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軍,陳姝含,王 雙
(遼寧大學 a.廣播影視學院;b.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全體人民的不懈努力,由封閉落后走向開放進步,由溫飽不足走向小康社會,由積貧積弱邁向繁榮富強。經(jīng)濟建設、國防力量、科學技術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了堅實基礎。這些成就通過一張張攝影作品被記錄下來,正如1950年《人民畫報》發(fā)刊詞所講:“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著大規(guī)模的社會改革工作和經(jīng)濟建設工作。我們的國家每天都有進步,每天每天都有新鮮事物在我們的生活中涌現(xiàn)出來……人民畫報的主要任務就在于用攝影機和畫筆來向全國人民報道這些使得每一個人感到興奮鼓舞的新鮮事物?!?0年來,攝影在宣傳國家形象方面不僅僅是幾個英雄人物,或者是某個科技進步,它牽涉到社會功能的完善、人文關懷、國家治理,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檔案。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迸c這首《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相對應的是由時任志愿軍政治部攝影組組長黎民拍攝的“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照片。照片拍自1951年2月,畫面遠處是朝鮮新義州,近處是我國的丹東地區(qū),連接二者的是長長的志愿軍隊伍。“整個畫面開闊壯觀,氣勢恢宏,意境深遠”。在發(fā)表不久就家喻戶曉,即使今天看了也很容易勾起人們的回憶。1950年開始的抗美援朝對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大事,因為這是一個經(jīng)歷近百年戰(zhàn)亂的新生國家與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的對抗。這次戰(zhàn)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wěn)定的和平環(huán)境”?!翱姑涝坜q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當時國內(nèi)媒體報道抗美援朝,既包括戰(zhàn)場實況還包括國內(nèi)人民積極支援、志愿軍幫助朝鮮人民恢復生產(chǎn)建設,甚至志愿軍回國等。一張張圖片既起到宣傳和鼓舞的作用,也記錄了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如果說抗美援朝時期中國是被動的應戰(zhàn),而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則是中國人自力更生、自主加強國防力量的成功典范。原子彈爆炸代表著中國的“加強國防建設的重大成就,對保衛(wèi)世界和平的重大貢獻”。“中國科學技術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和核訛詐,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羅布泊巨大的蘑菇云照片成為一個重要的歷史節(jié)點,標志著中國國防現(xiàn)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015年,“九三大閱兵”氣勢磅礴、規(guī)模空前。照片既展示了軍隊的精氣神,又展示出各種現(xiàn)代化尖端武器,從各國政要和世界組織負責人都來參加閱兵式以及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評價來看,中國的綜合國力在迅速增強,國家形象逐步提升。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國家一窮二白,基礎設施非常薄弱,經(jīng)過近70年的建設,人民生活富裕,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然而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是經(jīng)歷幾代人不斷探索、不斷努力最后實現(xiàn)的。在這個過程中攝影人以相機為工具為每個成就做著忠實的記錄。1957年12月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從當時的作品分類看(工業(yè)、農(nóng)業(yè)、部隊、生活、風景、人像,動物與靜物、海外部分,其中海外部分不分類)基本反映了我國各方面的建設成就。1958年,中國攝影學會在十三陵工地及北京頤和園大戲臺、頤樂殿舉辦“十三陵工地攝影展覽”。這實際上是對十三陵水庫工程的一次匯報和總結(jié)。在今天看來,修建那樣一個水庫并不算什么,但是在新中國成立不到十年經(jīng)濟尚未全面恢復、工業(yè)非常薄弱的情況下,這已經(jīng)是國家的一件大事?,F(xiàn)在十三陵水庫已經(jīng)是集防洪、水利發(fā)電、旅游觀光、休閑度假集教育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國家水利風景區(qū)、北京市和昌平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58年,中國攝影第二期《關于這一期》寫到:“在這一期中,‘第一汽車廠的早晨’‘天塹變通途’‘下水之前’‘改建煉鐵爐’等作品都是反映我們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好作品。這些照片的作者滿懷熱情地歌頌了我們的長江大橋、我們的第一汽車廠、大連造船廠和我們的鞍鋼?!边@以后雖然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等一些曲折階段,但科技方面的進步和社會的發(fā)展還是被一一記錄著,除了前面提到的原子彈爆炸、氫彈爆炸成功,還有1970年4月24日我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上天、7月1日成昆鐵路通車、1980年5月18日中國發(fā)射了第一枚洲際導彈、1984年我國第一條高原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交付使用等。
成昆鐵路北起成都,南到昆明,全長1096公里,沿線三分之二在崇山峻嶺,地質(zhì)狀況極其復雜,是“在青藏鐵路前中國鐵路史上難度最大的工程”。1953年立項,1958年開始施工。經(jīng)歷過中蘇專家線路爭議,又經(jīng)歷過1959年經(jīng)濟下滑導致的停工,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歷時12年終于在1970年7月1日通車,它的建成通車對改善西南地區(qū)交通狀況、開發(fā)西部資源、繁榮地方經(jīng)濟、鞏固國防都具有戰(zhàn)略意義,甚至在當時被提升“關系到整個中華名族生死存亡的高度”,被聯(lián)合國稱為“象征二十世紀人類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跡之一”。通車之日,各地舉行通車典禮,沿途歡呼雀躍,通車一系列照片瞬間傳遍大江南北?,F(xiàn)在我們看到最多的是典禮現(xiàn)場和列車通過第一長隧道沙木拉打的照片。1974年,中國將140人用8顆象牙制作的紀念成昆鐵路開通、象征著人類征服自然的藝術品“象牙上的鐵路”送給了聯(lián)合國,這件藝術品的照片也刊登在1974年11月《人民畫報》封面上。
社會主義建設和科技方面成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落后到先進的過程,涉及諸多的領域,不是一兩張照片能描述的。但是當我們回過頭來發(fā)現(xiàn),雖然路很艱難,但是我們的成就是巨大的。從追趕到超越,從被國際社會忽視到今天的仰視,國家形象逐漸改變。
在70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們國家涌現(xiàn)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這里面有在戰(zhàn)場上拋頭顱、撒熱血的,比如毛岸英、邱少云、黃繼光;有和自然做斗爭不顧個人利益甚至犧牲了生命的,比如雷鋒、王進喜;有為人類科學進步貢獻自己一生的,如王選、羅陽、錢學森;有為國爭光的,如體育健兒容國團、劉翔……
王進喜,1923年生于一個貧苦家庭,1950年成為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1960年作為“玉門闖將”帶領1205鉆井隊來到大慶。4月29日發(fā)生了井噴,王進喜帶頭跳進水泥漿,用身體攪拌,最終制服了井噴。這個場面被照相機記錄下來廣為流傳,贏得了“鐵人”稱號。1964年1月25日,毛主席發(fā)出“工業(yè)學大慶”的號召,國內(nèi)主要媒體記者紛紛去大慶采訪。不久《中國畫報》刊登王進喜頭戴狗皮帽在鉆井平臺的照片。1966年第二期《中國攝影》刊登了侯波、高帆等人拍攝的王進喜及大慶的照片,各地因為掀起“工業(yè)學大慶”的高潮,紛紛轉(zhuǎn)載并舉辦王進喜及大慶照片展,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報》在顯著位置發(fā)表了《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zhàn)士——鐵人王進喜》,王進喜因為他的感人事跡2000年被評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雷鋒是婦孺皆知的人物。他1940年出生于長沙,1960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62年因公殉職,年僅22歲。因在部隊中表現(xiàn)出色及平時的無私奉獻精神,1963年3月5日,毛主席發(fā)出號召“向雷鋒同志學習”。后來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陳云、江澤民、李鵬、習近平等許多國家領導人都發(fā)出向雷鋒學習的號召。以他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被寫進教課書,在軍隊、學校、工廠廣泛宣傳,雷鋒的照片一印再印,出現(xiàn)在各種雜志、畫冊、封面或插圖中。
焦裕祿是原蘭考縣委書記,帶領群眾治理三害,其“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精神被后人稱為就“焦裕祿精神”,毛主席發(fā)出“向焦裕祿學習”的號召。1966年3月,北京中山公園舉辦了“向毛主席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攝影展覽”,他的事跡曾多次以畫冊、掛圖等形式展出宣傳。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正是這些英雄人物,構(gòu)筑成中華民族的脊梁。因其典型事跡成為人們歌頌、學習、崇拜的對象,歌頌、學習、崇拜離不開媒體宣傳,在這其中攝影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沒有電視的年代。不論是新中國成立之初,大眾傳播以報紙、雜志為主,還是現(xiàn)在以電腦、手機為主,圖片對人們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其直觀、具象,讓人們很捷地了解相關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影像又成為紀錄英雄人物的重要檔案,瞬間的記錄變成里永久的定格。作為“文革”時也沒有??乃姆N刊物之一的《人民畫報》,1956開始用漢、蒙古、藏、維吾爾、朝鮮、俄、英、德、法、日、越南、印度尼西亞、印地、西班牙、阿拉伯、緬甸十六種文字刊印,在國內(nèi)外影響非常大。1966年第4期封面人物是鐵人王進喜,1989年11月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2003年11月刊登了航天英雄楊立偉,2004年9月刊登了百米冠軍劉翔。
不論是國家檔案館還是攝影畫冊、書籍都記錄著我們國家的大量外交檔案,這些檔案很多都是照片。
新中國成立初,一些雜志經(jīng)常介紹一些外國攝影作品,介紹國外的攝影技術和攝影經(jīng)驗,同時組織一些攝影家到國外參展和比賽,這些獲獎作品成了展示中國的一個窗口。另外,還邀請一些外國的攝影師來中國交流創(chuàng)作。90年代以后本土攝影家被允許出國訪問、展覽、留學,外國攝影師可以以訪學、旅游等方式進入中國拍攝、創(chuàng)作,使得我們的國家被推介出去,尤其是改革開放的主要成就。今天我們再查找當年的雜志就可以看到,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間友好交往的照片是攝影雜志必登的。除此以外,1957年中國攝影學會天津分會舉辦了“支援越南人民,打倒美國強盜”“支持多米尼加人民反對美國武裝侵略”等攝影展;1958年攝影雜志發(fā)表大量和阿拉伯人民在一起的照片;1965年全國各地舉辦“美國侵略者從越南滾出去”圖片展覽;《人民畫報》1966年第七期刊登了熱烈歡迎阿爾巴尼亞戰(zhàn)友等照片。
1959年5月15日,毛主席在中南海紫光閣接見了亞洲、非洲、拉丁美洲16個國家和地區(qū)正在我國訪問的代表團和代表,侯波拍下了《毛主席和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貴賓們在一起》(《中國攝影》1959年第四期,有的資料寫為《毛主席和亞非拉青年在一起》)。這張照片告訴人們,雖然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美國等西方國家多方面封鎖、孤立中國,但是在世界上還是有很多朋友的,中國支持第三世界的獨立運動,同時第三世界給了我們很多的幫助。
1971年10月25日,在聯(lián)合國26屆大會上,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聯(lián)合國通過2758號決議,中國恢復了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和一切權力。這是美國政府伙同日本妄圖在聯(lián)合國制造“兩個中國”的計劃失敗,是毛澤東革命外交路線的勝利。在掌聲響起來的時候,作為領隊的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開懷大笑(他當時恰好坐在前排,照片右邊的是中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黃華),這張照片《喬的笑》在當時影響非常大,寫進教科書,被各國媒體稱為“震懾議會大廈的玻璃”。
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代表國家、他們的工作在一定范圍內(nèi)反映國家意志。攝影作為一種工具在記錄和反映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國家治理、重要外交活動尤其是和外國友人交往的場景是必不可少的。對領導人的攝影記錄并展示,歷屆政府都非常重視。這些年來,反映國家領導人活動的圖片很多。在以圖片為主的雜志《人民畫報》《中國攝影》《大眾攝影》上領導人的圖片占的比重非常大?!霸谡褂[作品中,有幾幅是偉大領袖們在群眾中活動的照片。如‘毛主席參觀炭黑生產(chǎn)’(侯波攝)、‘劉少奇同志訪問太原鋼鐵廠’(陳堅攝)、‘周恩來和下放大學生談話’(徐大剛攝)、‘朱副主席參觀南京工業(yè)大躍進展覽會’(丁峻攝)、都充滿了領袖和人民之間的深厚感情、表現(xiàn)了領袖們和藹、親切和對人民的關懷,表現(xiàn)了群眾激動的心情和對領袖無限衷心的熱愛?!?/p>
人們對領導人有崇拜的心理,所以能夠和領導合影一般都感到很幸福。1959年6月26日,毛主席到韶山中學看望師生并和學生合影,畫面中包括毛主席在內(nèi)的所有人都笑得非常燦爛,這張照片成為畫面中人物家中的“傳家寶”,站在最前面的兩個同學蔣舍宇、彭珍后來還結(jié)為夫妻。每當回憶起那段往事都是一段甜蜜的故事。
作為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鄧小平的影像給人民的印象很深。1982年9月28日,在會見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時首次提出“一國兩制”構(gòu)想,當時會面的照片成為世界轟動的照片,因為就是這次會面鄧小平同志為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首次提出一個全新的解決思路,1988年,楊紹明拍攝的《退下來以后的鄧小平》獲得了荷賽的三等獎。照片反映了前半生戎馬生涯、后半生為國家富強、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敢闖敢拼的一代偉人,退下來后在家中生活的場面。1992年南巡講話的場面在國內(nèi)外眾多媒體刊登(1992年第六期《人民畫報》封面圖片),在國內(nèi)外反響很大,因為這次談話“充滿了抓住機遇、發(fā)展自己的緊迫感,解決的‘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給改革開發(fā)打了一針強心劑,吃了一顆定心丸”。1993年在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鄧小平和江澤民握手的照片《兩代領導人的握手》告訴人們黨中央領導層完成了新老交接、“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集體正式接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接力棒”。因為其卓越的領導才能以及對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貢獻,鄧小平8次(1976、1978、1979兩次、1983、1985、1986、1997)成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兩次被評為該刊“年度風云人物”。
周恩來晚年已經(jīng)病入膏肓還在堅持工作,尤其是最后一次會見外賓的照片,讓我們看到老一輩革命家雖身患重病,仍忘我地工作;朱熔基在九江大堤怒罵的場景令人震撼,讓我們看到總理對人民的責任和擔當;汶川地震期間溫家寶總理憔悴的面孔無時無刻不在振顫著人們的心靈。相對視頻來說,照片永遠是切片性的,但是恰恰是這些非常經(jīng)典的碎片,像函數(shù)曲線中的點一樣,整體勾勒出領導人為中華民族的事業(y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光輝形象。
國家形象,它“是一個綜合體,它是國內(nèi)外公眾對國家的各種活動成果所做的總的評價和定性”。一個國家的形象既包含領導人的形象還包括普通百姓的形象;既包括軍隊建設、尖端武器的生產(chǎn)還包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治理的民主化;既包含法律法規(guī)的建設還包括政府處理危機的能力……粉碎了“四人幫”不久,中共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各方面工作都走向了正軌。因為經(jīng)濟條件的好轉(zhuǎn),攝影由某些特定人的職業(yè)變成大多數(shù)人的愛好,影像的拍攝不再被少數(shù)人壟斷,除主要媒體還掌控在記者、編輯、宣傳部門外,人們可以通過影展、投稿、出版著作等反映我們的時代;國際交往的增多使得我們的國家不自覺地被推介出去;除軍事涉密題材外對攝影人、拍攝內(nèi)容的限制越來越少。這些照片真實地反映了國人思想的轉(zhuǎn)變,由保守到開放,中國的宣傳逐漸與國際接軌。外國人慢慢發(fā)現(xiàn)中國經(jīng)濟條件逐漸變好、人們思想逐漸解放、在國際上越來越有擔當。這期間攝影流派分化越來越細,攝影人的技術越來越高,所以在記錄和宣傳我們這個時代的方面越來越專業(yè)。加上當時還是以紙媒為主,所以在方方面面都有圖為證。我們國家的大政方針尤其是對百姓利好方面,比如說恢復高考、知青回城、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等都有很多人通過大量照片記載并傳遞到國內(nèi)外。這和70年代尼克松訪華時期完全不一樣,那時西方對中國完全不了解。我們國家的科技進步、體育衛(wèi)生事業(yè)、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圖片形式記載下來。這些重要圖片既滿足了當時宣傳的需要,也為后來反映新舊對比提供了完整的資料。展現(xiàn)在國人和世界面前的是政治上逐漸開放、經(jīng)濟上走向富裕、文化上不斷自信的崛起中的大國。
在宣傳國家形象方面最直接的攝影類別是新聞攝影、紀實攝影、報道攝影。經(jīng)過多年的探討,這階段上述三種攝影理論非常完善,也出現(xiàn)了許多著名的攝影家。他們的作品對推動我們國家的進步起著非常大的作用。
1977年11月,李曉斌在天安門前拍下了著名的作品《上訪者》,在拍攝過程中擔心相機或膠卷被沒收,沖洗時擔心被沒收,一直到1986年得以發(fā)表,1998年被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今國家博物館)作為文物收藏。這幅作品的最大特點是“民間立場”。以前的攝影作品往往對準英雄人物、國家領導、重大科技進步,鮮有對準基層百姓生活。李曉斌這幅作品是一個重要的節(jié)點,從他拍攝的那刻起就宣布了在中國攝影這種工具已經(jīng)開始指向百姓生活,客觀反映百姓疾苦。攝影從反映剛性發(fā)展到軟實力的社會治理,是這些鏡頭讓人們知道我們社會的真實場景,引起管理層的反思,在客觀上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使得外國人認為今天的中國新聞已經(jīng)脫離了擺拍的模式,準確地反映了中國的現(xiàn)實,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負責任的關心百姓疾苦的中國政府形象。
1991年5月,時任北京崇文區(qū)文化館攝影干事的解海龍在安徽省金寨縣桃?guī)X鄉(xiāng)張灣村拍攝了《大眼睛》,并發(fā)布在希望工程宣傳畫上,女孩求知的表情打動了一批又一批人,從而使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失學兒童、關注我們國家的希望工程,進而把希望工程搞得轟轟烈烈。和李曉斌的照片一樣,這張照片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從此照片不單單是簡單地記錄,更多是對所拍內(nèi)容的干預,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今天我們再看這些照片的時候,自然想到在那樣的年代,因為一張攝影作品,使我們的社會向好發(fā)展。當外國友人在看到這張照片的時候馬上會說,在這照片前中國是什么樣,今天已經(jīng)是什么樣。這也是我們國家從“拍攝主要用來記錄和歌頌”到“攝影引導社會生活”的過程。這種伴隨著否定和質(zhì)疑的過程恰恰展現(xiàn)了我們社會制度的完善,展現(xiàn)了我們的媒體開始與國際接軌,發(fā)揮了它應有的作用。進入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照片以批量的速度生產(chǎn)和傳播,中國的各個方面都迅速展現(xiàn)給外國朋友:社會非常穩(wěn)定、城市越來越美觀、交通飛速發(fā)展、百姓越來越富裕、共享單車、微信支付成為我們新的中國元素,我們的國家形象越來越美好。
從鞏固國防到社會結(jié)構(gòu)的完善,從英雄人物到國家領導,從國際地位的提高到全方位國家形象塑造。70年來,攝影作品以其方便、具象、直觀的屬性真實地勾勒出我們的社會發(fā)展軌跡,反映了我們國家由貧困到富強、由被忽視到主動引導、由封閉到有國際擔當?shù)拇髧蜗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