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
樊噲的出名,是從一場宴會開始的。
公元前206年冬,項羽在鴻門設宴,請劉邦吃飯。項羽的謀士范增想在宴會上殺掉劉邦,情況萬分緊急。大帳外的樊噲得信兒后,猛勁一下子就上來了,他一手拿劍一手拿盾往里闖。只見他怒目圓睜,頭發(fā)倒豎,直撲項羽而去。
項羽大吃一驚,趕緊握住了寶劍。項羽是什么人?那可是秦漢歷史上單臂能扛千斤之鼎的第一條好漢。依項羽平時的脾氣,樊噲如此“無禮”,早被拖出去喂狗了。可今天不同,劉邦落在他的手上,項羽的心情實在是太好了。
心情不錯的項羽,不僅沒有責怪樊噲,反而賜給他一條豬腿,樊噲把豬腿放在盾牌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羽又賜給他兩大杯美酒,樊噲又一飲而盡。吃飽了,喝足了,樊噲抹抹嘴,忽然發(fā)表了一篇演說。這通演說像機關槍,嗒嗒嗒嗒,每一顆子彈都擊中了項羽的軟肋。一向暴躁的項羽張了張嘴,愣是沒說出一句話。
暗藏殺機的鴻門宴,因為樊噲的攪局而改變了走向。猛人樊噲的即興發(fā)揮,不僅搶了所有人的風頭,同時也影響了中國歷史的最終走勢。
在冷兵器時代,武將戰(zhàn)場殺敵分兩種:一種是武藝高,于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另一種是力氣大,敢玩命,兩把斧頭或砍刀,見人殺人,見虎殺虎,神鬼都擋不住。
樊噲當屬后者,他喜歡打頭陣,一把大砍刀,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變色。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了樊噲的赫赫戰(zhàn)功,在劉邦滅秦的道路上,樊噲幾乎一直在打頭陣,從沛縣打到咸陽,又從漢中打到垓下。
“一將功成萬骨枯”,樊噲的勇猛,一直伴隨著血流成河和尸骨成山。他做事果斷,往往能夠做出一些別人不敢做的事情,而且越是在千鈞一發(fā)的時候,他越有感覺,越是能夠化險為夷。
漢朝建立后,異姓王叛亂不斷。樊噲作為征討叛軍的主將,幾乎參加了所有平息叛亂的戰(zhàn)斗,俘臧荼、盧綰、陳豨、韓信等,戰(zhàn)襄國,破柏人,為漢朝的穩(wěn)定立下汗馬功勞。因為戰(zhàn)功赫赫,樊噲先后被劉邦封為列大夫、五大夫、卿大夫、賢成君、左丞相,被封為舞陽侯,定食舞陽5400戶。
一直以來,樊噲的政治智慧是被低估的。
公元前206年,劉邦攻入咸陽。當他看到豪華的秦朝宮室和眾多的美女,實在受不了這個誘惑,就留在后宮不想走了。樊噲馬上直言相勸:“這些奢侈艷麗的東西,正是導致暴秦敗亡的原因。希望您盡快還軍霸上!”當時的情況是,劉邦的很多將領都在咸陽搶奪金玉財物,而唯獨樊噲保持清醒的頭腦。能有如此政治眼光的人,的確不簡單。
鴻門宴上,劉邦婆婆媽媽地不好意思逃走,又是樊噲一錘定音:“做大事的人要不拘小節(jié)?,F在人家是刀俎,我們是魚肉,情況緊急,就要行緊急之事!”
英布造反的時候,劉邦親自帶兵去討伐,一不小心被亂箭射中,傷得不輕。劉邦回去以后,很煩別人去打擾他,就命令侍衛(wèi)誰也不準放進來。大臣們急得團團轉,不知道劉邦到底什么情況,心里有點不踏實。這時,樊噲的“猛”勁又上來了,他帶領群臣“排闥直入”。當看到劉邦正枕著太監(jiān)的大腿睡覺時,樊噲放聲大哭,說:“陛下,當初您帶著我們打仗時,那是何等的威風??!現在您天天和一個宦官待在一起,難道就不知道當初趙高是怎么壞事的嗎?”樊噲帶人闖宮,是“大不敬”,劉邦本來一肚子的火。但聽樊噲這么一哭,反倒是笑了起來。樊噲以他智慧的“哭勸”,又為大漢王朝化解了一次危機。
公元前201年4月,韓信被降為淮陰侯,他心情郁悶,就經常出去散心。有一次,他去樊噲家串門。樊噲對韓信畢恭畢敬,“言稱臣”,且行跪拜之禮。韓信回去的時候,羞愧地說:“沒想到我堂堂韓信,竟然與樊噲為伍!”樊噲聽說后不以為意,他說:“韓將軍能光臨我的住所,是我的榮幸。”要知道,樊噲此時的地位,已經高于韓信,又是皇親,身份尊貴。但樊噲并不因為韓信失勢而看不起他,依舊按禮數跪拜迎送??磥恚谶@件事上,樊噲比韓信表現得更有胸懷,更有涵養(yǎng)。
樊噲出身寒微,曾以屠狗為生。對他而言,能在郭莊無邊的槐蔭里,天天聆聽學生們朗朗的讀書聲,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常朔摘自《鄭州日報》2018年9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