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敏
“啪、啪、啪……”喧鬧的鞭炮聲吵醒了這個山邊的小鎮(zhèn)。
瞧,男人們穿戴齊整,紛紛走上大街,談天說地;女人們系上圍裙,走進廚房,與案板上的食材斗智斗勇,忙得腳不沾地;孩子們呼朋引伴,追打嬉鬧,玩得不亦樂乎。倚在門邊的爺爺,敲了敲手中的煙斗,笑著對我說:“好孩子,育溪的元宵節(jié)開始嘍……”
廚房大鐵鍋里的湯圓冒著熱氣兒,水熱騰騰地翻著小浪花,媽媽給我盛上一大碗,讓我趕緊吃,吃了過橋有力氣。
吃完湯圓,我就開始在門口張望,看著大河橋上面的人越來越多,我的心里也歡騰起來,拉著媽媽趕緊去過橋。
過橋是我們鎮(zhèn)上的風俗,老人說,十五那天過了橋,一年都不會腰疼。于是這個風俗就一年一年地傳承下來,每年元宵節(jié)吃完午飯,鎮(zhèn)上的人們都會全家出動去過橋。
今年的元宵節(jié)天氣格外好,藍藍的天空純凈得連一絲雜質(zhì)也沒有,往日凜冽的寒風好像也被今日的熱鬧給沖散了,變得溫暖和煦。在美好天氣的鼓舞下,鎮(zhèn)上的人幾乎傾巢而出,紛紛涌上大河橋。你看,大河橋上人頭攢動,年逾古稀的老人在小輩的攙扶下從橋頭走向橋尾,我想他們是在祈求來年不腰疼吧。還有許多手牽手的年輕男女在橋上漫步,我想那是在祈求愛情長久吧。還有那些大橋上的 “美食家”,他們有甜甜的甘蔗,他們有七彩繽紛的棉花糖,他們還有甜甜辣辣的辣條,這時,我總是從甘蔗攤竄到零食攤,再從零食攤竄到糖鋪,把自己的肚子塞得鼓鼓的。待我滿足了口腹之欲,媽媽便拉著我從橋的這頭走到橋的那頭,并拍拍我的頭說:“敏敏,今年不會腰疼了?!?/p>
過橋還有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許愿。 媽媽說她小時候,也會和朋友一起來過橋,過完橋就趴在欄桿邊,將手里的硬幣丟進河里,然后閉上眼睛許愿,心里越虔誠,心愿就越容易實現(xiàn)。所以,鎮(zhèn)上的人們都非常虔誠地對著小河許下自己的愿望。而這些愿望也會如那些硬幣一樣隨著潺潺流水,越流越遠。如今,人們也一樣許愿,但是,卻不比以前虔誠了,因為有丟硬幣的,也有撿硬幣的。這不,橋下走來一個壯年男人,身穿黑色的膠皮水褲,手里拿著漁網(wǎng),一步一步地向河中心走去,這時候,就有一些調(diào)皮的孩子拿剛買的鞭炮,刮燃了往下扔。由于距離太遠,鞭炮就會在半空中炸響,男人被嚇得一驚,趕緊抬頭瞪了孩子們一眼,又接著往前走。突然,“啪”,又一聲鞭響在男人的頭頂炸響,男人便怒了,瞪著滾圓的眼睛,拿著漁網(wǎng)的手高高地舉起,指著這群孩子罵:“你們這群小家伙,再炸,我就揍你們了。”聽了男人的話,孩子們就一哄而散了。沒了干擾,男人更加迅速地向河中心移動著,不一會兒就到了。只見他拿出漁網(wǎng),像捕魚一樣,把散落在河里的硬幣撈了起來。沒到十分鐘,他的手里就收獲了一大把硬幣,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著銀光,可是他并不滿足,還在繼續(xù)打撈??粗粩嘀貜?fù)的動作,我有了疑問:“他會不會把我的愿望舀走呢?沒有了硬幣,我們的愿望還會實現(xiàn)嗎?”帶著這個疑問,我和媽媽離開了大河橋。
過完橋,已是黃昏時分了,回到小鎮(zhèn),每家每戶都掛起了大紅燈籠。這時男人、女人、孩子紛紛走上街頭,手拿燈籠,賞燈游玩??粗@般熱鬧的景象,就仿若回到了火樹銀花的長安街頭,看著香車寶馬穿城走巷,看著才子佳人相約黃昏……
【簡評】
本文以“過橋”為題,以時間為序,開篇渲染節(jié)日氣氛,頗有新意。文章抓住“我”的家鄉(xiāng)——育溪的元宵節(jié),主要截取了吃元宵、過橋、觀花燈三個場景,其中以“過橋”為寫作重點,內(nèi)容豐富,語言既質(zhì)樸,又頗具童真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