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通訊|陳亞權 劉西亮 方琰崴
SBA向eSBA演進是必然趨勢,中興通訊領先的SBA+解決方案為SBA向eSBA的平滑演進提供了方向。
在3GPP R15版本中,SBA(Servicebased Architecture,服務化架構)作為5G的基礎網絡架構,極大地推動了CT向IT微服務的轉變。隨著運營商與設備商大范圍的測試和試商用5G,SBA的成熟度越來越高。SBA架構的引入將電信設備從過去的網元及網元間高耦合模式,變?yōu)榫W元功能服務化及服務間輕量級交互協(xié)議的低耦合模式,使得5G網絡成為一個靈活、可編輯、易上線、按需部署的網絡。
5G網絡面向全場景、全行業(yè)應用,業(yè)務和功能需求越來越多樣化,這對網絡的可靠性要求也越來越高。網絡功能如何解耦、網絡如何高效通信、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戶面功能)分布式部署帶來的業(yè)務連續(xù)性等問題都需要基于SBA架構進行持續(xù)演進和發(fā)展,因此3GPP在R16 eSBA(enhanced SBA)中提出了25種假設場景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
對于SBA如何向eSBA平滑演進、如何保護已有SBA架構網絡建設投資等問題,eSBA中并未給出詳細的演進方案。為此,中興通訊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SBA+的解決方案,這種新的解決思路和方法極大地方便了SBA向eSBA演進。
SBA包括了網絡功能服務化NFS(Network Function Service,網絡功能服務)和基于服務的接口SBI(Serial Based Interface,基于業(yè)務的接口)兩大元素。NFS將傳統(tǒng)網元的功能以軟件的方式定義為若干個網絡功能服務,網絡功能間的通信與交互通過服務調用的方式實現(xiàn)。
SBI主要指控制面網絡功能服務之間通過HTTP通信,可以被經過授權的網絡功能靈活調用。
SBA在網絡功能服務化和SBI基礎上,通過存儲和計算的分離,即邏輯上獨立出來非結構化數據服務功能(UDSF)和結構化數據服務功能(UDR),從而實現(xiàn)了無狀態(tài)NF。同時通過CUPS實現(xiàn)控制面和轉發(fā)面分離,將對網絡協(xié)議功能強依賴的轉發(fā)面UPF從網絡中分離出來,實現(xiàn)更為靈活的部署,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求,如圖1所示。
但在SBA推動了5GC重大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圖 1 3GPP 建議的5G SBA架構圖(TS 23.501 R15)
一是對無狀態(tài)網絡功能的解析,當前還有很多NF存在業(yè)務邏輯和接口的綁定問題,導致不能做到真正的無狀態(tài),如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無狀態(tài)受限NR連接。
二是各個NF中的通用功能和專有功能的切割問題,即如何讓NF做到更加純粹。
三是網絡功能NF提供的網絡功能服務NFS的細分問題,如SMF中PDU(Protocol Data Unit,協(xié)議數據單元)Session既包含會話處理又包含PCC部分處理。
四是CUPS控制面和轉發(fā)面分離,對于C面和U面的組合以及容災處理,在配置簡化、運維開通上,依然有很多挑戰(zhàn)。
這些挑戰(zhàn)對發(fā)揮SBA的低耦合、高靈活性能有著重大的影響。同時,這些挑戰(zhàn)也為R16 eSBA的設計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向。
2018年12月,3GPP正式發(fā)布了R16第一版eSBA構想,針對SBA可能面臨的7種典型事件,提出了25個解決方案,諸如如何對SF以及NF進行功能重組等,而對如何從SBA向eSBA演進并未給出詳細建議,因此解決從SBA到eSBA的演進將會有力推動SBA向更加靈活、可靠的eSBA平滑演進。
圖2 3GPP eSBA分布式服務框架(TS 23.742 R16)
以eSBA分布式服務框架設計為例,將業(yè)務和框架解耦,業(yè)務拆分成業(yè)務邏輯和框架代理,框架進行功能重構,把業(yè)務發(fā)現(xiàn)、注冊、認證、路由控制等功能作為框架的基本功能,通過框架代理為所有業(yè)務服務(見圖2)。
eSBA還要對網絡功能NF提供的網絡功能服務NFS做更詳細的模塊化細分。以AMF為例,在R15中,AMF包括Communication、EventExposure、Location和MT(Mobile Termination)4種網絡功能服務,未來為了能更好地為UE管理好N2連接,需要新增N2網絡功能服務,而這個服務就是從AMF中再次細分出來的。
中興通訊率先在行業(yè)提出SBA+解決方案(見圖3),鋪平SBA向eSBA演進之路。
SBA+解決方案可依托SBA架構對網絡功能服務進行邏輯劃分,提取網絡功能服務(NFS)有狀態(tài)部分,并對有狀態(tài)部分做特殊可靠性處理。網絡功能服務無狀態(tài)部分代表了該網絡功能服務對外表現(xiàn)為無狀態(tài)。進而實現(xiàn)了網絡功能服務秒級彈縮,按需彈縮,更加方便業(yè)務的發(fā)展。
針對AMF、SMF、UDM等3GPP定義的網絡功能進行重構,將鏈路管理、功能發(fā)現(xiàn)等功能分拆并作為單獨服務,以通用服務來為其他網絡功能提供服務,即業(yè)務邏輯和通用邏輯功能分離。
以AMF為例,將與(R)AN交互的N2接口及與MME交互的N26接口的鏈路處理部分剝離出來,并且這部分鏈路處理模塊還可以被SMF共用,讓AMF專注于處理接入相關的業(yè)務邏輯。
經過網絡功能重構后,業(yè)務邏輯專注于處理業(yè)務,當需要網絡功能間通信時,再向通用服務發(fā)出請求,通用服務再進行響應。通用服務共享給其他網絡功能使用后,也將大大提升模塊利用率。重構之后,業(yè)務邏輯和通用功能都達到了輕量化,系統(tǒng)的彈縮也可以更加靈活。
要滿足eSBA的演進要求,還需要對網絡功能服務進一步內聚,將具有獨立特性、功能的模塊抽象出來,成為新的NFS。
圖3 中興通訊SBA+網絡架構
以SMF為例,根據3GPP R15的定義,SMF包括兩種服務:PDUSession和Event Expo sure。中興通訊將PDUSession根據其功能特點進行了再次細分,拆分為IPM(IP Management,IP管理)、UPM(User Management,用戶管理)、PDU Session-C和PDUSession-PCC,根據不同場景、不同需求運行不同的服務。
細分讓網絡功能的重組更加精細化,也為網絡功能的重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而且,細分的最終目的依然是讓網絡更加靈活。
在4G網絡里,為提高媒體面轉發(fā)效率、降低時延、提高帶寬、增強容災能力,將SAE-GW分離成 GW-C和GW-U。但在5G網絡中,由于媒體面UPF已經是一個單獨基于SBA的網絡功能,可以通過N4接口、SMF靈活部署,UPF可以下沉到MEC。
但是SBA存在C面和U面由于配置復雜而導致開通復雜的問題,中興通訊通過更加科學地靈活簡化配置C面和U面,使得SMF和UPF可以進行1∶1、1∶M、M∶1、M∶N等各種復雜場景下的配置,大大提高了CUPS的容災能力,也縮短了系統(tǒng)開通的時間,為SBA向eSBA高可靠容災場景的演進打下基礎。
總體看來,雖然3GPP R16中eSBA的解決方案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討論,但是SBA向eSBA演進是必經之路,而中興通訊領先的SBA+解決方案為SBA向eSBA的平滑演進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