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祿
【關鍵詞】清咽散足敷;藍芩口服液;小兒皰疹性咽峽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
中藥飲片具體指的是中藥湯劑與中成藥制備的基本應用單元,其質量的優(yōu)劣與藥物的治療成效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在炮制與儲存中藥飲片的過程中,由于飲片的質量與效果會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為此,該項研究主要針對不同中藥炮制方法對中藥飲片的臨床診療的影響,隨機選擇了84例接受中藥飲片治療的患者開展了相關研究。
1.1一般資料依據(jù)飲片炮制方法的不同,將2017年12月~2019年3月在我院接受中藥飲片治療的84例患者平均分為三組,每組各28例,A組男15例,女13例,年齡23~71歲,平均年齡為(47.0±24.0)歲;B組男14例,女14例,年齡22~70歲,平均年齡為(46.0±24.0)歲;c組男13例,女15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為(47.5±24.5)歲。三組患者均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自愿加入該研究項目。同時要排除藥物過敏,肝腎功能較差以及不積極配合的患者,三組患者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A組選擇水處理前分檔:首先要對中藥級別進行合理分檔,嚴格落實“多潤少泡”的原則,并將藥量與當時季節(jié)結合起來,通過穿刺法、手捏法與指掐法進行挑選,將不合格的飲片去除,最后對合格的飲片進行科學的炮制。
B組選擇炮制前分檔:通過水處理操作后,要對飲片實施炮制前分檔處。在這—過程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對中藥飲片進行加熱處理,以此來保證其成分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從而確保飲片的合格率。c組選擇兩種分檔聯(lián)合的炮制方法:飲片經過炮制前分檔與水處理前分檔后,首先要對其合理的飲片進行嚴格的篩選;其次,要用水浸泡30min,再用文火加熱,武火煎煮,最后過濾藥液并保存。此操作重復2次后,再利用文火加熱,將其濃縮至300 m L,指導患者每日飲用2次,持續(xù)用藥2個月。
1.3觀察指標觀察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療效評價標準: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無任何毒副作用;有效:臨床癥狀明顯得到改善,患者的不良反應較少;無效:臨床癥狀不但沒有得到改善,且患者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多。(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總成效。
1 4統(tǒng)計學分析該研究項目中的數(shù)據(jù),應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X2檢驗,若檢驗結果P<0.05,則證明比較數(shù)據(jù)之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比三組患者的治療總成效,A組與B組的治療總成效分別為82.1%,85.7%,比較差異無意義(P>0.05);c組的治療總成效為96.4%,明顯高于A組與B組,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在中醫(yī)臨床上,大自然中的藥材經過炮制后就可以通過外用或內服的方式來有效的治療患者疾病。但由于藥物療效會在一定程度上受炮制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因此合理選擇炮制方法可以大大提升藥材的藥效。為此,在中藥炮制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嚴格控制每一個細小環(huán)節(jié),將藥材加工至理想的成效,并大大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與毒副作用,從而充分發(fā)揮中藥飲片的價值。
目前,大多數(shù)中藥采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期都會經過嚴格的炮制過程。炮制作為中藥的一大特色,其炮制方法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國現(xiàn)階段,常見的炮制方法主要炮炙、切制與凈制等。相關人員只有正確熟練的掌握中藥炮制的整個流程,才可以制定更加合理與完善的質量標準,進而將藥物療效發(fā)揮到最大,并進一步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提升中藥飲片的臨床治療總成效。分析本次研究結果可知,選擇炮制前分檔組與水處理前分檔的A組與B組,其治療總成效分別為82.1%和85.7%,對比數(shù)據(j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選擇兩種分檔聯(lián)合的c組,其治療總成效為96.4%,這一數(shù)值顯著高于采用單一分檔的A組與B組(P<0.05)。這進一步表明了,不同炮制方法不僅會影響到中藥藥物的藥理作用與活性成分,同時也能夠為中藥材的合理應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從而大大提升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將中藥藥效發(fā)揮到最大。
綜上所述,在炮制中藥飲片前,嚴格實施炮制前分檔與水處理前分檔可以將藥物的毒副作用降到最低,大大提升藥物的臨床療效,充分發(fā)揮其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