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心
誰能計算出一個分子的行程呢?我們怎么能知道星體不是隕落的沙粒形成的呢?誰又能夠了解無限大和無限小的相反相成呢?在這永無窮盡的整體中,從太陽到蚜蟲,誰也不能藐視誰,即使飛鳥的爪子也系著無限世界的繩索……望遠鏡喪失效力之處,顯微鏡則開始起作用。哪一種視野最廣呢?選擇吧!
——維克多·雨果
從人開始
大自然的安排真是非常奇妙,我們?nèi)祟惖拇笮〗橛谔柡鸵粋€分子之間——太陽的直徑是1.392×109米,一個分子的直徑則大約是10-9米,人的大小正好是橫跨宏觀宇宙和微觀世界的中心點。
大自然在人這樣的尺度上達到最復(fù)雜的程度,并非出于偶然,我們尺度的大小在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我們變成昆蟲大小,生活中每件事幾乎都不同了,一個螞蟻般大小的人永遠寫不出書來,因為一臺螞蟻大小的打字機的鍵盤都會黏在一起,一本螞蟻大小的書也是如此,而且,螞蟻永遠也不能生一團火,因為最小的火焰也要比它的身體大。因此,人類正是有了這樣的大小,才有了進化的能力。
另一方面,如果我們長得太高大的話,我們就會變得很脆弱。只要被什么東西絆倒,可能就倒地不起。以成人和嬰兒為例,成人和嬰兒都摔倒時,成人倒地時的動能要比嬰兒倒地時大6倍。如果成人是現(xiàn)在的2倍大,他走路時就會像踩高蹺那么危險。
而最大的宇宙和最小的原子都在我們身上交相輝映:我們會受到一個小到百萬分之一米的病毒的侵害;小小的DNA雙螺旋分子居然包含了我們所有的遺傳密碼;同時,我們也在接受太陽的光輝,依賴它的能量。太陽系之外那廣大的宇宙對我們來說也并非多余,只有在一個足夠巨大的宇宙中才有可能產(chǎn)生擁有復(fù)雜智慧的生命。
這就是我們的大自然,世間萬物并不是隨意散布在自然界中的,它們的大小是大自然中各種力之間的一種平衡,它們的位置是由自然常數(shù)的固定值所確定的。從亞原子粒子的世界到無垠的宇宙,事物的排列有著出乎我們意料的秘密?,F(xiàn)在讓我們從人開始,以10的次方為階梯,向下追溯到最小的世界,向上追溯到最大的宇宙,去觀賞那意想不到的魔景吧!
100米(1米)? 日常生活
這個尺度是和人們?nèi)粘I钭蠲芮邢嚓P(guān)的尺度。米這個測量單位本身就和人的手臂長短相關(guān)。大部分成年人的身高都超過1.5米,不到2米,只有少數(shù)人的身高才會超過2米。我們常常能聽到,人們說某個東西“一人多高”,這正是用我們的身高來度量事物。
1米尺度的東西非常多,舉不勝舉。我們到商店去買褲子,褲子總在1米上下;我們使用的書桌、寫字臺,長度也總在1米上下。
101米(10米)? 最大的動物
當代活著的最大的動物是鯨魚,比較大的鯨魚長度一般都超過10米,最大的達到30米。但是沒有一種動物能達到100米的長度,即使是很久以前橫行一時的恐龍也不過幾十米而已。
102米(100 米)? 最高的植物
長壽的巨大紅杉一般高約80 米,最高的甚至可達100米,而且沒有任何一種單個的生物形式比參天大樹更高大了。100米的尺度可以說是地球上生物體大小的極限。
103米(1千米)? 一個社區(qū)
在1千米見方的城市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典型的社區(qū):居民樓、商店、公園、小學(xué)、馬路……
此外,絕大多數(shù)小行星直徑都在1 千米以下。
104米(10千米)最高的山峰
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無法超越1萬米(10千米)。因為山越高也就越重,山的基部承受的壓力也就越大。對于地球這顆行星的引力來說,如果山超過1萬米的高度,它就會坍塌,陷入地殼中,所以地球上的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只有8848米。
中子星的直徑一般只有10千米左右。質(zhì)量在太陽1.4~3倍之間的恒星,其演化的結(jié)局就是中子星。
105米(100千米)? 特大型城市
一個特大型城市方圓可達上百千米。
106米(1000 千米)? 中等國家
一個中等國家的邊長大約有1000千米,但像中國這樣的大國,其南北或東西的距離都長達數(shù)千千米,而像文萊、盧森堡這樣的小國方圓不過數(shù)百千米。
此外,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直徑有1000千米,月球的直徑則近3500千米。
107米(1萬千米)? 地球整體
地球的直徑大約是1.27萬千米,周長大約是4萬千米。在一個邊長為1萬千米的正方形里我們可以看清地球全貌。這是一顆藍色行星,有著藍色的天空和海洋,還有白色的云彩和褐色的陸地。
白矮星的大小和地球差不多。質(zhì)量是太陽質(zhì)量1.4 倍以下的恒星,其最后的結(jié)局就是白矮星。
108米(10萬千米)? 最大的行星
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它比地球大1300多倍,其直徑有14萬多千米。木星沒有固體表面,是一個氣態(tài)行星,因此,有人說它是一顆失敗的恒星。
109米(100萬千米)? 地月系統(tǒng)
在這個尺度下,月亮繞地球旋轉(zhuǎn)的軌道充滿了整個畫面。月球距離地球約38.4萬千米,是離我們最近的天體。月光幾乎使大部分星光黯然失色,由月亮引起的錢塘江大潮以及海邊每天出現(xiàn)的潮漲潮落,都說明了它是多么接近地球。
此外,太陽的直徑約139萬千米,一個太陽比整個地月系統(tǒng)還要大。
1010米(1000萬千米)? 土星和木星的衛(wèi)星
除地球外,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太陽系行星都有衛(wèi)星。其中,木星和土星的衛(wèi)星家族最為龐大,土星有近30顆衛(wèi)星,而木星衛(wèi)星達到了驚人的79顆!離土星最遠的衛(wèi)星是土衛(wèi)九,遠達1300萬千米。
1011米(1億千米)? 日地系統(tǒng)
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495×1011米,這樣的距離不遠不近,是地球生命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
1012米(10億千米)? 超巨星
超巨星的直徑長達十幾億千米,比太陽到火星的距離還要遠。超巨星是宇宙中最大最亮的恒星,其質(zhì)量可以高達太陽的20倍。
1013米(100 億千米)? 太陽系
冥王星距離太陽近60億千米,因此,在100億千米這個尺度下,可以看到太陽系全景。
太陽系的成員包括太陽和八大行星、已證實的幾十顆天然衛(wèi)星、已正式編號的3000 多顆小行星、為數(shù)眾多的彗星、流星體以及散布行星際空間的稀薄氣體和塵埃等物質(zhì)。
1014米(1000億千米)? 柯伊伯帶
離太陽約1000億千米的地方存在著一個彗星倉庫,名叫“柯伊伯帶”??乱敛畮Э赡芎猩蟽|顆彗星。
1015米(1萬億千米)? 太陽系的邊疆
在離太陽1萬億千米的地方,即使沒有了繞著太陽旋轉(zhuǎn)的行星,太陽的引力仍能發(fā)揮微弱的作用,這里是太陽系遙遠的邊疆。
1016米(10萬億千米或約1光年)? 奧爾特云
奧爾特云被認為是彗星的起源地,有學(xué)者推測,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碎片在這里聚集成了彗星。奧爾特云中的物質(zhì)總量大約只有地球質(zhì)量的幾倍,但卻含有幾千億顆彗星,柯伊伯帶的彗星就來自這里。
1017米(約10光年)? 銀河星團(疏散星團)
雖然大多數(shù)恒星在空間中是隨機分布的,但有一些卻顯示為“群居的亮點”。由10顆以上的恒星組成的、彼此具有物理聯(lián)系的恒星集體稱為星團,星團可分為銀河星團(又名“疏散星團”)和球狀星團。銀河星團大多位于銀道面附近,其直徑一般不到幾十光年,所含的恒星數(shù)從10顆以上到幾百顆不等,銀河星團里的恒星大都是分布在銀河系旋臂上的年輕、熾熱的星,它們常常含有恒星從其中形成的原始星云的痕跡。
1018米(約100光年)? 球狀星團
球狀星團與銀河星團的區(qū)別不僅在形狀和大小上,它們在銀河系中的分布情形也不一樣。球狀星團由于它們的形狀是球形或接近于球形而得名,其所含恒星數(shù)可多達10萬顆以上。星團內(nèi)恒星平均密度要比太陽附近恒星的密度大50倍左右,而且越往中心密集度越高,中心的恒星密度要比太陽附近恒星的密度大1000倍。球狀星團的直徑從幾十到幾百光年不等,它們是在銀河系誕生初期形成的天體,由最古老的恒星組成,一般年齡在120億歲以上。
1019米(約1000光年)? 矮星系
矮星系是圍繞銀河系運動的伴星系,一般只含有幾百萬顆恒星。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10個矮星系在圍繞銀河系運動,如同一群衛(wèi)星圍繞一個大行星運動。因此,這些矮星系是受銀河系萬有引力控制的銀河王國的屬地。
1020米(約1萬光年)? 太陽在銀河系中
我們的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恒星,它位于銀河系的旋臂上,離銀河中心大約2.7萬光年。太陽以每秒250千米的速度繞銀河中心運動,其運行一周需要2.25億年(即一個宇宙年)。
1021米(約10萬光年)? 銀河系
中心區(qū)域的引力把數(shù)千億顆恒星相互束縛在一起,形成了星系,我們的銀河系就是這樣一個星系。銀河系大約有2000億顆恒星,與一座倉庫中塞滿的稻米粒數(shù)相等。銀河系雖然星星眾多,但95%是又暗又冷的紅矮星、橙矮星和白矮星。
即便銀河系是這樣的龐大,但在廣袤的宇宙中,它仍然是微不足道的。
1022米(約100萬光年)? 本星系群
我們的銀河系隸屬于本星系群,本星系群是一個小星系團,它僅含大約40個成員,其中大部分是矮星系(只含有幾百萬顆恒星的小星系),但也有巨型的仙女座星系。
1023米(約1000萬光年)? 星系團
在這樣的尺度下,我們可以看見一個完整的星系團。星系團是許多星系在引力作用下聚集而成的大大小小的不同集團。離我們最近的大星系團是室女座星系團,這是一個包含至少2500個星系的巨大集合。
星系團中的各星系并不總是相安無事的,星系和星系還會發(fā)生碰撞。星系的碰撞并不像我們?nèi)粘I钪兴吹降呐鲎铂F(xiàn)象那樣猛烈,而是延續(xù)很長時間,長久得可以和地球上久遠的地質(zhì)年代相比擬。
1024米(約1億光年)? 超星系團
超星系團由星系團聚集成群而形成。我們所在的超星系團叫本超星系團,本超星系團是包含數(shù)千星系的雪茄形巨大集團。本超星系團以外是其他超星系團,它們中的許多以其成員出現(xiàn)的星座命名,如2.5億光年以外的雙魚—英仙座超星系團和5億光年以外的武仙座超星系團。
超星系團在空間排列成串,恰似一縷縷不盡的蛛絲。
1025米(約10億光年)? 像塵埃似的星系
如果我們有一張長寬標度大約各為10億光年的天文照片,我們就可以看到在黑暗背景上分布著數(shù)以百計、大小不一的小亮點,類似于我們在陽光下看到的漂浮在空氣中的微小塵埃,這些毫不引人注意的小亮點都是一些龐然大物:星系、星系群、星系團、超星系團……
那些離我們數(shù)十億光年之外的星系非常古老。因為從遙遠星系發(fā)出的光到達我們的地球,要走幾十億年,因此,我們今天看到的這些天體,還是幾十億年前的舊模樣。很久很久以前,當光線離開這些天體時,地球上的生命還處于原始的細菌狀態(tài)呢!
1026米以上(約100億光年以上)? 不斷膨脹的宇宙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有限的宇宙,它產(chǎn)生于約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此后就不斷膨脹,直至今日仍在膨脹中。宇宙的形狀和大小仍是科學(xué)界的難題。
10-1米(1分米)? 手掌
伸開你的手,從手腕到中指指根大約就是0.1米。在自然界中像手掌大小的物體有很多,既有各具特色的人工制品,也有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通常,水杯的高矮、錢包的大小、鋼筆的長短等都在0.1米左右;盛開的花朵、池塘中的青蛙、活蹦亂跳的蝦等也都在0.1米左右。
10-2米(1厘米)? 小昆蟲
很多小昆蟲只有1厘米大小,比如螞蟻、小甲蟲、小蜜蜂等。
10-3米(1毫米)? 視覺的極限
人眼看1毫米的事物已經(jīng)很費力了,虱子大約就在1毫米上下。
10-4米(1絲米)? 顯微鏡下
把0.1 毫米見方的畫面放大到書本那么大,未曾預(yù)料到的細節(jié)出現(xiàn)了:我們看似光滑的皮膚上滿是刻痕、皺紋和大塊的穢物,順著眼睫毛泌出的油水如同污泥,還有許許多多奇形怪狀的生物隱藏在我們的絨毛上,我們簡直不能使自己適應(yīng)這種新情況。
再深入下去,我們會進入一個內(nèi)部世界,對于我們來說就像遙遠的恒星世界那樣不熟悉。這個世界里充滿著各種各樣不知名的微生物。它們能在各種惡劣環(huán)境下生活,代表著地球生命潛能的極限。
10-5米(1忽米)? 細胞
大多數(shù)細胞的直徑在幾微米至幾十微米之間。當然也有些細胞比較大,比如雞的卵細胞(雞蛋)的直徑有35毫米(約等于3500忽米),鴕鳥的卵細胞(鴕鳥蛋)的直徑可達75毫米(7500忽米)。
細胞是所有生物體(病毒除外)結(jié)構(gòu)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每一個細胞都包含全套遺傳信息,能獨立生存,表現(xiàn)出各種生命特征。
10-6米(1微米)? 細胞核
細胞核是由核膜、核仁和染色體幾部分組成的。細胞核的功能主要是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其中的染色體組就包含著該物種的遺傳信息,并能進行自我復(fù)制,因此可以世代相傳,保持物種的連續(xù)性。
10-7米(100納米)? 病毒
病毒是能引發(fā)疾病的病原體,它是介于生物與非生物之間的東西。病毒沒有細胞結(jié)構(gòu),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zhì)組成。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它帶有病毒的遺傳信息,在病毒的繁殖、變異等方面起主要作用。
大多數(shù)病毒都小于150納米,最大的痘病毒也不過300納米,口蹄疫病毒是最小的,只有20納米。
10-8米(10納米)? DNA、RNA和蛋白質(zhì)
這三者都是構(gòu)成細胞的有機大分子,它們之間既相互聯(lián)系又各有不同的結(jié)構(gòu)和功能。DNA是脫氧核糖核酸英文名稱的縮寫,它與英文縮寫為RNA的核糖核酸一起,是控制生物性狀遺傳的主要物質(zhì)。DNA是遺傳物質(zhì),決定著后代的生物性質(zhì);RNA則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它把DNA上的遺傳信息帶到細胞質(zhì)的核糖體上,作為蛋白質(zhì)的合成模板,指導(dǎo)著蛋白質(zhì)的合成,可以說,它是DNA和蛋白質(zhì)之間的信使。蛋白質(zhì)是由許多氨基酸聚合而成的大分子,生物體的所有性狀最終都是通過蛋白質(zhì)來體現(xiàn)的,因此它在生命活動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
10-9米(1納米)? 分子
分子是物質(zhì)中能夠獨立存在并保持本物質(zhì)一切化學(xué)性質(zhì)的最小微粒,由原子組成。大多數(shù)分子含有不同的原子(如水分子H2O),也有少數(shù)簡單的分子由完全相同的原子組成(如氫分子H2)。
10-10米(1埃)? 原子
原子由一個小小的帶正電的原子核和周圍一群帶負電的電子組成,原子的總電荷等于零。原子的模型就像縮小了的太陽系。
從比例上來說,原子核和電子之間的空間非常廣闊,如果把原子放大到一個球場那么大,電子就像大廳中的一顆沙粒。但電子圍繞原子核的運動并沒有確定的軌道,而是遵循著概率原則。
10-11~10-13米(10微微米~100飛米)? 原子內(nèi)部
在原子內(nèi)部,運動著的電子云幾乎占滿了整個原子的空間。
在原子外層運動的電子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靠近原子核的內(nèi)層電子則迥然不同,它們處于明顯的孤立狀態(tài),只對內(nèi)部原子核有反響,而外部作用很難影響它們,不管是火焰、沖擊波還是化學(xué)攻擊等都不能影響它們。
10-14米(10飛米)? 原子核
原子核由質(zhì)子和中子組成,原子核帶正電荷,與圍繞著它旋轉(zhuǎn)的帶負電荷的電子互相吸引,它緊緊束縛住電子,使原子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原子核又重又小,每個原子的重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相形之下,電子的質(zhì)量顯得微不足道。
10-15米(1飛米)? 質(zhì)子和中子
20世紀前50年,人們一直把質(zhì)子和中子當作基本粒子,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它們都有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由夸克構(gòu)成。質(zhì)子由2個上夸克、1個下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上夸克、2個下夸克組成。質(zhì)子帶有正電荷,中子不帶電荷,比質(zhì)子質(zhì)量稍大。它們都比電子的質(zhì)量大近2000倍。
10-18米(1阿米)~10-19米? 基本粒子家族
這是物質(zhì)結(jié)構(gòu)的最基本層次,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有數(shù)百種,它們被分為三大類:夸克、輕子和媒介粒子。作為基本粒子,它們不能分裂也不能通過內(nèi)部的重新排列變成其他的東西。沒有直接實驗數(shù)據(jù)能表明它們的大小,但間接證據(jù)表明,它們均小于10-18米,必須要有目前人類還無法達到的極高的能量,才能分辨如此小的時空結(jié)構(gòu)。
夸克是不自由的,并不能單獨存在,它們都被禁閉在質(zhì)子和中子這樣的強子中;輕子包括電子、中微子等6種成員;媒介粒子則包括光子等,是在其他粒子間傳播相互作用力的粒子。
10-20~10-34米? 物理大沙漠
其間的物理事件我們了解甚少。
10-35米? 普朗克長度
這個尺度相當于一個質(zhì)子大小的1020分之一,在三維空間中,沒有比這更小的尺度了,這是空間的起點。在這尺度以下,經(jīng)典的時空概念開始失效,空間是卷曲的十維或十一維,最基本的粒子都被分解成一根根振動的弦。這是我們無從了解的世界,也是理論物理學(xué)家正在紛紛猜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