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我的老家位于中部省份的一個小縣城,境內以湖泊和丘陵為主,人多地少,交通不便,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級“貧困縣”。也許是受夠了農村的貧困,在我讀書的時候,不少同學皆以離開這個窮困、偏僻的家鄉(xiāng)為志向。
上大學以后我很少回老家,一年大概只有春節(jié)的時候會回去一次。但是每次回去都有頗多感慨,其中最主要的莫過于感慨家鄉(xiāng)的變化之大。眼看著這幾年,村里凹凸、泥濘的土路都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兩旁的小瓦房也都變成了小別墅一樣的新樓房;村里由以前幾乎沒有網絡到現在能有幾十兆的光纖寬帶入戶;從只能用郵政包裹寄快遞,到如今包括京東物流等各色快遞都進村。如今村里人的生活越來越便利,村鎮(zhèn)也越來越城鎮(zhèn)化。這一年年的變化真叫人感慨。2019年春節(jié)返鄉(xiāng),我又看到了新的變化。
精準扶貧貼滿墻
在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車子即將進入老家縣界的時候,同行的高中同學給我打了預防針。他告訴我,幾個月前他回鄉(xiāng)辦事的時候看到縣里到處貼滿了“精準扶貧”“脫貧攻堅”的宣傳標語,要全力保證到2020年之前完成摘掉“貧困縣”帽子的政治任務。
2017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2018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規(guī)劃(2018—2022年)》和《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再次強調確保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qū)域性整體貧困。明確將脫貧攻堅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并提出強化脫貧攻堅責任管理和業(yè)績考核問題。
車子進入縣城之后,大街上果然到處都貼著“精準扶貧”之類的標語??磥碇醒氲恼叽_實是傳達到了地方,地方也非常重視這一工作。
“貧困縣”三個字,說起來不好聽,實際上卻實惠多多。因為一旦被認定為“貧困縣”,那么在財政補貼、政策傾斜、資源注入等許多方面,都能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因此在過去幾十年便出現了,“貧困縣”不愿脫貧,反而都在爭著當“貧困縣”的現象。由于這一奇怪的現象,我國的貧困縣數量從1986年的258個,到2016年高峰時曾達到832個。也就是說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國的貧困縣越發(fā)展越多。
但是隨著2017年黨的十九大上明確提出到2020年所有貧困縣全部摘帽的目標之后,“貧困縣”這一標簽也將要逐漸隨之塵封進歷史的故紙堆。躺在“貧困縣”的帽子上吃大鍋飯的情況也將消失。
車子穿過縣城向村鎮(zhèn)駛去,一路上已經很難看到小時候的那種小瓦房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獨門獨戶的新樓房。同學告訴我,他們村不少的老房子都拆了,說是政府幫扶貧困戶,出錢幫助他們修房子。
回家后聽村里人說,不少常年外出務工人家年久失修的房子都被村里統一拆除了,不僅不收錢,還給補貼。另外村里還準備集中劃出一片地來給他們做宅基地。這對于困難戶來說無疑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免費幫助他們拆了危舊的老房子,還給他們補貼和宅基地。要知道自古對于農村人來說,最重要的財產莫過于土地,而土地又分為宅基地和耕地。以往農村鄰人之間鬧矛盾也往往是因為這兩樣?,F在村里統一給宅基地建房子,豈不是好事。
而且,現在農村的宅基地可不便宜,以我老家的鄉(xiāng)鎮(zhèn)為例,凡是沿鄉(xiāng)鎮(zhèn)公路兩旁,一間宅基地就要賣到十萬元左右。這可能是不少農民工幾年的儲蓄。
改造農村危房也是2018年印發(fā)的《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其中明確提出要“建立危房臺賬并實施精準管理,改造一戶、銷檔一戶,確保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并且提出要兜底解決特殊貧困群體基本住房安全問題。同時要落實各級補助資金,完善分類分級補助標準。加強補助資金使用管理和監(jiān)督檢查,支付給農戶的資金要及時足額直接撥付到戶。建立完善危房改造信息公示制度。
政策是好政策,但美中不足的是,村里人對于如何享受這樣的好政策心里是一本糊涂賬。一來村中青壯年常年外出打工,對于這些信息的獲取非常滯后。而村里留守的老人和兒童,對于這些政策又“理不清”,所以危房改造的評定標準是什么,如何獲得改造資格?實際上沒有幾個人弄得清。
縣政府網站公示的《2018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后簡稱《方案》)顯示,危房改造基本原則之一是“農戶自愿”,“危房改造申請、改造方式的選擇均由農戶自主決定”。也就是說這個需要農戶自己申請鑒定自己的房子是否達到危房改造的標準。但是顯然,常年在外務工的農民工大多數都不知道這一信息,更不要談主動申請了。
《方案》還顯示,危房改造的建設時限為:4月底前摸底排查危房改造需求,5月初確定規(guī)劃方案,6月下達指標并開工建設,8月上旬完成改造,中旬驗收,下旬發(fā)放補助。顯然,如果農戶在4月之前未能獲得信息并及時申報,恐怕就很難享受這一政策了。另外根據網站信息,這份《2018年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公布的日期是2019年1月下旬。
這樣的好政策沒有能很好的宣傳到位,讓每一戶農民都能知曉,讓人感到遺憾。
廁所革命進村莊
雖說農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小樓房,但是由于農村缺少規(guī)劃,沒有下水道,所以農村廁所仍然以旱廁為主。然而室外旱廁由于年久失修,往往臭氣熏天,一到雨季更是無法使用。上廁所在農村依然是個不大不小的難題,缺少廁所也一直以來都是影響農村人居環(huán)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另外,排泄物還會污染食物和水源,引發(fā)腸道疾病。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全球每年因此染病喪生的未滿5歲兒童達150萬。
中國從很早就開始關注廁所問題。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專門就廁所革命和文明旅游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從小處著眼,從實處著手,不斷提升旅游品質。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旅游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成果總結會上,對“廁所革命”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將“廁所革命”逐步從景區(qū)擴展到全域、從城市擴展到農村、從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
2018年中央農辦、農業(yè)農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等8部門聯合發(fā)布《關于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農村改廁工作,提升農村人居環(huán)境建設水平,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專項行動。
這一股“廁所革命”的風潮也吹到了我的老家,村里不少人家在政府的幫助下建了新的旱廁。與預期不太一樣的是,村里僅給農戶家安裝一個化糞池,如果要把它變成廁所,農戶需要自己出錢砌墻搭棚,否則化糞池就只是一個露天的蹲坑。
不過即使是這樣,不少農戶對于如何享受到這一政策也不甚清楚。有人說建一個化糞池完全免費,也有人說需要一定的費用;有人說有“指標”限額,有人說沒有;有人說政策已經沒有了,也有人說還在持續(xù)。
對于那些一年到頭都在外務工,沒人在家張羅的人來說,這樣的政策該如何惠及他們?好的政策不能毀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實上。
產業(yè)升級讓人喜
我們縣域內地貌以湖泊、丘陵為主,長期以來都是以漁業(yè)和棉花種植為主要經濟產業(yè),工業(yè)和服務業(yè)占比較小。但是近些年來,慢慢的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沿湖、沿江平原地帶一望無際的棉花田早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種特色種植園,如葡萄園、草莓園、果園。
除了特色農業(yè)蓬勃發(fā)展,服務業(yè)也開始興起,旅游經濟露出了苗頭。圍繞葡萄園、草莓園發(fā)展起來的采摘農家樂、親子游,圍繞湖泊水域發(fā)展起來的垂釣、燒烤農家樂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春節(jié)期間返鄉(xiāng)的人們也樂于到這些農家樂去休閑消費。這些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不僅增加了農戶的收入,而且提供了就業(yè)崗位,為不少返鄉(xiāng)農民工提供了就業(yè)機會。對于農民而言,這樣的產業(yè)升級足可欣喜。
除了第三產業(yè),政府在農村地區(qū)也規(guī)劃建設了各種產業(yè)園,利用廉價勞動力和土地、稅收等優(yōu)惠政策吸引了不少高新技術產業(yè)的聚集。為農民工就近就業(yè)提供了機會。這些產業(yè)升級使區(qū)域經濟結構發(fā)生了質的改變。
雖然老家農村的發(fā)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讓人欣慰的是它一直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前進,而且由于基礎薄弱,增長的潛力還很大。
從近些年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來看,農村地區(qū)的人均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開始持續(xù)追趕城市。隨著我國發(fā)達地區(qū)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的開發(fā)將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成為保證我國經濟平穩(wěn)持續(xù)健康增長的重要減震器。
從這樣一個縣域經濟發(fā)展的變遷過程中,也可以看到中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要做可做的事情依然很多,經濟發(fā)展的前景依然廣闊,經濟韌性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