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偉立
核桃綴葉螟在東北主要危害核桃,以前在燕山湖水庫的核桃樹上大發(fā)生,后因果農(nóng)施藥使綴葉螟轉(zhuǎn)移到火炬樹上。該蟲在朝陽一年發(fā)生1代,7月初成蟲羽化,7月下旬幼蟲孵化,9月老熟后大部分垂絲落到樹冠下地表2~3厘米及枯枝落葉層下越冬。該蟲寄生植物有鹽膚木、懸鈴木、核桃、火炬樹。
1 形態(tài)特征
1.1 成蟲
蟲體長約14毫米,翅展50毫米。體黃褐色,觸角絲狀。復眼綠褐色。前翅色深,稍帶淡紅色,有明顯的黑褐色內(nèi)線,及曲折的外線,橫線兩側(cè)靠近前緣處各有黑色小斑點1個,外緣翅脈間各有黑褐色小斑點1個,前緣中部有1黃褐色斑點。后翅灰褐色,越接近外緣顏色逐漸加深。
1.2 卵
球形,密集排列成魚鱗狀,每卵塊100~200粒。
1.3 幼蟲
老熟幼蟲體長20~40毫米。頭黑褐色,有光澤。前胸背板黑色,前緣有6個黃白色斑點。背中線較寬,杏紅色。亞背線氣門上線黑色,體側(cè)各節(jié)有黃色白斑點。腹部腹面黃褐色。全蟲體疏生短毛。
1.4 蛹
長11~16毫米,初化蛹棗紅色、黑褐色至黑色。
1.5 繭
外深褐色、內(nèi)紅褐色。扁橢圓形,長18~20毫米,寬8~l2毫米。似牛皮紙。繭的大小差異很大。
2 生物學特性
在長江流域每年可繁殖兩代;在遼寧西部每年只發(fā)生l代。以老熟幼蟲結繭越冬。幼蟲在寄主根部附近的土壤3~4厘米深處結繭越冬,個別幼蟲在樹干的裂縫及空洞內(nèi)結繭。至翌年5月末預蛹,蛹期l5~20天。6月化蛹,至6月末7月初羽化成蟲。成蟲多在凌晨羽化,羽化后尋雌交尾,成蟲有很強的趨光性。成蟲壽命5~7天。卵多產(chǎn)在寄主的葉片背部,卵期7~10天。成蟲白天靜伏,夜間活動,在葉片上卵產(chǎn)。通常經(jīng)2~3晝夜產(chǎn)卵3~5塊,每塊卵1~130粒不等。初產(chǎn)卵淺豆綠色,受精卵24小時后逐漸由綠變赤褐色,未受精卵色澤不變,卵經(jīng)5~7天孵化幼蟲,孵化率通常95%以上,7月中旬是幼蟲孵化,7月下旬幼蟲危害顯見,8月中旬危害盛期。l~7齡幼蟲取食量較少,危害葉肉。3齡后食量漸增晝夜取食約2平方厘米葉片,4~6齡幼蟲取食量逐漸增,每天可取食5~8平方厘米葉片,一頭幼蟲一個生活史可蠶食20~30平方厘米葉片;幼蟲4~5天增一齡,蛻皮較集中,很少有落齡的幼蟲,如要落齡會被蟲群拋棄孤?lián)p,各齡幼蟲初蛻皮時胴體為白色,30~40分鐘后漸從頭殼恢復色彩;3齡后,開始分成小群或獨自卷一葉危害,把葉片綴成一個筒,靜止時在筒內(nèi)取食葉尖端邊緣的葉及脈;3~6齡幼蟲不容其他同伴進入自己的獨居領地,筆者試驗一網(wǎng)兩蟲,互不相容,很快客居者擇機跑掉。4齡后幼蟲多在夜間取食、轉(zhuǎn)移,白天靜伏在網(wǎng)筒內(nèi)不動,偶遇驚嚇即可爬出網(wǎng)目落地串爬。9月下旬老熟幼蟲陸續(xù)下樹尋適宜地鉆入松土中或結繭,幼蟲需3~5天吐絲做繭,以幼蟲在繭內(nèi)卷曲入眠越冬,老熟幼蟲冬眠期220~230天。另外,在每年發(fā)生兩代的區(qū)域,筆者2010年在南京中山陵觀察到危害懸鈴木的核桃綴葉螟,大致是4月中旬成蟲羽化,6月中旬老熟幼蟲下樹,經(jīng)20~30天蛹期,7月中旬越夏代成蟲羽化,7月下旬是幼蟲孵化。幼蟲危害55~60天下樹越冬。
3 防治方法
核桃綴葉螟的幼蟲多在樹冠上部和外圍結網(wǎng)卷葉為害,在發(fā)生少的地方,可以用鉤鐮把蟲枝砍下,消滅幼蟲。幼蟲群居為害時,摘除蟲包,集中燒毀。蟲繭在樹根旁邊及松軟的土里比較集中,可在秋季封凍前或春季解凍后挖除蟲繭。7月中下旬初孵幼蟲期,在低齡幼蟲期使用2500~3000倍2%阿維菌素乳油+600倍天達2116噴霧,或噴灑1.2%煙堿·苦參堿可溶液1500~2000倍,40~50毫升/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