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蝶
一抹斜陽,幾竿疏影,一彎清流,幾點寒星。最美的風(fēng)景,不過一個“淺”字。
苿莉、米蘭、桂子,無不幽香沁骨,但只著月白、淡黃一抹淺色。只有淺色的花,才有疏淡的清香,才有撩人心魄的風(fēng)味。
“茉莉好像/沒有什么季節(jié),在日里在夜里,時時開著小朵的/清香的蓓蕾。想你/好像也沒有什么分別,在日里在夜里,在每一個/恍惚的剎那間。”席慕容清麗的文字里,道出了對一個人綿綿不絕的思念,是廊下的一抹茉莉香,淡淡的,卻香盈著每一個恍惚的剎那。思念不是艷麗的玫瑰,過于濃烈的情感容易凋枯萎落。思念只能是月白的茉莉,若有若無的一縷香,飄在了時光里。
最喜吳冠中先生的江南山水畫,畫面用筆簡潔,水邊村舍,黑瓦白墻,一竿垂柳,幾星人家,只用黑白兩色,極淺極淡間,透著飄逸空靈之感。有人用“寥寥幾筆,春風(fēng)十里”來評價吳老的畫。不過是閑閑幾筆,卻使畫面產(chǎn)生一種抒情詩般的感染力。
人生若只如初見,初見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追憶,那是因為淺淺的相遇,你如粉桃,如流云,如素潔的青蓮,深深地烙印在了心扉里。這份淺喜如一泓山泉,源源不絕,甘甜清洌。是開在原野里不知名的小花,年年春風(fēng)吹又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說的是人與人相交,一個淺字最為適宜。山有山的棱角,水有水的波紋。山青水長,長相環(huán)依,才能風(fēng)景長在,知音不絕。
淺是一蓑煙雨任平生,回首處,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年輕時總是不愿淺的,走遍千山萬水也要把追夢的坎坷嘗遍,那么的投入,那么的無畏,誓要將生命綻放成最紅艷絕的玫瑰。
只是后來,一顆心在光陰里慢慢地沉淀了下來,如一壇嗆人的烈酒,在雨打風(fēng)吹里漸漸地散了味。學(xué)會了輕輕地啜著如水的光陰,不言悲也不露喜。如白雪映印著一樹老梅,疏影暗香,自在清淺。
淺是朝起暮落,不緊不慢地一日日度光陰,守著煙火日子,懷著喜悅心情,把每頓飯吃得有味,把每一步走得有韻。有朋友真誠相待,無人時,一個人也能把風(fēng)景一一看透。不盲目追逐與自無分的愛與遠方,不沉溺于曾經(jīng)的傷害,不做無謂的是非糾纏,不做讓自己害羞的事。
淺淺時光淺淺嘗,把歲月兌成一壺淡綠的新茶,每呷一口都唇齒留香,余味綿長。每日對世界盛放一抹清淺的笑容,如同在碧水間綻開了一朵裊娜的白蓮。淺是最真最美的人生態(tài)度。
人間煙火
小時候,每個清晨在彌漫著小米粥的香氣中醒來,我不知道母親是什么時候起的床,但每天的早飯總是不早不晚,吃飽后的我們幾個孩子如麻雀般四散開來。中午放學(xué),又急急地往家趕,因為知道母親已經(jīng)做好香噴噴的飯菜在等待著我們。
傍晚時分,風(fēng)輕輕拂過院中的石榴樹,母親的炊煙正裊裊升起,坐在木頭凳上寫作業(yè)的我,望著忙前忙后的母親,心里在想,長大后我決不做母親這樣的女人,終日為三餐忙碌,一生都沉沒在煙火里。
我渴望更廣闊的天地,去放飛自己一個個的夢想,做個流浪的詩人,或當(dāng)個探險家,哪怕一邊賣畫一邊在路上……我要過別樣的人生。
懷揣著天高任鳥飛的熱情,告別了母親的炊煙,我將自己放逐在路上,一天天、一年年,像無根的浮萍并不能隨遇而安。饑寒交迫的時候,多少次回望故鄉(xiāng)的方向,母親的一飯一飲,成了最大的渴望。
嘗盡人世百味后方才明白,最穩(wěn)妥的味道是人間的煙火味。油鹽米茶、耕耘勞作,這才是生活的味道。這味道里有糖醋排骨的香氣,有留著青春印記的舊衫。有被人誤解時留下的淚痕,有與愛人在爭執(zhí)中的劍拔弩張,還有忙碌了一天后的腰酸背痛……生活的模樣,如長長的《清明上河圖》。
年輕的時候,誰甘心低頭斂眉在俗世煙火里?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三毛,我們都有一顆流浪的心。但風(fēng)中之子的三毛,曾經(jīng)說過:并不是刻意去流浪,而是生活的一種需要,需要輾轉(zhuǎn)各地去工作。被人神往的沙漠生活,其實是荷西謀生的艱辛之地?,F(xiàn)實遠不是我們想象的那般浪漫。
把一日三餐打理得有滋有味,把工作安排得有理有條,把一家人的生活經(jīng)營得風(fēng)生水起,這并不是茍且,而是一顆懂得熱愛生活的心,在光陰里開落有致。
我只想偶爾去做一回蒲公英,去觸一觸天空的蔚藍,但我會記得回來,我更喜歡在大地的懷抱里淺笑低吟。因為我貪戀紅塵中的煙火味。這里有我眷戀的朋友家人,有我回味的日常菜蔬,有在燈下讀一本古書的靜美時光。
如今,我和母親一樣,愛上了煙火生活。在飯菜的香味里,日子過得安穩(wěn)喜氣。一個人只有在穩(wěn)定的環(huán)境里,才能從容地寫詩流淚,也才有余熱去溫暖他人。過好每一個日常,未必不是一種美。就像一朵花、一棵草,不去羨慕蒲公英的漂泊。你有你的天涯浪跡,我有我的煙火幸福。
再飄逸的精神也需要一飲一食來供養(yǎng)。
最終,我們端著的,不過是一碗人間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