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歷代婦女著作考》補正

2019-03-05 17:51:37
玉溪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2019年1期
關(guān)鍵詞:影印

(暨南大學(xué) 古籍研究所,廣東 廣州 510632)

胡文楷先生編纂的《歷代婦女著作考》,是一部開創(chuàng)性的通代女性著作目錄。1957年由商務(wù)印書館出版問世,其后經(jīng)20余年的修訂、增補,于1985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此書共著錄自漢魏六朝至近代4 000余位女性作者的著述,不僅簡略介紹作者的姓名、字號、籍貫、父名、夫名,而且詳載著述的卷數(shù)篇帙、序跋題識、版本款式、刊刻年代,并輯錄與作者及其著作有關(guān)的資料。其搜討之勤奮、網(wǎng)羅之豐富、體例之詳密、著錄之翔實,誠屬前所未有,堪稱中國古代女性文獻目錄整理的最高成就。

然而此書畢竟編著年代較早,且大部分僅由胡先生一人之力編成,許多材料未及寓目,故疏漏之處在所難免。2008年,張宏生先生作了訂補,其中新增作者259人,修訂作者53人,此書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了第三版。近年來,筆者也頗留心古代女性著述,瀏覽了一些文獻,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志,也有詩文別集、總集,隨手摘錄,得若干條,現(xiàn)分別錄出,或可對胡先生的著錄略有訂補。

一、修 訂

1.田玉燕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93頁載:“《玉樹樓草》,(明)田玉燕撰,《然脂集》著錄(未見);《謝堂詞》,同上,《眾香集》著錄(未見)?!?/p>

另,《民國杭州府志》卷一百五十一《列女一》載:“田玉燕,字雙飛,藝蘅女。幼聰穎,善記誦。藝蘅沉疴十年,榻上口授,遂工詩。長適烏程徐茂舉。著有《群玉樓詩》?!盵注]民國杭州府志.卷一百五十一:列女一[M]//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99號.影印民國十一年鉛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4:2859.

按,《群玉樓詩》或為田玉燕所著的另一部詩集,未敢遽斷,茲錄以備考。詩集今亦未見傳本。

田玉燕的詩詞,錢鋒編選的《古今名媛璣囊》卷四錄有詩5首,即《攜二女如瑜、如瑾游半山》《寄嬌飛妹》《和洪掌珍風(fēng)花雪月》《看紅梅》《夜柳》;汪啟淑編纂的《擷芳集》卷三十九錄有詩2首,即《風(fēng)》《夜柳》;黃秋模編選的《柳絮集》卷十五也錄有詩5首,即《風(fēng)》《夜柳》《張母邀泛西湖》《三子讀書西湖因示》《寄武林嬌飛妹》;今人張璋編纂的《全明詞》第3冊錄有詞3首,即《長相思》《明妃怨·玉簪花》《臨江仙·茉莉》。

2.仲云鸞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93頁載:“《匪我堂集》,(明)仲云鸞撰,《寶應(yīng)縣志》著錄(未見)。云鸞,寶應(yīng)人,仲承嘉女,山陽潘叔旸妻?!?/p>

另,《山陽藝文志》卷八載:“仲云鸞,明萬歷乙卯舉人馬龍州知州潘叔旸室,著有《保世樓集》。叔旸,塤曾孫,蕃子。”[注]山陽藝文志:卷八[M]//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415號.影印民國十年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536.

按,《保世樓集》或為仲云鸞的另一部著作,茲錄以備考。又,仲云鸞現(xiàn)存的作品,《山陽藝文志》錄有《八寶別后寄妹》(五律)、《復(fù)赴招遠道中》。

3.梁頎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164頁載:“《難游草》一卷,(明)梁頎撰,《燃脂集》著錄(未見)。頎,字秀仲,安丘韓生繼妻?!?/p>

按,趙愚軒編纂的《青州明詩鈔》卷四錄有梁頎的5首詩:《答何徵》《答蘇雪堂》《除夕》《清明獨坐》《絕句》。

同書作者小傳載:

梁頎,字秀仲,別號袖石道人。昌樂劉芳遠之侍兒,安丘諸生韓齊鄰妻。有《難游》、《歸來》二草。張杞園《渠邱耳夢錄》云:諸生韓朋桓齊鄰與妻梁秀仲皆能詩,而秀仲尤以才勝,與朋桓聯(lián)句云:“梨花皓月原同潔,風(fēng)竹流泉不辨聲。”洵佳句也。

《昌樂縣志·高士傳·明》:劉芳遠,字文度,隱于繪事,山水法沈石田,枯木竹石間仿黃子久,一時名大噪。性倜儻,尚氣節(jié),于時俗夷然不屑。不理生產(chǎn),以故家中落。尤嗜吟詠,著有《薇山詩草》一卷。晚年居渠邱,遂家焉。邑人閻廷倩訂其詩而為之序。其侍兒梁頎,號袖石道人,濡染熏陶,亦能詩,有“梨花皓月”句,為時所賞。閻香亭《秀仲傳》云:秀仲《祠灶詩》:“國事荒荒變幾經(jīng),愿君走馬到天庭。痛陳下界生民苦,早向薇垣定帝星。”憂國憂民之意,溢于言表,雖古忠臣義士,存心不過如是,豈僅如李易安、朱淑真之流,馳名騷壇已哉!中年而卒,其夫哭以二絕云:“千里陰寒障夕暉,嶺頭愁幔雪飛飛。夜來吟出松間韻,知是詩魂迷路歸。”“雪壓梅花凍不支,莫嗟零落少相知。泉臺自有謝家女,可和因風(fēng)柳絮詩。”其吟詠之善、伉儷之篤,可想見也。[注]青州明詩鈔:卷四[M]//歷代地方詩文總集匯編:第327冊.影印民國二十九年鉛印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499.

根據(jù)上引資料,一是梁頎的著述可補充《歸來》一種;二是梁頎的丈夫為韓朋桓,字齊鄰。

4.王璐卿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256頁載:“《鴛鴦社集》,(清)王璐卿撰,《通州志》、《擷芳集》著錄(未見);《錦香堂集》,同上?!?/p>

另,《南通州五山全志》卷十《人物·雜傳》載:

王璐卿,字繡君,一字仙嵋。名諸生可近女,孝廉兆陞女兄。清貞穎敏,工詩詞,兼善書畫。適孝廉馬振飛,飛有文名,敬之如賓,嘗相期曰:“待君名成,白云紅樹,當(dāng)飄然海外,尋十洲山島偕隱矣?!逼湟环N澹永風(fēng)味若此。同著有《鴛鴦社》、《錦香閣》諸集。其《荇洲集》,為未許字時著也。[注]南通州五山全志:卷十:人物:雜傳[M]//中國名山勝跡志叢:第4輯.影印本.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386—387.

根據(jù)這一記載,王璐卿的著述還可補充《荇洲集》一種。

5.姚汭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323頁載:“《香奩稿》一卷,(清)姚汭撰。汭,字琮娥,江蘇吳江人,潘御云妻。”

另,《道光平望志》卷十載:

姚汭,字宗娥,處士、私謚孝貞先生紫書女,潘枟妻。汭生而敏慧,五歲受《毛詩》,過目成誦。性至孝,八歲,母病,汭吁天請代,疾得瘳。紫書為張楊園高弟,邃于理學(xué)。汭從帷后竊聽其討論,于朱、陸之同異瞭如指掌。暇涉詩歌,得唐賢三味。汭既孝且才,而遠近求婚者,紫書皆弗許。及見枟文,乃大嘆賞曰:“此真佳婿也?!彼煸S之。嗣枟入京師,旋游遼左,有為流言者曰:枟婿某貴室矣。汭聞之,賦詩有“茂陵縱有佳人在,未敢輕疑逐彩毬”之句。又六年,枟還,乃娶汭。汭黽勉中饋,晨夕不稍懈。暇則講論濂洛、關(guān)閩之書,莫不窮源浚流,折衷至當(dāng)。間作詩,輒削其稿曰:“兒女子言,弗存可也?!苯袼妗断銑Y遺稿》二卷??滴跗吣曜?,年三十四。[注]道光平望志:卷十[M]//揚州:廣陵書社,2011:201.

從這些記載中可獲知:一是姚汭的《香奩稿》或為兩卷;二是姚汭于康熙七年(1668)卒,年34歲,逆計之,姚汭當(dāng)生于明崇禎八年(1635)。

6.李學(xué)溫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342頁載:“《麗景樓詩》二卷,(清)李學(xué)溫撰,《擷芳集》著錄(未見);《香雪閣詞》一卷,同上;《宜家瑣語》一篇,同上?!?/p>

另,李中簡《嘉樹山房文集》卷六《適舒氏女學(xué)溫壙志》載:

女名學(xué)溫,字蘭貞,小名紺珠,行一。少時,吾妻恐其不育,使與義姊齒,故行九。己丑三月二十四日,適同邑拔貢生、候補香河教諭舒子行九其紱為繼室,年二十一,凡九年。丁酉三月七日,病卒京師,距生于乾隆己巳六月二十五日,得年二十有九。初,余教諸女識字,女長,尤慧,讀《論語》、《國風(fēng)》、《列女傳》、《女誡》諸書,能通其大義。為詩文,婉約成禮,尤好小詞?!鶠椤尔惥皹窃姟芬痪?、《香雪書屋詩》一卷、《詩余》一卷、《宜家瑣語》一篇,藏于家。[注]李中簡.嘉樹山房文集:卷六[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348冊.影印嘉慶六年(1801)嘉樹山房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14-415.

李中簡的記述,一是準(zhǔn)確記載了李學(xué)溫的著述的名目;二是準(zhǔn)確記載了李學(xué)溫的生卒的準(zhǔn)確日期,即生于乾隆十四年(1749),卒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吨骺肌反藯l的著錄可據(jù)此完善。

7.周秀眉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379頁載:“《香閨集》,(清)周秀眉撰,《兩浙輶軒錄》著錄(未見)。”

按,《香閨集》今存抄本及補遺,藏浙江溫州市圖書館。2004年,蕭耘春據(jù)以點校,并從曾唯編纂的《東甌詩存》卷四十六補入抄本及補遺缺失的《題畫》《詠虞美人》《觀書口占》《自悼二首》《七夕》等6首詩,整理成《香閨集》,編入《蒼南女詩人詩集》(為《蒼南文獻叢書》之一種),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后記》云:“鈔本補遺(不知何人所補)有詩三首、詞二首。詞一為《鵲橋仙》,一為《思帝鄉(xiāng)》,因錯得太多,無善本可校,刪去。”[注]蕭耘春.香閨集:后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1.

8.張芬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516頁載:“《兩面樓詩稿藳》,(清)張芬撰?!短K州府志》、《擷芳集》、《正始集》著錄(見)?!?/p>

另,《續(xù)修浙江通志金華縣采訪稿·列女》載:

張芬,字紫蘩,長洲人,太倉州分州夏清和之繼室也。曾祖為匠門太史,淵源有自。少從常熟冰壺夫人游,冰壺名在璞,門徒數(shù)十,女偕其姊蘊,最契賞者也。從女兄滋結(jié)詩社,女與陸瑛、李媺、席蕙文、朱宗淑、江珠、沈纕、尤澹仙、沈持玉相唱和,號吳中十女子。每分題聯(lián)詠,構(gòu)一作,儕輩咸推服,滋蘭尤倚重之,以為張吾清河軍也。嘉慶庚午,里人修建無量古剎,女首倡無量十景詩,遐邇名流群相屬和,郡守吳廷琛以女首倡為最。蓋女之詩,斟酌三唐,發(fā)源選體,匪徒襲其貌似而已。在吳中著有《兩面樓詩稿》、《別雁吟草》,汪啟淑《擷芳集》任兆麟《吳中女士詩鈔》皆選之。晚年歸居邑之龍川,有遺稿若干卷,曰《龍川詩鈔》。女年二十歸夏氏,三十六而寡,撫愛前子如己出。饔飧不繼,歌詠自樂,邑人尤欽其節(jié)云。[注]續(xù)修浙江通志金華縣采訪稿:列女[M]//中國地方志集成:浙江府縣志輯:第48冊.影印原刊本.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1:962.

根據(jù)這一記載,張芬的著述還可補入《別雁吟草》《龍川詩鈔》兩種。

9.熊璉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699頁載:“《澹仙詩鈔》四卷、《詞鈔》四卷、《賦鈔》一卷、《文鈔》一卷,(清)熊璉撰?!肚迨犯逅囄闹尽贰ⅰ墩技分?見)?!?/p>

另,熊璉《澹仙詩話》卷一載:

予有感悼詞十?dāng)?shù)首,集曰《長恨編》,類皆為閨中薄命者,未能全存。茲載其《金縷曲·題詞》云:“薄命千般苦,極堪哀、死死生生,情癡何補。多少幽貞人未識,蘭蕙香消荒圃。埋不了、茫茫黃土?;澌N啼悽欲絕,剪輕綃、那是招魂處。靜里把,芳名數(shù)。同聲一哭三生誤。恁無端、磨折聰明,無分今古。憐色憐才憑吊里,望斷天風(fēng)海霧。未全入、江郎《恨賦》。我為紅顏頻吐氣,拂霜毫、填盡凄涼譜。閨閣怨,從誰訴。”[注]熊璉.澹仙詩話:卷一[M]//清詩話三編本:第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2395.

根據(jù)這一記載,熊璉的著述還可補入《長恨編》一種。

10.趙棻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707頁載:“《濾月軒詩集》七卷,(清)趙棻撰,《清史稿·藝文志》、《松江府續(xù)志》著錄(見)。道光十年庚寅(1830)刊本,前有嚴錫康識及自序。凡詩集二卷、詩馀一卷。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又刊詩續(xù)集二卷、文集一卷、詩馀二十二首。咸豐八年戊午(1858),又刊文續(xù)集一卷、詩八首、詩馀六首。”

另,《南潯志》卷四十一《著述二》載:

趙棻,汪延澤妻,見《列女傳》?!稖厥夏赣?xùn)附說》一卷;《遣閑瑣記》一卷,自序;《濾月軒詩集》二卷,自序;《濾月軒詩續(xù)集》,次卷即《南宋宮閨雜詠》一百首;《濾月軒文集》一卷;《濾月軒文續(xù)集》一卷,子曰:楨編子婿、桐鄉(xiāng)嚴錫康跋;《濾月軒詩馀》一卷。[注]南潯志:卷四十一:著述二[M]//中國地方志集成:鄉(xiāng)鎮(zhèn)志專輯:第26冊.影印民國十一年刊本.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3:492.

根據(jù)這一記載,趙棻的著述還可補入《溫氏母訓(xùn)附說》《遣閑瑣記》兩種。

11.劉文芳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712頁載:“《樹蕙軒集》,(清)劉文芳撰,《重修揚州府志》、《正始續(xù)集》著錄(未見)。文芳字貞素,江蘇揚州人,貢生喬其純妻。”

按,朱彬《白田風(fēng)雅》卷二十二錄有劉文芳所作詩9首:《新月和八弟韻》《秋氣》《和八弟晚眺》《秋村》《喜彌男王行簡家侄北溟見過》《遣婢》《過碧梧翠竹山房感懷世父閣學(xué)公》《接家書》《寄八妹》。同書作者小傳載:“劉文芳,字貞素,內(nèi)閣學(xué)士師恕侄女,廩生喬其繩繼室,廩貢生大鵬母。自稱樹蕙老人,著有《樹蕙軒詩草》、《柘溪吟稿》?!盵注]朱彬.白田風(fēng)雅:卷二十二[M]//歷代地方詩文總集匯編:第131冊.影印光緒十二年(1886)刊本.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6:512.根據(jù)這一記載,一是劉文芳名下的著述可補入《柘溪吟稿》一種;二是劉文芳其夫或為喬其繩。喬其繩,字萬承,廩生,見《白田風(fēng)雅》卷十二的作者小傳。

12.羅淑芳

《歷代婦女著作考》第790頁載:“《效顰草》,(清)羅淑芳撰?!逗贤ㄖ尽贰ⅰ读跫分?未見)。”

另,《嘉慶長沙縣志》卷二十七《藝文志下》載:“羅淑芳,邑貢生羅萬懷女,適同邑監(jiān)生李啟壎之子人參。性溫柔,嫻禮教,勤女紅以資衣食。幼讀父書,心通其意,暇輒弄吟毫,著有《淑芳小草》一帙。擇其尤雅者登之?!盵注]嘉慶長沙縣志:卷二十七:藝文志下[M]//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311號.影印嘉慶二十二年(1817)增補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2775.

按,《淑芳小草》或為《效顰草》的另一名稱,未敢遽斷,茲錄以備考。又,此書《藝文志》錄有羅淑芳所著《山中曲》《秋月》《雪》《秋日送伯兄游幕》《游舅氏山莊》《春日苦雨》等18首詩。

二、補 遺

1.《含幽》,(明)馮才著

姜準(zhǔn)《岐?,嵳劇肪砹d:“武林女子馮才,隨父謫戍東甌。解賦,詩稿曰《含幽》,有百馀篇。郡博關(guān)鎮(zhèn)東為之序。后遇宥,隨父歸鄉(xiāng)。余閱其稿,惟絕句數(shù)篇稍足取?!盵注]姜準(zhǔn).岐?,嵳劊壕砹鵞M]//溫州文獻叢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2:103.

按,《岐?,嵳劇肪砹蹭涶T才《春晝》《殘秋不寐》《花影》等詩共7首。此外,《東甌詩存》卷四十五錄有馮才《春日曉起》《春陰》《題畫二首》等詩共4首。

2.《鍼馀閑錄》,(明)左繡著

《民國萊陽縣志》卷三之三《人事志·著述》載:“《鍼馀閑錄》,殘,今存十六首。繡,字金鍼,之宜女,張載徵妻?!盵注]民國萊陽縣志:卷三之三:人事志:著述[M]//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57號.影印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1548.

按,張載徵,山東萊陽人,同邑宋琬撰有《張尚寶載徵傳》,記其生平事跡甚詳,略云:張載徵,字淵默,號幼魚。幼承家訓(xùn),富詩書,雖習(xí)誦未通,人有潘、陸之目。天啟四年(1624),以貢生薦修實錄,授中書舍人。遷尚寶司司丞,兼翰林典籍經(jīng)筵正字?!耙约咀又仃子星餁w。不三年,遽以癸未頹城,同左安人雙霣,重曜亦以救父代死焉。嗟乎!公生平為德于人,親戚待以舉火者幾輩,而左□人恭儉茹淡,手一瓣香閨中,有女圣之稱?!盵注]民國萊陽縣志:卷三之三:藝文:傳志[M]//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57號.影印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8:1326.此“癸未”即崇禎十六年(1643),據(jù)談遷《國榷》卷九十九的記載,是年二月,清兵掠壽光,攻德州,陷武定、萊陽,殺故工部右侍郎宋玫、吏部郎中宋應(yīng)亨、中書舍人趙士驥、知縣張宏等。

3.《學(xué)吟詩草》,(清)張?zhí)m芬著

《光緒南陽縣志》卷十一《人物志·列女》載:

黃洺晉妻張氏,名蘭芬。父寶卿,官鞏秦道,與洺晉父涼州知府崇禮相善。崇禮有傳。蘭芬幼慧,七歲能為詩,歸洺晉,善事舅姑,嘗命司出納,終歲無誤。崇禮喜曰:“不意阿婦治家才更勝于讀書也。”有悍婦服役,見蘭芬所以事舅姑者,久而化之。洺晉為諸生,屢試不利,蘭芬輒為詩勉慰懇至。洺晉卒,寶卿繼卒,蘭芬遂以哀病歿。有《學(xué)吟詩草》一卷,藏于家。[注]光緒南陽縣志:卷十一:人物志:列女[M]//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457號.影印光緒三十年(1904)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1378.

同書卷十《藝文志》又載:“《學(xué)吟詩草》一卷,存。國朝諸生黃洺晉妻張氏撰。”[注]光緒南陽縣志:卷十一:人物志:列女[M]//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457號.影印光緒三十年(1904)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918.以此知張?zhí)m芬為清人。

4.《懷舊閣詩余》,(清)王氏著

《秀水朱氏家譜·世系表五·少保公三房北門第六支》載:

朱大定,字君永,號寄暢。周宜人出。天啟癸亥,承父蔭授中書舍人,未就職。崇禎己卯,改授四川成都府管糧通判。辛巳,署重慶州知州。壬午,升成都府同知,誥授奉政大夫。癸未,以生母病假歸。乙酉,福王監(jiān)國,起升南京尚寶卿,未幾,歸。明年,死于錢塘。……配平湖王氏,云南布政司參政建中維新女,誥封宜人。著有《懷舊閣詩余》。萬歷己酉二月十八日生,康熙甲辰十二月十四日卒。葬百花莊文恪公賜塋西。[注]秀水朱氏家譜:世系表五:少保公三房北門第六[M]//清代民國名人家譜選刊續(xù)編:第67冊.影印咸豐三年(1853)刊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216—217.

按,《懷舊閣詩余》今未見傳本,或已佚。又,朱大定為朱國祚第六子。甲申之變后,參加南明弘光政權(quán),“上書督撫史可法,請正君心、收人望、鋤奸佞、慎名器、足兵食、通民情凡六事。史動容嘆曰:‘救時才也!’將引用而馬士英、阮大鋮輩驟柄政,拂衣歸”[注]光緒嘉興府志:卷五十二:秀水列傳[M]//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53號.影印光緒五年(1879)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1416.。南都陷落之后,朱大定“首倡起兵,拒守嘉興,屠象美繼之。及城破,男婦爭出,大定手劍當(dāng)門護之,存活甚眾。于是由泖湖航海至紹興,條陳方略。王悅,授監(jiān)軍副使,使還收舊部。會長興伯吳易戰(zhàn)死,大定代領(lǐng)其眾?;剂【游你∧固?,大兵猝至,執(zhí)送杭州,不屈死”[注]溫睿臨.南疆逸史:卷三十六:列傳第三十二[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332冊.影印大興傅氏長恩閣鈔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362.。

5.《夢虎樓詩》,(清)朱氏著

李果《在亭叢稿》卷二《夢虎樓詩序》載:

予讀《夢虎樓詩》,為山陰楊子耕夫德配朱夫人所著。夫人名家子,家多著述,夙通經(jīng)史。耕夫能古文辭,負氣節(jié)交四方士,嘗客齊、魯、燕、趙、楚、閩、粵、黔,中累年不歸。夫人主家政,教其諸子,皆力于學(xué)。耕夫尊人安城先生,急友朋之難,牽累戍塞外,母范太夫人亦同遣,夫人念之,時時作詩以寫其孝思。安城既歿,耕夫與其弟楚萍伏闕上書,得破例返骨歸葬。天下高其至行,范太夫人亦南歸,年至八十余,夫人能以色養(yǎng),至視疾喪葬,無違禮。一門群眾子女,被夫人之教,皆明六義、能風(fēng)詩,而其女詩賦外,兼工書法。耕夫歸里,與夫人倡和一室,如兄如弟,鼓吹風(fēng)雅,得性情之正,樂在陰之和,宜其詩之富而工也?!湓妶陨n而雅,真意在骨,固三百篇之遺,而上幾唐人、足稱大家者。[注]李果.在亭叢稿:卷二[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244冊.影印乾隆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04.

按,“楊子耕夫”即楊賓。楊賓(1650~1720),字可師,號大瓢、耕夫,浙江山陰(今紹興市)人。少聰慧,8歲能擘窠書。及長,工詩古文,然不樂仕進。13歲時,父親楊越以“通海案”牽連遭遣戍,楊賓與弟楊寶愿率妻子代父遣戍。康熙以楊越罪行嚴重,不允許。父歿后,按照清廷法律,流人死于戍所,不得歸葬。為謀求返葬,楊賓奔走于刑、兵二部,泣訴陳情達450余日,后執(zhí)贄賄賂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索額圖,終得許可,扶父柩以歸??滴跏吣?1678),巡撫推薦其應(yīng)試博學(xué)鴻儒,楊賓堅辭不就。平生雅好詩文,著述甚豐,有《塞外詩》《大瓢先生雜文殘稿》《柳邊紀(jì)略》《力耕堂詩稿》《大瓢偶筆》等。

按,“安城先生”即楊越。楊越(1622~1691),字友聲,初名春華,晚號安城。少喜讀書,長而重氣節(jié),好交游。明亡之后,散家資結(jié)客,以期有所作為,為魏耕、祁班孫反清集團成員之一?!巴ê0浮卑l(fā)生后,錢纘曾在獄中寫信給妻子,囑咐將幼子托付于楊越、李兼汝、周長卿等。事情泄露后,楊越被判處遣戍寧古塔。康熙元年(1662)仲冬出塞,夫人范氏相從。此事詳見葉廷琯《鷗陂漁話》卷三《楊大瓢之父遣戍事》。

6.《百尺樓小草》,(清)徐巽著

徐書受《教經(jīng)堂文集》卷六《先姊宜人墓志銘》載:

先姊宜人姓徐氏,巽名,伯生字。父毅夫先生,妣楊孺人。姊生有夙慧,六歲,妣授《論語》、《孝經(jīng)》,記誦兼人,輒通曉大義。學(xué)為小詩,嗜太白、香山集,久之,偶有作,其詩頗沖澹和平,勿尚艱異?!?,父歸自燕,更錄漢魏以下樂府詩歌,分為四編,自是詩思益進。嘗秋夕,同予侍父授南山詩,笑視姊曰:“姑試之,與弟孰敏?”午夜,姊先熟,復(fù)之,一字無差,父殊喜,先祖府君尤愛之?!?,生女十二日,乃終以弱死,女亦殤?!⑸∥斐剑浔?,年二十有九,婿黃君斗昭?!⑸胶米x史,每能上下古今論列人物,詩著有《百尺樓小草》,與予酬和居多。[注]徐書受.教經(jīng)堂文集:卷六[M]//清代詩文集匯編.第429冊.影印乾隆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51—52.

按,徐書受(1751—1805),字尚之,江蘇武進(今常州)人,清初詩家徐永宣曾孫。乾隆四十五年(1780)副貢,由四庫館議敘,官河南南召縣知縣、葉縣知縣。善詩文,與同里洪亮吉、黃景仁、孫星衍、楊倫、呂星垣并稱為“毗陵七子”。著有《教經(jīng)堂集》等。生平事跡見《光緒武進陽湖縣志》卷二十三《人物志·文學(xué)》。

7.《翦紅詩草》,(清)路凌波著

《光緒三原縣新志》卷六《列女·閨秀》載:

路凌波,字秋湄,生長會寧,隨父路綽公別駕任所。慧質(zhì)天授,好吟詠。適生員郭抱一永安,寓居三原。永安能詩,凌波時相唱和,如良友切劘。既永安貧甚,凌波典衣賣釵,孝事高堂,絕無怨悔。生子振希,聰明絕倫,年十三入庠,十六而殤,有《哭子編》。老益窮困傴僂,惟教授生徒度日而已。所著有《翦紅詩草》。[注]光緒三原縣新志:卷六:列女:閨秀[M]//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539號.影印光緒六年(1880)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499-500.

按,《翦紅詩草》今未見傳本,或已佚?!睹駠m(xù)修陜西通志稿》卷二百二十二《文征二十一》錄有路凌波所作詩5首:《寄外》《客有以詩集求訂者,辭之不得,既為評點,詩以答之》《清明郊游感懷》《弼田村春游,望獻陵,用張勤淑游平山堂,得懸字韻》《聞鶯》。李元春、劉際清編纂的《關(guān)中兩朝詩鈔》(《歷代地方詩文總集匯編》影印道光刊本)卷四錄有路凌波所作《鏡臺詞》《示兒》《責(zé)子》《送門人馬修五之蜀》等40首詩。

8.《瀟湘閣詩集》,(清)沈以淑著

《民國大足縣志》卷五載:

(沈)以淑字蕊仙。先世浙江籍,祖惺齋,幕游入蜀,僑居開縣。父心如,中道光乙未舉人,歷官廣安教諭,晚授大足縣訓(xùn)導(dǎo),因買地筑室,遂家焉。蕊仙幼穎悟過人,于九經(jīng)、史漢、唐宋詩詞,無不讀。能文章,尤工詩,時有佳句傳誦士林。年十九,歸劉御六,日以唱和為樂。御六文思遲,為詩細意熨貼,工整有法,示蕊仙,立拂箋賡韻以和,繁縟濃郁若宿構(gòu),一時傳為佳話,聞?wù)呓云G羨焉。無何,御六病瘵。經(jīng)三年,病愈篤,自知不起,臨歿前,呼蕊仙至榻前,指幼子相托曰:“卿勿過哀,撫弱息以承宗祧,余暝目矣。”旋卒。蕊仙悲不自勝,作《哭夫》詩八首以見志?!n涼沉痛,令人不忍卒讀。自是一變和樂之音,憂思抑郁,其志苦,故其聲哀以怨。夫女子自負絕世之才,綺年玉貌,鳒鰈同游,視春花秋月,無一非賞心樂事。及不幸而喪厥所天,玄黃翻覆,觸目傷懷,故不覺悲從中來也。蕊仙吟詠極富,皆陳手散棄,不肯存稿,子榮濤為匯集成帙,自署曰瀟湘閣詩集??h令丁昌燕、巴縣梅際郇為之序。年六十卒于家[注]民國大足縣志:卷五[M]//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384號.影印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6:469—471.。

按,《瀟湘閣詩集》今未見傳本,或已佚。沈以淑今存的作品,一是《縣志》小傳所錄的《哭夫》詩8首;二是同書所錄的4首詞,即《百尺樓·秋夜》《南鄉(xiāng)子·對月》《如夢令·夜坐》《滿江紅·留春》《踏莎行·魂》。

9.《青云館筆記》《繡馀草》,(清)崔氏著

陸銓《泰縣著述考》卷五載:“陳崔氏,進士崔保齡妹,陳家亮室。夫疾,刲股?!肚嘣起^筆記》、《繡馀草》,未見?!盵注]陸銓.泰縣著述考:卷五[M]//地方經(jīng)籍志匯編:第17冊.影印1963年泰州市圖書館傳鈔原稿本.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8:206.

按,崔保齡,字鶴壽,江蘇泰縣(今泰州市)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成進士,授安徽舒城知縣,興辦官渡,革除陋規(guī),政績頗著。繼署當(dāng)涂知縣,值水災(zāi),遂呈請以工代賑,躬自督修,民利賴之。再補宿松知縣,折獄多平恕。四載后,以事忤當(dāng)?shù)?,鐫級歸。陳家亮,字步同,泰縣(今江蘇泰州市)人。增貢生。署如皋縣訓(xùn)導(dǎo),地方公益,多所贊助。所作詩古文辭,散見于寺觀碑記者甚伙。著有《青云館筆錄》。二人生平事跡分別見《民國泰縣志》卷二十七《人物一》《人物三》。

10.《半潭秋水草堂吟草》,(清)沈粟香著

《民國德清縣志》卷九《人物志·閨秀》:

沈粟香,孝廉鳳飛女,定海教諭黃際春媳,邑諸生黃晉妻也。少承家學(xué),通翰墨,與夫唱和,必推敲洽當(dāng)而后已。治家和睦,戚黨美之?;泚y后,連遭大故,子三人亦相繼亡,竟孑然以終其身,壽七十馀歲。著有《半潭秋水草堂吟草》,俞曲園太史為之序。[注]民國德清縣志:卷九:人物志:閨秀[M]//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60號.影印民國二十年鉛印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70:592.

按,沈鳳飛,字瑞清,浙江德清人。嘉慶二十三年(1813)成舉人,官建德縣訓(xùn)導(dǎo)。生平略見于《民國德清縣新志》卷六《選舉志》。黃際春,字號不詳,咸豐十年(1860)任定海教諭,見《光緒定海廳志》卷六《職官·儒學(xué)》。“俞曲園太史”即俞樾。俞樾(1821~1907)字蔭甫,號曲園,浙江德清人,他所作的序題為《半潭秋水草堂詩草序》,中云:

粟香女史乃吾邑詩人也,其先德沈宏年先生,嘉慶二十三年舉人,官建德教諭。女史幼承父訓(xùn),性耽吟詠,定省之馀,針黹之外,惟詩一編而已。年二十,歸黃氏。其夫子雪舲茂材,亦名下士也。于是以琴書為授受,以詩酒為倡隨,一時有管趙之譽,唱妍酬麗,玉綴珠聯(lián)。讀《夏日聯(lián)句》諸篇,可謂福與慧兼者矣。合題詩草曰《半潭秋水草堂》而分內(nèi)外二編,茂才所作曰外集,女史所作曰內(nèi)集。

居無何,茂才赴召玉樓,女史執(zhí)柏舟之節(jié),年僅三十有三。中間又更兵亂,外集幸存而內(nèi)集竟付劫灰。今所存者,乃其記憶于燈殘漏盡之后,收拾于炱朽蟫斷之中者也。詩多近體,陶冶性靈,流連風(fēng)月,類少陵所謂新詩近玉琴者?!吠砭愁H嗇,其長子、三子皆入邑庠,不幸早卒,僅存一子一孫。白發(fā)青燈,米鹽凌雜。詩有云:天邊福壽如山海,欲付塵寰木石人。讀之為長太息也。[注]俞樾.春在堂雜文五編:卷七[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550冊.影印光緒二十五年(1899)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08.

序文交待了沈粟香的家世、婚姻、詩歌創(chuàng)作以及詩集的編纂、流傳等情況,可與地方志的敘錄相發(fā)明。

11.《晉香賸草》,(清)上官蓮娣著

《光緒邵武府志》卷二十七《列女·閨秀·邵武縣·國朝》載:“上官蓮娣,臺灣參將上官贊朝女,未字而卒,有《晉香賸草》?!盵注]光緒邵武府志:卷二十七:列女:閨秀[M]//中國方志叢書:第73號.影印光緒二十四年(1898)刊本.臺北:成文出版社,1967:762.

按,《晉香賸草》,今未見傳本,或已佚。又,上官贊朝,字元圃。沉雄善戰(zhàn),清乾隆末,隨父戍守臺灣,積功至臺灣守備。嘉慶十一年(1806)春,蔡牽發(fā)動叛亂,重創(chuàng)官兵。大吏命上官贊朝代理游擊,平定事變。贊朝經(jīng)大小凡十五戰(zhàn),能恤下,身先士卒,故所至有功。尋遷都司,積十年,始遷游擊。以年老致仕。生平喜為詩歌,著有《馀情小草》。生平事跡見《光緒邵武府志》卷二十《人物志·宦績》。

猜你喜歡
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紅批影印
衢州市| 临泽县| 衡阳市| 丰台区| 岳普湖县| 忻城县| 衡阳县| 余姚市| 白银市| 嵩明县| 瑞昌市| 贵德县| 新乡县| 文安县| 乐至县| 金昌市| 安国市| 山东省| 襄垣县| 方城县| 刚察县| 瓦房店市| 桓台县| 莱阳市| 井冈山市| 邹平县| 肥城市| 栖霞市| 基隆市| 灵山县| 浦江县| 五家渠市| 达日县| 彭山县| 瓦房店市| 巴林左旗| 洛扎县| 蚌埠市| 遂川县| 古浪县| 定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