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吉合加
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蒙古人開始崛起于漠北地區(qū)。乞顏部首領鐵木真以鄂嫩河流域為中心,兼并蒙古諸部落,于1206年建立大蒙古汗國,尊為“成吉思汗”,標志著蒙古高原的統(tǒng)一。成吉思汗在位23年,其繼承者依次為窩闊臺在位6年,貴由皇帝在位6個月,蒙哥皇帝在位9年。蒙哥皇帝去世后,據(jù)于北方蒙古本部的阿里不哥與南方漢蒙交界地的忽必烈之間發(fā)生了大蒙古汗位之爭。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統(tǒng)”。1271年,改為“大元”,遷都燕京,稱大都。因汗位之爭,蒙古四大汗國先后脫離了大汗忽必烈的管轄,直到元成祖鐵穆耳時,才承認大元皇帝為蒙古大汗。忽必烈從1260年即位到1294年去世,共執(zhí)政35年。
雪域吐蕃,經(jīng)歷了朗達瑪滅佛、王位紛爭、平民起義等一系列事件后,處于群雄割據(jù)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各自為政;經(jīng)濟上,莊園經(jīng)濟興起;文化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因此,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藏傳佛教的各種教派。這些教派中出現(xiàn)的一些著名人物,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影響了西藏政治社會的發(fā)展進程。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薩迦派。在薩迦派大學者貢噶堅贊和八思巴羅追堅贊等的作用下,薩迦昆氏家族與新興的蒙古政權建立了施主與福田關系,從而使西藏的政治和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從此,世居青藏高原的吐蕃人與中央政府的關系更加頻繁,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漢藏史集》全名為《漢藏史記·賢者喜樂贍部洲明鑒》(以下簡稱《漢藏史集》),藏文原名是Rgya bod yig tshang mkhas pavi dgav byed chen mo vdzam gling gsal bavi me long,別稱為Rgyal rabs mang povi legs bshad rnam grangs yid vdzin nor buvi phreng ba。作者是達倉宗巴·班覺桑布,其事跡在史書中的記載甚少。但是,近年來對達倉宗巴·班覺桑布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的成果?!稘h藏史集》第一次出版時序言中的“關于其作者的事跡迄今未見史書記載”到陳慶英的“《漢藏史集》的作者”,再到倫珠堅參的“《漢藏史集》作者與大譯師嘉貝桑之關系探微”關于達倉宗巴·班覺桑布的論述中,倫珠堅參對其生平事跡做了可靠而準確的探究。
通過《漢藏史集》中的一些記述,也能知道作者的一些信息。如 “再者,葉如達倉·班覺桑布所著之《漢藏史集》”[1],全名寫著“葉如達倉·班覺桑布”。“葉如”是吐蕃時期四大如之一,現(xiàn)在西藏自治區(qū)日喀則一帶;“達倉”,也是具體的地方名稱?!吧8缲┫嗦暑I十萬蒙古軍隊,進軍到達倉瓏巴”[1]和“溫波管俄色與管卻仁欽去世后,果波仁欽到達倉宗投靠了薩迦的喇欽索南羅追兄弟”[1]中,“達倉”指的就是一地名。當代藏族學者康噶·楚臣格桑研究認為,達倉是今天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的土布加鄉(xiāng)。還有,“為第巴達倉宗巴降服外敵,在所有的將軍當中他是對達倉宗巴功勞最大的一個”[1]中,能看到“達倉”不僅是指地名,還指人名。因此,“達倉”一詞,先是地名,然后在該地區(qū)出現(xiàn)的大人物,地名用在人名前。從而,達倉宗巴·班覺桑布的名稱,也是如此。著作尾處的“葉如達倉巴,于陽木虎年在達那東孜寫成” 表明,本著作是在公元1434年寫作完成。
另外,在著作前言部分,“出于對教法的誠信及看到學者們的寫法獲得收益,唯恐忘記,故將《佛陀降世記》《松贊干布遺教》,各種《王統(tǒng)記》《大臣遺教》《巴協(xié)》,雅隆覺臥、蔡巴、布頓大師等人所著的各種教法史等文書善為收集,為便于查找,增長見識,由本人將它們的要義編寫成冊”[1]中,說明了所用的參考文獻和作者寫這篇著作的緣由。
《漢藏史集》,分為上下兩篇,其中上篇為贍部洲之地域、吐蕃氏族發(fā)展、早期印度和吐蕃王統(tǒng),釋迦牟尼十二功業(yè)、佛法分期、佛法三次集結,尼泊爾、于闐、漢地、西夏、吐蕃等王統(tǒng),茶、碗、刀在吐蕃出現(xiàn)和鑒別,吐蕃醫(yī)學歷史,佛教前后弘期,大蒙古王統(tǒng)、吐蕃十三萬戶和驛站建立等主要內(nèi)容;下篇為薩迦世系、各部弟子歷史,薩迦歷任本欽和朗欽,夏魯萬戶、江孜法王、達那宗巴、南杰林巴家族等的歷史,佛教后弘期的大德和寺院,下部戒律、噶當派、講經(jīng)院和時論教法的傳布,班欽、達波、希帕竹噶舉等的傳承,帕竹萬戶的歷任萬戶,拉巴、襄巴教法的傳承,業(yè)果簡論與《章所知論》上卷摘要主要內(nèi)容組成。
《漢藏史集》下篇的第一節(jié)是薩迦世系簡述,其后是薩迦派各部弟子的歷史和薩迦歷任本欽和朗欽等。在此,引用一些論據(jù),簡述昆氏家族和其教法薩迦派。
“昆氏先祖由光凈天神下降人世之情形。天神玉仁娶穆氏女穆薩典布為妻,生有七子,被稱為瑪桑七兄弟。一起用穆繩和江繩上升天界,幼弟娶托拉沃欽之女鄔瑪為妻,生子托察巴達沃。托察巴沃娶龍族女魯姜札瑪為妻,生子魯察達索沃欽。魯察達索沃欽娶門薩措莫杰為妻,生有一子,因出生于石山于草甸之間,起名為雅邦吉。雅邦吉因森·甲仁擦麥之妻本司麗瑪十分漂亮,故殺了森·甲仁擦麥,奪占雅本司麗瑪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因此子是與森氏結仇中出生的,故起名為昆巴吉,由此,家族之姓被稱為昆?!盵1]這一段中,說明了薩迦派昆氏人的最早的祖先來歷和其族名的由來。其后,在吐蕃時期,“長期擔任吐蕃國王之內(nèi)大相的昆·官巴吉貢達贊,昆·貝沃且,七試人中的昆·魯意旺布松,昆·多吉仁欽,昆·楚臣杰波,昆·格嘉,昆若·喜饒楚臣”[1]等是在11世紀以前出現(xiàn)的昆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昆·貢卻杰波,是薩迦派的奠基人,“于1034年出生,青年時修習和精通了父祖先輩們的教法,又喜愛新譯密法。其后,拜卓彌·釋迦意希為師,依次向卓彌譯師學習了教法,另外還聽受和修習了新譯的大部分教法,因而成為教法之主。貢卻杰波四十歲之時,于1073年,為薩迦寺奠基,在夏爾拉章所在地方修建了一座拉章,并修建了圍墻。執(zhí)掌法座三十年,廣作利益佛法之事業(yè)?!盵1]在薩迦寺法座執(zhí)掌30年期間,貢卻杰波為薩迦派的形成和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之后的薩迦五祖,薩欽貢噶寧布、索南孜摩、札巴堅贊、貢噶堅贊、羅追堅贊五位更是將薩迦派在吐蕃的傳承和發(fā)展之外,還將傳播至廣大的蒙古地區(qū)。薩迦派的其他高僧大德,也在學習完成本教派的教義外,兼修其他教派的教法教義,對佛法在雪域高原的傳承與發(fā)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1354年,帕木竹巴的首領絳曲堅贊領兵包圍薩迦寺,擒獲薩迦本欽旺尊,收繳了元朝賜予薩迦世代管理烏斯藏的封敕。從此,薩迦派在政治上失勢后,卻仍然偏安一隅,成為薩迦一帶的小土司,被稱為薩迦貢瑪或薩迦達欽。但是,在宗教上,薩迦派還是有一定的影響。明朝時所封的大乘法王、贊善王、輔教王都是薩迦教派的人。
關于蒙古的記述,在《漢藏史集》中,“索波猿臂之國;蒙古之人源自非天,故將阿速支達非天之語言;內(nèi)部四族為系是格囊漢人、金尚蒙古人、卡勒門巴人、悉補野吐蕃人等四種,其中蒙古人又分為兩系,即森擦和拉擦”[1]等記載,能看到關于蒙古的語言和族系發(fā)展等一些基本情況。還有,“在瑪卡秀雅秀地方的上部有什巴之王子,名叫丁格,生有三子,分為漢、吐蕃、蒙古”[1]這一句中表明,漢、吐蕃、蒙古三個是同一個父親的三個兒子,即三兄弟。
《漢藏史集》的大蒙古王統(tǒng)之綜述中,對蒙古王統(tǒng)的脈絡,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比如,“大蒙古的王統(tǒng),最先是天的兒子孛兒帖赤那,其兒子巴塔赤罕,依次為塔馬察,察兒蔑兒干,阿兀站孛羅溫勒,也客你敦,挦鎖赤,扎出兒朵本蔑兒干,孛端察兒蒙合黑,合必赤,不合,蔑年海都汗,伯升豁兒多黑申,屯必乃汗,合不勒汗,把兒壇把阿禿兒,也速該把阿禿兒。以上為蒙古王統(tǒng)在蒙古地方傳十九代”[1],說明了蒙古王統(tǒng)在蒙古地方時期的相傳情況。蒙元王朝在漢地的統(tǒng)治,有“成吉思汗本人在位23年,窩闊臺在位6年,貴由皇帝在位6個月,蒙哥皇帝在位9年,薛禪皇帝忽必烈執(zhí)掌國政35年,完澤篤皇帝在位13年,曲律皇帝在位5年,普顏篤皇帝在位9年,格堅皇帝在位3年,也孫鐵木兒皇帝在位5年,阿速吉八皇帝在位40天,和世皇帝在位1年,扎牙篤皇帝在位5年,懿璘質(zhì)班皇帝在位1個月,脫歡帖睦爾皇帝于土猴年(1368)棄都逃亡蒙古地方” 的記載。 1368年,由于元末農(nóng)民起義,攻占了大元首都,大元最后一位皇帝脫歡鐵睦爾棄大都北上。從此,大元王朝在中國漢地的統(tǒng)治結束。
薛禪皇帝忽必烈即位之前,《漢藏史集》中,“上師一行在路上行走了三年,于馬年(午年,公元1246年)達到?jīng)鲋?,此時汗王已去參加貴由汗即位的典禮。到陰火羊年(丁未,公元1247年),施主與福田雙方會見,上師成為汗王祭天的首席長老。薩迦班志達成為汗王的上師,在蒙古地方弘揚佛法,這是蒙古與薩迦派最早建立的關系?!盵1]這一句中,1247年薩班與闊端汗王會見后,薩班成為汗王祭天的首席長老,也成為了汗王的上師。這一師徒關系,作者也稱為是薩迦派與蒙古建立關系的開端。
“拖雷與其妃賽因額訶唆魯禾帖尼之長子為蒙古汗(原注:與止貢派結為施主與福田),在位九年。第二子額沁哈丹(原注:與薩迦派結為施主與福田)?!盵1]這一句說明在大蒙古汗國時,拖雷的第二子額沁哈丹跟薩迦派是施主與福田的關系。
“當薩迦班志達伯侄到達涼州之后,蒙古薛禪王傳令說:‘聽說有殊勝的薩迦喇嘛到了涼州,他應該當我供養(yǎng)的上師。’薩迦班志達因年老未去,上師八思巴與涼州的王子蒙哥都一起,前去漢地,與住在六盤山的薛禪王忽必烈會見。薛禪王大喜,給了涼州一百名蒙古騎兵,留下了八思巴,結成施主與福田關系。”[1]這時,忽必烈還是個汗王,即薛禪汗王。聽說薩迦派高僧在涼州后,傳令邀請,并在會見后結為了施主與福田的關系。這是,薩迦派與忽必烈第一次結為施主與福田的關系。
以上記述中,忽必烈即位之前,薩迦派主要與駐守涼州的汗王闊端和額沁哈丹、薛禪王忽必烈等三個蒙古上層之間結為了施主與福田的關系。當時,他們?nèi)齻€都不是大蒙古汗國的最高權力者,而是蒙古皇帝的族人,其施政也并不能代替大蒙古汗國。因此,這一時期,薩迦派與蒙古的關系,主要是在宗教上的上師與信徒、施主與福田的關系而已。
1260年,忽必烈執(zhí)政之時,薩迦派的主要人物為八思巴和恰那多吉,還有一些其他的昆氏人?!?260年,忽必烈在上都即大汗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1263年,忽必烈封駙馬恰那多吉為‘白蘭王’,賜金印,令其回烏斯藏總管軍民事務。1280年,恰那多吉的遺腹子達瑪巴拉到達大都,受封為帝師。1284年,忽必烈任命貢噶宣努為第六任本欽兼宣慰使。同年,忽必烈任命益西仁欽為帝師。1291年,皇帝任命札巴俄色為帝師”[2],看到了這時的薩迦派與薛禪皇帝忽必烈之間的關系更加的深化,薩迦與大都之間的交往更加的密切。具體情況為如下:
派金字使臣,設立驛站。 “薛禪皇帝又下令說:汝等如能使朕聽到強悍之吐蕃已納入治下之贊頌即可。路上所需各種物品,俱由御庫官員撥給。自薩迦以下,可視道路險易、村落貧富,選擇適宜建立大小驛站之地,依照漢地設立驛站之例,立起驛站來。使上師八思巴前往吐蕃之時,一路順利。另一方面,你受任宣政院之職,如能詳細了解吐蕃地方之趨勢,對所掌握之大事及眾人又利益,汝其前往?!盵1]這一句中,皇帝說明了設立驛站的緣由和對派金字使臣答失蠻去吐蕃的好處。第一個緣由是皇帝要聽到吐蕃已在他的治下;第二個緣由是上師八思巴的前往吐蕃之時道路順利;第三個緣由是此項事務的副作用,讓答失蠻有收獲,繼而能勝任宣政院使的職位。
“從漢藏交界之處起,直到薩迦以下,總計設置了二十七個大驛站。若分別敘述,由多思麻站戶(支應的)七個大驛站,在朵甘思設立了九個大站,在烏斯藏設置了十一個大站?!盵1]答失蠻金子使臣按皇帝的旨意和吐蕃地方的情形,設立了27個驛站。并建議派去了一名能使其安之人管轄的大臣。“從而使吐蕃二十七個驛站保持安寧,使得上師、本欽、蒙古和吐蕃的金字使者們來往路途平安,使吐蕃強悍百姓得享幸?!盵2],這一句就是設立其驛站的最實際的作用。
封官授位,昆氏治藏。 “朝見薛禪皇帝時后,薛禪皇帝封他(恰那多吉)為白蘭王,賜金印,并為他設置了左右衙署,委派他治理整個吐蕃地區(qū)。在整個吐蕃和薩迦派中,他是最早得到王的封號和職位的人?!盵1]上師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被薛禪皇帝忽必烈受封為王,并委派到薩迦,治理吐蕃地區(qū)。但是,薛禪皇帝的這一計劃,因為恰那多吉的早逝而泡湯,因而另想辦法。
“上師八思巴時之,依薛禪皇帝的圣旨,賜給他(釋迦桑布)三路軍民萬戶的名號和印章,任命他為烏斯藏的本欽。”[1]這是白蘭王恰那多吉早逝后,產(chǎn)生的新官位。釋迦桑布成為蒙古與薩迦時期的第一位本欽。從而,本欽制度在吐蕃形成。“由上師八思巴舉薦任命的有尚尊,秀波崗噶哇,絳仁三位;由薛禪皇帝下詔任命的有絳仁,賜給了六棱的宣慰使印章、玉印等。此后,本欽貢宣(貢噶宣努)和本欽宣旺(宣努旺秋)為相繼擔任本欽?!盵1]除此之外,“大蒙古與薩迦派結為施主與上師的期間,歷任本欽中,還有強多(強巴多吉),阿迦侖” 等。以上幾位是由上師八思巴的舉薦和薛禪皇帝的下詔任命,而成為烏斯藏的本欽。在薛禪皇帝執(zhí)掌期間,烏斯藏本欽出現(xiàn)了9位。
封國師帝師,尊奉薩迦派。 “1260年,忽必烈在上都即大汗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盵1]忽必烈即位后,封八思巴為其國師?!捌浜螅怂及偷搅舜蠖紝m殿,為薛禪皇帝及其皇后、皇子傳授了三續(xù)大灌頂,受封為帝師。薛禪皇帝向他奉獻了烏斯藏十三萬戶及難以計數(shù)的為接受灌頂而奉獻的供養(yǎng)。”[1]八思巴第一次給薛禪皇帝灌頂,從而給他封了帝師稱謂,而且也給了很多的供養(yǎng)?!按撕螅蠋煱怂及陀智巴?,向皇帝傳授了三次灌頂,作為灌頂?shù)墓B(yǎng),皇帝奉獻了吐蕃三個卻喀、廢除了在漢地以人填河渠的制度,八思巴為此舉行了盛大的回向功德?!盵1]以上是,薛禪王忽必烈即位后,與上師八思巴之間的關系更加的深化,給八思巴封為國師和帝師,除此之外,把烏斯藏十三萬戶、吐蕃卻喀三均奉獻給上師八思巴作供養(yǎng)。八思巴也在對皇帝的健康長壽和國泰民安,做更盛大的回向功德。
“仁欽堅贊精通顯密教法經(jīng)咒,擔任薛禪皇帝供養(yǎng)的上師。當上師八思巴返回烏斯藏之后,他主持梅朵熱哇的法座,在皇宮附近建立了僧伽,努力利益教法和終生。”[1]這位薩迦派高僧曾在八思巴返回吐蕃后當過薛禪皇帝的上師。
“達瑪巴拉十三歲時,八思巴去世,達瑪巴拉為八思巴舉行了盛大的追薦儀式,未學完的學業(yè)由夏而巴益西森巴傳授。達瑪巴拉到了十四歲時到了朝廷,他雖然只受了沙彌戒,但繼承了上師八思巴的法座?!盵1]這位恰那多吉的遺腹子——達瑪巴拉繼承了上師八思巴的法座,并且成為了新的帝師。這也薛禪皇帝的第二位帝師和第三位上師。
派遣軍隊,制止叛亂。 “由于上師八思巴不喜歡貢噶桑布,薛禪皇帝下詔,派桑哥丞相率領十萬蒙古軍隊,進軍到達倉瓏巴,攻下康馬土城,然后包圍甲若倉,于陽鐵龍年(公元1280年),將本欽貢噶桑布處死?!?因為,上師與本欽貢噶桑布的不合,而薛禪皇帝派兵丞相桑哥,率領十萬蒙古軍隊去擺平了??梢钥闯鲅ΧU皇帝對此事的重視程度。
“薛禪皇帝之次妃之子奧魯赤,受命管轄西土之事,駐漢藏交界處。亦曾前來烏斯藏,多次鎮(zhèn)壓反叛。奧魯赤之子鐵木兒不花也服事薩迦大寺,做了許多利益教法之事。鐵木兒不花之子為老的,承襲其父的爵位,未到烏斯藏。鐵木兒不花的次妃所生之子搠思班,受封為(鎮(zhèn)西武)靖王,前來烏斯藏,在江孜的山腳下?lián)魸⑽髅晒诺能婈?,并將止貢派的‘官巴’處以死刑?!?表明,在蒙古與薩迦派時期,吐蕃地區(qū)時常有發(fā)生叛亂之類的事件,因而在漢藏交界處的鎮(zhèn)西武多次進藏,解決事端,其中最大的一次是“止貢林洛”事件。
忽必烈執(zhí)政時期的薩迦派與蒙古的關系,除以上的幾個具體情況外,還有一些細致方面的表現(xiàn)。限于篇幅,茲不贅述。
達倉宗巴·班覺桑布的《漢藏史集》,是一部學術價值很高的藏文歷史文獻,其內(nèi)容豐富,涉及面廣,尤其對研究蒙元時期的歷史,更能凸顯出本著作的特點。本文以《漢藏史集》為中心,把薩迦派與蒙古的關系時間界定在忽必烈執(zhí)政時期,將其執(zhí)政35年間的薩迦派與蒙古的關系做了分類研究。忽必烈即位前與薩迦喇嘛和八思巴在涼州會面后尊為宗教上的師徒關系;即位后,繼續(xù)維持與八思巴的施主與福田關系,并封其為大元帝師。
因為忽必烈即位前的宗教上的師徒關系,忽必烈即位后,薩迦派在政治上的優(yōu)勢凸顯。八思巴之弟恰那多吉封為白蘭王,管理烏斯藏事務,而后建立本欽和朗欽制度,進一步管理烏斯藏。為了減輕上師在薩迦和大都間的舟車勞頓、保持道路順暢,更為了便于統(tǒng)治烏斯藏,派答失蠻在烏斯藏設立驛站。還在知悉上師八思巴與本欽釋迦桑布不和的消息后,直接派兵懲罰本欽釋迦桑布。
因此,薛禪皇帝忽必烈執(zhí)政時期的薩迦派與蒙古的關系,首先是從宗教上的師徒關系中產(chǎn)生,中間也是因為與上師在宗教上的師徒關系而更加深化,從而在政治上也發(fā)生了多種形式的交往關系。政治上的交往加強,又保障了薩迦派與蒙古的關系。最終,維持這種宗教上的施主與福田關系和政治上的多種交往,促進了世居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