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新
(霍山縣與兒街林業(yè)站,安徽霍山 237200)
霍山縣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別山北麓,是毛竹資源大縣,素有“江北毛竹第一縣”之稱,2006年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中國竹子之鄉(xiāng)”,竹林總面積3萬hm2,立竹量9000萬株,主要分布于諸佛庵、佛子嶺、大化坪和與兒街鎮(zhèn)。據(jù)統(tǒng)計,2016年霍山縣竹產(chǎn)業(yè)總值就達到60億元。與兒街鎮(zhèn)位于霍山縣東大門,是半山半畈區(qū),以105國道為界,國道以北為畈區(qū),國道以南為山區(qū)。該鎮(zhèn)的毛竹林主要集中在四顧沖、真龍地、凡沖等山區(qū)村,占全鎮(zhèn)的90%以上,并于2012年在凡沖村李家臺建立了“毛竹科技示范園”。
近年來,安徽省實施了“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和“林長制”,與兒街鎮(zhèn)畈區(qū)主要是荒山荒地,林農要求栽植毛竹的積極性很高。根據(jù)2013年二類清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與兒街鎮(zhèn)現(xiàn)有竹林面積1400 hm2。2016年全鎮(zhèn)營造毛竹林86.67 hm2,2017年93.33 hm2,主要集中在百福庵、石河等畈區(qū)。筆者是與兒街鎮(zhèn)林業(yè)技術人員,參與該鎮(zhèn)毛竹產(chǎn)業(yè)化造林的規(guī)劃、施工、驗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工作,現(xiàn)對該鎮(zhèn)林農的毛竹造林技術進行實地調查和歸納總結。
毛竹造林應選擇在背風、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的山谷地、山腰緩坡地帶,土壤以富含大量有機養(yǎng)分和無機礦質元素的烏沙土和沙質壤土最為適宣。
毛竹造林是依靠母竹所連帶的地下莖生鞭出筍,發(fā)展成新竹,數(shù)年形成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并采伐的毛竹林分。熟地植竹只需在栽植點上掘挖栽植,植穴長邊與山坡成水平,規(guī)格長2 m×寬0.8 m×深0.6 m;實生苗造林穴長0.6 m×寬0.5 m×深0.3~0.4 m?;纳皆灾?,一般要采取全面整地后,挖穴植竹。竹林空隙可以耕代撫,以種植無攀緣性豆類為主;空地忌種芝麻,因芝麻根部的分泌物可使竹鞭腐爛。
毛竹造林密度應根據(jù)母竹來源,交通難易,搬運距離,勞力條件及要求成林快慢年限等情況決定。一般移栽母竹造林,密度為375~525株/hm2,多達675 株 /hm2;實生苗造林,密度為 600~825 株 /hm2,多達1200株/hm2。
毛竹產(chǎn)區(qū)有句農諺:“月月好栽竹,不如正月二十六”。長江流域各?。▍^(qū))栽植季節(jié)多在立春至驚蟄,亦有在小雪至冬至。從理論上講,植物在立春至驚蟄為春季萌發(fā)期,小雪至冬至則是冬季休眠時期,故在此兩段時期植物成活率較高。就毛竹而言,毛竹一般在3—5月出筍成竹,6—7月新竹旺盛生長,8—10月行鞭排芽,11月至翌年2月鞭筍緩慢生長,所以冬季至早春是毛竹造林的良好季節(jié)。植竹宜選擇陰天或降雨前后進行,可減少蒸發(fā)。大雨天或者有風的晴天均不宜植竹。
5.1.1 母竹的選擇。選擇2~3年生,徑粗4~5 cm,竹稈通直,竹節(jié)均勻平滑,生長健壯,分枝低(1.8 m以下為宜),枝葉茂盛,葉色濃綠,無病蟲害的林緣竹作為母竹。首先要避免選擇幼竹和老竹,因幼竹根組織幼嫩,“根蒂”(即鞭莖與竹稈基部相接處,亦稱為“附著點“或“螺絲釘”)容易折斷或損傷,移栽后成活率低,或即使母竹存活,也不發(fā)筍。老竹則生長勢漸衰退,鞭莖較老,發(fā)筍力弱,成林緩慢。其次要避免選擇竹徑過細和過粗的竹子作為母竹,因為竹稈細小生長力弱,發(fā)筍較?。恢穸掃^粗,則挖掘困難,搬運不便,栽植后水分蒸發(fā)量大,容易被風吹搖動,影響成活。在冬季栽竹,應選擇小年竹為母竹,因為小年竹在生長發(fā)育中積累了一年的養(yǎng)分,栽植后春天發(fā)筍多,質量高。
5.1.2 母竹的挖掘方法。在挖掘母竹前,要判斷母竹竹稈與鞭莖各自的位置,一般判別的方法是,毛竹稈基彎曲內側為竹鞭著生部位,竹鞭的走向與竹最下盤枝的分枝方向大致平行。先在要挖掘的母竹周圍輕挖淺挖,找出鞭莖,分清來鞭和去鞭后,按“來三去五”的方法,留來鞭長30 cm左右,去鞭長50 cm左右,面對母竹方向分別將來鞭、去鞭端頭與鞭莖截斷。截斷后再逐漸將留鞭兩側土挖松,連同母竹一起挖出。母竹根盤須帶土15~20 kg,并用稻草或者浦包捆扎,勿使宿土散落。母竹應留枝丫5~7盤,斬去頂梢。母竹挖掘時要注意保護來鞭與去鞭、鞭芽、筍芽,尤忌強力搖動竹稈,做好連接處的保護,不受扭傷。母竹宿土多,根盤大,栽植后容易成活,行鞭和發(fā)筍效果也好。
5.1.3 母竹的栽植方法。毛竹根淺,栽植穴深以60 cm為宜。穴中應先填入廄肥、堆肥或塘泥,與表土混和后還土20 cm墊底,再將母竹放入穴內,來鞭緊靠穴的一邊,去鞭一端留有發(fā)鞭余地,然后填充細土,用足踏緊踏實;填土一半時澆透“定蔸水”,使泥土緊附竹鞭,再覆土高于地面成“龜背狀”,以利抗旱排潰。在風較大的地段,要用支架固定母竹,以免風吹搖動影響成活。
實生竹苗造林具有適應性強,成活率高,挖苗、起苗和栽植操作方便,成本低,便于竹種源缺乏地區(qū)發(fā)展毛竹林的優(yōu)點,因此,用實生竹苗造林在近年來得到新竹發(fā)展地區(qū)的群眾歡迎。
5.2.1 采種。毛竹是“木化”的禾本科多年生一次性開花的竹類植物,開花結實前1~2年,毛竹就停止出筍、換葉。5—6月老竹葉脫落,小枝頂端抽穗開花,竹花通過風媒授粉,授粉后,種實在8—9月陸續(xù)成熟,10月種穎脫落。由于竹花柱短,柱頭經(jīng)常包被穎內,授粉率很低,出現(xiàn)“十花九不孕”的現(xiàn)象。同時受綜合因素的影響,合子在子房內發(fā)育不完全成為粒,結實率達不到10%。純度為90%的種子,千粒重15~28 g,每千克帶殼種子為3.6萬~6.6萬粒。新鮮毛竹種子室內發(fā)芽率50%~70%,場圃發(fā)芽率為20%~40%。適溫條件下(20~25℃),種子發(fā)芽需7~8 d(始芽期),15 d左右進入盛芽期,終芽期約在30 d左右。種子貯藏一般采用拌藥干藏法(每50 kg種子拌入敵百蟲粉200 g)和低溫庫藏法,但無論哪種方法貯藏時間都不宜過長,否則發(fā)芽率顯著降低,貯藏1年以上的毛竹種子幾乎完全喪失發(fā)芽能力。
5.2.2 育苗。毛竹苗怕澇、怕旱、怕凍,容易發(fā)生病蟲害。育苗地的選擇以地形較為平坦,易作床整畦,避風向陽,水源方便,排灌容易,疏松肥沃的沙質壤土為最宜。作畦規(guī)格:苗床長10 m,寬1 m,高0.20 m;步道溝寬0.40 m。施足基肥。為防止播種后鼠、雀、蟲、病危害種、苗,作畦時,撒入硫酸亞鐵粉225 kg/hm2,敵百蟲粉劑45~75 kg/hm2。播種前,種子須用清水淋去貯藏時的拌種藥粉,再用1%的退菌特,或0.3%的高錳酸鉀浸種消毒3~4 h,稍陰干后,即可播種,也可進行催芽處理后播種。育苗方法有條播、撒播、穴播等,生產(chǎn)中常用穴播法,每公頃用種控制在30~45 kg以內,每穴8~10粒,每公頃12萬~13.5萬穴左右,產(chǎn)苗12.75萬叢(株)。播種后,用細土覆蓋以不見種子為適度,再蓋草淋水,保持地表濕潤。
苗期管理要注意經(jīng)常保持苗床土壤濕潤和通氣良好,以利于種子吸收水分,確保發(fā)芽迅速整齊。竹苗出土后要分批適量揭草,逐步“煉苗”,增強竹苗抗性。苗期的肥、水管理,可根據(jù)圃地的土壤肥力情況和竹苗階段性生長分蘗特點確定,一般前期清淡提苗,后期適濃促蘗。交替施用有機肥與無機肥,避免肥害和早霜凍害。
5.2.3 繁殖。竹苗的無性增殖主要是利用毛竹實生苗的原始叢生特征和性狀,進行連續(xù)分株育苗。即:一般一年生的散生竹和混生竹實生苗只分蘗新竹苗,不長橫向發(fā)展的地下竹鞭,一年以后,分蘗苗基部側芽一部分萌筍長竹,一部分萌發(fā)后在土壤中橫向生長,成為竹鞭,完成竹苗生長,由叢生狀態(tài)向混生狀態(tài)及散生狀態(tài)過渡的過程。
一年生毛竹實生幼苗每叢有苗十幾株至20株以上,高度20~40 cm;分殖時將竹苗整叢挖起,用利刀或剪從竹苗基部切開,分為2~3株一小叢,盡量少傷蘗芽和根系,芟去竹苗枝葉1/2后,漿根重植,株行距40 cm×40 cm,適當加強管理。一年后又可再次分叢移植,可達到一年育苗,多年分殖,不斷提供優(yōu)質實生毛竹苗,降低成本的目的。
5.2.4 造林。毛竹實生苗一般呈叢生狀態(tài),每叢有竹苗15~30株;造林起苗時,將竹苗進行分蔸,使竹苗3~5株1叢,并帶有竹鞭和宿土。起苗后剪去地上部1/3的枝葉和地下部過長的根系。上山造林栽植時應使須根在穴內自然舒展,然后填入細土踏實,表面覆土高于原土痕1~2 cm,成“龜背狀”。栽植不宜過深,深則妨礙竹株分蘗出筍。
幼林栽植后可以間種,以耕代撫。一般需8~10年成竹滿園,毛竹林的管理工作主要有劈山、松土、施肥、護筍養(yǎng)竹等。成竹林每2~3年劈山松土一次,主要是挖去雜草、樹根,改善立地條件,為竹莖鞭梢提供較為疏松肥沃的土壤環(huán)境,以利行鞭和發(fā)筍。
護筍養(yǎng)竹是提高竹林密度,增加竹林產(chǎn)量的關鍵措施。在新造毛竹林的管護中必須做到:不挖鞭筍、冬筍,保護春筍,及時挖除退筍。為了確保提高竹林產(chǎn)量,必須提倡年年留筍養(yǎng)竹,大年適當疏筍伐竹,小年養(yǎng)筍養(yǎng)竹的技術措施。
在毛竹春筍出土的初期和盛期,要注意防治病蟲害。毛竹葉部蟲害主要有竹蝗、竹螟、竹斑蛾等,筍部蟲害主要有竹筍夜蛾、竹筍蠅、一字竹象等,防治竹螟、竹蝗、竹斑蛾和筍蠅,可噴敵百蟲殺滅,或煙劑熏殺。防治竹筍夜蛾和竹象蟲,要及時挖除受害竹筍,殺死幼蟲。冬季松土除草可消滅部分藏匿在雜草和土壤中的害蟲。
毛竹上常發(fā)生的主要病害有枯梢病、竹叢枝病、竹稈銹病、竹煤病等,除了對各種病害對癥噴施化學藥劑外,還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加強撫育管理,及時松土施肥,提高抗病力;適當疏伐老竹,保持合理立竹量,使竹林通風透光;及時砍除病竹,并剪除林內所有叢枝,帶出林地燒毀。
新造毛竹成林后,只有合理采伐,采育兼顧,才能達到“取之不盡,采之不竭,永續(xù)利用”的目的。一般選擇在冬季合理采伐,因為冬季竹子生命活動緩慢,竹材不易被蟲蛀。采伐的原則是:砍老留嫩,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壯,一般6年生以上的毛竹的發(fā)筍能力逐漸衰退,而竹稈充實老化,最適宜采伐。毛竹用材林砍伐后,應保留立竹2250~3000株/hm2;集約經(jīng)營的竹林,應有立竹3750株/hm2左右,而且分布均勻。最佳的立竹年齡組成比例是1、2、3度竹株各占25%左右,4、5度竹株占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