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族群邊界理論視角下泰國北部的云南人群體認同研究

2019-03-29 01:16:38王夢婷
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 2019年1期

王夢婷

摘要:族群邊界的劃分有時候可以看作是一個族群內(nèi)部認同自我意識的感知,這種感知并不是單純的地理界限,而是一種社會邊界,對于泰國北部的云南人來說,這個群體內(nèi)部的認同隨著歷史和時間的變遷在不斷的形成和塑造。在利用族群邊界理論來分析泰國北部云南人對自我認同感的構建以及在歷史變遷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系列變化,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認同感的由來以及這種認同的現(xiàn)象分析。

關鍵詞:族群邊界;泰國北部;云南人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01.037

在人類學研究中,不同學者對識別族群有不同的認識,巴斯認為一個族群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并不是因為他們處于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環(huán)境中,而是在自身文化價值觀指導下,通過選擇或者借用等方式來適應其生存環(huán)境。因此,了解族群的產(chǎn)生和維系的過程,即了解在歷史發(fā)展中族群成員和他者的邊界,有助于了解整個族群在人類社會和文明中的地位。這對于研究族群邊界以及族群內(nèi)部的認同有著重大的意義。

1族群研究

“族群”一詞來源于西方,最早被收錄在《韋氏新國際詞典》當中,后來西方很多學者對族群進行過定義,最早當屬韋伯,他從族群內(nèi)部的共同特征為出發(fā)點來定義族群。后來巴斯指出之前定義的不足與缺陷,從族群的排他性和歸屬性來界定族群。他認為“族群研究的重點在于界定族群的邊界,尤其是社會邊界”。本文中的族群跟一般的集體有著不同的概念,集體相對于族群是一個更大的概念,而族群相對于一個集體而言,比集體層次相對而言,更低一級,本文中主要指泰國北部的云南人這一群體。

2族群邊界理論

弗雷德里克·巴斯是挪威的人類學家,他提出了族群邊界理論。認為族群隨著時間和地點的變化,會受到不同利益關系的影響,人們會通過認同和排斥異己方式使價值差異共存,使社會互動得以持續(xù),從而維持共同社區(qū)的社會生產(chǎn)協(xié)作和生活交往得以正常進行。當大量人口遷移,不同文化背景的群體相遇之后,會形成組織文化差異之間的社會結構方式。以族群所采取的不同標志和符號向區(qū)分,人們采取相應的行為模式互動。巴斯的族群邊界理論越來越成為人類學、民族學界探討民族認同問題的必要參考理論,不少學者也借鑒邊界理論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大致而言,現(xiàn)有的研究把“邊界”看成是既成事實,很少從認知角度來描述邊界作為一種程式化概念的形成過程,而對族群邊界理論的這種關注,將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地抓住其中的精髓,從而能夠更有效地處理實踐中的問題。本文主要從巴斯的族群邊界理論視角來看泰國北部的云南人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變化過程中,族群對于自我身份認同和族群邊界的維持是什么樣的狀態(tài),以此來了解族群內(nèi)部認同的一些情況。

3泰國北部的云南人概況

泰國北部的云南人主要指的是泰國北部生活著的大量歷史時期從中國云南人遷移過來的人,他們屬于泰國人的一支,也知道自己是生活在泰國北部的云南人。本文中泰國北部的云南人主要是原國民黨軍隊,還有家屬和其后代。他們有著自身的歸屬感和文化習俗,在泰國環(huán)境中生活著,不斷的塑造著屬于自己這一族群的文化體系,這個群體在不同時期情感變化的過程是怎樣的?這個群體是怎樣看待自身的身份和文化的?深入去研究這些問題對于我們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1)族群最開始的自我認同塑造來源于對軍隊的認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經(jīng)撤退到臺灣的國民黨當局還在進行最后的抵抗,李彌部隊因為當時臺灣當局的支援和影響,得到了發(fā)展,還有一些迫于生計以及窮困交加的居民一起加入。李彌部隊進行整編后,總部設在緬甸北部的猛撒,同時將軍隊召集起來進行軍事訓練。在受訓及征戰(zhàn)的過程中,他們也逐漸形成了一種對軍隊的強烈意識和歸屬感。在這個時期的環(huán)境中,這個群體的邊界跟其他群體比較而言,他們有著自我認知的覺醒,明白自己作為一支軍隊這樣群體的特殊性,也因為這層身份,使得他們與周圍的人有著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和界限,由于軍人組織的紀律性,使得他們在整體的行動和行為意識上跟其他群體有著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2)外在環(huán)境的改變促使他們自我認識的覺醒。在1949年以后,居住在緬甸的云南華人與當?shù)厣贁?shù)民族的關系過于親密,考慮到緬甸政局的安全,因而緬政府不得不向聯(lián)合國提出該問題。經(jīng)聯(lián)合國的協(xié)調(diào)和幫助,部分國民黨殘余部隊遷到中國臺灣,但是大多數(shù)的殘余部隊還繼續(xù)逗留在泰緬邊界。很多殘余部隊就這種情況下進入泰國,由于他們當時是偷渡的難民身份,因此他們只可以在泰政府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活動。等到泰國政府發(fā)現(xiàn)他們并且欣賞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jīng)幫助泰國打贏了幾場戰(zhàn)爭。此時的軍隊相比之前的軍隊群體,已經(jīng)有了群體意識的覺醒,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作為一個整體而言,而不是孤獨的一個群體。促使這群軍隊自我認知覺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軍隊維系內(nèi)部運轉比較困難,需要尋求新的生活機會,得到泰國政府的認可。其二,在幫助泰國政府對抗外來軍隊的過程中,逐漸迸發(fā)出自己是一個群體的意識形態(tài),并且以軍人身份生活著。其三,逐漸有了安定和為將來考慮的意識,在面對泰國軍隊檢閱的時候,雖然寡不敵眾,但是靠著從前部隊的作戰(zhàn)經(jīng)歷,仍然打贏了勝仗,仍然取得了兩次大的戰(zhàn)役的勝利。贏得了泰國政府的欣賞和認可,也讓他們逐漸意識到自己是作為一個整體,并且去逐漸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并且去爭取生存的機會。

(3)生存的需要促進了認同的延續(xù)。1997年泰國政府建立了行政村,對于原國民黨軍隊成員而言,從退出大陸,到在金山角地帶停留,最終定居泰國北部,半個多世紀奔波經(jīng)歷雖說艱辛漫長,但是這些記憶深植于他們內(nèi)心深處,影響著他們對世事的判斷與選擇。求生的本能賜予了他們特殊的生存心態(tài),集體意識與族群認同。為了生存需要,他們依靠泰國政府賜予的土地建立房屋,雖然是生活在泰國的土地上,但是他們?nèi)匀槐A艉妥裱颇先说膫鹘y(tǒng)習俗等,知道自己需要學習云南的風俗習慣和傳統(tǒng)。后來,臺灣當局給予這部分人一些資金資助,并辦理華文學校,也給予到臺灣留學的機會,在與當?shù)靥﹪私煌倪^程中,不斷的迸發(fā)出自我的群體意識,并且團結在一起。

(4)現(xiàn)代群體認同的新方式。在歷史變遷發(fā)展中,泰國北部的云南人,歷經(jīng)三代的遷徙與移民,總的來說,第一代人駐扎的軍隊和第二代人勤奮艱苦創(chuàng)造的生活條件給他們的后代留下了一個相對安全和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相比之前的兩代人,第三代的一些年輕人更加愿意走出原先生活的環(huán)境,去尋找新的機會,接觸新事物,雖然有著泰國北部云南人的烙印,但是他們更加愿意為自己的將來考慮,這個時候的族群邊界可能會隨著群體適應社會以及社會角色的轉變而有所改變,但是群體內(nèi)部的認同還是有著一些東西來得以維系,比如他們會繼續(xù)學習漢語,雖然很多人是為了適應市場和社會的發(fā)展,但是這些也都使文化得以繼續(xù)發(fā)展。

4泰國北部的云南人群體認同分析

(1)群體邊界對于中華文化認同維持的主要支柱是一輩輩關于“軍隊”的認同。泰國北部的云南人群體邊界維持的主要原因在于從以前的“軍隊”保留下來的有關這一群體的認同,是族群認同組成的重要支柱,隨著一輩人不斷的傳承他們有關于對這支軍隊的描述和想象,都讓他們在教育后代方面有了一個有關于華人的記憶和認同來源。

(2)群體活動為邊界意識活動的塑造提供了群體認同的基礎。對于群體認同的不同表征形式,泰國北部的云南人在面對自我身份歸屬或者群體認同的時候,主要以語言、傳統(tǒng)習俗、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歲時和節(jié)氣等為主。比如學習中華文化,通過朗讀唐詩、宋詞還有一些經(jīng)典名著來了解中華文化,以在泰國的華人身份在泰國進行學習漢語,傳承中國傳統(tǒng)習俗,做到孝順父母,有著為子女后代著想的長遠考慮,這些都是他們和周圍當?shù)靥﹪说牟煌沸灾?,比較而言,傳統(tǒng)觀念塑造出他們與周圍人群體意識的差異,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一個不一樣的整體,從以前的“軍隊”到后期的現(xiàn)代青年,時隔多年的變遷,這種身份的碰撞在一層層的疊加,致使他們能夠更清楚的意識到自我與周圍邊界的存在,尋求群體認同的基礎由此誕生。

(3)族群身份隨著不同的階段不斷變化。正如在巴斯的族群邊界理論中強調(diào),族群是通過與別的群體的關系加以定義和通過邊界加以突出的。族群邊界論關注族群得以產(chǎn)生和存在的不同過程。除了強調(diào)不同族群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相適應的不同方式之間具有某種聯(lián)系之外,可能會有相應的地理邊界,但它主要是指一種社會界限。族群邊界自身是隨著時間而變遷的社會產(chǎn)物。作為影響泰國北部的云南人在群體認同的重要過程中,地理和空間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之前盤踞在緬甸到后來定居泰國,但是相比地理和空間帶來的較大影響,其中的文化和族群與其他身份碰撞出來的具體差異,不同文化價值觀念和身份歸屬感的形成才是這一群體形成的關鍵因素。從以前的以“軍隊”形式生存,到后來依靠泰國政府到泰國定居,都是族群隨著時間和形勢做出的有利于自我生存的選擇,隨著時間和地點有所變化。

5結語

從泰國北部云南人的經(jīng)歷來看,他們對于自身文化的認同以及對于自我身份的認知主要來源于與不同群體交往過程中的融合碰撞與認知,逐漸構成了這個群體的邊界,使他們意識到自我與周邊的差異,通過一些日常的文化習俗以及傳統(tǒng)禮儀形式來塑造他們獨有的文化,就像安德森想象的共同體中說道,人們對于祖先的想象和一些認同的感覺都是通過一些儀式以及語言等載體得到體現(xiàn)。在泰國北部云南人的生活習慣中,雖然他們感激泰國人給予的土地,但是他們也仍然保留著對原先文化的尊重,知道自己是泰北人的一部分,內(nèi)部認同的由來及后來族群間交往的互動和關系的建立使得這個族群不斷的得以發(fā)展和壯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場所和利益之間的交換變更,族群邊界會因為處于利益和價值的考慮而有所變化?假如市場或者老一輩的人們對傳統(tǒng)習俗或者儀式的需求不再,那么這種凝聚力和內(nèi)部的某種認同是否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就像巴斯所認為的族群邊界認同會隨著這可能需要對這些人現(xiàn)在的生活狀況進行更深一步的了解后才能知道,也值得繼續(xù)的探究。

參考文獻

[1]王麗萍.文化守持中的族群互動——以廣西桂林地區(qū)回漢族族群關系為例[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4,(05).

[2]菅志翔.宗教信仰與族群邊界——以保安族為例[J].西北民族研究,2004,(02).

[3]斯蒂文·郝瑞.田野中的族群關系與民族認同[M].巴莫阿依,曲木鐵西,譯.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

[4]張超.從認知研究視角看族群邊界理論:原生論與場景論的一種融合路徑.[J]廣西民族研究,2014,(02).

[5]蒲濤.族群認同的宗教性建構——以興蒙鄉(xiāng)蒙古族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1).

[6]段穎.泰國北部的云南人:族群形成、文化適應與歷史變遷[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报价| 鄢陵县| 正宁县| 新宾| 东安县| 上杭县| 永川市| 鹤岗市| 九龙坡区| 朝阳区| 象山县| 电白县| 青海省| 长治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三穗县| 德昌县| 左贡县| 会宁县| 五家渠市| 岐山县| 社旗县| 江山市| 通辽市| 隆化县| 喜德县| 南丹县| 昌图县| 聂荣县| 汉川市| 盘山县| 曲靖市| 微博| 扎鲁特旗| 嘉禾县| 宁强县| 秦皇岛市| 大丰市| 津南区| 新绛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