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青
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金農(nóng)不僅在繪畫、書法上有很高的造詣,在文學上的造詣也很高。在一次宴席上,大家行酒令,其中一位客人情急之下念出了一句“柳絮飛來片片紅”,結果被眾人取笑,柳絮明明是白色的,哪來的片片紅。金農(nóng)在這句詩的基礎上補齊前三句,現(xiàn)作了一首詩,并謊稱是元代某位詩人的作品,為客人解圍,這就是《補商人詩》一一“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這首詩描繪了,在夕陽的映照下,柳絮看起來也泛著紅色。如果我們在夕陽下觀察柳絮,也能看到這樣的景象。但是有人可能會問,為什么白色的柳絮在夕陽下就變成了紅色呢?
其實,這個常見的現(xiàn)象背后隱含著物理學知識。陽光中含有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可見光。但是,在朝陽或夕陽下,物體的顏色偏紅,而其他時間看起來則是偏白,這是因為早晨和傍晚時分,太陽光斜照向地面,它通過的大氣層比直射時更厚,除了波長較長的紅色、橙色、黃色,其他顏色都被散射了,因此看起來就是偏紅色的。
而我們之所以能看到物體的顏色,是因為物體反射了特定的光,紅色物體反射紅光(當然不是完全反射),吸收其他光,因此看起來是紅色,而白色的物體反射了所有光.因此看起來是白色的。當偏紅色的夕陽照在桃花上時,桃花反射紅光,顯得更紅,而夕陽照在白色的柳絮上時,柳絮也反射出紅光,因此柳絮看起來也呈現(xiàn)淡淡的紅色。
盡管金農(nóng)可能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物理學知識,但是通過補充前三句詩,使“柳絮飛來片片紅”變得順理成章。
我們是如何看到顏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