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麗,時燕萍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南京 210029)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又名“慢性盆腔炎”,臨床可表現(xiàn)為不孕,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盆腔炎性疾病反復發(fā)作[1]。西醫(yī)對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治療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時燕萍教授從事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近40年,擅長治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婦科疑難雜病,對于盆腔炎的治療有著獨到的見解。現(xiàn)將時燕萍教授經(jīng)驗分條闡述。
1.1 濕熱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濕性趨下,易傷及人體的陰位。濕邪侵襲陰戶,直中胞中,則可導致婦科疾病。濕性黏滯,濕邪為病,常遷延時日,纏綿難愈。濕邪分為外濕和內濕,外濕多由氣候、淋雨或久居濕地而致,內濕多責之于脾,正如《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言:“諸濕腫滿,皆屬于脾”。濕熱之邪難以祛除,易阻滯氣血運行,臨床可見下腹痛[2]。該病的病因復雜,但總體可概括為“濕、熱、瘀、寒、虛”5個方面[3],臨床證型多分為濕熱瘀結、氣滯血瘀、寒濕瘀滯、氣虛血瘀、腎虛血瘀。時燕萍教授認為,本病雖然證型較多,但臨床觀察以濕熱瘀結最為常見。時燕萍教授認為,現(xiàn)代人競爭壓力不斷加大,思慮勞作易傷脾,導致濕濁內蘊,加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甜食、油炸、辛辣食品,體型往往向腹型肥胖發(fā)展,“肥人多痰、多濕”,因而易生濕熱之邪,易使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反復發(fā)作。
1.2 瘀血阻滯為本病的根本病機 濕熱之邪阻滯沖任、胞宮,與氣血搏結,聚結成瘀。瘀血形成之后,不但失去了正常血液的濡養(yǎng)作用,而且還影響血液的運行,出現(xiàn)下腹部包塊、不孕等癥。時燕萍教授認為,瘀血有“濃、黏、凝、聚”的特點,“初病在經(jīng),久病入絡”“初病在氣,久病入血”“氣滯必血瘀”,對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這種病程長,病情纏綿的疾病,瘀血的存在是關鍵,正所謂“舊血不去,新血不生”。
1.3 正氣不足,余邪未盡為本病反復發(fā)作的主要原因 時燕萍教授認為,正氣的強弱起著主導作用,正氣不足,對于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外邪乘虛而入,乃致發(fā)病。即所謂的“邪之所湊,其氣必虛”[4]。從臟腑辨證來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多責之腎、肝、脾[5]。時燕萍教授認為,該病多表現(xiàn)為腎陽虛,脾陽虛,肝郁。濕為陰邪,日久易傷陽氣,既可傷腎陽,又可傷脾陽;濕邪重濁黏膩,致病纏綿難愈,久病則虛,久病及腎;抑或女性先天不足,腎陽虛衰。脾為后天之本,后天脾陽虛無以運化水濕,致水濕壅滯。“女子以肝為先天”,女性抑郁惱怒,會影響肝臟的疏泄功能。“肝體陰而用陽”,肝失疏泄,氣機不暢,“氣滯則血凝”,易致血瘀,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反復發(fā)作,也會使得女性更加煩躁易怒,導致肝氣郁滯不疏,影響女性的生活質量。本病每值經(jīng)期前后及情志不遂時加重[6]。
綜上所述,時燕萍教授認為,濕熱瘀阻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為本虛標實之癥,“濕熱”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瘀血阻滯”為本病的根本病機,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多累及肝脾腎,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為主,不可過用補益之品,以防滋膩礙胃,化生濕邪。
《傅青主女科》云:“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以赤帶屬之心火誤矣。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庶幾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傅青主認為,赤帶乃肝郁脾虛,使?jié)駸崽N于帶脈,與氣血搏結,聚結成瘀,可用治血之品,使火自清,濕自除[7]。其藥物組成有白芍、當歸、生地黃、阿膠、牡丹皮、黃柏、牛膝、香附、紅棗、黑豆。時燕萍教授自擬的“清利方”,是在清肝止淋湯基礎上加減而成,方藥:續(xù)斷、黃芩、黃柏、全當歸、赤芍、炒白芍、川牛膝、茯苓、澤蘭、澤瀉、生薏苡仁、醋香附、蒲公英、炒椿皮、蒼術、白術。
時燕萍教授認為,“濕熱”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瘀血阻滯”為本病的根本病機,“正氣不足,余邪未盡”為本病反復發(fā)作的主要原因,時燕萍教授不主張應用過多的補益之品,補益之品多滋膩礙胃,易生濕邪,不僅正氣難復,而且會加重沖任氣血瘀滯,氣滯則濕停,導致濕邪留戀,閉門留寇[8]。因此,治療以清熱,利濕,活血為主,兼補腎健脾疏肝。自擬的“清利方”中香附可疏肝解郁,調經(jīng)止痛。有研究表明,香附有抑菌消炎作用[9],輔以可于土中瀉木、斂陰益營的白芍,于血中活滯、散邪行血的赤芍,有研究證實,赤芍可通過多靶點干預達到抗栓抗凝和改善血液流變學的作用[10],補血活血的當歸,可濡養(yǎng)肝陰,疏理肝氣,養(yǎng)血活血,使得氣血調暢,則病乃可愈。濕邪日久,易郁而化熱,佐以黃芩、黃柏、炒椿皮苦寒以清熱燥濕,蒲公英清熱利水,發(fā)揮抑菌消炎的作用[11]。肝郁脾虛,脾虛濕盛,久則濕熱內蘊,而茯苓、生薏苡仁健脾利水滲濕,澤瀉滲濕泄熱,蒼術偏于燥濕,白術偏于健脾,使?jié)袢t熱自除。對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這種病程長,病情纏綿的疾病,瘀血的存在是關鍵,正所謂“舊血不去,新血不生”,需要用活血化瘀之品,澤蘭入血分,具有活血調經(jīng),祛瘀,利水之效,牛膝可引經(jīng)血下行,生用能去惡血。久病及腎,多有腰酸之癥,加用續(xù)斷補肝腎。
時燕萍教授認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病因病機復雜,臨床表現(xiàn)多樣,故時燕萍教授處方用藥時并非一成不變,而是因人制宜,以清利方為基礎,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加減,以期得到最佳的臨床效果。若熱象明顯者,可酌加敗醬草、紫草等增強清熱祛瘀的功效,有研究表明,敗醬草有抑菌、抗炎、抗病毒的作用[12]。若腹痛明顯,可酌加延胡索、仙鶴草止痛;若檢查能觸到大小不等的腫塊,可酌加夏枯草、金銀花清熱散結,金銀花有良好的鎮(zhèn)痛、消炎的作用[13];若瘀血明顯,可加用馬鞭草活血散瘀,研究表明,其還有抗炎的作用[14]。若乏力明顯,可加黨參、黃芪益氣健脾;若腰酸明顯,可加用鹽杜仲補肝腎;若失眠多夢,可酌加柏子仁養(yǎng)心安神。
時燕萍教授認為,“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主張患者適當鍛煉,增強體質?!端貑枴け哉摗吩唬骸帮嬍匙员?,腸胃乃傷”。提示病人應該均衡清淡飲食,少食辛辣刺激、肥甘厚味之品[15]?!饵S帝內經(jīng)》曰:“善醫(yī)者,必先醫(yī)其心,而后醫(yī)其身”,該病易反復發(fā)作,患者多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通過病房環(huán)境干預、健康宣教、營造和諧氛圍、放松訓練等可以使患者的消極情緒得到有效緩解[16]。心-腎-子宮軸的理論,強調心的重要地位,晚上要早睡,不要熬夜,以免耗傷陰血,陰血被熱灼,煎熬成癥,加重病情。
陳某,女,36歲,已婚。主訴:經(jīng)行腹痛7月余。2018年3月初行診刮術(取環(huán))之后經(jīng)行腹痛至今。平素月經(jīng)規(guī)律,周期30天,經(jīng)期7天,量中,色紅,有血塊,余無不適。末次月經(jīng):9月27日,7天凈,第2~4天下腹部脹痛。生育史:1-0-1-1,工具避孕。2018年10月17日來我院就診,刻下:帶下量中,色淡黃,無透明拉絲,無異味,無陰癢,納寐可,二便調。舌暗紅,苔黃膩,脈弦滑。婦科檢查提示:右側附件增厚,壓痛(+)。陰道彩超:內膜0.26 cm(單層),右側囊性包塊,輸卵管積液可能(3.8 cm×1.4 cm)。西醫(yī)診斷: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中醫(yī)診斷:癥瘕(濕熱瘀阻證)。處方:續(xù)斷10 g,黃芩10 g,黃柏10 g,全當歸10 g,赤芍10 g,炒白芍10 g,川牛膝10 g,茯苓10 g,澤蘭10 g,澤瀉10 g,生薏苡仁30 g,醋香附10 g,蒲公英15 g,炒椿皮15 g,蒼術10 g,白術10 g,馬鞭草15 g,延胡索10 g,金銀花10 g,仙鶴草15 g。14劑,1劑/d,早晚溫服。經(jīng)期停藥。二診至四診患者反饋自覺乏力,經(jīng)前乳脹,上方加王不留行10 g,黨參10 g。繼服2個月經(jīng)周期。2019 年 2月 13日復診。末次月經(jīng):2019年1月28日,7天凈。舌淡紅,苔薄白,脈弦。婦科檢查:附件區(qū)壓痛消失。當?shù)蒯t(yī)院陰道彩超:子宮、附件未見異常。
按語:患者為診刮術后,正氣受損,臟腑功能失調,氣血失和,無力抵抗邪毒,濕熱、邪毒趁虛而入,與氣血搏結,蘊結胞宮、胞脈,導致氣機不暢,瘀血內停,毒瘀互結,沖任失調,不通則痛,以致月經(jīng)不調、腰痛、少腹痛、白帶異常等慢性盆腔炎癥狀,病程日久,病機復雜。時燕萍教授認為,該病辨證為濕熱瘀結,通過長期服用“清利方”加減,患者“濕”“熱”已清,“瘀”的癥狀也較前改善,但對于脾陽虛、腎陽虛、肝郁的病癥仍需后續(xù)鞏固治療。
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病勢纏綿,日久難愈,對患者生殖健康和心理狀況都有很大的影響。除口服中藥外,還可以采用中藥外敷,物理治療等多種途徑[17]。時燕萍教授抓住“濕熱”為本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瘀血阻滯”為本病的根本病機,“正氣不足,余邪未盡”為本病反復發(fā)作的主要原因,臨床常用“清利方”加減,可清熱,利濕,活血,兼補腎健脾疏肝,可緩解盆腔疼痛,改善盆腔黏連,消散盆腔炎性包塊,從而減少不孕、異位妊娠的發(fā)生率,效果確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