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鳳 劉晨
摘 要:2015年1月,美國第一座清真女寺(美國清真女寺)在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成功發(fā)起。在眾多爭取女性宗教空間和領導權的嘗試中,美國清真女寺贏得了較多的支持,但相左的聲音也在所難免。目前尚無學術作品介紹美國清真女寺,在對該寺舉辦的活動進行跟蹤分析以及同美國穆斯林訪談的基礎上,筆者向讀者呈現(xiàn)一個較為全面的美國清真女寺。
關鍵詞:美國清真女寺 思想和嘗試 建立原因 宗教活動 爭議
一、美國伊斯蘭女性學者爭取女性宗教空間和領導權的思想和嘗試
在美國清真女寺建立之前,美國社會多次發(fā)起對穆斯林女性宗教空間和領導權的激烈爭論和大膽嘗試,而這些思想和實踐同中國清真女寺文化密切相關。中國是世界上建立清真女寺最多和較早的國家。2000年首本介紹中國清真女寺英文著作《中國清真女寺史》的問世、國外學者陸續(xù)走入中國進行田野調查使中國女寺文化走向世界,成為伊斯蘭研究領域中較為耀眼的課題,并影響了其他地區(qū)的女性賦權活動。2009年,英國牛津大學圣安東尼學院籌辦了主題為“女性、領導權和清真寺:當代伊斯蘭領導權變遷”的學術會議。[1]美國哈特福德神學院麥特森教授的論文《女性可以擔任伊瑪目1嗎?》受啟于她在中國清真女寺的見聞。[2]2005年,由非洲裔伊斯蘭教女性學者阿米娜·瓦杜德教授組織、激起世界伊斯蘭界爭論的實踐是她在紐約圣約翰大教堂引領男女穆斯林混合禮拜的活動。禮拜的非同尋常之處在于:女性擔任伊瑪目,引領男性穆斯林禮拜;男女穆眾沒有被分隔開,肩并肩禮拜。
關于這次領拜活動的思想淵源,參與者阿斯若·諾瑪尼向筆者透露:“瓦杜德深受中國清真女寺文化的啟迪?!?011年在悉尼大學演講時,瓦杜德也提到1990年代在中國清真女寺的見聞對她的啟發(fā)。事實上,中國清真女寺的實踐同瓦杜德的觀點有著顯著差異。不是所有的中國穆斯林社區(qū)都可以建立清真女寺或允許女性穆斯林領拜。存在清真女寺的地區(qū),女性不能為男性領拜,成年男子也不被允許進入女寺。瓦杜徳的做法也同美國大部分穆斯林的看法相左。當天一些穆斯林聚集在教堂外表示抗議,禮拜活動在教堂舉行而非清真寺也恰好說明這一做法沒有獲得美國穆斯林的支持。[3] 瓦杜德推廣女性宗教領導權的實踐舉步維艱。同瓦杜德思想較為接近的是 “圣母瑪利亞的心”(Maryams Heart),挑戰(zhàn)常規(guī)的做法同樣難以被數(shù)穆斯林所接受。
在為穆斯林女性爭取領導權和宗教空間的眾多嘗試中,群眾基礎較為廣泛的是“美國清真女寺”,由一位年輕女性穆斯林哈茲娜·馬茲納維在洛杉磯發(fā)起。她希望美國清真女寺能夠開拓一場影響世界的伊斯蘭文化復興活動,女性穆斯林能像伊斯蘭教早期女性一樣參與穆斯林社區(qū)活動、獲取伊斯蘭知識、并獲得一定的宗教領導權。女寺暫時租借皮科聯(lián)合住宅區(qū)作為宗教活動場所。2017年4月,該寺成功注冊為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非營利社會組織。
二、發(fā)起美國清真女寺的心路歷程
2015年5月哈茲娜在赫芬頓郵報上撰文《關于美國清真女寺你該知曉的九件事情》,向公眾透露了建立清真女寺的心路歷程。首先,建立一座包容性強的清真寺是哈茲娜兒時的夢想。哈茲娜在加州橙縣的加登格羅夫清真寺長大,女性可擔任清真寺委員會成員,男女分開在同一區(qū)域禮拜。隨著人數(shù)增加,清真寺在建筑頂部加了穹頂作為女性禮拜殿。建筑格局的改變潛移默化地固化了男女穆斯林對各自禮拜空間的占有,她不被允許進入清真寺主殿,清真寺變得不像以前那樣包容。由此,她萌發(fā)了建立一座包容性強的清真寺的想法。[4]
2012年,在加州大學芭芭拉分校召開的“重建伊斯蘭女性權威”學術會議上,有學者梳理了伊斯蘭教早期成千上萬的女性穆斯林學者,她們備受重視并承擔著重要宗教職責。女孩常被挑選出來銘記《圣訓》并將此傳給后代。[5] 哈茲娜開始意識到問題的核心不在于清真寺空間的包容,而是社會對女性缺少重視。由此,她的志向從建立一座包容性強的清真寺轉變?yōu)橘x權穆斯林婦女。
世界上清真女寺的客觀存在以及女性宗教領導權運動對她的影響也不可小覷。美國清真女寺官網(wǎng)指出:“美國清真女寺不是世界上第一座清真女寺。全球范圍的清真女寺貫穿于整個伊斯蘭歷史?!盵6]這些運行良好的清真女寺對她確定清真寺的風格起到了指引作用。此外,哈茲娜撰文說:“建立女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穆斯林女性學者宗教實踐的啟發(fā)。[7]對我起關鍵作用的是瓦杜徳教授邀請我參加‘重建伊斯蘭女性權威學術會議?!盵8]哈茲娜秉持著同瓦杜徳一致的目標:賦權穆斯林女性宗教領導權。但她摒除了瓦杜徳所有不被穆斯林接受的做法,使女寺更符合常規(guī)[9]
在正式發(fā)起女寺之前,哈茲娜申請了加州伯克利穆斯林女子學院為期一年的網(wǎng)絡課程。該學院的宗旨是銘記伊斯蘭文化史上女性學者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希望穆斯林女性通過接受教育進而獲得宗教上的地位。[10]哈茲娜多次提到“導師瑞瑪·尤瑟夫對創(chuàng)立清真女寺的啟發(fā)?!盵11]在導師的影響下,她堅定了通過清真女寺賦權穆斯林女性宗教領導權的使命。[12]
三、美國穆斯林對美國清真女寺的爭議
(一)支持之聲
一些穆斯林以伊斯蘭教歷史文化為作證,支持清真女寺對穆斯林婦女的賦權。一位非洲裔女性穆斯林回復郵件,“幾個世紀以來,賦權穆斯林婦女、允許女性獲得教育是伊斯蘭教文化的重要部分。美國情真女寺意味著對女性的賦權及教育資源的饋贈?!被诿绹糠智逭嫠聸]有給予女性足夠禮拜空間和學習資源的現(xiàn)實,馬里蘭州一位穆斯林說,“清真女寺意味著給予女性宗教空間以及對女性伊斯蘭教知識的饋贈?!?此外,伊斯蘭教歷史上阿依莎領拜事件成為支持清真女寺的強力證據(jù)。
對于女性新穆斯林來說,戴頭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美國清真女寺規(guī)定:“女性可按原本裝扮進入女寺,并鼓勵穆斯林姐妹尊重每個人的著裝選擇?!盵13] 密歇根州一位女性新皈依者對此持贊賞的態(tài)度?!皩τ谖襾碚f,戴蓋頭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允許我穿平時著裝進入女寺是一個很溫馨的情景。如果一個穆斯林婦女從小生活在不戴頭巾的環(huán)境中,她不應該因擔心自己不戴蓋頭被清真寺拒絕而只能躲在家里禮拜?!?/p>
一些穆斯林認為清真女寺的出現(xiàn)是美國穆斯林與時俱進的表現(xiàn)。加利福尼亞州一位盲人穆斯林評論道:“伊斯蘭教教法中有一個體現(xiàn)與時俱進觀念的詞匯,叫做伊智提哈德(ijtihad)。在女性擁有更多權利的美國社會,清真女寺應該被鼓勵和提倡?!币林翘峁乱辉~,原意為“努力”,引伸為“創(chuàng)制”,特指教法學權威根據(jù)《古蘭經(jīng)》的總精神,通過推理判斷,對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xiàn)的新情況推演出與教法宗旨并行不悖的法律結論的整個思維過程。[14]
(二) 反對之聲
清真女寺在美國是一件新事物,必然會飽受爭議。得克薩斯州一位穆斯林回應說,“雖然應該鼓勵女性參與清真寺活動,但建立在改動伊斯蘭教基本共識基礎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泵芴K里州一位穆斯林認為,“阿依莎領拜是一件好事,但她從未在一個只允許女性進入的空間領拜。她也沒有一直領拜。我們怎能斷章取義、用特例來證明清真女寺的合法性呢?”
有的穆斯林對清真女寺過低的著裝要求持異議。一位伊朗裔穆斯林說,“著裝隨意的女性與穆斯林女性典范形象相左。在禮拜時,這不利于男性獲得精神上的純凈,他們可能擔心被暴露的著裝吸引?!?/p>
也有穆斯林對男女穆眾被隔可能離導致的文化不同步表示擔心。一位印度尼西亞裔穆斯林說,“這會不會導致男女清真寺之間的文化交流越來越少,進而思想不同步呢?我更喜歡在同一座清真寺中男女擁有同樣的空間,同時從男性和女性穆斯林那里學到知識。”
(三) 中立立場
也有穆斯林對美國清真女寺持中立態(tài)度,他們不反對女性建立屬于自己空間的清真寺,但也并不十分在意伊瑪目由誰來引領。一位穆斯林女性大學生向筆者透露了自己的中立立場,她說,“我不反對清真女寺,因為一些清真寺留給女性的空間很小,給女性一種不被重視的感覺。但我并不在意由誰來引領禮拜,由男性擔當伊瑪目也自有他的道理?!?/p>
四、結束語
近些年,清真女寺成為全球伊斯蘭教研究較為熱門的話題,相關思潮和實踐活動也在美國社會不斷涌現(xiàn),但各派主張又有所差異。瓦杜德教授和“圣母瑪利亞的心”清真女寺支持女伊瑪目引領成年男女領拜,且男女可以肩并肩混合禮拜,這遭到絕大多數(shù)穆斯林的反對。美國清真女寺雖然支持女性伊瑪目領拜,但她只能為穆斯林婦女和小于12歲的男孩領拜。關于美國清真女寺和“圣母瑪麗亞的心”這一新生事物的討論會一直持續(xù)下去,秉持思想迥異的兩座清真女寺是否能在美國扎穩(wěn)腳跟,是一個拭目以待的問題。
注 釋
1 伊瑪目,指清真寺內率領穆斯林群眾舉行拜功的宗教師。參見《中國伊斯蘭教百科全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665頁。
參考文獻
[1] Masooda Bano, Hilary Kalmbach, Women, Leadership, and Mosques: Changes in Contemporary Islamic Authority, Leiden: Brill, 2012, p. iv.
[2] Ingrid Mattson. (2005) Can a Woman be an Imam? Debating Form and Function in Muslim Womens Leadership, retrieved on June 17, 2017, from < http://ingridmattson.org/article/can-a-woman-be-an-imam/>.
[3] Abdennur Prado. (2005) About the Friday Prayer led by Amina Wadud, retrieved on August 1, 2016, from < http://www.studying-islam.org/articletext.aspx?id=955>.
[4] M.Hasna Maznavi, “9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and Muslim Women in General,” The Huffington Post, May 2015,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4, 2017, from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hasna-maznavi/9-things-you-should-know-about-the-womens_b_7339582.html >.
[5] Salma. (2015)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In the Founders Own Words, retrieved on December 12, 2016, from <http://muslimgirl.net/10157/womens-mosque-america-interview-m-hasna-maznavi/3/>.
[6]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5)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1, 2017, from <http://womensmosque.com/faq/>.
[7] M.Hasna Maznavi, “9 Things You Should Know About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and Muslim Women in General,” The Huffington Post, May 2015, retrieved on September 24, 2017, from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m-hasna-maznavi/9-things-you-should-know-about-the-womens_b_7339582.html >.
[8]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6) Zaytuna Community Forum on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retrieved on October 7, 2017, from
[9]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5) Description of Our Services, retrieved on July 26, 2016, from <http://womensmosque.com/about-2/description-of-our-services/>.
[10] Rawiya. (2005) Mission, Rawiya College, and Shaykha Fest, retrieved on October 14, 2017, from <http://www.alrawiya.org/aboutus.html>.
[11] Lutheran School of Theology. (2015)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retrieved on October 14, 2017, from < https://lstcccme.wordpress.com/tag/muslim-women/page/3/>.
[12]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6) Zaytuna Community Forum on The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retrieved on October 7, 2017, fro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815ZTseB8&t=112s>.
[13] Womens Mosque of America. (2015) Description of Our Services, retrieved on July 26, 2016, from <http://womensmosque.com/about-2/description-of-our-services/>.
[14] 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中國伊斯蘭教百科全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第117頁。
作者簡介:陳玉鳳,博士,講師,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
劉晨,社會工作碩士研究生,井岡山大學政法學院。
基金項目:本篇論文是井岡山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中國伊斯蘭教傳教方式及皈依現(xiàn)象觀察”(課題編號JRB17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