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可在深入探究文章背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強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體會其中的情感內涵,從而實現自身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二、結合多種形式,豐富閱讀教學方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注重使用多種手法,提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如利用多媒體、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借助信息技術,將閱讀內容以更生動的形式呈現,有效激發(fā)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從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豐富性,為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自主閱讀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例如,教學《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時,本課教學目標是學習14個生字,掌握臘月、初旬等詞語,通過文章閱讀,了解北京春節(jié)的習俗和氣氛,感受我國的年文化,了解老舍先生的寫作方法與表達方式。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借助視頻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開展自主閱讀學習,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將關于我國的傳統節(jié)日——春節(jié)的相關電影、紀錄片、科教片等內容在課上播放,創(chuàng)設身臨其境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體會春節(jié)的節(jié)日氣氛和傳統習俗,而后引導學生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主題,通過小組合作,查閱關于北京春節(jié)各種習俗的相關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總結北京春節(jié)獨有的習俗,結合自身的經歷說一說所在地區(qū)在的春節(jié)風俗習慣,或者是印象中最深刻的春節(jié)感受。通過綜合應用多種閱讀方法,強化學生閱讀教學中的自主能力和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達成閱讀教學目標。
三、開展個性化的主題閱讀活動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閱讀教學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教師應定期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豐富的主題閱讀活動。主題閱讀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輔助常規(guī)教學,增強閱讀教學的互動性和體驗感,促進個性化閱讀教學計劃的有效實施。教師應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進行主題閱讀活動的設計,如群文閱讀主題周、閱讀分享會、情境舞臺劇、主題閱讀作文競賽、演講比賽等,并通過一定的獎勵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從而實現閱讀教學效果的提升[1]。
例如,教學《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時,本課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生字和偏旁部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描寫昆蟲的語言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本課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活動的形式,以文章內容為綱,開展情境表演和主題繪畫等活動。比如,根據文章中所描寫的蜻蜓、螢火蟲、小蚱蜢等昆蟲,請學生使用畫筆或橡皮泥等工具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并以自己創(chuàng)作的小昆蟲開展情境表演活動,想象假如自己變成一只小蟲子,我會做些什么呢?這只小蟲子會經歷什么有趣的故事呢?通過趣味閱讀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對閱讀課程的興趣,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實現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強化對閱讀文本的精讀和細讀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重“教”而非“學”,注重“讀”而非“用”,注重“量”而非“質”。閱讀教學活動雖圍繞教材內容展開,但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背景、上下文間的聯系、內容聯想、思維啟發(fā)、文章提煉和應用等方面的關注卻十分不足,這就導致學生讀到了表面內容卻讀不到深層含義,思維固化在文章閱讀上,忽略了通過閱讀所應提升的思維方式與探究能力。這嚴重束縛了小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影響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文本的精讀與細讀,可以在當前閱讀教學形式上更加關注對學生理解能力、聯想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提供全新的閱讀體驗,重視閱讀的深度、精度和廣度,重視對文章內容的探究、分析和聯想。通過對文章的精細閱讀,學生可以掌握更全面的知識,并通過不斷探究增加語文知識積累,提高聽、說、讀、寫能力,促進個性化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例如,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群文閱讀的方式,將《富饒的西沙群島》《海濱小城》《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描寫地域風光的文章合并,總結這些描寫景物風光的文章所包含的共性和區(qū)別,以及其描寫景物和風光的手法,將文章在景物描寫中所使用的比喻、擬人、排比等手法進行提煉和分析。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教學效率,發(fā)展學生的歸納與總結能力,幫助學生提煉文章要領,發(fā)散思維,促進個性化閱讀能力的提升[2]。
結 語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促進個性化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思維能力與想象力的開拓及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展豐富的主題閱讀活動,以人為本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從而實現個性化閱讀活動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邊孝濤.語文課堂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6(11):71.
劉紅.淺談小學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組織對策[J].名師在線,2019(08):66-67.
作者簡介:吳蓉(1986.6—),女,江蘇鹽城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