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李白研究述略

2019-02-20 17:48
關鍵詞:李白研究

(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 北京 100089)

在中國文學史上,李白和杜甫兩位偉大詩人都曾在四川生活過。李白出生于四川,在綿陽度過了他的青少年時期;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時期,基本上定居在成都。二人在中國詩歌史上一直以“李杜”并稱,但是,在20世紀以前,李白研究一直無法與杜甫研究的盛況比肩?,F(xiàn)代意義的李白研究也正是從20世紀初開始的?!斑@一時期李白研究的成就,不僅體現(xiàn)在以傳統(tǒng)的學術觀念研究方法來校注整理李太白全集,考證李白的生平事跡,取得了超越曩昔的成果;還表現(xiàn)為現(xiàn)代學術思想與研究方法的引入,拓開了李白思想、個性、心態(tài)以及李白詩的風格與藝術成就研究的新領域,取得了帶有20世紀標志性的新成果?!盵1]20世紀至今的李白研究,可劃分為三個時期。

一、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的李白研究

20世紀初至40年代末的李白研究集中在李白集版本的調查與清理、李白詩歌選本的編選、對李白全面概述性的研究、李白身世的專題研究四個方面。

(一)李白集版本的調查與清理

李白集版本的調查與清理是李白研究中最基本的文獻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介紹20世紀李白研究歷史的書與文章,卻較少涉及這一領域。這項工作是由詹锳開始的。詹锳是20世紀李白研究的代表性學者。詹锳,1916年生,山東聊城人,1938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8年赴美國留學,195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心理學博士學位。他先后在西南聯(lián)大、安徽大學、山東師院、天津師院、河北大學任教,曾任國務院古籍整理規(guī)劃領導小組成員、李白研究會會長。他在李白研究方面撰有《李白詩論叢》《李白詩文系年》、主編有《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等。論及詹锳李白研究的成就,都會談到他的李白詩文系年和注釋,其實他的李白版本研究、詩文辨?zhèn)闻c詩文系年工作幾乎同時。1943年8月發(fā)表于《浙江大學文學院集刊》第3期上的《李白集版本敘錄》一文,對唐宋時期李白集的編輯、刊刻與版本源流作了全面梳理與敘錄。另有《李白〈菩薩蠻〉〈憶秦娥〉辨?zhèn)巍繁娑~非李白之作,發(fā)表于1944年《真理雜志》1卷1期;《李詩辨?zhèn)巍钒l(fā)表于《東方雜志》1945年第41卷第2期,對《長干行》其二、《少年行》《猛虎行》《去婦行》《戲贈杜甫》等16首詩、《比干碑》一文,作了真?zhèn)沃妗U查A之后,此時期此項研究工作再無人開展,到了70年代,才有接續(xù),而且研究的主力主要還是詹锳及其弟子。李白文集今傳宋蜀本有宋甲本,此為國家圖書館藏《李太白文集》,為南宋高宗時蜀地刻本,缺卷十五至卷二十四。另有日本靜嘉堂文庫從陸氏皕宋樓所得《李太白文集》,稱宋乙本。楊樺發(fā)表于《天津師大學報》1983年第5期的文章《宋甲本宋乙本〈李太白文集〉為同一本版》,比對行格與款式,邊欄與版口版心,體例與編次,字體與誤字、衍字、脫字、諱字等,考定甲乙本俱為南宋時刊本。詹锳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1988年第2期的文章《宋蜀本〈李太白文集〉的特點及其優(yōu)越性》進一步考證證明宋甲本和宋乙本是從一副書版印出來的,并全面論述了宋蜀本優(yōu)于其他通行本之處。詹文還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文獻信息:李白作品的分類、李白詩文最早的編年和李白游蹤的最早考證等。

(二)李白詩歌選本的編選

李白詩歌選本的代表性選本有《李白詩選》(胡云翼選輯,羅方洲、唐紹吾注釋)[2]、《李白詩》(傅東華選注)[3]、《音注李太白詩》(沈歸愚選)[4]等。這些選本以普及李白詩歌為出發(fā)點,所依注本主要為王琦注本,以簡潔明了、簡單易懂的方式作注。此外,值得學術界重視的是,一些以現(xiàn)代的學術思想和方法來研究李白的學術論文,出現(xiàn)在選本的“前言”部分?!叭鐝埩⒌聻楹埔怼独畎自娺x》撰寫的前言《李白研究》,稱李白為理想派詩人,傅東華《李白詩》的前言《李白研究》以‘超世’統(tǒng)攝李白思想與藝術,都是用新的理論方法來研究李白的嘗試?!盵5]這些選本為普及李白詩歌作出貢獻的同時也起到了學術引導的作用。

(三)全面、概述性的研究

概述性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傅東華《李白與杜甫》[6]、汪靜之《李杜研究》[7]、李長之《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8]、戚惟翰《李白研究》[9]、玄修《說李》①、公盾《李白研究》②等。這些著作從宏觀著眼,對李白的作品、身世、思想與性格等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概述,其中不乏中肯切當之論。“公盾從任俠、老莊及魏晉玄學,道教和佛教思想等多方面的影響,來研究李白的復雜而矛盾的思想與性格,并以仕宦長安為界,分為前后兩個時期,認為:李白前期熱衷功名,后期則由魏晉文人式的放歌縱酒的生活、佛道的虛無思想,逐漸代替了前期的慷慨激昂。研究視野開闊,結論也可信?!盵5]

此類著作中,影響較大、具有代表性的是李長之的《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8]。李長之(1910—1978),山東利津人,1936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曾就職于京華美術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重慶國立編譯館、南京國立編譯館、北京師范大學。其研究李白的著作主要是《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該書寫于抗戰(zhàn)爆發(fā)后的重慶,1941年由重慶商務印書館出版。另有1953年出版的《中國文學史略稿》第八章“唐代詩歌”第四節(jié)是李白專節(jié),還有寫于1951年的傳記《李白——紀念李白誕生一千二百五十年》。李長之曾在清華大學學習哲學,頗受康德和尼采思想影響,所以他能夠激賞李白的浪漫,從李白身上體驗到超人的生命力,并且認識到李白的本質是熱愛生命和生活,所以《道教徒的詩人李白及其痛苦》的價值不僅在于研究了李白與道教的關系,勾勒了李白成為道教徒的過程以及道教對李白的影響,還在于對李白生命力的研究,并從生命力出發(fā)對李白人生矛盾與痛苦進行了獨到而又深刻的揭示。這是對李白內在世界深刻而又富有個性的發(fā)掘。

(四)李白身世的專題研究

李白身世研究是李白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這方面的代表性文章有李宜琛《李白的籍貫與生地》[10]、陳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問》[11]、胡懷琛《李太白的國籍問題》[12]、詹锳《李白家世考異》[13]。

關于李白的出生地,舊說多傾向于蜀中。李陽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lián)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盵14]明確提出李白生于蜀地。魏顥《李翰林集序》:“白本隴西,乃放形,因家于綿。身既生蜀,則江山英秀。”[15]亦言李白生于蜀。二人皆為李白當世之人并切近者,蜀地之說,當來自李白自述。到宋代,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君名白,廣漢人?!盵16]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隴西成紀人。絕嗣之家,難求譜諜。公之孫女搜於箱篋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數(shù)行,紙壞字缺,不能詳備。約而計之,涼武昭王九代孫也。隋末多難,一房被竄於碎葉,流離散落,隱易姓名。故自國朝已來,漏於屬籍。神龍初,潛還廣漢。因僑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為名。高臥云林,不求祿仕。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復姓,先夫人夢長庚而告祥,名之與字,咸所取象?!盵17]雖然未言生于何地,但從文章順序看,李白亦當為李白父親潛還廣漢后所生。

李宜琛文首次提出李白生于碎葉而非四川。陳寅恪文據(jù)李白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757)的《為宋中丞自薦表》稱年五十七,上推其誕生之歲應為武后大足元年(701),而李白父親于神龍元年遷居蜀漢之時,李白已經(jīng)五歲??梢娎畎咨谖饔蚨侵袊?,其本為胡人無疑矣。胡懷琛文考證,碎葉即玄奘《大唐西域記》記載的呾邏私城,李白即出生在此城,五歲時由他的父親帶他回到巴西,即蜀地。因此,李白可以說是一個突厥化的中國人。詹锳《李白家世考異》亦云:“意者白之家世或本商胡。”[13]持西域說的主要論據(jù)是李陽冰神龍元年遷蜀的記載,不過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譜》懷疑“神龍”為“神功”之訛,即李白父親于武后神功年間遷來蜀地,如此,生于大足元年的李白,其出生地必蜀地矣。

以上討論和研究,為之后的李白身世研究,奠定了基礎、開拓了思路。

二、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李白研究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初的李白研究,既相沿了20世紀40年代前李白研究的路子,又在該時期基礎上有了較大的變化與發(fā)展。相沿前一時代研究路子,體現(xiàn)在詩歌選集仍是主要出版形式,其身世、思想性格、藝術成就與風格等仍是主要研究方向。而較大的發(fā)展與變化則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李白生平事跡和詩文系年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第二,受社會與政治風氣影響,這一時期的學者把階級性、人民性、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視為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并以此為指導,使得研究成果呈現(xiàn)新面貌的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代表性著作有詹锳《李白詩論叢》[18]《李白詩文系年》[19]、林庚《詩人李白》[20]、王運熙等《李白研究》[21]、郭沫若《李白與杜甫》[22]、王瑤《李白》[23]。流行較廣的詩歌選本有舒蕪《李白詩選》[24]、蘇仲翔《李杜詩選》[25]、復旦大學古典文學教研室《李白詩選》[26]。

詹锳《李白詩文系年》[19]作于20世紀40年代,刊行于50年代,此后又經(jīng)歷多次翻印與再版。該書以年月為綱,對李白三分之二以上的作品進行了系年,考證了其詩文寫作時間和背景。該書文史互證,征引史料考證李白的行蹤和事跡;征引舊注、詩話、總集中關于李白詩的評論,辨析詩之義旨。該書的考證,多嚴謹可信,為學術界所推重,為此后的李白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22]在研究李白生平事跡方面獲得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成果。如辨明李白的出生地為中亞碎葉(今吉爾吉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將舊說條支進一步縮小了范圍,此說已獲學界普遍認可。稗山《李白兩入長安辨》[27]一文,首倡兩入長安說。該文依據(jù)情感類型,把李白關內詩分為三類,認為如按一入長安說,其中躊躇滿志和憂讒畏譏類可以解釋,而窮困潦倒、進身無門、渴望遇合類則無法解釋,加之時間每每發(fā)生抵觸,難于安排,因此,稗山提出二入長安說。第一次入長安在開元二十六年夏至開元二十八年秋之間,李白從南陽啟程,到長安后住終南山,認識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等人,秋末離開長安出游邠、坊,在那里度過一個冬天,第二年春回到終南山,大約五月間東歸梁園。天寶元年秋,李白因賀知章、玉真公主推薦被詔,第二次入長安,此次李白自南陵啟程,天寶三年東歸,走的是商州大路。郭沫若《李白與杜甫》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斷定李白一入長安是在開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此說也成為李白二入長安說的重要結論。

這一時期有關李白的思想、性格及藝術成就的研究,最具影響力的當屬林庚的《詩人李白》[20]。林庚(1910—2006),原籍福建閩侯,生于北京,1933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文系,曾任教于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大學。林庚既是現(xiàn)代詩人,又是著名古代文學研究家,他研究李白的著作為《詩人李白》,1954年由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出版,1956年古典文學出版社再版。該書中李白詩歌為大唐太平盛世之音、代表了人民普遍愿望的觀點以及對李白的布衣精神的實質的探討,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胡國瑞、裴斐、陳貽焮等都參加了這一討論。這場討論,雖有一定的局限或有失偏頗,無疑也推動了李白研究的發(fā)展。如林庚的兩個主要論題,就把握住了李白思想與詩歌內容的神髓。他論李白的布衣感,并不僅僅視為李白個人的思想,而是繼承了前代思想中的民族成分、又結合著盛唐精神面貌的“一種要求平等自由的解放情操” “是那時代中解放的情操與高漲的民主的意識形態(tài)”[20]25,揭示了李白精神的歷史底蘊和時代氣息。他在論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時認為,李白的詩歌成就不僅在于他對盛唐特色的體現(xiàn),更在于他典型的風格使他成為了性格鮮明的詩人,他的浪漫與飛揚,代表了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既鮮明概括出了李白的詩歌風格,也指出了李白風格所代表的時代面貌。

王運熙也是這一時期李白研究有代表性的學者。王運熙(1926—2014),上海金山人,1947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任教于復旦大學。他的主要學術成就在中國文學批評史和樂府研究方面,于李白研究亦貢獻甚大。20世紀50到60年代,他與青年教師及學生編寫的《李白詩選》[26]和《李白研究》[21],是這一時期李白研究的重要成果?!独畎籽芯俊氛撌隽死畎自姼璧乃枷雰热菖c藝術特色以及李白作品中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在同類論著中討論得最為深入細致。

此外,孫殊青《李白詩論及其他》[28]一書在李白詩中的自然形象、婦女形象等方面也有所建樹。

專題研究方面,俞平伯、任二北關于今傳李白詞真?zhèn)蔚挠懻摵屯踹\熙、俞平伯等人關于《蜀道難》寓意及寫作年代的討論,使這兩個至今無定論的問題的研究達到了非常深入的程度。這也是這一時期李白研究的重要學術成果。

三、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的李白研究

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由于學術思想的解放,研究隊伍的不斷壯大,中國李白研究會的建立,多處李白紀念館的建設,使李白研究呈現(xiàn)出空前繁榮的局面,并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

(一)李白全集的校注、整理等基礎性研究工作

20世紀的前70年,李白全集的校注、整理工作,幾乎是空白。直到進入80年代之后,才相繼出現(xiàn)了四部李白全集校注著作。

20世紀第一部李白全集校注、整理著作為瞿蛻園、朱金城的《李白集校注》[29]。朱金城,1921年生,南京人,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編審、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長期從事古籍整理工作,著有《白居易集箋?!?。《李白集校注》以乾隆年間王琦注本為底本,輔以宋本、蕭本、繆本及唐宋重要總集及選本進行???。注釋及評箋部分,以楊齊賢、蕭士赟、胡震亨、王琦四家注為主,旁搜唐宋以來有關詩話、筆記、考證資料以及近人研究成果,加以箋釋補充與考訂其中謬誤。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30](安旗主編,薛天緯、閻琦、房日晰參與編寫)校勘范圍與前書大致相同,而特色則在于編年。該書將李白詩文按編年詩、文和未編年詩、文分別排列,編年詩文約占全部作品的百分之八十五。注釋簡明,多及詩中的題外之旨。主編安旗及其弟子是本時期研究李白的一支生力軍。安旗,1925年生,四川成都人,西北大學中文系教授,曾任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安旗原為文學評論家,后轉為研究李白,著述甚多。除《李白全集編年注釋》外,安旗和他學生的著作尚有:安旗《李白縱橫探》《李白研究》《李白詩新箋》《李白傳》,安旗、薛天緯《李白年譜》,安旗、薛天緯、閻琦《李詩咀華》等。這些著作對李白的生平及其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提出了一些新的見解、取得了一些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校注著作為詹锳主編,葛景春、劉崇德、詹福瑞等八人參編的《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31]。該書以靜嘉堂宋本為底本,輔以明正德影宋咸淳本、元刊蕭本、何校陸本等十六種刊本并唐、宋、元、明重要總集及選本進行???,是首部帶有集校、集注、集評性質的整理本。注釋部分,分題解、注文、串解三部分。對較長詩文,都加上題解,說明寫作背景、撰寫時地以及詩文義旨。注文主要參照楊、蕭注和王琦注,但首次對舊注作了全面清理,以簡明出之。舊注不確之處,換為新注,所引古書,一律核對原書,并注明篇名、卷數(shù)。為使讀者弄清詩句上下的串連和取義,注文部分采納了朱諫《李詩選注》及清人《李詩直解》等書,分段串講。集評部分收錄了著者所能搜集到的歷代對李白詩文的評論材料。備考一項收集了古人和今人對作品的不同解釋意見,以備研究者參考。

以上三部書的共同特點是:對李白詩文進行了全面整理,集???、注釋、評箋為一書,并廣泛采納了新的研究成果,體現(xiàn)了20世紀后期李白研究的水平。

第四部為郁賢皓《李太白全集校注》(鳳凰出版社,2015)[32]。此書體例略同于《李白全集校注匯釋集評》,其???,以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影印靜嘉堂文庫藏宋蜀刻本為底本,參校以蕭本、郭本、胡本、繆本、王本、咸本以及唐宋重要總集。其注解,主要分為題解、注釋、評箋三部分。此書在體例上不同于此前各家整理本的是,在許多詩末,整理者都加了按語,或就詩的寫作年代、背景,或就詩意提出個人意見,有的帶有明顯的概括各段大意或對全篇加以鑒賞的性質,融入了整理者數(shù)十年研究李白的心得。就李白作品的注釋而言,此書乃是后出轉精之作。

還有一部李白詩歌的新注本,即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4)[33]。此書注釋難字、難詞,不列書證,解詩不串講,習見地名、官名不出注,注典章制度、史實等說明史料來源,但亦不引原文,惟典故及脫意前人的語句皆注明出處,并征引原文。由此可見,此書注釋追求簡明,而且在李白生平、詩歌作年以及疑難語詞的注釋上,充分吸收了該領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工具書的整理與著錄也是李白研究基礎性研究工作的一部分。這一時期有兩部具有很高參考價值的工具書問世:一是《李白資料匯編(金元明清部)》[34],一是《李白大辭典》[35]?!独畎踪Y料匯編(金元明清部)》的資料來源包括金、元、明、清時期的總集、別集、詩文評、詞話、筆記和方志等,收錄內容包括總評、作品研究、生平事跡的記述與考證以及吟詠憑吊之作等。該匯編是一部搜集廣博、內容豐富的李白資料書,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独畎状筠o典》分生平、作品提要、交游、詩文中地名、版本、研究著作、研究學者、海外研究、勝跡、名篇鑒賞十個部分,是我國第一部既為讀者提供李白的各種基本知識,又反映出學術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工具書。

(二)李白生平事跡的研究

這一時期,李白生平事跡的研究仍是李白研究的熱點之一,詹锳、安旗、喬象鐘、裴斐、郁賢皓等人在此方面用力較多。研究內容涉及李白的出生地與家世、李白的長安之行與洛陽之行、李白的經(jīng)濟來源等。李白在四川、安陸、安徽、山東的行蹤等方面,著述亦多。關于李白行蹤的考辨,仍以長安之行為討論的焦點。有傳統(tǒng)的一入長安說,裴斐主編《李白詩歌賞析集》中的《李白年譜簡編》[36]、《李白選集》[37]仍持此說。詹锳主編《李白全集編年校注匯釋集評》[31]對二入長安說亦持審慎的需進一步研究的態(tài)度,因此在《李白全集編年校注匯釋集評》中,未作二入長安的編年;但是詹锳為林東?!对娙死畎住穂38]所寫序言中,就采納了二入長安說。

二入長安說以郁賢皓的研究最為用力。郁賢皓,1933年生,上海人,1961年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并在該校任教,曾任國務院古籍整理規(guī)劃小組成員、李白研究會會長。郁賢皓主要致力于李白生平與交游的研究,其著作《李白叢考》收錄有關李白生平和交游的考證文章十三篇,考證與李白交游人物40多人。該書力主二入長安說,并考訂李白一入長安的路線、居京時間與遭遇以及二次入京是由玉真公主推薦等。該書及《李白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還對《蜀道難》《行路難》等詩作了重新系年。在此基礎上,2015年出版的《李太白全集校注》對能夠編年的作品作了新的編年。

自稗山《李白兩入長安辨》[31]發(fā)表后,研究界對“二入長安說”贊同者日多,如《李白集校注·后記》(朱金城)、《李白年譜》(安旗、薛天緯)、《詩人李白》(林東海)等。有的學者也對二入長安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葛景春認為,李白開元年間入的京不是長安,而是東都洛陽,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開元二十三年洛陽獻賦說[39]。此外,學界尚有三入長安說,該說由李從軍在《李白三入長安考》[40]一文中提出,該文認為:李白于天寶十一、二載三入長安。此說得到安旗補證,并體現(xiàn)在《李白全集編年注釋》[30]一書中。胥樹人《李白和他的詩歌》[41]一書,也采納了這一意見。

關于李白生平事跡的論文,有兩篇應該特別提出。一是傅璇琮發(fā)表于《文學評論》2000年第5期上的《李白任翰林學士辨》[42],辨析翰林供奉與翰林學士在天寶時實為兩種不同身份、不同職務,李白所任是翰林供奉而非翰林學士,糾正了李白為翰林學士之誤。另一篇是張才良1993年發(fā)表于《中國李白研究(1992—1993年集)》上的文章《李白流夜郎的法律分析》[43]。舊說李白流放夜郎,未到即被放還。張文認為李白被判的是唐律中最為嚴厲的三年“加役流”,李白到夜郎不久便得到赦免,相對于“役三年”來說,他應該是“半道承恩放還”。此說依據(jù)的是唐律,因此是有說服力的。

(三)李白思想、性格及藝術成就的理論研究

這一時期對李白思想、性格、藝術成就的理論研究,學術思路開闊、視野宏大,取得了不少理論創(chuàng)新性成果。老一輩學者,仍堅持通過解讀李白的詩文、剖析作品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來分析李白的思想、性格與其詩歌藝術成就,既立論平實、資料翔實,又多有新的發(fā)現(xiàn),如裴斐的《李白十論》[44]、羅宗強的《李杜論略》[45]、喬象鐘的《李白論》[46]。

裴斐(1933—1997),四川成都人,1954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任教于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曾任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著有《李白十論》《詩緣情》等?!独畎资摗穂44]立足于分析李白面對社會深藏失望和始終不肯放棄兼濟天下理想的思想與性格矛盾,力排李詩是盛世之音的觀點,加上他在文章《李白個性論》[47]提出的李白詩悲中見豪的觀點,在李白思想與性格的研究中可謂獨樹一幟。

羅宗強,1931年生,廣東揭陽人。1961年本科畢業(yè)于南開大學中文系,1964年研究生畢業(yè),任教于南開大學,曾任李白研究會副會長。羅宗強主要從事古代文學思想史研究,李白研究主要見《李杜論略》,另有《李白的神仙道教信仰》《自然范型:李白的人格特征》《也談李白與〈長短經(jīng)〉》等重要文章。羅宗強在《李杜論略》中回顧了歷史上較有影響的李杜優(yōu)劣論,認為“不揚此抑彼,不妄比其優(yōu)劣,但卻可比較其特色”[45]23才是李杜研究的正確思路,而對李杜詩歌從內容到形式的系統(tǒng)比較,是一個無盡的認知課題,也是系統(tǒng)深入研究兩位偉大詩人的重要途徑。而其散見的數(shù)篇文章,著重點在李白的思想之形成對其人格的影響,尤其是李白“自然范型”之說,無疑是開創(chuàng)性的。

在這一時期,還有幾位古代文學研究大家,雖然不專門從事李白研究,但其發(fā)表的李白研究文章,卻都很有建樹,影響很大。袁行霈注重李白詩歌文本的文學研究,分析其詩歌意象、境界與風格,《李白詩歌風格與意象》《李白詩歌與盛唐文化》《李白的宇宙境界》等文,為李白詩歌藝術分析做出了范式。周勛初的研究則從具體問題著眼,文史結合,發(fā)掘李白生平所帶有的文化背景及其內涵,《李白剔骨葬友的文化背景之考察》《李白思想中的‘異端’因素》《李白及其家人名字寓意之推斷》《李白兩次就婚相府所鑄成的家庭悲劇》等文,發(fā)人所未發(fā)。

中青年學者則吸收西方文化學及心理分析與意象分析等方法,注意從更廣闊的文化背景中研究文學現(xiàn)象,給李白研究帶來了新的面貌。如葛景春的三部李白研究專著,《李白思想藝術探驪》(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48]、《李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群玉堂出版公司,1991)[49]、李白《李白與唐代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50],都是從文化學角度來探析李白思想和詩歌藝術的。無論是《李白思想藝術探驪》和《李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等角度解讀李白思想和藝術特色的形成,還是《李白與唐代文化》從唐代的時代特色、藝術審美的角度來剖析唐代浪漫、自由的時代精神對李白詩歌的影響,葛景春的研究方法都具有啟發(fā)意義。此外,還有張瑞君《李白與盛唐詩新探》、陶新民《李白與魏晉風度》、楊海波《李白思想研究》、孟修祥《謫仙詩魂》等。

這一時期,探討李白詩歌藝術特色和藝術風格的文章比較多,取得成就最為突出的是李白詩體研究。李白詩分古風、樂府、歌行和律詩、絕句等幾類。最早研究古風的文章應是朱偰1941年發(fā)表于《國書月刊》第1卷第6期的文章《李白〈古風〉之研究》[51]、詹锳《李白詩文系年》附錄《李白〈古風五十九首〉集說》[52]。八十年代研究古風的文章主要有喬象鐘《論李白的〈古風〉》[53]、房日晰《論李白的〈古風〉》[54]、張明非《試論李白的〈古風〉》[55]、郁賢皓《論李白〈古風五十九首〉》[56],但這些文章多討論古風是否為一時之作和對其題材內容的分析,還主要不是詩體研究。在李白詩體研究中最有創(chuàng)造性成果的是樂府與歌行的研究。關于李白樂府,詹锳《李白樂府探源》指出“太白樂府,或模舊制,或創(chuàng)新篇;因革之端,往往可指”[57],故該文依照郭茂倩《樂府詩集》分類編排李白149首樂府詩,指出李白樂府哪些是衍古辭,哪些是擬古題、古辭,哪些是古題新意,哪些是古意新辭,哪些是變體,哪些是唐當代體,“各著淵源,以明通變”,開了李白樂府研究先河。

20世紀70年代以來研究李白樂府的文章甚多,然著眼于詩體研究的主要是喬象鐘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1982年第3期的《李白樂府詩的創(chuàng)造性成就》[58]、傅如一1994年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第4期的《李白樂府論》[59]、葛曉音1996年發(fā)表于《唐代文學研究》第6輯的《李白樂府的復與變》[60]。喬文論述了李白古題樂府或擴充原來題意、或別立新意及在舊題下創(chuàng)造出新的作品的特點,并把繆本中的79首歌吟類作品視為即事名篇的新題樂府。傅文亦把李白歌吟類作品作為新題樂府,評價為:“他的五十三首新題樂府詩有力地說明,李白是唐代新題樂府的開創(chuàng)者?!盵59]傅文還對李白挖掘、整理、加工和創(chuàng)新樂府舊題作了全面概括:即修改舊辭、依題立義、為失辭古題樂府增補新辭、對立意欠佳的古辭另鑄新辭。葛文從李白樂府詩內容和表現(xiàn)藝術的復變關系入手研究李白樂府詩,深入探討了李白樂府詩復古和變革關系的三種類型:在體制、內容及藝術方面恢復古意;綜合并深化某一題目在發(fā)展過程中衍生的全部內容,或在藝術上融合漢魏、齊梁風味再加以提高和發(fā)展;沿用古題,而在興寄及表現(xiàn)形式方面發(fā)揮最大的創(chuàng)造性。這些文章應該是這一時期李白樂府研究中最有分量的成果。薛天緯近年來一直致力于唐代歌行研究,撰有《唐代歌行論》[61]專著,其中李白的歌行研究是該書主要內容。他另有《李杜歌行論》[62]一文,發(fā)表于《文學遺產(chǎn)》1999年第6期。文章把歌行定性為緣事而發(fā)的七言自由體抒情詩,并從詩體的角度,著重研究了李白歌行的三種類型:古題樂府、歌辭性詩題的歌行和非歌辭性的歌行。對李白律詩絕句研究的文章,主要有房日晰的《試論李白的五言律詩》《論李白的五言絕句》、葛景春的《李白律詩淺探》等。

(四)李白詩歌接受與經(jīng)典化研究

李白詩歌接受與經(jīng)典化的研究,是這一時期李白研究新開辟的領域。此前關于此方面的研究極為薄弱,如果把版本研究也算入的話,最早的論文應是詹锳《李白集版本敘錄》[63],其后有羅根澤《李杜地位的完成》[64],這些應該是最早的李白經(jīng)典化研究。20世紀80年代,有裴斐、劉善良編《李白資料匯編(金元明清部)》[34],為李白傳播與接受研究做了基礎性的文獻工作。此外有裴斐《歷代李白評價述評》[65]、王仲鏞《楊慎論李白述評》[66]、朱易安《明人李杜比較研究淺說》[67]、楊栩生《唐五代時人論李白述評》[68]等文章,從題目即可看出,多為述評。此一時期李白傳播、接受及其經(jīng)典化的研究,值得關注的是王紅霞《宋代李白接受史》[69]和詹福瑞《唐宋時期李白詩歌的經(jīng)典化》[70]。王書是李白接受史的第一部斷代史,詳細考察并論述了宋代四個時期李白的接受情況。詹文則在張海鷗、譽高槐《李白詩歌在唐五代時期的經(jīng)典形成》[71]文章的基礎上,更為具體地考察了李白在唐宋時期的經(jīng)典化路徑以及李白經(jīng)典意義與價值的發(fā)掘與凝練。

(五)普及著作和作品賞析文章

20世紀80年代以后,李白詩文的普及型讀物和賞析類文章有如雨后春筍,蔚為大觀。李白詩文選注、選譯、賞析的主要圖書有安旗《李白咀華》[72]、馬千里《李白詩選》[73]、毛水清《李白詩歌賞析》[74]、裴斐主編《李白詩歌賞析集》[75]、劉開揚等編《李白詩選注》[76]、牛寶彤主編《李白文選》[77]、張才良主編《李白詩四百首》[78]、詹锳主編《李白詩選譯》[79]、詹福瑞等主編《李白詩全譯》[80]等等。相較于以往以詩注為主的普及式讀物,這一時期的讀物選注對象除詩歌外還兼及李白文章。讀物內容除選注外,還增加了作品今譯、作品賞析的內容。古詩今譯,是困難較大的工作。詹福瑞等人編寫的《李白詩全譯》,首次把李白全詩譯為現(xiàn)代散文語體,不失為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至于這一時期散見于各種書刊的名篇賞析文字,其數(shù)之多,不能確切統(tǒng)計。其功在于普及李白作品,但濫而缺少新意,亦是一弊。

20世紀以來的李白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李白研究尚有許多工作要做,待開拓的領域比較廣闊。李白身世和生平事跡有許多尚無定論,有待新的史料的發(fā)現(xiàn)和舊的文獻資料的發(fā)掘;理論研究也有待拓展與深入。目前,李白研究尚缺少一部帶有總結性的李白研究史,如此等等,都說明未來的李白研究仍大有可為。

注釋:

① 玄修《說李》發(fā)表于《國聲》1941年第1卷第9期和第11期。

② 公盾《李白研究》發(fā)表于《人文雜志》1947年第2卷第12期和1948年第3卷第1、2期。

猜你喜歡
李白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李白擱筆
李白:在兼濟天下與獨善其身之間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紙上的李白(三)
紙上的李白(二)
紙上的李白(一)
黑山县| 泰顺县| 波密县| 九龙城区| 尼勒克县| 横山县| 额济纳旗| 肃宁县| 青神县| 镶黄旗| 肥西县| 边坝县| 精河县| 鱼台县| 纳雍县| 通道| 呼伦贝尔市| 时尚| 太湖县| 内江市| 永顺县| 休宁县| 房产| 文山县| 德阳市| 浠水县| 甘孜| 田林县| 渑池县| 武川县| 肇庆市| 迁西县| 望城县| 阿荣旗| 焦作市| 大埔区| 蒙城县| 武隆县| 化州市| 弋阳县|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