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宏
夜聽北京大學(xué)歷史學(xué)系教授趙冬梅講司馬光,如飲一盞清茶,滋喉潤心。
司馬光,這個國人耳熟能詳?shù)拿郑c那個砸缸的故事緊密相連。司馬光砸缸,一砸千年響。編入小學(xué)語文課本里的這個有關(guān)勇氣的故事,年復(fù)一年,教化不諳世事的孩子們。
翻檢歷史書頁,不難發(fā)現(xiàn),那個砸缸的小男孩很早就鮮活在世人的口耳相傳中,存活在宋人的筆記里?!独潺S夜話》(宋·釋惠洪著)第三卷“活人手段”一節(jié),全景式記錄了司馬光砸缸,以及此事對當(dāng)世的影響。作者在文末寫道:“至今,京、洛(即當(dāng)時的東京開封、西京洛陽)間多為《小兒擊甕圖》?!庇纱丝芍抉R光舉起石頭,使勁砸下去,結(jié)果養(yǎng)活了很多民間畫工。
司馬光萬萬沒想到,自己兒時不經(jīng)意的一個小小舉動,竟然成了融入歷史血脈的大事,流傳千年。但他毫不在意,覺得不足掛齒。用今人的眼光來打量,這是何等迂腐。
沒錯,司馬光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字——迂。39歲那年,他開始一筆一畫寫人生,到老年集錄成《迂書》。司馬光在書中自稱“迂夫”,寫了很多事,卻不曾記述砸缸。他心心念念的是童年的另一件小事,剝青核桃。
司馬光五六歲的時候,有一天和姐姐在家玩,見到桌上有青核桃,姐姐想把皮剝開,左右開弓,卻不得要領(lǐng),無奈放棄。姐姐走開后,家中女仆把青核桃往開水里一燙,很快就把外面那層難剝的皮給去掉了。姐姐回來后見狀,驚問:“誰剝開的?”司馬光得意洋洋,說:“我剝的?!鼻∏蛇@一切都被父親司馬池看在眼里,正顏厲色訓(xùn)斥他:“小小年紀(jì),怎么能胡說八道,可不能撒謊啊!”
從那以后,司馬光再也不敢信口開河,胡亂扯謊,并以此警示一生。
民間流傳了一則故事,說司馬光老來拮據(jù),準(zhǔn)備將自己的病馬賣掉。到了市場上,買家按照正常行情出價,他卻主動告訴人家,這是病馬不值那么多錢。
至誠至信,由此可見一斑。
誠,是烙在司馬光心底永不褪色的印記。他的一生,一直以此為尺,時時事事度量,不逾矩。
那年,他的學(xué)生劉世安考上進(jìn)士,躋身國家公務(wù)員行列,行前,請老師賜贈一個座右銘。司馬光只給了他一個字——誠,并囑咐道:“人生至誠不妄始?!?/p>
后來,司馬光在《迂書》中詳解“誠”之義。他說,事事鞠躬,不見得就是恭敬;長哭流涕,不一定就是哀痛;粗茶淡飯,粗衣陋裳,不能說就是簡樸。有些人用這些來蒙人,一蒙一個準(zhǔn),卻不足以打動人。
那么,怎樣才能打動人呢?司馬光說:“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誠乎……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碧摷倌苊扇?,終不能長久,唯誠感人,日久,人更加信他。
自古一字能成師,司馬光僅憑這一“誠”字,足以是萬民之師。
宋明理學(xué)開山鼻祖周敦頤說:“無妄者,至誠也?!辈煌?,不妄言,不妄行,誠才得以立,遍行天下。
編輯 家英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