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付生 柴宏飛
一、小麥播種期(10月上中旬)
小麥播種期是預防控制根莖部病害、地下害蟲的關鍵時期,要綜合實施種子處理、土壤藥劑處理等技術,重點防控全紋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蟲(蠐螬、螻蛄、金針蟲)等。
(一)小麥紋枯病
麥播期預防紋枯病,主要采用種子藥劑處理方法,可選用3%苯醚甲環(huán)唑(敵萎丹)懸浮種衣劑(藥劑用量為種子質(zhì)量的0.2%~0.3%)拌種,或用6%戊唑醇種子處理懸浮劑(藥劑用量為種子質(zhì)量的0.05%~0.07%)拌種,拌后堆悶3~4 h,待種子晾干后即可播種。
(二)地下害蟲
地下害蟲發(fā)生嚴重區(qū)域,在選用上述殺菌劑拌種時,可加拌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異柳磷乳油100 mL,拌種50 kg;或每667 m2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辛硫磷顆粒劑2~3 kg于播種前撒在地面,耙耱后翻入土中,用于防治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也可兼治小麥吸漿蟲。
二、返青拔節(jié)期(2月下旬至4月上旬)
小麥返青后至拔節(jié)前是春季化學除草的關鍵時期,也是小麥紋枯病、麥蜘蛛、麥蚜等病蟲害防治的有利時機,可結(jié)合化學除草,及早噴藥控制。
(一)麥田雜草
要根據(jù)實地草情、草相,選準對路藥劑,采用適宜劑量,在小麥拔節(jié)期前科學開展雜草防除。以播娘蒿、薺菜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每667 m2用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15 g,或75%苯磺隆水分散粒劑1~1.5 g,進行防除。以野燕麥、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每667 m2用15%炔草酸微乳劑20~30 g,或3%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20~35 g,對水30~40 kg,進行防除。
(二)麥蜘蛛
當平均33 cm行長螨量達100頭(麥長腿蜘蛛)或200頭(麥圓蜘蛛)時,每667 m2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40 mL,或用4%聯(lián)苯菊酯微乳劑30~40 mL,對水40 kg噴霧防治。
(三)小麥蚜蟲
當百株蚜量達200頭時,每667 m2用40%氧樂果乳油50~75 mL,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 g,或5%啶蟲脒乳油12~18 mL,對水30~40 kg進行防治。
三、抽穗揚花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
(一)小麥赤霉病
小麥抽穗揚花期,氣溫穩(wěn)步回升,土壤墑情良好,降雨增多,十分有利于小麥赤霉病的發(fā)生。應在這一關鍵時期,主動用藥預防,遏制赤霉病的流行。一般在小麥抽穗期至始花期連續(xù)施藥2次,如遇連陰雨時,要抓住下雨間隙或雨后及時噴藥防治,寧早勿晚。每667 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150 g,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71~100 g,或25%氰烯菌酯懸浮劑100~200 g,對水30~40 kg進行噴霧。如施藥后6 h內(nèi)遇降雨,則應在雨后及時補噴。在種植周麥16號、矮抗58等易感品種的田塊,應視病情加噴1~2次。
(二)小麥吸漿蟲
小麥吸漿蟲重發(fā)區(qū)要重點抓好蛹期撒毒土和成蟲期噴藥防治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一般發(fā)生區(qū)域要做好抽穗至揚花前的成蟲防治工作。
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平均每樣方(10 cm×10 cm×20 cm)有蟲蛹2頭以上時,立即進行撒毒土防治。每667 m2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或5%毒死蜱顆粒劑2~3 kg,或50%辛硫磷乳油200 mL,拌20~25 kg細土,均勻撒入麥壟間,隨即澆水或搶在雨前施下,以殺死上升活動的幼蟲。
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麥抽穗期,當每10網(wǎng)復次捕獲成蟲10頭以上,或用兩手扒開麥壟,一眼能看到2頭以上成蟲時,立即進行化學藥劑噴霧防治。藥劑可選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48%毒死蜱乳油,每667 m2用量45~60 mL,對水30~40 kg,針對小麥穗部噴霧,嚴重地塊應隔2~3 d連續(xù)用藥3次。
(三)小麥白粉病
每667 m2可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60~80 g,或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45 g,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30~35 mL,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2~64 g,或12.5%腈菌唑乳油16~32 mL,對水30 kg噴灑,間隔7~10 d再噴藥1次。
四、小麥生長后期(5月上旬至6月初)
小麥灌漿期是多種病蟲害發(fā)生高峰,應大力開展“一噴三防”防治措施,將殺菌劑、殺蟲劑和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或葉面肥等科學配方,混合噴灑,綜合控制白粉病、穗蚜等病蟲危害。其中,防治小麥穗蚜每667 m2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15 g,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 g,或5%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30 g,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 mL,或40%氧樂果乳油50~75 mL,或以上每2種藥劑劑量各減1/2混配,對水30~40 kg噴霧。防治白粉病、銹病每667 m2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40~45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2~64 g,或25%丙環(huán)唑乳油33~40 mL,對水30~40 kg噴霧。另外,施藥時,每667 m2可加磷酸二氫鉀150 g預防干熱風,實現(xiàn)一噴多效、防病、防蟲、防早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