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采怡
摘要:詩歌是意象的載體。從意象的角度研究詩歌的成功,毫無疑問會一針見血。徐志摩和泰戈爾都是近代文人中的重要人物,他們的詩歌不僅結(jié)合了古今中外的文學(xué)精華,有著極高的美學(xué)價值,在世界文壇中有著極為廣泛的影響力,而研究解讀他們的詩歌意象,不但賞析了詩文之美,更是推動了對中外文化異同和美學(xué)價值的研究。
關(guān)鍵詞:徐志摩? ?泰戈爾? ?詩歌意象? ?文化? ?美學(xué)
古人說:不讀詩,不足以知春秋歷史;不讀詩,不足以品文化精粹;不讀詩,不足以感天地草木之靈。正所謂“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币庀髿v來都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留下的名篇佳句中的璀璨明珠。作為人們?nèi)谇檠灾镜拿浇?,它們在文化的海洋中煥發(fā)著獨特的生命力。品析詩歌中的意象,我們能夠感受自然與人情絲絲入扣的關(guān)聯(lián)性,體味文化在表達(dá)感情時不可或缺的存在感,有效了解中外詩歌中意象的精神意蘊和社會影響。本文從徐志摩和泰戈爾的代表作入手,淺析常見意象,解讀其中蘊藏的詩文之美和文化異同。
一、意象之美
謝天振(1999)指出:“在各個民族的漫長歷史歲月里,意象不斷出現(xiàn)在人們的語言里,出現(xiàn)在一代又一代的文藝作品里,它們慢慢形成一種文化符號,具有了相對固定的獨特的文化含義?!盵1]在研究中外意象的過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或是表達(dá)偏好的不同,人們在內(nèi)容的代入中趨向片面、單一、誤解,常常進(jìn)行隨意地“不對等轉(zhuǎn)換”。因此,意象的內(nèi)涵局限在極小、流失在極大。
泰戈爾是印度文豪,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亞洲人,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新月派就是深受泰戈爾《新月集》的影響而創(chuàng)立。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結(jié)合泰戈爾的《飛鳥集》與徐志摩詩集,這些詩篇中有著大量美好的意象,為我們構(gòu)建了純美、迷人的詩歌世界。
在詩歌的美學(xué)價值追求上,泰戈爾和徐志摩詩在意象的選擇上有異曲同工之妙。泰戈爾有著他獨特的三美:“智慧美”、“女性美”、“自然美”;而徐志摩作為“新月派”創(chuàng)始人,則更追求同派人聞一多提出的新月三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一)相同點
“新月”作為一個跨越時空的紐帶,尤其使得二者在“自然美”和“繪畫美”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1.自然美
在泰戈爾《飛鳥集》的詩篇中,追求自然美的意象比比皆是。
“The birth and death of the leaves are the rapid whirls of the eddy.Whose wider circles move slowly among stars.”[2](葉的出生與死亡就是旋風(fēng)的急速旋轉(zhuǎn)的圈弧,它們更遼闊的旋弧是那繁星在空中徐徐的軌跡運轉(zhuǎn)。)由綠葉的生命延展聯(lián)想到宇宙的興衰,選取身邊“綠葉”這種可望又可及的小物,聯(lián)系到“繁星”這種可望而不可及的大物,由小見大,用詞有色,極富視覺的直觀形象。
“The mist, like love, plays upon the heart of the hills and bring out surprises of beauty.”[3](霧,有如愛情一般,它們在山巒的心尖上嬉戲,帶來種種驚喜的變幻之美。)選取“霧”的意象來貼合“愛情”的主題,形象鮮明,美麗動人。
同樣的,在意象的選擇和美學(xué)價值的追求上,徐志摩的詩歌也極具“自然美”,在詩歌《再別康橋》、《我不知道風(fēng)是在哪一個方向吹》、《我等候你》、《月下待杜鵑不來》等名篇中表達(dá)得淋漓盡致。
“看一回凝靜的橋影,數(shù)一數(shù)螺鈿的波紋,我倚暖了石欄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4]“橋影”、“螺紋”、“涼透了的青苔”等都是常見意象,但是描述角度不同,既有觸覺又有視覺,更加給人如身至其中、“待杜鵑不來”獨特的辛酸。
2.繪畫美
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時,泰戈爾和徐志摩的詩歌通過大量的意象在美學(xué)上體現(xiàn)了“繪畫美”。
“The mist is like the earth's desire. It hides the sun for whom she cries.”[5](濃濃的霧就如同大地的渴望。它藏匿著日光,而日光原本就是她所呼喚著的。)用“渴望”、“藏”巧妙聯(lián)系了“濃霧”、“大地”、“日光”這幾個意象的畫面,描繪出了自然之美,詩中有畫,引起了讀者對身臨其境之美的贊嘆。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盵6]在中國獨有的古典文化中,“柳”諧音為“留”,依依惜別之意借典故躍然紙上,“波光艷影”與“蕩漾”呼應(yīng),牽掛思念之心切切可感?!敖鹆焙汀安ü狻苯幌噍x映,一副美圖印入腦海。
以上節(jié)選詩歌中的意象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在意象的選擇上,泰戈爾和徐志摩都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選擇了綠葉、柳樹、青苔、霧靄、日光等常見意象,綜合運用比喻、象征等方式多角度描繪來營造“畫面感”,自然美和繪畫美相輔相成,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
(二)不同點
泰戈爾筆下生動靈氣的“自然美”是一位偉大的印度文學(xué)巨匠對于生活中的物與情獨到的觀察理解和代入。作為新月人,在民國這個文化不斷被戰(zhàn)火與殖民進(jìn)行交流和碰撞的時期,中國詩人徐志摩選擇了更加有約束性的情感表達(dá)。兩行一韻、兩行換韻等形式既有著中國風(fēng)的、對于押韻的文化認(rèn)同感,又有對于西方常用的“英雄偶韻體”的借鑒學(xué)習(xí)?!靶略屡伞庇直环Q為“新格律派”,新月派詩人們主張“理智節(jié)制情感”的美學(xué)原則與詩的形式格律化。這些由于不同時代背景和不同文化奠基而產(chǎn)生的不同主張,在意象的選取上,泰戈爾與徐志摩二者有著更加帶有自身氣質(zhì)的選擇傾向性。
1.泰戈爾常用意象
綜合分析《飛鳥集》所采用的意象。
從收集到的數(shù)據(jù)來看,在多而繁雜的其他常用詞意象中,最常用的五項按照使用率由高到低的順序排列是花(flower; rose; jasmine;28次);海(sea;20次);黃昏(dusk; evening sky;twilight≥太陽sun=18次);雨(rain;16次);鳥(bird;15次)。通過簡單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泰戈爾對于意象詞的選取有這么幾個特點:簡單,自然,對自然界最直觀表現(xiàn)美的花朵有著最重的偏愛。他喜愛運用“大?!边@種極帶地域性的詞匯;對于時間的形容,他偏重于溫暖和明媚。他的性格中有活潑靈動的一面,從“雨”和“鳥”這兩個意象的運用中可以看出。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花草還是水,泰戈爾總會處理地盡可能得干脆純凈而又富于哲理:
“This life is the crossing of a sea, where we meet in the samenarrow ship. In death we reach the shore and go to our different worlds.”[7](生命就像我們聚在一條相同的葉舟中橫越大海,逝世時,我們就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在《飛鳥集》中,但凡遇到“生命”、“思考”或者“人生”這類話題時,泰戈爾對于“大?!边@種雖然簡單明了卻絲毫不失遼闊、深邃并且非常能代表本人性格的意象詞,總是不吝次數(shù)地進(jìn)行運用。毫無疑問,這里的泰戈爾給人展現(xiàn)了睿智而又親切的長者格調(diào)。他的“智慧美”展現(xiàn)出了人對萬物與對自身的思索。
2.徐志摩常用意象
不同于泰戈爾,徐志摩詩歌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幾個自然類意象是雪花、星、月、光、云等等。雖然是現(xiàn)代詩人,他深受中國傳統(tǒng)生活理念的影響,講求天人合一。因此,一些傳統(tǒng)的古典意象也在徐志摩的詩歌中占有一席之地。月、云、蝶、落葉、垂柳、黃昏、女子等等都是備受傳統(tǒng)婉約詞人青睞的古典意象。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盵8]作為再別康橋的首段,反復(fù)手法渲染了離愁別緒。而唯一的一個意象“云彩”居于最后一詞,嚴(yán)守二四押韻,相比于英文中簡簡單單的“sun”(太陽)和“stars”(群星),既有音樂美又有繪畫美。
“她是睡著了--星光下一朵斜欹的白蓮,她入夢境了,香爐里裊起一縷碧螺煙?!盵9]依舊是十分具有辨識度的畫面感和二四押韻,徐志摩在這兩句詩中充分的運用了新月三美中的繪畫美和建筑美,選擇星光、白蓮、香爐、青煙等古典意象,描繪了一幅靜謐祥和的美人夜眠圖。徐志摩對于這種細(xì)膩纏綿的感情總是有著柔和又恰如其分的把握,將行行整齊節(jié)節(jié)照應(yīng)的建筑美與繪畫美、音樂美融為一體。
總體來看,泰戈爾的詩歌多選用花、海、黃昏、雨、鳥(bird;15次)等簡單直觀的自然意象,富有生命力。徐志摩則深受中國古典文化影響,在自然意象的選擇上多選擇青蓮、垂柳、涼月、落葉等古典意象,更有清新婉約之感,極具中國特色。
二、文化內(nèi)涵
意象是語言文化的代言密碼,意象分析常常離不開文化內(nèi)涵的探析。
(一)“可數(shù)”與“不可數(shù)”
由于意象本身是賦予情感的實物,它們的存在必然隨著語言文化的發(fā)展與時俱進(jìn)。意象在不同年代的有著不同的寓意,或者是隨著人們對于事物認(rèn)知觀念的改變而改變。
譬如對于泰戈爾的《飛鳥集》,筆者能夠順利地進(jìn)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歸納做出環(huán)形圖,分析出泰戈爾意象的選取類別,從而研究出他個人的用詞偏好。那么分析這一張意象選取類別及其比例的環(huán)形圖,氣象類占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是花草、生活物品、水、星體、動物和神祗。顯而易見,泰戈爾自身對“用常詞喻奇意”這種手法是偏愛的。
對于徐志摩的詩歌,運用統(tǒng)計方法來分析就相當(dāng)困難,原因是徐志摩的詩歌在追求音樂美和建筑美的同時,對意象的選取總是趨于精致和多樣。在中國古典文化特有的底蘊中,同樣的意象譬如“flower”(花)可以有不計其數(shù)的喻義,同樣是“moon(月亮)”,運用比喻、象征、引典,可以有“嫦娥”、“玉兔”、“玉盤”、“玉蟾”等這些詞語代稱??梢越y(tǒng)計和不可以統(tǒng)計,雖然只是對于一本詩集的研究,可這又是一個中外文化完全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差異之處。
泰戈爾《飛鳥集》中的意象是相對“可數(shù)”的,氣象類居多,這可能與其生活環(huán)境有關(guān),印度本身謂語南亞次大陸,背山靠海,氣象條件復(fù)雜多變,與當(dāng)?shù)氐纳a(chǎn)生活緊密相連。千百年來,這些意象被人們反復(fù)使用,賦予了不同內(nèi)涵。徐志摩在意象上的選擇更為自由靈活。一方面,他學(xué)貫中西,知識儲備豐富;另一方面,中華大地幅員遼闊,有塞外的大漠孤煙,有江南的秋水長天,傳統(tǒng)詩歌中的意象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變成一種中國人的文化基因,植根心間。正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基因造就了泰戈爾和徐志摩在意象選擇上的不同美學(xué)表現(xiàn)。
(二)蓮花與茉莉中的情感傾訴
不論文化背景如何,花朵總是作為一種美的代表,從不缺席。在花朵這一意象的選擇上,泰戈爾和徐志摩的詩歌也有不同。
1913年泰戈爾發(fā)表了《飛鳥集》,20年代在中國掀起“泰戈爾熱”。徐志摩的那一首《沙揚娜拉》正是泰戈爾應(yīng)孫中山邀請訪華后的作品?!白钍悄且坏皖^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14]“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fēng)的嬌羞”,十分有古詩里“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情懷,而道出的一聲又一聲珍重又照應(yīng)著“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fēng)”。蓮花在中國文學(xué)中有著神圣、女性的美麗純潔、“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diào)”之贊說的就是蓮花的高潔不染塵世之污。所以這首詩歌既有古雅又帶今意。
對“花”這個意象的種類與其喻義,泰戈爾總是用一個“flower”輕巧帶過。但同時,他本人在古印度文學(xué)與孟加拉民謠中耳濡目染過,他的詩集中有著為數(shù)不多的專屬名稱的“jasmine”(茉莉)一定是非常的特別了:“Yet my heart is sweet with the memory of the first fresh jasmines that filled my hands when I was a child.”[15](但是我一想起初次捧在手中鮮嫩的茉莉,心就被童稚時甜蜜的回憶塞得滿滿的。)茉莉,在泰戈爾心目中,一定是帶著舊時光暖白色的童年之花。
三、結(jié)語
在詩歌的世界里,意象是如同骨血的存在,沒有意象就像是缺少了靈魂的軀殼,像是缺失了眼睛的面容,像是缺失了食指的手掌。對徐志摩和泰戈爾詩歌的意象解讀不僅僅是對于中外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解,更是對于兩個有著忘年交的跨國友人,在美學(xué)和文化上的相同追求又有著不同表達(dá)的淺析和探討。在一首首詩歌字里行間的意象里,藏著的不僅僅是他們同工異曲或是各有千秋的美學(xué)和文化,還有著二人以意象為代碼的情感傾訴和面世宣言:徐志摩的紙短情長和泰戈爾的赤子之心?;蛟S這些情感和宣言總能帶給讀者們觸動、溫暖和力量,引領(lǐng)人們尋找“愛”這一永恒的文學(xué)主題里的真善美。
參考文獻(xiàn):
[1]謝天振.譯介學(xué)[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3][4][5][10][11][15](?。┨└隊枺ㄖ?,鄭振鐸(譯).年輕時,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M].沈陽:萬卷出版社,2014.
[6][7][8][9][12][13][14]徐志摩.徐志摩詩全集[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4.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呂叔湘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