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攝影師Baudouin Winckler瞄準人與空間的互動關系,展開一場由好奇心主導的巴黎女子 “私人根據(jù)地”走訪調(diào)查。一段段在傳統(tǒng)織毯上的對話、一張張投向凌亂書柜的攝影;諸多人物,或頗負盛名,或平凡得終生未曾離開小鎮(zhèn);諸多居所,或處處考究,或與主人的公眾印象大相徑庭……
圖文不符的情況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時候訪問得出的答案和房間的擺設可以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這讓我們陷入更深的反思:個人空間堆砌的到底是人們最真實的一面,還是他們對自己的憧憬和幻想?不過更大的可能是,快速標簽人的習慣,往往把我們置于去深入了角某人的門外。
在Baudouin看來,如果不走進那些印刻著主人真實生活痕跡的居住場景,對巴黎女人的討論便不夠完整。他去到不同巴黎女性的家中,用相機拍攝300張肖像,選了其中的75張作為代表(據(jù)說是因為巴黎的郵政號碼為75)。最終完成的攝影集“75 Parisiennes” 記錄下了不同年齡、不同職業(yè)的巴黎女子的居家和生活方式。沒有過分編輯,不刻意引導,Baudouin 把那些做作的表象都去除了,只是去盡力展示人們的家可以有多么不同,以及個性究竟有多少種不同的表達方式。
法國攝影師Baudouin Winckler懷著對“巴黎女人”的極大的好奇心與毅力,走訪了近300名在巴黎生活的女性。通過一張張攝影作品展示出這些受訪女子背后的真實畫面,她們有可能是普通的大學女生,也可能是頗負盛名的藝術家。生活在遠離都市的小鎮(zhèn),大半生都未曾離開;或是工作于喧囂沸騰的都市,不斷地更換著居所。精選出75張以家居環(huán)境為背景的作品中,每一位女性都呈現(xiàn)出與她人截然不同的風貌。她們或許是與你每日相見的親人,也可能是隱于樓道中難得碰面的鄰居;她們私密的生活空間既與你平日所見的本人表里如一,又可能反差極大。如同世間百樣的花朵,齊聚在Baudouin的攝影集“75 Parisiennes” 中,通過近距離的探究,巴黎女子極具個性的風貌圖鑒隨著春日的風一頁頁向世人展開。
法國人念舊,問問一些上了年紀的法國男人,他們多毫不猶豫地表達對巴黎女子的戀慕欣賞之情,可是末了仍不忘補充說,從前的巴黎女人多么迷人,新世代的巴黎女人嘛,稍稍遜色。 如此說來,“巴黎女子”,這個既抽象又實體的概念與群體,既是一個世代的法國男人之追求,亦是一個城市的美學基調(diào)。在這個美學的核心,是可可·香奈兒,是蘇菲·瑪索。
如今,誰是完美的La Parisienne化身?Baudouin的拍攝有如蹓跶閑逛,你逛不出一個被抽象觀念統(tǒng)一起來的城市,只是逛出一堆有意義的瑣碎。閑逛是復義的,拍攝也是復義的,只是看你抓住什么而已。Baudouin在不同的巴黎女子家中閑逛:“巴黎女人不是某一個時間里的固定形象,她們是在流動的時間里表達自己和生活?!?h3>“她們是在流動的時間里表達自己和生活”
年齡或長或幼,職業(yè)形形色色,獨居或者和家人一起生活,每個巴黎女子的故事都不盡相同。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被看作正常和真實的狀態(tài),并且不論從經(jīng)濟學、心理學、社會風俗還是職業(yè)體系來講,它都存在得非常自然融洽,甚至可以說,這是巴黎市相百態(tài)的重要特征之一。
巴黎女子生活得幸福嗎?嘿,你到底想問什么? 幸福尚是諸多偉大的夢想之中的一個,但讓人們自問幸福與否往往會讓問題走入更壞的結局。重要的是要有辨識力,內(nèi)心不空虛,積極參加群體活動,能適應現(xiàn)實生活,不無所事事,不浪費生命。她們自有可以屹立的土地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