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 小麥作為一種農作物在我國河南地區(qū)有著廣泛種植空間,在小米種植過程中,應對加強對關鍵生產技術推廣,從而保證小米種植作業(yè)的順利進行,提高小麥產量。
關鍵詞 小麥;生產技術;越區(qū)種植;抗病性
河南省許多地區(qū)都種植小麥,這主要受河南省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影響,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小麥產量,提升種植戶的經濟收益,要加強對小麥關鍵生產技術推廣應用的分析。
1 小麥技術推廣與應用現(xiàn)狀
1.1小麥品種利用問題
1.1.1 小麥品種雜亂
河南省種植小麥品種超過了100種,雖然在進行小麥種植時,對于小米品種不應當過于單一,但是從河南省小麥種植情況來看,個別區(qū)域小麥品種種植種類較多,這種種植方式,不利于保證區(qū)域主導品種穩(wěn)定性。此外,一些群眾會自留小麥品種,生產規(guī)模小,難以確保小麥種種子純凈度,在進行小麥種植時,未對種子進行精選,在種植的種子中經常會存在癟粒、病例種子,這加大了后期管理難度。
1.1.2 存在越區(qū)種植現(xiàn)象
個別農戶在進行小麥種植過程中,會存在“求新、求奇、求異”心理,在小麥種植時經常會存在越區(qū)種植品種現(xiàn)象,經常會由于播期不合理,導致弱苗、旺長苗、凍害等問題,這會引起減產,同時,農戶在進行小麥種植時,選擇了未經過評審的品種,或者一味種植老品種,這都會造成小麥減產[1]。
1.1.3 綜合性抗病小麥品種少
生產上大面積采用小麥品種綜合抗病性相對較好的品種較差,因此,病害重發(fā)年份,還會出現(xiàn)較大安全隱患,這會使小麥品質和產量都遭受到嚴重影響。
1.2 農戶關鍵技術
從現(xiàn)階段河南省小麥種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麥生產推廣關鍵技術達到了20項,各項技術要求與內容都是應變的、靈活的,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對注重各項技術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結合,并且要具有針對性,和因地制宜原則[2]。小麥生產過程中,采用的各項技術都具有劣質性和優(yōu)越性,并且,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技術不配套、操作錯誤,各項要點無法落實、區(qū)域布置不合理等多項問題,浙西問題的存在,一項好技術也會變成壞技術。例如,小麥耕作技術中心,常見的耕作技術有旋耕、少免耕、深耕各項技術利弊各不相同,因此,對于不同的耕作技術,應對在適宜區(qū)域進行推廣,對配套相應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可以能夠起到提高小麥產量作用。
2 應對小麥生產技術推廣的合理措施
2.1 解決區(qū)域性差異措施
中低產田中的農業(yè)基礎設施十分薄弱,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適當對中低產田進行改造,對排灌和配套設施進行適當改造,對農田中采用的基礎設施進行適當完善,中低產田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在實際生產期間,應對選擇具有良好抗病蟲害的小麥品種,從而使自然災害導致的小麥減產問題能夠降到最低,同時,還要提高工業(yè)機械裝備的應用。
2.2 擴大技術推廣隊伍
小麥技術推廣基層服務隊伍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壯大,推廣體系完善,多元化推廣體系應加強不同方法與農戶進行交流,在小麥種植過程中,不同農戶對技術需求也會存在一定差別,為了使種植戶對于多樣性技術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要加強對各項技術的推廣,同時,也可以使農戶能夠積極參與到推廣規(guī)劃和管理中,從而使農業(yè)技術推廣服務提供和獲取效率都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3]。小麥生產技術推廣隊伍在實際作業(yè)期間,應以不同用戶需求作為動力,要明確農戶在技術需求中主導地位,從小麥種植農戶角度出發(fā),提供良好技術服務。
2.3 解決技術需求措施
對小麥種植不同用戶和大戶,獲取主體需求都是政府農技人員,在農業(yè)技術推廣過程中政府是該項工作進行中的主體,在現(xiàn)有條件下,無法使所有農戶需求都得到滿足,而農戶對于大眾媒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需求比例相對來說比較低,因此,要適當加強兩者對農戶服務。從技術指導方面對問題進行分析,無論是何種類型農戶,其在小麥種植時,都更加傾向時效性、直觀指導方式,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難以實現(xiàn)對所有農戶面對面指導,在此背景下,要加強對智能手機APP宣傳,讓農戶能夠合理應用智能手機,從而通過智能手機,快速獲取先進的小麥生產技術。
在小麥種植生產過程中,應對加強對普通農戶對信息化、安全生產、收獲、存儲、經營管理等各項技術的了解;為了使所有種植農戶對技術需求得到滿足,推廣隊伍要對小麥生產技術進行詳細分析基礎上,綜合高效高產,降低成本技術,實現(xiàn)對高效生產技術,方便小麥生產。
普通小麥種植用戶對病蟲害防治和品種選擇需求較大,而種糧大戶則對節(jié)水灌溉和農藝農機結合技術需求較大,不同規(guī)模小麥種植用戶需對技術需求差異十分明顯,因此,對于技術推廣要分層次進行,針對不同規(guī)模小麥種植用戶,推廣具有針對性的技術,滿足農戶需求,使農業(yè)技術推廣作用能夠得到體現(xiàn)。
2.4 技術應用推廣
對于自留品種和品種雜亂引起的小麥品種退化問題,應對提高對小麥自留品種生產和管理工作的種植,對于種植的新小麥品種,要對其抗性進行適當鑒定,構建一套合理預防體系,在病蟲害發(fā)生較為嚴重區(qū)域,應對針對該地區(qū)的具體情況,種植針對性的抗病害小麥品種[4]。通過對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的主導地位進行應用,進行小麥規(guī)模性種植,在該過程中,要不斷對新型小麥品種進行推廣,同時,在該過程中要形成銷售網絡,為小麥銷售提供便利條件。農戶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經常會在不對種子進行處理就進行播種,針對這一現(xiàn)象,要制定一個合理規(guī)章制度,對小麥播種時間進行明確,做好后續(xù)管理工作,確保小麥播種作業(yè)順利進行。
3 結束語
在河南省小麥關鍵生產技術推廣過程中,要針對河南省小麥種植技術的實際情況進行科學分析,采取合理措施進行推廣,從而促進河南省小麥種植行業(yè)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小月.探究小麥種植中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徑[J].農民致富之友,2019(02):16.
[2]高佳佳,趙芝俊.我國小麥生產的技術進步率測算與分析——基于隨機前沿分析方法[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2018,23(03):149-157.
[3]王玉崗.河南省優(yōu)質小麥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河南農業(yè),2017(34):48-49.
[4]賈靜娜.發(fā)揮優(yōu)勢 全力推進弱筋小麥產業(yè)化經營[J].河南農業(yè),2016(2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