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天星
豆兒是怎樣發(fā)芽的呢?為了一探究竟,我決定試種,進行觀察。
我找來一個紙杯,奶奶告訴我,必須將杯底戳穿。否則,杯里灌滿水,會把種子淹死的。于是,我用鐵釘在杯底戳了六個小眼,裝了大半杯土。我又挑選了四顆飽滿的黃豆,均勻地種在杯里,然后澆上水,放在向陽的窗臺上。
第二天,黃豆變大了。第三天,黃豆長出了根。第四天,豆芽出土了。第五天,看見了子葉。第六天,豆芽長高了。第七天,豆芽長幼葉了。第八天,我把豆芽移到了地里。(選自《黃豆發(fā)芽記》)
本文能按豆芽的生長順序寫,較有條理??擅乐胁蛔愕氖牵^察不夠細致,描寫太過簡單。建議細致觀察,詳細記錄所觀察到的情況,如豆芽的顏色、形態(tài)等,讓讀者能清楚地“看到”豆芽的生長過程。
第三天,黃豆還是沒出土,但土的表面已經隆起了四個小包。第四天,土的表面終于露出了幾個小白點,而且有一顆已經有大半個身子鉆出了土面。第五天,四棵豆芽全部鉆了出來,兩片子葉清晰可見,頭上還頂著一層皮。第六天,豆芽長出土面約一厘米,頭上的皮全被“掀掉”,子葉變得比前天綠多了,中間還長出了小小的幼葉。第七天,豆芽已經有兩厘米高了,子葉更綠了,幼葉超過了子葉的大小。第八天,豆芽更粗壯,高度已達三厘米。我擔心紙杯太小,空間不夠,便把它們移到了樓下的地里。
修改后的片段按時間順序,寫出了每天觀察到的景象,有顏色,有形態(tài),有數據,有比較,較好地呈現了豆芽的生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