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fù)達
想呼吸的石屋
一棟棟石屋鱗次櫛比地在山坡上望著海,樸拙,靜寂,卻又仿佛處于恍惚狀態(tài)。
作為列島的馬祖,由五島四鄉(xiāng)組成。七月間,我從連江的黃岐去了北竿,又轉(zhuǎn)向南竿——人們所說的馬祖島。這是馬祖兩座較大的島。兩島之間的距離為十幾分鐘的航程,全在藍藍的海水浸泡中。海將它們孤立分隔,海水又把它們相連相接。
馬祖的山不高,北竿的壁山為最高峰,也不到三百米。山卻支撐著馬祖,連綿起伏的山烘托著一座座島。島小,平地少,民居便依山而建,石塊筑就,面海,又相對窩風。一幢幢的石屋排列在山坡上、山岙間,組成了一座座的村落。遠遠望去,石屋像一方方石塊壘成的巨大積木,錯落在山坡上,刻畫出一種蒼老的狀態(tài)。
雙層獨棟建筑的石屋。方形或長條形的塊石,呈棱形般的斜著,交錯相砌,網(wǎng)格相連,緊湊,牢固。窗戶小,窗欞以石條為骨架,開于高處,抬頭望見的便是天空。屋頂以灰或紅瓦覆蓋,每道瓦棱之間壓著一塊塊石頭,滿滿的,與瓦片并行排列,像是怕輕巧的瓦片一不留心就會飛掉。
皆因為強勁的海風。
漫步在海邊,晴空萬里,陽光灼熱,海風卻如秋風那般一陣陣地猛吹,仿佛要將熱騰騰的光照吹散似的,不得不將遮陽帽的扣子扣緊一點,或用手拉著帽檐??諘绲暮?,成了風場一般。就想秋冬季節(jié)的海風自是更為強烈,噓噓叫個不停,在門窗上方強勁地彈奏。海風的吹拂聲,就像石屋在不緊不慢地呼吸。
石墻,小而高的窗戶,瓦縫間的石頭,石屋就以固實的形態(tài)堅守在山坡上。勁疾的海風仿佛在它們面前會碰得軟弱起來,一碰而過,只是輕拂一般。
在島上,要不畏強風,就得像山頭一樣堅韌。
石屋,也見證了一種地理空間的逼仄,蘊藉了一種隨遇而安的無奈。
誰不想住在寬敞的平地上?誰不想住高樓大廈?然而,面對起伏的山頭,從對岸過來的漁民,只得相安無事地落戶。與海打交道的人,不能不生活在海邊。石屋,一種歷經(jīng)滄桑之后應(yīng)運而生的居住形式。
可是,現(xiàn)在,人去樓空,石屋寂然。下一代的人,只要能出去的,還是背棄了父輩的汪洋大海。海能給予的,除了鮮活的魚蝦,還有什么?藍藍的海水,空曠的海面,嶙峋的礁巖,那是詩人所面對的。島上狹小的空間,枯燥的生活,以及曾經(jīng)封閉的日子,怎能容納年輕奔放的心?一戶戶的出去,一家家的寡淡,留下來的,多為戀居的上了年歲的人。
據(jù)說,現(xiàn)今的馬祖有一萬多人,從事海洋漁業(yè)的只有一成,六成人在公務(wù)機關(guān)上班,或正式編制,或是被聘用的,另有兩成則為老年人和從事個私經(jīng)營的。
漁民的人數(shù)越來越少,空置的石屋越來越多。猶如漁民額頭上的一道道皺紋,粗獷地橫生在山坡上。
在北竿島的芹壁村,許多的石屋改作了民宿,還有咖啡屋、吃食店?!菟诘拇迓湟殉闪寺糜尉包c,與媽祖廟、天后宮一般,組成了馬祖文化的一部分,醒目地閃耀著黃白色的光澤。
我們拐進一家咖啡屋,六十多歲的女主人陪我們參觀。除了花崗石石塊筑成的墻壁,石屋里全用木頭木板來支撐和裝修,棟梁、橫梁、椽子、柱品,屋頂、地面,無不都是木頭木板,與石塊緊緊地黏合在一起。朝海的窗戶較高,平視見不到海,唯有一縷陽光斜斜地擠進來。后墻的窗相對較低,見到的卻是裸露的山坡。二樓一大間房子,有點塵埃,放著兩張大圓桌。女主人告訴我們,二樓原本做餐廳,可是生意不景氣,只得閑置。隨后,她望向窗外,目光里帶點空洞的神態(tài),讓我聯(lián)想到石屋般的空洞,弱弱地呼吸著。
南竿島津沙村的石屋另有一番風味。屋頂多為紅瓦,從山頂看過去,層層疊疊的艷紅一片,煞是燦然。繞了一周,許多人家大門緊鎖,有的墻上已爬滿青藤,一種敗落的景象在村落里分明地顯現(xiàn)。
村口是個小小的港灣,港灣邊上有停車場,有碉堡,也有幾攤貨攤。一把太陽傘下,一位五十多歲的婦人擺著石花。那是一種紅藻,學(xué)名海蘿,在我所生長的島上也稱作藥花,冷卻后成果凍狀。小時候,我們在夏日里常常喝上一杯,清涼止渴。于是,我們每人買了一杯,慢慢地品飲,滑潤爽口、稠而不膩的感覺輕漾在嘴里。
那婦人的話就多了起來。說現(xiàn)在游客少了,比以前少了好多。為什么不多來呢?她就叨念起過去幾年的好,我們只是邊飲邊微微地笑。
有人跡晃動,石屋就有一種氣息在游走,在回蕩。那展示屹立狀態(tài)的石屋,便不再只是冷硬、空寂。不過,僅靠游客來游覽,即便人頭攢動,還只是外在的。關(guān)上了門,也就阻礙了石屋的呼吸。
一陣海風吹來,我眺望對面的石屋,凝固的形態(tài),呆愣樣的,卻又分明在守望一般。我想,石屋,是需要人去多開開門的。
游走的坑道
到馬祖,就得看看坑道。
最早知道的馬祖坑道是“八八坑道”,那是一種白酒的名號。就想那白酒是在一條名為“八八坑道”里窖藏后,所罐裝的??拥览镪帥?、恒濕,想必是個窖藏高度白酒的好地方。心里便想見識一下“八八坑道”及其窖藏白酒的情景,可惜那天關(guān)著門,只看到坑道口標注的名號。汽車一晃而過,連酒香都未聞到。
實際見到的第一條坑道是在觀看巨神像的時候。巨神像是一尊高大端莊的媽祖像,在一座船形的平臺上高高矗立,為馬祖象征性的地標。到南竿島的游客,多會去瞻仰這座媽祖巨像。那條名為祈福的坑道便在巨神像的底下。
從四維村上去,得穿過那條坑道。坑道成“丫”形,有點狹窄,高兩米左右,水泥封刷著四壁。一盞盞散發(fā)著黃暈的燈泡掛在坑道頂上,將坑道若巨龍般點染出來。內(nèi)有幾處凹陷進去的地方,可放炸藥,或供士兵休息。這樣的坑道極其普通,或者說是相當?shù)湫偷目拥滥J?,與我所見過的坑道并無多大差別。
出了坑道,就是巨神像的腳邊。我不知道去往巨神像還有沒有其他的路。穿過坑道,即達巨神像腳下,難道是一種巧合?馬祖人就將那坑道取名為祈福。媽祖保佑,福至無比。將一條普通的坑道,賦予了信仰的含意。
真正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北竿島的坑道。
當導(dǎo)游帶我們?nèi)ビ斡[名為北海的坑道時,我曾想,坑道有什么可看的呢?祈??拥酪岩娺^,難道還有什么新的花樣?
或許已成為景點,就得有景點的樣子??拥廊肟谔幍男V場上,立了座士兵開鑿坑道的群雕,還豎著塊寫有“北??拥馈钡木薮笳毡?,背后鐫刻了挖掘坑道的記載文字。
坑道依然若毛坯狀,青褐的花崗巖如一塊塊緊韌的肌肉裸露在洞壁上。用手一摸,賊硬,清涼??拥篱L七百米,“井”字形交錯,直通海底,形成“地下碼頭”,十分雄偉。據(jù)介紹,當初調(diào)動了兩個師、一個工兵營、一個傾卸車道的士兵連,除爆破外,士兵們用一鎬一斧施工。煙霧彌漫中,士兵們戴著口罩,每十分鐘換班一次。最終,花了八百二十個任務(wù)天才完成。工程之艱巨可想而知。
我感覺幽暗游動的深長地底,仿佛透著一股神秘氣息,直至見到坑道內(nèi)的海水。分為兩頭出口的坑道,與海相連相通。幾艘小艇上的游客正來回其間,體驗坑道中海水的滋味。透過隱約可見的光線,我知道,坑道并不封閉,它的盡頭就是汪洋大海。這樣的坑道就更具沖擊力和震撼力。
開放的幾條坑道,像是揭開了山體中的幾縷面紗,讓人感嘆,也令人聯(lián)想。
晚飯時,同行的人拿出一瓶“八八坑道”酒。那是在景點處所購。
坑道里窖藏過的酒好嗆。從不喝白酒的我,為了品嘗一下坑道的味道,也不由拿起小盅,抿了一口。熱辣辣,直嗆進喉嚨,不由皺了一下眉,還是順著食道流淌下去,一股醇香漸漸地回漾上來,油然舒了口氣。我點點頭,說這酒還不錯。同行的便要我再喝,我搖搖頭,說,我不能沉醉在坑道之中。
編輯.劉亞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