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薰堂
思考是不需要教科書的,生成新構思的練習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進行。
比如,乘電梯時只呆呆站在電梯里未免太可惜,完全可以將其作為重置自己的機會加以活用。方法很簡單,嘗試擬人化地想象“假如我是電梯”。
電梯的“理所當然”是一生只能上下移動,一生只能運送乘客或貨物。所以,試著想象電梯“偶爾也想橫著移動”的心情,或者想象電梯也會在上下班高峰期或午餐時間發(fā)發(fā)牢騷:“喂喂,超重啦!不要一下子上來這么多人嘛?!?/p>
如此移情人物,嘗試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思考諸事諸物。這種做法聽起來似乎有胡思亂想之嫌,但的確是很有效的想象練習。
用餐時也可以假想“如果我是斑節(jié)對蝦”。
斑節(jié)對蝦被擺在盤里端到眼前,想象自己就是對蝦,在頭腦中編織出對蝦迄今為止的生涯。
某天,你正在海里心情愉悅地游來游去,結果被人類用漁網撈走。大海如此寬廣,“為什么偏偏是我,我的運氣怎么這么差”,你為此憤怒不已。因為要活著被送往廚房,所以你被迅速投入木箱。一瞬間,身上不再是海水,而是鋸末,因為浮塵飛揚,所以你忍不住咳出聲來。這還算好,剛從木箱中被拿出來,你就被粗暴地抓住頭部,還沒有來得及喊疼,便被利落地剝去甲殼。咔嚓!啊,真是可憐。
如果是炸對蝦,你很快就會被全身裹滿面糊,而悲劇到此并未結束,轉瞬之間,你被投入滾燙的熱油中,簡直痛苦至極……
我們平常在吃炸對蝦時是不會這么想的,然而,偶爾化身對蝦,考慮它的心情,可以很好地練習編故事的能力。
實際上化身“他物”,從其角度進行思考是非常困難的。如果內心深處被自己的“理所當然”頻頻干擾,那思緒的野馬很難盡情飛奔。所以,每周一次,利用身邊的物體來場“胡思亂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