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火的一檔綜藝《聲入人心》,選手不僅個個顏值爆表,還擁有一開嗓就讓人沉醉的歌聲,據(jù)說這是一次美聲、音樂劇、歌劇、流行音樂、民族音樂的流行與創(chuàng)新。不禁讓小編想到咱們課本里也有很多讓人驚艷的聲音,于是,小編邀請兩位名師一起來打造這期聲樂盛宴,一起來用心聆聽吧!
絕唱(節(jié)選)
文/劉鶚
王小玉便啟朱唇,發(fā)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唱了十?dāng)?shù)句之后,漸漸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不禁暗暗叫絕。那知他于那極高的地方,尚能回環(huán)轉(zhuǎn)折;幾囀之后,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jié)節(jié)高起?;腥缬砂羴矸逦髅妫实翘┥降木跋螅撼蹩窗羴矸逑鞅谇ж?,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險,愈險愈奇!
名師對對碰:本文選自《老殘游記》,描寫女說書藝人高超的說唱藝術(shù)。節(jié)選部分描寫的是女藝人演唱情景中的一段。作者連用四個比喻,對由低到高的演唱做了細(xì)致的描摹。王小玉起唱時給人的感覺:就像“五臟六腑”用“熨斗熨過”,就像“吃了人參果”那樣“暢快”,這都是一種心理感受、內(nèi)心想象;聲音逐漸升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到演唱的高音區(qū),作者以攀登泰山為喻,“愈翻愈險,愈險愈奇”。在逼真描摹演唱聲音的基礎(chǔ)上,作者發(fā)揮通感聯(lián)覺,展開一系列奇妙無比的心理活動,把最難描寫的演唱聲音,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女藝人的藝術(shù)魅力,讓讀者得到美的享受。
口技(節(jié)選)
文/林嗣環(huán)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dāng)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cè)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cè),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fēng)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yīng)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于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zhàn)戰(zhàn),幾欲先走。
名師對對碰:林嗣環(huán)的《口技》,記敘了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讀來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令人嘆服。節(jié)選部分寫的是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和聽眾的反應(yīng)。描寫了口技藝人所表演的兩個場面:一是一個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復(fù)睡的情形。由深巷中傳來的犬吠聲,導(dǎo)致一家四人在深夜被驚醒,先是“其夫囈語聲”,接著“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fā)。隨著時間推移而聲音逐漸減弱,隨后老鼠跑動偷食聲,婦人夢中咳嗽聲,最后全家人又入睡了。二是發(fā)生在這個家庭附近的一場大火災(zāi)的情形,一時間,呼喊聲、嬰孩啼哭聲、犬吠聲、求救聲、呼喊聲、搶奪聲、潑水聲四起,極言聲音之雜亂、逼真。至此,口技表演達(dá)到最高潮。在整個過程中,各種聲響都描寫得淋漓盡致、形象逼真。
琵琶行(節(jié)選)
[唐]白居易
轉(zhuǎn)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diào)先有情。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輕攏慢捻抹復(fù)挑,初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dāng)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名師對對碰:音樂作為一種聲音,虛渺飄忽,過耳即逝,要描摹出來,殊為不易。琵琶女的一場音樂盛宴,被詩人白居易以貼切平實、形象生動的比喻模擬出來。詩人選用了十多種讀者熟悉的聲音,如暴風(fēng)驟雨聲、竊竊私語聲、珠落玉盤聲、花底下婉轉(zhuǎn)流暢的鳥鳴聲、水在冰下流動受阻聲、銀瓶撞破水漿四濺聲、鐵甲騎兵廝殺刀槍齊鳴聲、撕裂布帛聲,來比喻四根琴弦所發(fā)出的不同樂聲,形象地寫出了琵琶曲的音強(qiáng)、音高、音色、節(jié)奏、旋律,使讀者如聞其聲,如見其形,不僅調(diào)動了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能激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和想象。此外,詩人還用“嘈嘈”“切切”等象聲和“間關(guān)”“幽咽”等雙聲詞來描摹琵琶聲,更增加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感。一曲雖終,而回腸蕩氣、驚心動魄的音樂魅力,卻并沒有消失。
李憑箜篌引(節(jié)選)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憑中國彈箜篌。
昆山玉碎鳳凰叫, 芙蓉泣露香蘭笑。
十二門前融冷光, 二十三絲動紫皇。
女媧煉石補(bǔ)天處, 石破天驚逗秋雨。
夢入神山教神嫗, 老魚跳波瘦蛟舞。
吳質(zhì)不眠倚桂樹, 露腳斜飛濕寒兔。
名師對對碰:李賀的這首詩被清人方扶南推許為“摹寫聲音至文”。作為浪漫主義詩人,他在寫梨園弟子李憑彈箜篌時,更注重的是以奇特的想象來描寫音響效果,以實寫虛,亦真亦幻,極富表現(xiàn)力。作者想象優(yōu)美悅耳的箜篌聲一經(jīng)傳出,空曠山野上的浮云便頹然為之凝滯,仿佛在俯首諦聽;善于鼓瑟的湘娥與素女,也被這樂聲觸動了愁懷,潸然淚下;長安十二道城門前的冷氣寒光,全被箜篌聲所消融,打動了高高在上的天帝;樂聲傳到天上,正在補(bǔ)天的女媧聽得入了迷,竟然忘記了自己的職守,結(jié)果石破天驚,秋雨傾瀉;那美妙絕倫的樂聲傳入神山,令神嫗也為之感動不已;樂聲感物至深,本來羸弱乏力,行動艱難的老魚和瘦蛟竟然伴隨著音樂的旋律騰躍起舞;成天伐桂、勞累不堪的吳剛倚著桂樹,久久地立在那兒,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憑深夜的露水不停地灑落在身上,把毛衣浸濕,也不肯離去。這種出其不意的形象描寫,使那無形美妙的箜篌聲浮雕般地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以形寫聲,聯(lián)翩而至,新奇瑰麗,令人目不暇接。
聲音本來屬于聽覺,無形無色無味,作者們卻將聽覺上的聲音與各種感覺溝通起來,化聽覺為視覺,給讀者以美好的體驗。其實咱們?nèi)粘I钪幸灿懈鞣N各樣有趣的聲音,小伙伴們用心聆聽,用心感受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