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農資電商在行業(yè)內喊得山響,尤其農資媒體可謂是連篇累牘的地報道,給人有不走農資電商之路就會被淘汰出局的感覺。大部分經銷商深受影響,內心感到恐慌,對未來深感迷茫,不知往何處去;也有經銷商跟著喊農資電商是未來農資經營模式,但在行動上等別人這條路走通了再跟上;也有的經銷商付之實踐。但幾年時間過去了,還沒有聽說哪家已做成功的消息,正所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農資電商此路走得通嗎?
電視上經常介紹在大山深處由于信息閉塞,不被山外人知道,無人購買,大量奇珍異果被爛在山里而一文不值。自從有了電商信息平臺后奇跡般成了熱銷品,價格成倍往上漲。通過電商平臺山里山外信息對稱了,購銷渠道建立了,產品暢銷了。信息對稱形成了電商存在的基礎條件。同時,價格差也是形成電商存在的基礎,網絡購買比實體店購買便宜,是人們選擇電商渠道的重要因素之一。
對于農資電商,我們先來對比下電商存在基礎條件與現在農資經營模式。一、完整經營渠道。自供銷社成立以來農資經營渠道始終是完整的。進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后,農資經營體制變?yōu)樯a廠家→經銷商→零售商,層次減少被扁平化了。經營單位數量明顯增多,農民購買非常方便。金銀島等媒體每天都在發(fā)布產品信息,信息非常對稱。二、典型微利行業(yè)。農資市場早已是微利行業(yè),尤其是常規(guī)品種,如尿素、碳銨、敵敵畏、殺蟲雙等品種,一年賺不到幾個錢,稍操作不慎就會虧本。新品種差價盡管可以放大,但因市場培育困難銷售量上不去,往往是沒等市場培育成熟價格就被沖擊亂了,根本就是投入大賺錢少。只有靠銷售數量大品種多,才能賺點辛苦錢。三、貨送到田間地頭。農資行業(yè)不管經銷商還是零售商早已送貨上門],近幾年隨著家庭農場的出現,經銷商送貨已延伸到家庭農場田間地頭,購買者早已成了“上帝”,只要“動動嘴”、踢踢腳”、“指指手”就可以了,其余活都由經營者干。服務可以說做到了極致。
農資產品按市場成熟度可分為成熟品種即常規(guī)品種和有待培育市場的新品種兩類。常規(guī)品種如尿素、敵敵畏等,使用者對這類品種已使用多年,早已熟知如何使用、注意事項等,價格也很透明。還有高知名度品種,如康寬、稻騰、百泰等進口品種,因差價大,運輸成本低只要價格“便宜點我就買”農民這樣說。常規(guī)品種和高知名度品種是可以電商的。但常規(guī)品種因差價小運輸成本高,根本不會通過電商平臺購買。有待培育市場的品種即新品種,新品種就是上電商平臺也無人問津。問題關鍵在于:農資產品是投資品,它不是農民自身消費的,而是使用到作物上為了增產增收的,如果無效或效果差,不僅僅浪費購買成本還影響作物收成,損失是雙重的,所以選購農資產品特別謹慎。同時,農資產品存在安全隱患,如產生肥害、藥害等。另外,農資使用具有技術性,需要推廣培育市場,必須通過田間試驗、召開觀摩會等方法,眼見為實,農民才會購買。培育市場過程電商平臺是不會做也是做不到的,而且是不可逾越的。
既然不存在農資電商的生存空間,正像“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皮都沒有了哪來的毛,哪還需要農資電商?所以我們說農資電商此路也許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