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教家風問題,將其作為全面從嚴治黨一個重要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自己的家庭,而且關系黨風政風。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弘揚革命前輩的紅色家風”,“做家風建設的表率,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
一代偉人毛澤東對子女的教育及他的干部子弟教育觀,正是關于紅色家風的典型范例和最好闡釋,也是他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毛澤東和天下的父母一樣,非常愛自己的子女。不尋常的是,他超越了自己的小家庭,把對子女的愛與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大愛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他的女兒李敏對此深有體會:“爸爸從來不把我們子女當作他的私有財產(chǎn)”,“總是把我們看成同任何人的孩子都是一樣的,都是千千萬萬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之一,視我們?yōu)槿嗣竦呢敻??!闭沁@種家國情懷,構成了毛澤東教育子女的基本出發(fā)點和最終目的,決定了他作為共產(chǎn)黨人的干部子弟教育觀。
毛澤東十分重視子女思想品德教育,要求子女樹立遠大志向,培養(yǎng)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1947年10月,他在給兒子毛岸英的信中說:“一個人無論學什么或做什么,只要有熱情,有恒心,不要那種無著落的與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個人主義的虛榮心,總是會有進步的?!泵队敃r已經(jīng)結束在山西臨縣郝家坡的土地改革工作,對父親這段話深有感觸,將其工整地抄寫在筆記本扉頁上,當作自己的座右銘,并且一直珍藏著這封信,直到犧牲。
1949年新中國一成立,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就托人寫信向毛岸英求情,希望能在長沙謀“廳長方面”位置的工作。在父親的授意下,毛岸英回了一封長信,信中說:“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chǎn)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之外,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fā)財,少數(shù)人統(tǒng)治多數(shù)人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孔约旱膭趧雍筒拍艹燥埖臅r代已經(jīng)來臨了?!薄肮伯a(chǎn)黨有的是另一種‘人情,那便是對人民的無限熱愛,對勞苦大眾的無限熱愛。”這封信準確而透徹地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權力觀,正是毛澤東對兒子長期教育影響的結果。
在毛澤東看來,年輕人只有立下遠大志向,才能獲得積極進取的動力。否則,很容易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也容易陷于生活瑣事的煩惱中。1955年8月,毛澤東勉勵準備出國留學的大兒媳劉思齊“:最要緊是爭一口氣,學成為國效力?!?962年6月,毛澤東寫信給二兒媳邵華“:要好生養(yǎng)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yè),企予望之?!泵珴蓶|將對子女的殷殷期望,與為國為民的情懷連在一起,升華出一種高遠的境界。
毛澤東希望子女通過腳踏實地學習、工作,成為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至于子女能否升官發(fā)財、成名成家,從來不在他的考慮之列。李訥回憶說:“我父親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可以說他對我們的希望也是比較大的。他不希望我們做什么科學家,什么政治家、文學家,他只要求我們做一個自食其力的普通勞動者,他說你們只要做到這一點,我就很滿意了。”
毛澤東關心子女的身心健康,反對過多干涉子女的事而束縛他們的自由,但在涉及法律制度、公私關系等原則問題時,則十分嚴厲,沒有商量余地,不許子女有任何越界行為。
毛岸英26歲時談了對象劉思齊,認為自己年齡已大,想盡快結婚。當毛澤東聽說劉思齊還差幾個月才滿18周歲時,就勸岸英再等幾個月??墒前队⒉惶猓岢觥白约旱氖逻€是讓我自己做主吧”。毛澤東發(fā)了火,說:“你找誰結婚由你做主,結婚年齡不到你做得了主嗎?制度和紀律要做你的主!”
那是1948年的事,全國還沒有頒布正式的《婚姻法》,解放區(qū)只有一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條例》,很多地方并沒有嚴格執(zhí)行,不到年齡就結婚的人很多。但毛澤東對自己的兒子絕不通融,說:“誰叫你是毛澤東的兒子!我們的紀律你不遵守誰遵守?”后來,岸英想通了,向父親做了檢討,一直等到1949年才結婚。
毛澤東深知,干部子弟因為父母位高權重易產(chǎn)生驕傲心理,如果不嚴格要求他們,小而言之,害了他們自己,大而言之,害國害民,會影響黨在群眾中的威信,使黨的干部與群眾離心離德,損害黨的事業(yè)。
毛澤東總是告誡子女要謙虛謹慎,老老實實做人。他曾寫信給毛岸英、毛岸青:“人家恭維你抬舉你,這有一樣好處,就是鼓勵你上進;但有一樣壞處,就是易長自滿之氣,得意忘形,有不知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
危險?!彼€常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講,對年輕人一定要嚴格一些,不能因為岸英是毛澤東的兒子就可以搞特殊,不然的話,他會驕傲的。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更是把干部子弟教育問題放到防止貴族階層形成、防止人民政權變質(zhì)的高度上去認識。毛澤東多次在會議上不無深意地對高級干部們講起《戰(zhàn)國策》中的《觸龍說趙太后》,也給自己的子女們講過。
這篇文章說的是:趙太后因溺愛小兒子長安君,不愿意讓他去齊國做人質(zhì)以解趙國之困。大臣觸龍勸她:各諸侯國的子孫受封為侯的,三世之后就沒有繼嗣的了,原因不是子孫們“不善”,而是不經(jīng)世事,從小“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如今,你給長安君那么高的位置,那么肥沃的土地,不及時叫他為國家立功,您去世后,長安君能在趙國立足嗎?不讓他去齊國做人質(zhì),不是真正愛他。
1960年4月,毛澤東同李敏在中南海參觀工業(yè)展覽。
毛澤東說:“這篇文章反映了在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初期,地主階級內(nèi)部財產(chǎn)和權力的再分配。這種再分配是不斷地進行的,所謂‘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不是代表剝削階級,而是代表無產(chǎn)階級和勞動人民,但如果我們不注意嚴格要求我們的子女,他們也會變質(zhì)……”
毛澤東推薦這篇文章,是把教育和鍛煉干部子弟同黨和國家的未來聯(lián)系在一起,是要各級干部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避免出現(xiàn)“位尊而無功,俸厚而無勞”的情形,真正做到“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毛澤東從不允許子女以他的名義、地位、權勢去為自己的生活、學習、工作尋路子、謀私利,并時時提醒子女不能有特權思想。他一再對子女說:“靠我毛澤東不行,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努力、去奮斗。不要把我掛在你們的嘴邊上去唬人?!?/p>
為了不使子女有特殊感,毛澤東不準他們在外說出自己父母的真實姓名。李敏、李訥上學時,學生注冊登記表上“家長姓名”欄中,填寫的都是毛澤東身邊工作人員的名字。毛澤東對毛岸青也講過:“工作了,對同志們說時,你告訴人家,你是中宣部的翻譯,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一次李訥生病要住院,毛澤東告訴身邊工作人員:不許她報真名,更不許提她是毛澤東的女兒。為了避免醫(yī)院對她有任何特殊照顧,就給李訥改名叫沈娟,說是保衛(wèi)人員沈同的女兒。李敏、李訥上學期間,按照毛澤東的要求,和普通學生一樣住校,在學生食堂用餐,只有周末才能回家。因為學校距離中南海很遠,開始時,工作人員用小汽車送她們上學,星期六再接回來。毛澤東知道后,堅決不同意用小汽車接送,而是讓她們乘公共汽車回家。
在三年困難時期,毛澤東也沒有放松對子女的要求。當時李訥在學校寄宿,每個月只有30斤糧食定量。這么點定量自然不夠一個正在發(fā)育中的人吃??吹脚畠褐苣┗丶页燥埨峭袒⒀实那榫埃珴蓶|心里是酸澀的。身邊工作人員看不過去,找毛澤東說情,可他的回答是:“和全國老百姓比起來,她們還算好的”,“還是恪守本分的好,我和我的孩子都不能搞特殊”。
毛澤東總是鼓勵子女要有志氣,要自立自強,不依靠他人。他曾向子女講過東漢梁鴻“不因人熱”的故事。梁鴻是東漢初期經(jīng)學家、文學家,因作《五噫歌》諷刺統(tǒng)治者的奢侈,引起漢章帝不滿,于是隱居南方,替人舂米為生。雖然窮困潦倒,但人窮志不窮,即便是做飯,也不趁別的熱鍋省柴,而要自己重新燃火做飯。毛澤東希望子女做梁鴻那樣有骨氣的人。1957年,劉思齊在蘇聯(lián)留學,因從文科轉向理科,加之語言不通,身體不好,便產(chǎn)生轉回國內(nèi)學習的想法。得知這一情況后,毛澤東寫信關心并提醒她:“要自己做主,不要用家長的名義去申請,注意為盼?!?/p>
毛澤東一貫反對干部子弟享受特殊照顧。1951年,有人給毛澤東寫信,反映中央機關某些干部用公家的小汽車接送子女上學,影響很不好。毛澤東十分重視這件事,批轉中央辦公廳查明,糾正了公車私用的做法。1952年,一些學生和家長來信反映,在干部子弟學校中,學生待遇按家長革命歷史和職位的不同分為不同等級,這些差別對學生影響極壞,群眾頗為反感。這引起了毛澤東的警覺,他專門致信周恩來,提出:“干部子弟學校,第一步應劃一待遇,不得再分等級;第二步,廢除這種貴族學校,與人民子弟合一?!?/p>
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毛澤東堅決反對官僚主義和干部特殊化,十分警惕“形成一個脫離人民群眾的貴族階層”,他認為干部子弟教育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個問題。1959年底1960年初,他在讀蘇聯(lián)《政治經(jīng)濟學教科書》時說:“我很擔心我們的干部子弟,他們沒有生活經(jīng)驗和社會經(jīng)驗,可是架子很大,有很大的優(yōu)越感。要教育他們不要靠父母,不要靠先烈,要完全靠自己?!?h3>和群眾打成一片,經(jīng)受實踐鍛煉
毛澤東認為,干部子弟最大的不足就是嬌生慣養(yǎng),社會經(jīng)驗少,脫離群眾。1963年1月,毛澤東在給李訥的信中說:“中學也有兩種人,有社會經(jīng)驗的孩子,有嬌生慣養(yǎng)的所謂干部子弟,你就吃了這個虧?,F(xiàn)在好了,干部子弟(翹尾巴的)吃不開了,尾巴翹不成了,痛苦來了,改變態(tài)度也就來了,這就好了?!?/p>
毛澤東要求子女向工農(nóng)學習,和群眾打成一片,在實踐中鍛煉成長。他經(jīng)常說:“離開群眾,你們將寸步難行,你們將一事無成?!?946年春,已成蘇聯(lián)紅軍中尉的毛岸英回到延安。見到分別18年的兒子,毛澤東非常高興。但他補償父愛的方式卻與眾不同:讓岸英到延安吳家棗園村上“勞動大學”,跟村里的勞動模范吳滿有學開荒、種地,干各種農(nóng)活。后來,當毛澤東看到兒子曬得黑黑的皮膚,摸到兒子手上一層厚厚的繭子,滿意地說:“這就是你的在勞動大學的畢業(yè)證書啊!”
在國家、人民需要時,毛澤東又義無反顧地把兒子送上了戰(zhàn)場。1950年10月,毛岸英匆匆告別家人,第一批赴朝參戰(zhàn),被分配在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任機要秘書和翻譯。一個多月后因敵機轟炸,不幸犧牲在朝鮮,年僅28歲。毛澤東內(nèi)心承受著巨大的喪子之痛,但他沒有后悔“: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毛澤東愛自己“小家”,更愛國家和人民這個“大家”,他要求領導干部及干部子弟不搞特殊,永遠和人民群眾在一起。毛澤東看到長期執(zhí)政帶來的脫離人民群眾的風險,一再提醒高級干部不要忘記過去,正確教育子女。1958年8月,在一次會議上他講到干部參加勞動,說“:同勞動者在一起,是有好處的,我們的感情會起變化,會影響幾千萬干部子弟。曹操罵漢獻帝‘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有道理的?!?/p>
毛澤東“寓愛于嚴”地教育子女,體現(xiàn)了一代偉人感人至深的家國情懷。毛澤東的干部子弟教育觀,是站在黨和人民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高度提出的,又以他的率先垂范而變得可感可親、深入人心。它繼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美德,閃耀著共產(chǎn)主義理想和信念的光輝,在中國革命和建設時期顯示了深刻的歷史意義,在今天仍然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