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褒獎中國的漢字說:“世界上有一個國家,它的每個字,都是一首優(yōu)美的詩,一幅好看的畫。”可以說,漢字是中國文化的根本,它保存著中國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是語文教學最為基礎(chǔ)性的教學內(nèi)容,但教師常常停留在文字的書寫上,而將學生對漢字的感受能力、探究能力、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拋之腦后。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在緊湊的課時內(nèi)容安排下,教師的漢字教學被無限壓縮;在緊張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對漢字的感受、探究、應(yīng)用也表現(xiàn)得很匆忙,草草了事,甚至直接越過。這樣一來,漢字教學必然勢衰力弱。所以,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要重視漢字教學,引導學生感受漢字、探究漢字、運用漢字。
漢字是一種藝術(shù),它的美在書法家、作家、詩人的筆端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同時也通過朗誦者的聲音進行美的傳遞,美的孕育。漢字是由音義兩種元素組成的,讀者可以通過閱讀進行美的韻律、內(nèi)涵、畫面的感知,并受此熏陶,進入聲、色、情一體的文字意境中,獲得美縈繞于心的體驗。但是,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為了節(jié)省課上時間,將關(guān)于文字感受的環(huán)節(jié)壓縮或直接剔除。這樣一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囫圇吞棗,不能對語言文字進行有效的積累,感知語言內(nèi)涵。因此,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感受漢字,讓其反復閱讀文章或段落,體味文字的韻律、意境、內(nèi)涵,使每一次閱讀都有額外的獲得,一次比一次深入,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漢字感知能力。
例如,食指的《相信未來》,這是一首朦朧詩的代表作品,其主要特點是心靈化、意象化,象征性、蒙太奇,即所有的文字都為描繪符合詩人心境的意象意境而努力,而擇選的意象又具有象征意味,直指作者的心靈。可以說,在詩歌作品中,一字可比“千軍萬馬”。所以,教師可讓學生反復閱讀這首詩,體味文字的韻律、意境、內(nèi)涵。如第一次閱讀時,學生是這樣斷句: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但經(jīng)過這樣斷句,學生覺得感受不出文字的力量。所以在反復閱讀后,便決定這樣斷: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重音落在動詞“指”和“掌”上,文字變得更有力量,畫面感也更強,意味也更強烈。通過反復的讀和感受,學生能夠獲得對漢字敏銳的感知,實現(xiàn)對自身漢字能力的培養(yǎng)。
掌握生字生詞是高中語文教學的知識性目標,但多數(shù)教師在要求學生會寫、會讀、明意之后,便淺嘗輒止,沒有引導學生對文字進行深入探究。這樣一來,學生會偏向文字的現(xiàn)實功能性,而忽略對文字的演變、古文的美學價值的學習了解。這樣一來,教師的漢字教學便失去意義,漢字文化也會隨著教師這種長此以往的片面教學失去傳承的契機。尤其是在信息化高速發(fā)展的時代,漢字書寫的機會少之又少,如果在課堂上,教師也回避對學生漢字探究的引導,那么漢字文化真的會毀于一旦。所以,教師要承擔起傳承漢字文化,培養(yǎng)學生漢字能力的職責,引導學生從漢字的形體、演變、類型等幾方面切入進行深入探究,理解漢字的書寫規(guī)律、形體和意義互相應(yīng)和的規(guī)律。
如李白的《蜀道難》,其中有很多生字生詞,如魚鳧、猿猱、巉巖、喧豗、捫參、崔嵬等。在沒有探究這些字詞的情況下,學生對其書寫規(guī)律,形體和意義互相應(yīng)和的規(guī)律難以理解,雖然會默寫出來,也是經(jīng)過死記硬背實現(xiàn)的。所以,為了真正使學生理解漢字,并延長學生的遺忘周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文字。如“喧豗”二字,學生不能很好地記住“豗”這個字的音,那么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從源頭探究該字?!犊滴踝值洹酚涊d:“《廣韻》呼恢切。”“切”是古代的一種拼音方法,即用前一個字的聲母,與后一個字的韻母相拼,給另一個字注音?!昂簟钡穆暷甘恰癶”,“恢”的韻母是“ui”,所以“豗”音“hui”,平聲。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很容易地記住這一讀音。
休姆說:“語言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一種公眾事物。”是這樣的,語言因被使用,因被置于與公眾的交際和交流中,以及對自己思想情感的表達傾訴中,而煥發(fā)著活力和激情,它的意義正在于此。因此,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積累別人好的語言,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將所積累的語言融會貫通,運用在自己的交流和寫作中。當漢字知識以這種循環(huán)的方式存在的時候,漢字才能如同血液一般,給養(yǎng)人的生命。
如在學習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之后,學生無不為白居易的精彩文字而拍手稱絕。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如有學生讀到詩的后四句:“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從中提煉了“青衫司馬”的典故,該典故形容身世漂泊、心情郁悶。當然,在進行詞匯積累的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運用文字,在寫作練筆中,形成對文字的駕馭能力。
漢字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無論社會向著什么方向發(fā)展,無論信息技術(shù)如何取代傳統(tǒng)的書寫方式,語文教師都要傳承漢字文化,培養(yǎng)學生感受、探究和運用漢字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對漢字的鑒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