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張薇薇
科技巨富保羅·艾倫(Paul G.Allen)因是微軟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而聞名世界,曾與比爾·蓋茨(Bill Gates)通力合作,使個人電腦產(chǎn)生了革命性變革。體育粉絲們認識他,因為他是超級碗橄欖球冠軍球隊——西雅圖海鷹隊的老板。對科學家們而言,他出資創(chuàng)立了以開創(chuàng)性大腦圖譜研究和細胞科學研究而聞名的艾倫研究所以及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
艾倫1953年1月21日出生于華盛頓州西雅圖市。1975年他與校友比爾·蓋茨一起創(chuàng)立了微軟,提供早期臺式電腦的操作系統(tǒng)。微軟最終發(fā)展成為世界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也使艾倫賺取了一大筆財富。1983年,他退出公司的日常事務,與霍奇金淋巴瘤疾病進行抗爭。與死亡親密接觸的體驗讓他開始重新追尋青年時代的夢想——音樂、體育、科幻、太空旅行以及科學。
艾倫癡迷于生物學的浩瀚無邊,錯綜復雜。在一個單獨的受精卵里,排列成DNA鏈的32億個堿基對,竟能產(chǎn)生出構(gòu)成人體的30萬億個細胞,他對此驚嘆不已。于是在2002年3月,繼人類基因組計劃成功之后,艾倫召集了遺傳學家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其他一些人,共同討論他的一個大型生物學項目。
艾倫追求的是既可以完成又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項目。早在20世紀90年代,他就嘗試著在他的科技孵化器——位于加州帕羅奧多的一個研發(fā)公司——埋下創(chuàng)新的種子,這里的研究人員來自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以及貝爾實驗室,他們致力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創(chuàng)意研究。在加州理工大學神經(jīng)生物學家大衛(wèi)·安德森(David Anderson)的倡議下,艾倫和他的妹妹朱迪·艾倫(Jody Allen)于2003年在位于西雅圖的艾倫腦科學研究所里,啟動了艾倫小鼠腦圖譜研究項目。在細胞生物學家艾倫·瓊斯(Allan Jones)的領導下,該項目于2006年繪制出了一個可復制的三維圖譜,該圖譜包含遍布整個成年實驗鼠大腦的兩萬個基因的空間表達情況。
艾倫小鼠腦圖譜達到了生物學家悉尼·布雷內(nèi)(Sydney Brenner)所要求的CAP標準,即社區(qū)資源的完整性、準確性以及永久性。他的3D坐標系,已經(jīng)成為眾多從事小鼠腦科學研究的參照標準。小鼠腦圖譜現(xiàn)在每年有數(shù)十萬次訪問量,是創(chuàng)立之初的兩倍。
緊接著,研究所制作出了老鼠、靈長類動物以及人類大腦在發(fā)育期和成熟期的基因表達圖。在艾倫的堅持下,所有的數(shù)據(jù)和方法在相關成果發(fā)表之前都能免費、公開獲取,這在當時是不同尋常的。這在該領域產(chǎn)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現(xiàn)在許多資助者都要求這樣做。
成功的喜悅激勵艾倫提出一些更加難以解決的問題,如人腦中1 000億個神經(jīng)元是如何產(chǎn)生智力、視覺和行為的。他從編碼和編程的角度考慮,提出了如下問題:用于認知的編碼是什么?視覺感知、短期和長期記憶、計劃、推理、想象、語言等這些認知能力,是否能被看成是在大腦這個高度專業(yè)化的硬件上運行的一個個小程序?大腦皮層的運算理論對我們了解大腦有什么啟示?為此,艾倫在2014年創(chuàng)立了艾倫人工智能研究所。
2014年,艾倫還創(chuàng)立了艾倫細胞科學研究所,專注于人造心肌細胞內(nèi)的可視化細胞器研究。2015年,腦圖譜研究和細胞科學研究合并,成立艾倫研究所,所長由瓊斯擔任。
艾倫不是科學家,但他是一個極具天賦、好奇心爆棚的人,總會提出一些難以解釋的問題,并且急切地想知道答案。他激勵員工的方法就是把權(quán)力交給由科學家、工程師等組成的團隊,激勵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實現(xiàn)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突破。
艾倫于2018年10月15日去世。臨終之時他仍在思考他的“以使命為導向,以團隊為基礎”的品牌科學研究,思考該如何解答生物學中的那些奧秘。就像他2011年的自傳標題所描述的那樣,保羅·艾倫一直是個有想法的人。
資料來源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