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自2004年高考獨立命題以來,文科加試中名著考查題占據(jù)加試分值近40%。從近幾年高考加試名著命題來看,命題者設(shè)問的角度日益細致,若依然用以前的法子學生就難以斬獲更多。這種命題思想“倒逼”教師與學生重視原著閱讀,在此基礎(chǔ)上把握環(huán)境、認真梳理情節(jié)、擁有自己對人物形象的獨特解讀,用“整本書”閱讀的理念指引名著閱讀。2018年,江蘇省《考試說明》新加入了名著閱讀篇目《家》,結(jié)合教學實踐,教師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展開教學。
在閱讀原著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邊讀邊梳理。明晰每一章節(jié)重要的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譬如解讀第一章時,應把握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對高公館外在陳設(shè)的描摹,透露出外在環(huán)境對人性的壓抑,而門墻上掛著一副木對聯(lián)“國恩家慶,人壽年豐”,與現(xiàn)實不相符合。
在重點情節(jié)的梳理上,教師要讓學生重點把握三兄弟的愛情糾葛,譬如覺新與梅芬、覺新與瑞玨、覺民與琴、覺慧與鳴鳳。除此之外,重點把握鳴鳳之死、覺民逃婚、血光之災、覺慧出走等情節(jié)。
在對人物的把握上,可以以覺新為例。覺新作為高家的長房長孫,他的命運帶上了一種身不由己的悲劇感。無論是拈鬮成婚,還是與各位長輩的周旋,他都以一個順從者的形象示人。在與弟弟們的溝通中,他又不自覺地充當封建制度維護者的角色。然而他的自我犧牲并沒有換取家庭的和諧,梅之死,瑞玨難產(chǎn)而亡,一系列血淋淋的事實擺在他面前,最終面對覺慧的離家出走,“他想:‘我們這個家需要一個叛徒。我一定要幫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氣。’便忍不住自語道:‘你們看著吧。家里頭并不全是像我這樣服從的人!’”算是對封建制度的反抗,完成了一次“自我”的救贖。
學生讀完《家》后的第一感覺,便是覺得《家》與《紅樓夢》有不少地方存在著相似之處。尤其是兩部作品中的某些女性形象,譬如鳴鳳與鴛鴦、梅芬與黛玉、瑞玨與寶釵,她們之間有著太多或經(jīng)歷或性格或為人處世的相似點。那么就讓我們以鳴鳳與鴛鴦為例,走進她們的內(nèi)心深處,細加揣摩。
鴛鴦是賈母房中的大丫頭,將賈母房中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深得賈母歡心。當賈赦看中鴛鴦時,鴛鴦在遭逢邢夫人、嫂嫂、哥哥的輪番“轟炸”后,依然不為所動,最后賈赦越逼越緊,鴛鴦便在老太太面前表示了死難從命的決心,抗婚成功了。然而在老太太百年之后,鴛鴦自知在賈府難有立足之地,最終選擇以“自縊”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
鳴鳳九歲時便沒了母親,被“一個面貌兇惡的中年婦女”領(lǐng)走,送到高公館里做了婢女?!奥犆睿隹嗍?,流眼淚,吃打罵”成為她“平凡生活中的點綴”。鳴鳳漸漸出落成一個美麗的青春女子,她與三少爺心心相印,覺慧成了她勞苦日子中的唯一光亮。而當周氏轉(zhuǎn)告鳴鳳63歲的馮樂山看中她時,她跪在周氏面前痛哭失聲:“太太,我只求你不要送我出去……我寧愿受凍挨餓……我不情愿給人家做小……你打我、罵我都可以,只是不要把我送到馮家去……我怕,我怕過那種日子……太太,我不能去??!”視覺慧為救命稻草的鳴鳳在“投湖”前想找三少爺傾訴,可覺慧忙于手中事務,無暇顧及鳴鳳的感受,鳴鳳在凄愴之余,意識到她與三少爺是兩個世界的人,最終投湖自盡。
鴛鴦抗婚與鳴鳳之死都是以悲劇結(jié)局收場,她們都選擇用“自縊”或“投湖”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她們的死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而其實質(zhì)在她們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忠于主人”的奴隸思想,她們唯獨沒有考慮自身生命的可貴性。
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在寫時,總會不時地做一番比較。當學生閱讀過整本書后,在寫作時應用的素材會不自覺地使用已讀書中的人物。譬如在寫“美的祭奠”(世上最讓人無法消受的是對美的祭奠)這一新材料作文時,不少學生會關(guān)注他們所接觸到的有著不幸命運遭際的女性群體。譬如:鳴鳳、梅芬、瑞玨,為她們的境遇扼腕嘆息,進而更為珍惜我們當下的和諧美好的生活。如寫“比”這一作文時,我們可以橫向比較《紅樓夢》與《家》的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學生思維深化,寫出較有立體感的文章。
當然,這里的寫作不應是局限于常規(guī)意義上的寫作,也可適用于隨筆、小練筆等寫作形式,讓學生能多角度地對人物進行比較觀照,不時地記錄下自己對人物的思考,建構(gòu)豐富獨特的個性素材庫。
總之,運用“整本書”閱讀的理念來關(guān)注名著閱讀,不只是為了滿足學生的應試需要,更可讓他們在名著的浸染下強化大語文意識,實現(xiàn)語文學科促使學生形成全面、穩(wěn)定的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在實際教學時,教師也應靜下心來做學生閱讀時的指引者,傳授恰當?shù)姆椒ㄒ詭椭麄冃纬奢^強的自主閱讀能力,實現(xiàn)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