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影響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因素分析

2019-02-12 12:35:02李金戈徐云川
環(huán)境與發(fā)展 2019年11期
關鍵詞:城市居民影響因素

李金戈 徐云川

摘要:生活垃圾分類是促進垃圾減量化的有效手段,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需要城市居民的積極參與。本文以我國城市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為研究對象,從外部環(huán)境層面和微觀個體層面探究影響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因素,通過回歸分析方法,認為政策制度環(huán)境和垃圾分類設施條件對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產生的影響較大,性別、年齡、受教育水平、工作時長等群體特征也會使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產生差異。政府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時應結合上述影響因素制定相應措施,提高居民垃圾分類參與率。

關鍵詞: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X-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9)11-0-04

Abstract: The classification of household waste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mote the reduction of waste. To promote the source classification of household waste requir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urban residents. Based on the urban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aspe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micro individual level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urban garbage classification will by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hink the policy system of environment and the conditions of garbage sorting facilities for resident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will impact is bigger, gender, age, education level, working hours and other group characteristics will also make the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garbage classification produces differences. When promoting garbage classific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above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improve the participation rate of residents garbage classification.

Keywords: Urban residents; Classification of household waste; Factors analysis

垃圾分類是促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減少資源浪費的重要措施。據統(tǒng)計,全國城市垃圾歷年堆放總量高達70億t,而且產生量每年以約8.98%速度遞增。垃圾負擔的迅速加重導致我國600多座大中城市中,有70%被垃圾所包圍,出現(xiàn)“垃圾包圍城市”的惡劣現(xiàn)象。我國城鎮(zhèn)化當前正從速度型向質量型轉變,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促進城市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環(huán)境條件,刻不容緩。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推廣工作已歷時多年。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北京市就開始提出垃圾分類。從2000年至今,住建部、環(huán)保部等各部委都曾發(fā)布文件推進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工作,但實際成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除了政府制定政策缺乏系統(tǒng)性及可操作性以外,作為城市生活垃圾源頭分類的主體,城市居民的垃圾分類回收意識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當前,國務院相關部委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了解城市居民對新一輪垃圾分類工作的看法,掌握影響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關鍵性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措施提高居民的垃圾分類自覺性,是本文所要關注的問題。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重建居民垃圾分類意愿影響模型,通過網絡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形式收集數據,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得出結論,并對如何促進城市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提出相關意見。

1 理論基礎與研究假設

1.1 居民垃圾分類研究現(xiàn)狀

推進生活垃圾的源頭分類是減少垃圾處理負擔的有效手段,這就要求城市居民需要有積極的態(tài)度和高度的參與。對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研究在國外進展較早,在推進垃圾分類工作中,廣泛的宣傳教育對于提高居民的環(huán)保意識,幫助居民對垃圾正確分類以及創(chuàng)造良好的垃圾分類參與氛圍是有很大助益的。日本、美國和其他國家通過電視和互聯(lián)網等各種媒體實現(xiàn)了公共教育的多樣化。這些方式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1]。D.Y.Xu等認為利用志愿者在個人層面上與居民進行示范和互動被視為一個促進居民參與的關鍵因素。為期三個月的志愿者參與可以幫助居民養(yǎng)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2]。Wan Azlina Wan Ab等學者認為只要環(huán)保局為廢物分類和利用創(chuàng)造充分的機會、設施和相關知識,市民便會積極參與[3]。政府在垃圾分類工作中提供政策支持和分類知識的宣傳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有學者發(fā)現(xiàn)與單純進行宣傳教育相比,為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提供便利更能夠促進居民的參與。Anna Bernstad對家庭廚余垃圾情況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當家庭安裝分揀設備后,單獨收集的食物廢物的數量和源頭分離率都增加了,這個結果強調了分類的便利性和相應分類設施在家庭廢物回收中的重要性[4]。一種垃圾的分類行為也會對另一種垃圾的分類情況產生影響。J. Miliute-Plepiene發(fā)現(xiàn),如果單獨對廚余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將會減少家庭生活垃圾總量以及改善垃圾分類率[5]。William Ekere等學者發(fā)現(xiàn)通過周圍人的廢物再利用水平可以預測家庭本身的廢物再利用水平,所以社會影響或者輿論壓力可作為鼓勵居民更多參與廢物再利用和分類的刺激因素[6]。

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提出對垃圾進行分類以來,相繼伴隨著學者對垃圾分類的研究。早期文獻中學者更多是對國外的垃圾處理經驗進行相關介紹[7-9],進入新世紀后,隨著各地垃圾分類試點的展開,學者們把目光轉向國內城市的垃圾分類實踐。其中有對垃圾分類收集模式方法的研究[10];有對健全垃圾分類法律法規(guī)的建議[11];也有對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的研究[12]。關于對垃圾分類政策的研究,陳子玉等通過對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的研究,認為垃圾分類政策存在模糊性和沖突性,政策制定的模糊影響了居民執(zhí)行垃圾分類的意愿[13]。彭德雷也認為由于宣傳不到位,環(huán)保意識沒有深入人心,使得環(huán)境法律政策很難得到長期執(zhí)行[14]。垃圾分類服務和設施的不完善也會影響居民的分類意愿,垃圾收集點距離的遠近、垃圾收集的時間和頻率、家庭垃圾儲藏空間的大小、分類垃圾桶的配備都會影響居民的分類意愿[15]。除了對影響居民垃圾分類意愿和行為的外部環(huán)境進行分析之外,有部分研究逐漸轉向微觀層面,探究居民的態(tài)度、動機、道德約束和環(huán)保意識等內在因素的影響。魯先鋒認為垃圾“無用論”的傳統(tǒng)觀念、環(huán)保意識的落后以及居民的“經濟人”偏向都會影響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16]。徐林認為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實際價值和道德價值認同感越強,參與分類的程度也會越高[17]。通過對相關文獻整理可以發(fā)現(xiàn),對影響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層面,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和行為主體心理因素的影響,外部環(huán)境通過影響行為主體的心理間接的影響居民參與分類的意愿。本文擬從這兩個層面對影響因素進行分類,并以此為根據設計問卷收集數據,對影響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意愿的因素進行深入剖析。

1.2 研究假設

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愿是由“意愿”的定義延伸而來,是城市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這一行為的可能性。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動機是在一定環(huán)境下產生的,“垃圾圍城”等惡劣環(huán)境現(xiàn)象使人們感受到垃圾進行分類的緊迫感,但垃圾分類作為公共性質的政策又沒有辦法通過個人意志展開實施,必須由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法規(guī)來指導、督促和激勵居民共同參與。在垃圾種類繁多、分類標準不統(tǒng)一的情況下,政府還須依據方便垃圾收運處理、垃圾資源化利用等原則來制定統(tǒng)一的分類標準,并通過各種方式對分類知識進行宣傳,保證居民在愿意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前提下,知道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相應的,政府如果沒有提供完善的垃圾分類配套設施,將會阻礙居民的垃圾分類行為,反過來弱化居民參與分類的意愿。從居民自身角度來講,如性別、社會地位、知識背景、生活方式等個體群體間的差異會影響參與分類的意愿,居民對環(huán)保的認知、日常親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以及對來自其他社會成員行為影響的反應程度也會不同程度的影響居民的意愿。

本文擬作出如下假設:H1:政策制度環(huán)境對垃圾分類意愿具有正向影響。H2:公共教育環(huán)境對垃圾分類意愿具有正向影響。H3:垃圾分類設施條件對垃圾分類意愿具有正向影響。H4:群體激勵約束對垃圾分類意愿具有正向影響。H5:居民態(tài)度對垃圾分類意愿具有正向影響。H6:居民對后果的認識對垃圾分類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2 樣本設計

2.1 問卷設計

本文在國內外垃圾分類研究所設計的成熟量表的基礎上,從行為主體所處外部環(huán)境和自身心理因素兩大層面設計調查問卷,具體考察變量分為六個部分。心理因素層面包含兩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城市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態(tài)度,共設置了三個題項;第二部分是城市居民對生活垃圾分類后果的認識,共設置了四個題項。行為主體所處外部環(huán)境包含四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部分是政策制度環(huán)境,共設置了四個題項;第二部分是公共教育環(huán)境,共設置了三個題項;第三部分是垃圾分類設施條件,共設置了三個題項;第四部分是群體激勵約束,共設置了兩個題項。對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調查,設置了五個題項。另外,有關學者提出拾荒者的存在也會對垃圾分類意愿產生消極影響,本文針對這個觀點設置了一個題項,來驗證此觀點。問卷屬于封閉式問卷,選項設置主要采用Likert 5級量表,用1—5表示很不贊同、不贊同、一般、贊同、很贊同,個別特殊題項不體現(xiàn)回答上的程度性,故只設置了互相對立的兩個選項。

2.2 數據收集

問卷根據題項與樣本容量1:5的比例擬收集150份問卷,基于擴大調查范圍和提高收集效率的考慮以電子問卷的方式在網絡上發(fā)布,共回收218份問卷,有效問卷175份,有效回收率達80.3%,其中問卷無效的主要原因是存在明顯規(guī)律性作答和不一致的情況,遂予以剔除。

3 結果分析

3.1 信度與效度分析

本文針對測量指標計算KMO統(tǒng)計量,得出結果為0.805,大于0.7,且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顯著,說明可以做因子分析。選擇克朗巴哈α系數對問卷中的城市居民態(tài)度、對后果的認識、政策制度環(huán)境、公共教育環(huán)境、垃圾分類設施條件、群體激勵約束以及城市居民垃圾分類意愿七個變量進行信度分析。除了公共教育環(huán)境變量分值較小外,其他變量Cronbach α系數均在0.6以上,個別大于0.7,基本符合對信度的要求。

3.2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與相關分析

在關于對居民垃圾分類意愿所進行的調查中,60%以上的居民愿意對垃圾進行分類。其中,“打算單獨處理電池、舊電子設備和其他危險廢物”的居民所占比例最高,達到七成以上,說明居民的安全意識較強,出于垃圾可能會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危害的考慮,會單獨收集危險廢物。只有14.86%的居民覺得沒有必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超過半數的居民是愿意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在沒有肯定回答的居民中,也有不少居民選的是“一般”項,說明大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都是持積極態(tài)度的。

通過交叉分析可知,男性的垃圾分類意愿高于女性。在回答問題時,男性作出正面回答(是或者否)的比例高于女性,女性在答題時選擇“一般”的比例高于男性,說明女性在答題時更顯猶豫,其表達意愿的不確定性更高。如圖1所示。

Q12.我打算對家里各樣的垃圾進行分類。

Q13.我不覺得要對垃圾進行分類。

圖1 不同性別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

在探究居民年齡對垃圾分類意愿的影響時發(fā)現(xiàn),年齡段在“12-18”“19-28”以及“29-50”的居民愿意對各樣垃圾進行分類的比例依次是:69.23%、64.89%、57.14%,說明目前年輕人的環(huán)保意識逐漸增強,參與垃圾分類的意愿更高。值得注意的是,“29-50”年齡段的居民“打算單獨處理紙張、金屬和玻璃以及其他可回收廢物”的比例高于其他年齡段的居民,這說明中年人會基于可回收垃圾循環(huán)利用的考慮對垃圾進行分類。如圖2所示。

Q12.我打算對家里各樣的垃圾進行分類。

在分析不同職業(yè)居民之間垃圾分類意愿的差異時發(fā)現(xiàn),政府機構人員普遍對垃圾分類持積極態(tài)度。這可能是受到當下地方政府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影響。其他職業(yè)的居民垃圾分類意愿并沒有顯著性差異。

通過分析受教育水平對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影響,發(fā)現(xiàn)大?;虮究茖W歷的居民垃圾分類意愿最高。按照之前有關學者的研究,受教育水平越高,參加垃圾分類的意愿越強,但在這里并沒有發(fā)現(xiàn)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居民垃圾分類意愿最高,這可能是由于高學歷人群工作時間較長,弱化了他們的垃圾分類意愿。因為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高中或中專、大?;虮究?、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人群工作時間依次增加,說明受教育水平越高,工作時間越久,弱化了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每天工作時長在5~9小時的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愿更強。正如上面所述,工作時間太久會導致居民沒有太多空余時間來打理家務,參與分類的熱情不高。

Q12.我打算對家里各樣的垃圾進行分類。

運用線性回歸分析將假設H1:政策制度環(huán)境、H2:公共教育環(huán)境、H3:垃圾分類設施條件、H4:群體激勵約束、H5:居民態(tài)度和H6:對后果的認識作為自變量,而將居民垃圾分類意愿作為因變量得出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對模型進行F檢驗時發(fā)現(xiàn)模型通過F檢驗(F=3.630,P<0.05),針對模型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模型中VIF值全部均小于5,意味著不存在著共線性問題;并且D-W值在數字2附近,因而說明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性,樣本數據之間并沒有關聯(lián)關系,模型較好。

由表3總結分析可知:政策制度環(huán)境, 垃圾分類設施條件會對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關系。但是居民態(tài)度, 對后果的認識, 公共教育環(huán)境, 群體激勵約束并不會對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產生影響關系。

另外,為了探究拾荒者的行為對居民垃圾分類意愿的影響,問卷設置了一個題項,發(fā)現(xiàn)有36%的居民認為拾荒者會對垃圾進行分類,34.86%持中立態(tài)度,29.15%并不贊同這種說法,說明社會中拾荒者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對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愿產生了消極影響。

4 結論與展望

政策制度環(huán)境對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明確完善的垃圾分類體制機制是居民參與執(zhí)行的政策前提。目前我國各地方政府正加緊出臺專門的條例辦法,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實施。從已經出臺的地方性法規(guī)來看,在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上,主要是制定統(tǒng)一的垃圾分類標準,加強分類投放、收運、處理各環(huán)節(jié)的有機銜接,制定權責機制和懲罰激勵機制。但在條例中,普遍沒有建立家用電器、家具等大型垃圾定點回收制度,且在垃圾精細分類上還需要更加明晰。對于如何分類,需要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資源的回收利用。金屬、玻璃、紙張等可回收價值高,可單獨列出進行回收。二是便于垃圾終端處理。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垃圾采用廢地堆放和簡單填埋方式處理,不僅占用了大量土地,而且還產生大量的滲瀝液和有害氣體,對土壤、地下水和空氣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污染。借鑒發(fā)達國家垃圾處理方式,我國地方政府應采用垃圾焚燒方法,并基于易燃與不易燃、無害與有害的考慮,制定垃圾分類標準。

曾有研究表明,家庭垃圾分類的便利性可以增加垃圾的分類率[1]。本文的研究也證實了垃圾分類設施條件對居民的垃圾分類意愿有正向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垃圾桶分類只有兩類: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而這種分類方式是無法滿足居民的需要的,有害垃圾和廚余垃圾沒有進行單獨分類,這對垃圾處理造成很大的困難。在垃圾分類設施嚴重缺失的情況下,即使居民有參與分類的熱情,也會因為設施的缺乏而就此作罷,甚至連基本的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分類都難以做到。很多地方政府已經在轄區(qū)內設立垃圾分類試點,并提供了多種類別的垃圾箱,相信垃圾分類工作普及之后,政府將會盡到完善垃圾分類設施的責任。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家庭垃圾分類設施的可用性和便利性也相當重要,垃圾桶的設計可充分利用市場競爭原則,通過企業(yè)創(chuàng)新制造物美價廉的產品,但由于各城市垃圾分類標準并不統(tǒng)一,這也給廠商大規(guī)模生產帶來障礙。希望通過國家立法來完善垃圾分類處理法律制度。

通過加強宣傳教育可以把垃圾分類等環(huán)保意識深深植入公民的心中,產生其他政策難以達到的長期效果,但與經濟政策相比,公共教育短期內收效甚微,甚至需要兩三代人的培養(yǎng)教育才能成為公民自覺遵守的基本行為習慣。雖然本文研究并沒有發(fā)現(xiàn)其對垃圾分類意愿產生的正向影響,但宣傳教育早已成為政策推行的重要措施之一。政府一般會通過深入社區(qū)進行宣傳、開展垃圾分類知識專題講座等方式來普及分類知識,增強居民的責任感。輿論媒體通過電視、互聯(lián)網等平臺加強宣傳教育也是不錯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志愿者在個人層面上與居民進行互動宣傳比廣泛的信息傳播效果更好。

受傳統(tǒng)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個人在作出某種行動決策時,會考慮其他人對自身行動的看法,甚至接受其他群體的行動模式。從積極一面來講,群體共同從事某項活動能夠激發(fā)一些人的參與熱情,使他們主動傾向于群體的行動模式;從消極一面講,部分個體的觀念是有悖于集體觀念的,但迫于群體性壓力,會被動的放棄自己的行動方式,跟大家的行為保持趨同??傊?,如果社會中垃圾分類習慣蔚然成風,相信個別本身并不愿意參加的居民也會參與進來。

大多數居民對垃圾分類是支持的,在這其中,女性表達意愿時相對于男性來說具有不確定性,但這也意味著,通過外部環(huán)境來影響個體行為意愿,女性所受的影響會更大,效果會更好。29-50歲的中年人對可回收廢物進行分類表現(xiàn)出更濃厚的興趣,對于該年齡段的人群,社區(qū)可建立可回收廢物回收站點,方便居民處理這類廢物;針對居民不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的問題,也可開展可回收廢物知識講座。年輕人的垃圾分類意識在提高,學校應該領先建立垃圾分類試點,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使他們養(yǎng)成垃圾分類的習慣,回到各自家中也能成為家庭垃圾分類“宣傳員”。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研究了居民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但從環(huán)境心理學角度看,意愿與行為之間是存在一定差異的,當垃圾分類行為較難時,垃圾分類意愿對垃圾分類行為的作用不強,所以還需要進一步對居民垃圾分類行為進行分析,政府方便居民垃圾分類行為的制度安排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1]Wen, Z.L., Ye, B.J., 2014. Analyses of mediating e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method and models. Adv. Psychol. Sci. 22 (5), 731-745. https://doi.org/10.3724/SP.J.1042.2014.00731.

[2]D.Y. Xu, Z.Y. Lin, M.P.R. Gordon, N.K.L. Robinson,M.K. Harder,2016.Perceived key elements of a successful residential food waste sorting program in urban apartments: stakeholder views.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134, 362-370.

[3]Wan Azlina Wan Ab. Karim Ghani, Iffah Farizan Rusli,Dayang Radiah Awang Biak, Azni Idris,2013.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to stud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articipation in source separation of food waste.Waste Management.33,1276-1281.

[4]Anna Bernstad,2014.Household food waste separation behavior 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venience.Waste Management.34,1317-1323.

[5]J. Miliute-Plepiene,A. Plepys,2015.Does food sorting prevents and improves sorting of household waste? A case in Swede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01 ,182-192.

[6]William Ekere,Johnny Mugisha,Lars Drake,2009. Factors influencing waste separation and utilization among households in the Lake Victoria crescent, Uganda.Waste Management.29,3047-3051.

[7]洪蔚.法國垃圾處理新動向[J].環(huán)境導報,1995,35-36.

[8]王德峰.德國家庭垃圾的分類處理[J].再生資源研究,1997,36.

[9]徐慶華,武書芳,于之的.日本的垃圾分類及處理[J].世界環(huán)境,1999,29-30.

[10]黃慧.上海市住宅小區(qū)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模式研究[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04,36-41.

[11]余潔.關于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法律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管理,2009,v.34;No.137,17-19.

[12]劉雪雪,周宏,盧兆進.市場機制下城市餐廚垃圾回收利用管理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v.29;No.301,63-67.

[13]陳子玉,趙靜,馬國強.我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政策實施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地域研究與開發(fā),2016,v.35;No.169,66-70.

[14]彭德雷.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法律規(guī)制——基于對澳大利亞城市的考察[J].政法學刊,2011,v.28;No.130,87-92.

[15]陳紹軍,李如春,馬永斌.意愿與行為的悖離: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機制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5,v.25;No.181,170-178.

[16]魯先鋒.垃圾分類管理中的外壓機制與誘導機制[J].城市問題,2013,No.210,88-93.

[17]徐林,凌卯亮,盧昱杰.城市居民垃圾分類的影響因素研究[J].公共管理報,2017,v.14;No.53,147-158+165.

收稿日期:2019-08-06

作者簡介:李金戈,男,漢族,研究方向為城市管理。

猜你喜歡
城市居民影響因素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居民休閑度假旅游需求的實證研究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對城市居民行為影響的效果
城市居民低碳意識與行為調查分析——以烏魯木齊市為例
水驅油效率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突發(fā)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3:54:01
環(huán)衛(wèi)工人生存狀況的調查分析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2:30:10
農業(yè)生產性服務業(yè)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09:07
村級發(fā)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40:12
基于系統(tǒng)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45:52
北京城市居民的娛樂生活(1949—1966)
昌江| 平南县| 泉州市| 称多县| 和田县| 信丰县| 盐池县| 晋江市| 樟树市| 洛浦县| 安达市| 天等县| 青龙| 黄骅市| 洛隆县| 老河口市| 长春市| 普定县| 中西区| 杭锦旗| 东辽县| 玛纳斯县| 沧源| 尉氏县| 车险| 芦山县| 长丰县| 涡阳县| 鄂温| 如东县| 射洪县| 额尔古纳市| 安国市| 云梦县| 西宁市| 定兴县| 呼玛县| 泰和县| 嘉善县| 济南市| 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