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托婭
宋代有個書生,十年寒窗,一朝得中。當(dāng)時,很多人即使考中了,也未必能得到實缺,而他很快就得到了實缺,馬上就可以去做官了。這時家里傳來消息,老父病重,需要人照料。他打算推掉這個實缺,回家照顧父親。他的恩師對他說:“你這一走,可能這輩子都沒機(jī)會等到實缺了!”他向恩師磕頭,說道:“身為人子,官可以不做,但父母的恩情不能不還。如今父親病重,我豈能為了當(dāng)官就置父親于不顧!”他毅然回到老家,悉心照顧父親。后來父親病逝,他就在家安心讀書,一直在家沉寂了九年。
這個書生叫宋慈,是歷史上著名的法醫(yī)學(xué)家,《洗冤錄》的作者,他的孝心同樣為人傳頌!
人人皆知孝順父母是天下第一等的大事,但是,有多少人能像宋慈這樣,放下錦繡前程去照顧患病的父親呢?對父母孝,這是人生的第一條底線,也是每個人都應(yīng)該具有的品德。但很多人為了自己所謂的前程而忽略了父母,最后只能發(fā)出一聲“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悲嘆。宋慈守住了這條底線,讓自己的人生沒有遺憾,也贏得了人們的贊頌。
后來,南方悍匪橫行,無人敢去當(dāng)官。朝廷想到了一直賦閑的宋慈,便派他去剿匪。宋慈穩(wěn)扎穩(wěn)打,剿匪工作卓有成效。這時,有一個同樣負(fù)責(zé)剿匪的官員魏大有找到宋慈說:“你一發(fā)現(xiàn)哪里有土匪就馬上去剿,每次功勞都很小,怎么升官?不如我們先放任不管,等匪徒多了,我們干一次大的,朝廷立馬就會記住我們的功勞。”宋慈說:“等匪徒坐大,那要死多少百姓?人命如天大,冤魂不安啊!”拒絕了魏大有,他依然盡心盡力剿匪。魏大有對匪徒放任不管,等匪徒人數(shù)多了,剿一次就殺敵千人,很快得到朝廷的重視,升官了,成了宋慈的上司。魏大有嘲笑宋慈傻,宋慈說:“為官者丟了仁心,遲早會釀成大禍?!惫?,因為魏大有的策略,當(dāng)?shù)氐姆嘶荚絹碓絿?yán)重,魏大有也被匪徒殺死。
很多人做人做事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對其他人的死活并不放在心上。而宋慈有一顆仁心,他首先想到的是別人,寧可自己不升官,也決不讓百姓枉死。對百姓仁,是宋慈的第二條底線,正因為有了仁心,他做事才會更多地考慮別人,才不會自私自利,所以才沒有像魏大有那樣釀成大禍,從而獲得了百姓的愛戴。
宋慈的軍功慢慢累積,終于被朝廷發(fā)現(xiàn),逐步升官,被提拔做了廣東的提點刑獄官。有個朋友向他祝賀:“這可是個美差啊,你的苦日子終于到頭了!”宋慈說:“可惜宋某過慣了苦日子,真不知道美差該怎么當(dāng)!”朋友說:“你剿匪辛苦了這么多年,也該享受享受了!”宋慈說:“只怕一享受,我就再也不是從前的宋慈了!”到任后,下屬安排他去游樂,他全部拒絕,馬上就投入到工作中。在當(dāng)時,開棺驗尸被認(rèn)為是下賤的活兒,一般都是仵作去做,當(dāng)官的從不親臨現(xiàn)場。而宋慈卻親自驗尸、驗骨,搜集證據(jù),用了八個月時間,將當(dāng)?shù)貧v年積壓的兩百余件案子一一審結(jié)。百姓為之動容,從此,天下盡知宋青天大名。
很多人一開始可以吃苦、也很努力,但是當(dāng)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獲得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后,就覺得自己應(yīng)該享受一下了。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享受的口子一開,很多人就開始墮落了。宋慈則是嚴(yán)于律己,始終保持本色,盡忠職守,甘于去過“苦日子”,造福一方百姓。對自己嚴(yán),正是他的第三條底線。
對父母孝,對百姓仁,對自己嚴(yán),任何人只要能做到這三條,必然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
(摘自七一客戶端/《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