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臨沭縣實驗小學)
身教重于言教,老師首先要喜愛閱讀,懂得閱讀的方法,了解書籍的內容,這樣才能指導學生閱讀,用自己的行為潛移默化地帶動學生喜歡閱讀。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也喜歡引領學生遨游書海。努力成為孩子讀書的伙伴,用心點亮學生閱讀的那盞燈。因為我堅信,閱讀不僅能使孩子們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更能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和情操,讓整個班級凝聚力更強。
從學生能讀拼音讀物開始,我就會把我多年收集起來的那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放到圖書角里,供他們借閱,我家里的藏書也多是學生的精神食糧,經常與學生同看一本書,上好閱讀交流課,一起討論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激發(fā)起孩子們的讀書熱情。
經常給他們講名人讀書的故事。如美國總統(tǒng)林肯,在南北戰(zhàn)爭勝利的宴會上說:“今天這份榮耀,并不屬于我,是屬于寫《湯姆叔叔的小屋》的斯托夫人的。我只不過是拜讀了他的書,深受感動,從而做出了正確的行動而已?!?/p>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厚積薄發(fā),學以致用,閱讀博大精深的古詩詞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古詩詞,我經常進行課前幾分鐘交流,如下過一場春雨后,清晨到校園,和學生交流:你們猜猜看,老師今天早晨推開窗戶,從陽臺往外看,呼吸著清新的空氣,看著院子里地上的落花,會吟哪首詩?學生很快想到《春曉》,走出家門,來到田野,又想到一首詩,會是哪首呢?——《春夜喜雨》;再如發(fā)現(xiàn)班內孩子學習松懈,不愛讀書,就會讓學生用詩句提醒或鼓勵他,“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孩子們會脫口而出。經常這樣訓練,學生積累的古詩就會靈活運用,誦讀古詩的積極性也提高了,一舉兩得。
閱讀分精讀、略讀、瀏覽三種方式。根據(jù)不同的書籍采取不同的方法,需要精讀的書籍要心到、眼到、口到,咀嚼消化,理解欣賞。當然,學生課外閱讀要以略讀為主,快速閱讀,邊讀邊想,先要培養(yǎng)學生看序文、提要和目錄的習慣,以了解全書的性質、內容和規(guī)模。其次要掌握全文章節(jié)標題和段落結構的方法;還要學會綜觀大意的閱讀方法。對于瀏覽之書,宜掃讀,跳讀,以便盡快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學生掌握了讀書方法之后,再適時引導他們把讀書所得表達出來。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變換,抓住特點隨時隨地培養(yǎng)表達能力。如下雪了,即興讓學生去觀察,說出自己的感受,可以是詞語,可以是句子,有的孩子脫口而出:大雪紛飛,雪花飛舞,鵝毛大雪,葦絮般的雪花在空中飛舞,棉花似的雪花飄落下來,鵝毛般的大雪從天而降,陽春三月亦飛雪,一片兩片三四片,落在地上看不見……學生從詞語到句子,即興而發(fā),表達出對春雪的喜愛之情。
每周一和四早讀時間,除了讀課文,背古詩以外,拿出五分鐘讓學生“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斷,“講”自己閱讀中感受最深的事情。這樣不僅能了解到學生課外閱讀的情況,而且通過“讀”“講”可以達到相互交流閱讀感受的目的,同時,“讀”“講”的過程也是學生相互推薦好書的過程。如:學生在“講”讀楊紅纓小說的感受時說:“我覺得楊紅纓阿姨好像特別了解我們,她書中寫的馬小跳、兔巴哥、肥貓……好像就在我們身邊。在書中能找到我們班好多同學的影子?!彼@么一說,本來不愛讀書的孩子也捧起了這本書。
有時我也會聲情并茂地講上一段,但一定給孩子留下懸念,喚起孩子讀這本書的強烈愿望,如我從《感恩親人》這本書中讀到了《薺菜餃子》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姑娘在外婆的呵護下長大,到城里工作后,吃膩了山珍海味,偶爾吃到了鄉(xiāng)下外婆包的薺菜餃子,感覺那么好吃,外婆告訴她,等她回鄉(xiāng)下去,還給包薺菜餃子吃,可是她一直沒有時間回去,直到有一天接到外婆病危的消息,當她急匆匆回到外婆的小屋時,看見小屋里床上,桌上,到處都放滿了薺菜餃子,有的都干了,硬了,方才明白外婆曾經無數(shù)次包好餃子等著她的到來,此時的她淚水再也止不住了……講完了這個故事,我就把這本書給了一個平時不大喜歡讀書的孩子,他如獲至寶地讀著,不久,這本書就像接力棒一樣傳到好多同學手里,還有的同學去借或買來整套書,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套感恩系列的書在學生中間傳閱著。我想,對于感恩,無需多講,孩子的心中一定會蕩起感恩的漣漪。
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方法上給予指導,讓課外閱讀真正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生活方式,讓知識的海洋常常跳躍著他們因閱讀而收獲的歡快的浪花,相信孩子們的成長會一路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