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漢
看了《雜文月刊》今年第4期原創(chuàng)版《學校也需警惕“痕跡主義”》后,深有同感,該文似乎給人“猛擊一掌”的感覺。
說到形式主義,就可能想到人們俗稱的面子活、做秀、應景等現(xiàn)象。其實,這僅是表面現(xiàn)象?!昂圹E主義”就是花樣翻新的形式主義。之所以能糊弄人,原因有三:一是“顯擺”的需要,“痕跡”記錄了工作過程,
讓人看了很“真實”、很“養(yǎng)眼”;二是應付檢查的需要,檢查必然要看資料,留下“痕跡”,就是工作成效;三是“投機取巧”的需要,領導要什么,就留什么“痕跡”,沒有就“拼湊”,這被少數單位視為工作“捷徑”。
竊以為,“痕跡主義”很容易讓基層單位做出重“形式”不重“內容”、重“數量”不重“質量”的行為,不僅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時間,而且容易形成弄虛作假的不良作風,基層群眾對此深惡痛絕??梢哉f,“痕跡主義”就是形式主義的“變種”,害人害己。要徹底消除“痕跡主義”,就必須治理其滋生蔓延的土壤,這是這篇雜文給我留下的深刻啟示,這也給我們根除“痕跡主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