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一考生
蟲聲新透
初春時節(jié),乍暖還寒。清晨或夜晚陣陣涼風總會讓人禁不住打寒戰(zhàn)。然而,你可曾發(fā)現這春寒料峭中的淡淡暖意:那是夜深人靜時的“蟲聲新透”,一點點微乎其微的聲音,在剛剛泛出綠意的紗窗上,畫出優(yōu)美的曲線。從這聲音里,我讀懂了春天到來的喜悅,讀懂了生命活力的顫動。
感受春天,我曾把目光投注到花紅柳綠、河水蕩漾的春意上,豈不知這細微聲音中蘊含鮮活的生命力量?又怎能讀懂這弱小生命真真切切地存在著!
啪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透著淡藍色的明凈天空中,掛著暖暖的并不刺眼的陽光。一陣涼爽的風吹過,吹來了秋之聲:豆莢“啪”的一聲炸開了。溫暖的太陽還沒回過神來,一顆小谷粒就快樂地蹦跳出來?!芭尽薄芭尽边@聲響過于微小,又過于短暫,仿佛一道流星“倏”的一下從天際劃過。當人們發(fā)現時,豆莢已經以圓滾滾的姿態(tài)骨碌骨碌,與干燥的黃土地熱烈地親吻。
那瞬間的爆裂聲和細碎的摩擦聲,雖然不被大多數人關注,我卻讀懂了其中涌動著的生命的贊歌,讀懂了其中蘊含的弱小生命真真切切的存在感。
噼里啪啦
每到冬天,凜冽的北風、飄飛的雪花籠罩著大地。大街上,即使有三三兩兩的行人,也是匆匆而過。而狹小的土房里灶臺下,干硬的樹枝燃燒著熊熊的火苗,將周圍的空氣溫暖,發(fā)出“噼里啪啦”的聲響。我知道這聲響過后,將是細碎的灰燼。然而,樹枝燃燒的聲音里,我讀懂了生命的歡歌,讀懂了自我奉獻的從容。是??!如果到了生命的盡頭,只要能體現生命的價值,赴湯蹈火又有何懼!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令我讀懂了其中的心聲:它在這個世界真真切切地存在過。
其實,類似的聲音又何止這些。梔子花開的聲音,櫻桃成熟跌落的聲音,還有枯黃葉片飄飛的聲音。從這微弱的聲音里我讀懂了:即使生命卑微,也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精彩地走過。
所以,世間任何微小的生命,皆有聲音。只要我們屏氣凝神,細心聆聽,就會讀懂更多更多的生命之歌,在卑微的世界里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簡評】
本文的結構是用“春—秋—冬”三個片段來組成,三個片段形式并不新穎,但是,作者賦予了每一部分特別的內涵。從細小的聲音角度,發(fā)現精彩別具匠心。文章寫細小的聲音,細膩傳神,字里行間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賦予讀者精神的動力。
文章以題記來點示文旨。題記讓讀者對文章承載的思想內涵在第一時間內就能感受到。題記點題,不但結構上提挈全文,而且讓讀者充分、準確地把握題意,對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擬設出亮麗的小標題。這三個小標題其實是對三個片段的概括和總結,使得文章眉目清楚,脈絡清晰,層次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