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習近平群眾觀研究述評

2019-02-19 13:10:58吳秀才馬樹顏
山東行政學院學報 2019年2期
關鍵詞:學術界基礎馬克思主義

吳秀才,馬樹顏

(⒈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院研究二處,濟南 250001;⒉中共濟南市委黨校科研部,濟南 250100)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點中占據(jù)首要地位。群眾觀點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基本政治觀點,群眾立場則是決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無產(chǎn)階級政黨性質的根本政治問題。中國共產(chǎn)黨歷來重視黨群、干群關系問題,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長期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和新舉措,詮釋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精髓要義。

近年來,學術界對習近平群眾觀關注的熱度持續(xù)增加,逐漸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8月10日,在中國知網(wǎng),僅以“習近平群眾觀”為篇名(題名)進行檢索,就查詢到期刊學術論文63篇,碩士論文34篇。以“習近平群眾觀”為主題檢索到的相關文獻更加豐富,達238篇之多。從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學術界主要圍繞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過程、理論淵源、主要內容、鮮明特點、價值意義等方面展開研究,系統(tǒng)梳理當前學術界關于習近平群眾觀的研究動態(tài),并在此基礎上對已有研究成果進行評析,對于進一步推動學術界對習近平群眾觀進行深入研究和全面把握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具有重要意義。

一、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背景研究

恩格斯指出:“每一時代的理論思維,包括我們這個時代的理論思維,都是一種歷史的產(chǎn)物,它在不同的時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時具有完全不同的內容?!保?]這說明任何理論的產(chǎn)生都不是偶然的,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只有認清時代背景,才能深刻認識理論的意義和價值。徐羿認為,國際形勢新變化帶來的新挑戰(zhàn)和國內形勢出現(xiàn)的新問題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在新的形勢下發(fā)展創(chuàng)新黨的群眾路線,從而更好地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2]王莎莎認為,習近平群眾觀是在具體時代的要求下和具體的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懊鎸Ξ斍暗膰H大趨勢,切實保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執(zhí)政優(yōu)勢,就需要中國共產(chǎn)黨與時俱進的發(fā)展黨的群眾觀點,而習近平的群眾觀點正是順應時代要求的科學思想。”[3]宋江洋從全球經(jīng)濟格局變動中政黨政治迎來全新挑戰(zhàn)、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中意識形態(tài)斗爭沖擊黨的執(zhí)政基礎、網(wǎng)絡信息化時代黨群工作的開展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蘇共垮臺的教訓中執(zhí)政黨執(zhí)政需引以為戒四個方面闡述了習近平群眾路線思想形成的國際背景。對其國內背景,則從中國共產(chǎn)黨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國夢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chǎn)黨應對新階段“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chǎn)黨解決黨群關系緊張問題的必然要求三個方面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

學術界普遍從國際形勢、國內形勢兩個方面來探析習近平群眾觀形成的背景。認為習近平群眾觀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面對世情、國情、黨情、民情深刻變化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是國內外復雜環(huán)境綜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順應時代的產(chǎn)物。只有在新時代新階段賦予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新的內容,才能更好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增強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政治認同,夯實黨的群眾基礎,成功應對中國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考驗和挑戰(zhàn)。

二、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基礎研究

思想基礎。譚揚芳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源于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的學習和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吸收借鑒。[4]秦勃認為,“習近平的人民群眾觀既來源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群眾觀,同時也深受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影響?!保?]習近平不僅系統(tǒng)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深刻認識和領悟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關于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徐羿認為,習近平群眾觀來源于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傳承于中國共產(chǎn)黨歷屆領導集體群眾觀、借鑒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民本”思想。[2]趙潔對習近平群眾觀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從以“敬民”為核心的理政思維、以“仁”為核心的價值追求、以“和”為核心的發(fā)展戰(zhàn)略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6]習近平深刻認識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

實踐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實踐中來的。習近平群眾觀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并經(jīng)過實踐的不斷檢驗而成熟發(fā)展起來的。譚揚芳認為,“與基層群眾的交往實踐及其產(chǎn)生的深情厚誼促進了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與發(fā)展,豐富的工作實踐特別是積累的施政經(jīng)驗促成了其群眾觀的成熟與升華?!保?]秦勃指出,“習近平的家庭具有的良好家風家教,為他樹立正確的人民群眾觀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5]王莎莎認為,習近平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青年時期的歷練、地方任職的經(jīng)歷是其群眾觀的實踐基礎。[3]高品杰認為對黨和廣大人民群眾長期豐富實踐的經(jīng)驗總結、當今世界政權更替演變警示的重要借鑒、習近平的個人經(jīng)歷是其群眾觀的重要實踐來源。[7]其他研究者的表述雖然有異,但基本上都把習近平為民服務的長期基層工作實踐作為其群眾觀的實踐基礎。

歷史基礎。張雪、程艷彬指出,古今中外的經(jīng)驗教訓是習近平群眾觀形成的歷史基礎。習近平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共產(chǎn)黨的群眾工作中汲取了寶貴的經(jīng)驗教訓,形成了獨特的群眾觀。在2013年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和2014年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都引用了《管子·牧民》“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的名句,來告誡廣大黨員干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縱觀歷史治亂、政權更迭,“中國歷史上因為統(tǒng)治集團嚴重腐敗導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當今世界上因執(zhí)政黨腐化墮落、嚴重脫離群眾導致失去政權的例子不勝枚舉?!保?]習近平的群眾觀正是在借鑒和吸收了古今中外的經(jīng)驗和教訓基礎上形成的。

哲學基礎。任何理論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哲學基礎。田銘釗認為,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是習近平群眾觀的方法論和世界觀基礎。[9]趙懿怡指出,唯物史觀是習近平群眾觀形成的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在領導廣大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在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為指導并深刻總結人民群眾偉大實踐的基礎上,創(chuàng)立了各具特色的群眾理論,成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哲學理論來源。[10]

學術界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不僅包括思想基礎和實踐基礎,而且還包括歷史基礎和哲學基礎。從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學術界對習近平群眾觀形成的重要基礎進行了多角度探討,但總體看來,主要是從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兩個層面展開的,關于習近平群眾觀理論基礎的研究已經(jīng)日漸成熟,基本上取得了共識,但還缺乏各個基礎之間邏輯層次關系的研究,還需要學者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三、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過程研究

學者關于習近平群眾觀形成過程的階段劃分,主要有三階段說、四階段說、五階段說。

三階段說。趙潔指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經(jīng)歷了初始階段、形成階段、發(fā)展階段。深入基層是習近平群眾觀的初始階段;從基層到中央,是其形成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成為新一屆黨中央領導核心,習近平群眾觀進入發(fā)展階段。[6]劉丹利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經(jīng)歷了農(nóng)村知青時期群眾思想的初步體驗、地方執(zhí)政時期群眾工作的經(jīng)驗積累和中央主政時期群眾觀的基本形成三個階段。[11]

四階段說。袁倩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經(jīng)歷了萌芽時期、形成時期、發(fā)展時期、深化時期四個時期,并做了階段劃分。1969年至1975年間上山下鄉(xiāng)的鍛煉經(jīng)歷是習近平群眾觀的萌芽階段;1982年至1999年從河北正定縣到福州市基層任職時期,是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時期;主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擔任省部級高級領導干部的時期是習近平群眾觀的發(fā)展階段;黨的十七大以后是習近平群眾觀的深化階段。[12]朱付慶把習近平群眾觀的演進過程歸納為萌芽時期、形成時期、提高時期和成熟發(fā)展時期。[13]對于萌芽時期和形成時期的階段劃分,兩位學者的觀點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后兩個時期的劃分。朱付慶認為,2000年至2012年,習近平擔任省部級領導至正式當選為中央總書記期間,習近平的群眾觀得到進一步的充實與提高;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當選總書記至今,習近平的群眾觀得到充分闡釋和運用,理論逐步走向成熟,并得到繼續(xù)發(fā)展。

五階段說。王純蓮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過程經(jīng)歷了初步形成、基本形成與確立、充實與提高、成熟、習近平群眾觀作為治黨理念與治國風格的踐行階段共五個階段。七年上山下鄉(xiāng)的鍛煉經(jīng)歷是習近平群眾觀初步形成階段;從河北正定縣到福州市委書記的基層任職經(jīng)歷是其基本形成與確立階段;主政福建、浙江、上海等地擔任省部級高級領導干部的經(jīng)歷是其充實與提高階段;到中央擔任領導職務的工作經(jīng)歷是其成熟階段;成為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核心是其作為治黨理念與治國風格的踐行階段。[14]

綜上所述,學術界普通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jīng)歷一個漫長艱難曲折的發(fā)展歷程,經(jīng)過社會實踐的反復檢驗,才逐漸產(chǎn)生發(fā)展成熟以及走向深化完善。不同的是對習近平群眾觀形成過程及具體階段的劃分,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行了分析探討,但均未明確指出階段劃分的標準或主要標志。相信隨著實踐的不斷發(fā)展,對其階段的劃分也會有更明晰準確地表述。

四、習近平群眾觀的主要內涵研究

習近平群眾觀的內涵非常豐富,且仍處在不斷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中。學術界對其主要內涵的總結和概況也是見仁見智。

張雪、程艷彬認為,習近平群眾觀主要內容有群眾利益至上觀、群眾力量源泉觀、群眾執(zhí)政根基觀、群眾監(jiān)督滿意觀。[15]郭淑穎、王平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內涵主要包括:群眾意愿、群眾評判和人民幸福的群眾主導觀;工人階級領導、“三農(nóng)”發(fā)展和工農(nóng)關系為主體的群眾結構觀;以基層和困難群體為著力點的群眾工作觀;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的群眾創(chuàng)造觀;滿足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相統(tǒng)一的群眾利益觀。[16]秦勃把習近平人民群眾觀的精神內核總結為:人民主體觀—“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人民利益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評價觀—“我們的一切工作都需要人民來評價”。[5]

部分學者不僅探討了習近平群眾觀的豐富內涵,還對概括出的各部分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邢孟軍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核心內容是“以人民為中心”,并已形成嚴謹?shù)倪壿嬻w系,具體包括根基論、立場論、主體論、方法論。其中,根基論是最基本的邏輯底座,立場論是建立在根基論的基礎上,正是因為黨的根基在人民?!耙匀嗣駷橹行摹比罕娪^既是世界觀,還是方法論,在踐行群眾觀的同時,必須堅持群眾路線這一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17]

綜上,習近平群眾觀的主要內涵非常豐富,不同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視角,把習近平群眾觀的主要內涵概括為不同的方面,部分學者還對概括出的主要內涵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行初步分析。但從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學術界關于主要內涵的研究主要圍繞習近平的系列講話進行闡釋,或從群眾路線、中國夢、民生建設、黨的作風建設等角度進行單一地研究和探索,部分碩士學位論文雖然對習近平群眾觀進行了相對系統(tǒng)的整理,但因習近平群眾觀還處于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階段,其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還需要學術界持續(xù)予以關注。

五、習近平群眾觀的主要特點研究

華曉文認為,習近平在繼承中國共產(chǎn)黨人群眾觀的基礎上,對群眾觀有了進一步開拓和發(fā)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鮮明特征:增進人民福祉的價值取向、真抓實干的實踐特色、辯證統(tǒng)一的思維特色、樸實鮮明的群眾語言。[18]王靜美指出,習近平群眾觀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以始終“堅持同人民在一起”為出發(fā)點;以“全面從嚴治黨”為立足點;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增進人民福祉”為落腳點。[19]張雪、程艷彬指出,注重實踐是習近平群眾觀的重要特點之一,此外,習近平群眾觀還具有示范性和時代性的特點。[15]王義也認為,習近平的群眾觀關注親民、愛民、為民的實踐細節(jié),展示了知行合一、貴在行動的鮮明特色。[20]

劉丹麗認為,習近平關于群眾觀的論述處處體現(xiàn)著歷史性、大眾性、人民性和廣泛性。歷史性表現(xiàn)在其思想內涵蘊含著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具有濃重的中國色彩和民族風味;大眾性表現(xiàn)在其思想表述彰顯了大眾話語和平民風格,將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詞語賦予其政治含義和文化深度,用獨有的、接地氣的、極富教育意義和趣味性的表述風格傳遞豐富深刻的理論內涵;人民性表現(xiàn)在其思想立場堅守黨性和人民性高度一致,科學地揭示了黨群關系的內在規(guī)律;廣泛性表現(xiàn)在其對于中國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都具有清晰的思想指向。[11]

目前,學術界對于習近平群眾觀主要特點的概括和提煉,有的側重于內容方面,有的側重于意義方面,觀點差異比較大,所概括出的各個特點之間也缺乏一定的邏輯性,且大都寥寥數(shù)語,在文中一帶而過。因此,還有待于學者做更深入系統(tǒng)的分析和總結。

六、習近平群眾觀的價值意義研究

田銘釗認為,習近平的群眾觀在新時期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習近平的群眾觀生動闡釋了共產(chǎn)黨人利益觀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價值目標;明確指出人民群眾是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主導力量;深化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群眾觀。[9]華曉文指出,習近平的群眾觀,既是對中國共產(chǎn)黨一以貫之群眾思想的繼承,又是新時期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理論創(chuàng)新,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同時,其又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重要武器。[21]楊衛(wèi)芳認為,堅持習近平人民群眾觀不僅是社會主義實踐的前提要求,還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治國理政的內在邏輯。習近平人民群眾觀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重大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指路明燈。習近平群眾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了黨的群眾路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中國的具體實踐。[22]

學術界對習近平群眾觀價值意義的研究主要從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兩個方面進行闡述。普遍認為:習近平群眾觀是馬克思主義群眾觀在中國的具體實踐,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對現(xiàn)階段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但學者們的探討仍有待于繼續(xù)深入,對于習近平群眾觀世界意義的研究還相對缺乏。

七、習近平群眾觀的實踐路徑研究

任何一種思想解讀都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只有將理論放到具體的實踐中加以檢驗,才能顯示出理論的生命力。王丁指出,加強民生建設以提升人民福祉是習近平群眾觀貫徹落實的核心重點所在。習近平曾多次指出,民生建設的目的就是要使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生活,這也是其群眾觀得以貫徹落實的重要路徑。[23]王廷中、劉春福認為,踐行習近平群眾觀的思路,首先要創(chuàng)建密切黨群關系的機制,其次要下大力氣改善民生。并從加強黨內監(jiān)督制度建設、全面完善權力機關監(jiān)督制度、創(chuàng)建群眾監(jiān)督制度三個方面探討了密切黨群關系的機制。[24]徐羿認為,習近平群眾觀的踐行途徑主要包括:健全密切黨群關系的體制;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持之以恒堅持群眾路線。[2]董曉麗從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視閾下對習近平群眾觀的具體落實進行了探討,認為習近平群眾觀是新時期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理論指導,如何在推進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進程中落實習近平群眾觀有著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要落實習近平群眾觀,就要始終站穩(wěn)群眾立場、提高群眾工作水平、培育公眾參與國家治理和加強制度現(xiàn)代化建設。[25]孫宜芳從“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與以人民為中心協(xié)調推進的角度,論述了要不斷實現(xiàn)人民群眾的利益,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26]

學術界普遍認為踐行習近平群眾觀的主要路徑是健全密切黨群關系的體制和機制、重視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發(fā)展成果,滿足人民群眾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但學者們對習近平群眾觀的實踐路徑與踐行新時代治國理政思想之間內在邏輯關系的研究探討還相對缺乏。

八、總結與展望

2014年,趙洪偉、王蕊在《習近平群眾觀研究述評》一文中曾指出當時研究還存在的不足之處:整體研究不夠系統(tǒng),研究的理論成果還比較少,思想內涵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和研究,重要價值和意義還沒有形成系統(tǒng)性理論成果。[27]時間過去4年多,這些不足之處得到了部分解決,如研究的理論成果更加豐富,對習近平群眾觀的理論淵源和現(xiàn)實背景的研究更加全面,在習近平群眾觀的重要基礎、形成過程、主要內涵、主要特點、實踐路徑、價值意義等方面形成了很多理論成果,為進一步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但綜合來看,學術界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還需要繼續(xù)深入探討和研究。

(一)相關概念的界定有待廓清

目前,學術界從群眾路線、中國夢、民生建設、黨的作風建設等不同的研究視角,對習近平群眾觀及其相關概念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有的研究成果對習近平群眾觀的內涵進行了相對系統(tǒng)的整理,但因習近平群眾觀還處于不斷發(fā)展和完善的階段,在研究習近平群眾觀的過程中,學者們會經(jīng)常碰到“群眾”、“人民”、“群眾觀點”、“群眾路線思想”、“群眾觀”等概念,某些概念經(jīng)常被習慣性混用。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對相關概念的科學內涵和外延還有待于進一步廓清,這也是深化研究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重要問題的研究需達成共識

學術界對習近平群眾觀的形成背景、重要基礎、形成過程、主要內涵、主要特點、實踐路徑、時代價值等進行了有益探討,但對其形成過程階段劃分的標準、各個重要基礎之間的邏輯層次關系、主要特點的探討還相對薄弱,沒有形成普遍認可的觀點。尤其是關于習近平群眾觀的思想基礎、習近平群眾觀的世界意義、習近平群眾觀形成階段的劃分以及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群眾觀的實踐路徑等重點問題的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化。

(三)高質量研究成果需進一步豐富

關于習近平群眾觀的研究文章,雖然可以檢索到60多篇期刊學術論文和30多篇碩士學位論文,但總體而言,習近平群眾觀還處于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中,系統(tǒng)性、完整性研究成果相對缺乏,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刊物收錄的相關文章還太少,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相關研究成果的質量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尤其是要立足一些新的研究視角開展深化研究,以提升習近平群眾觀研究成果的層次與影響力,進一步拓展相關研究的發(fā)展空間。

猜你喜歡
學術界基礎馬克思主義
湯志鈞與臺灣學術界的交往及其影響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當代陜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認真看書學習 弄通馬克思主義
少先隊活動(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防”“治”并舉 筑牢基礎
勞動保護(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WTC管理者論壇:共享時代的體制創(chuàng)新(2)——學術界與管理者
中國公路(2017年14期)2017-09-26 11:51:33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五抓五促”夯基礎
中國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
林西县| 闻喜县| 五常市| 蓝田县| 德安县| 安塞县| 赣州市| 拉萨市| 婺源县| 佛学| 长春市| 珠海市| 峨眉山市| 班玛县| 囊谦县| 玉田县| 乐东| 奇台县| 北辰区| 旬邑县| 仁化县| 建阳市| 平潭县| 历史| 大荔县| 云安县| 通化市| 江安县| 沁源县| 得荣县| 无锡市| 达孜县| 晋江市| 乐山市| 云南省| 宝坻区| 青州市| 巴东县| 余干县| 新昌县| 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