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富俊
菅蒯兮壄莽,雚葦兮仟眠。
鹿蹊兮,貒貉兮蟫蟫。
——《九思·悼亂》
蒯,今名蒯草。據(jù)《本草拾遺》中“蒯草,苗似茅,可織席為索。子亦堪食,如粳米”的記載可知,古稱“蒯草”的植物應(yīng)為藨草屬的植物?!冻o》中所說的“蒯草”也包括了分布于華東、華中地區(qū)的藨草屬植物,如茸球藨草、廬山藨草、百球藨草等。這些植物均生長于湖邊、水塘或溪邊水澤之中,屬于濕生植物,莖稈可以用來編織草席、繩索或蒲包,種子大都粒大可食用,所有性狀都符合上述有關(guān)“蒯草”的描述。
《九思·悼亂》全篇都在描寫自然景物,包括許多鳥獸草木,用以喻示當(dāng)年楚國政治的昏暗混亂,表現(xiàn)屈原對國家的厚愛,以及對國事又期待又悲觀的矛盾心態(tài)。其中的“菅蒯兮壄莽,雚葦兮仟眠”一句,描述了菅、蒯、雚、葦四種植物及其構(gòu)成的“壄莽”,以景物自況悲涼的心情。
【植物小檔案】
學(xué)名:Scirpus cyperinus(Vahl.)Suringar. var. concolor Makino
科別:莎草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水邊。高1米~2米,叢生,稈粗壯、堅(jiān)硬,鈍三棱形,節(jié)間長。葉狹長,互生,寬0.5厘米~1.5厘米,質(zhì)稍堅(jiān)硬。秋天開花,莖梢葉腋綴小穗,總狀,黃褐色,小穗常單生,且多數(shù)密生之花,鱗片膜狀,銹色。小堅(jiān)果倒卵形,長0.1厘米,淡黃色,頂端具喙。產(chǎn)于東北、華中、華南之路旁、潮濕地、溪邊及沼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