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剛登上熒屏就一炮而紅。這部紀錄片既傳達了人們的味覺審美,又徹底引爆了吃貨們的味蕾。那么,美味真的是通過舌頭品嘗出來的嗎?心理學家和認知神經(jīng)學家們一臉認真而又幽默地回答道:“舌頭確實承擔著體驗美味的重任,不過,它并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既然舌頭不是孤軍奮戰(zhàn),那么它的“同伙”又是誰呢?科學家指出:味道不是單一的感官產(chǎn)物,人們對味道的感知來自多感官之間的交互作用。嗅覺、視覺、聽覺,甚至觸覺都能影響食物的味道??磥?,舌頭在體驗美味時的“幫兇”還真不少。
在品嘗美味的過程中,鼻子主導“嘗起來像什么”。這就是人們?yōu)槭裁从谩八兜摹薄跋悴菸兜摹眮砻枥L食物的原因。研究表明,嗅覺是影響食物味道最主要的因素,80%至90%的食物“嘗起來什么樣”的信息都來自鼻子。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感冒鼻塞時吃什么都沒味道了。
除了嗅覺之外,味道和視覺也有關系。有相關的實驗結(jié)果顯示:食物的色調(diào)和亮度可以改變味道。比如,一杯櫻桃味的飲料,如果被做成綠色的,人們嘗起來會覺得像檸檬;如果做成橙色的,嘗起來就像橙子。簡單改變食物的顏色,就能影響人們對其味道的感受。這說明,視覺對味道的影響有時甚至可能超過嗅覺。
不僅如此,在味道這件事情上,離嘴巴最遠的耳朵也沒閑著。在2008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中就有一項獲獎研究,那就是人們對薯條脆度和新鮮度的感知,可以通過變化咀嚼聲音而被改變。另外,美味還會受到餐廳背景音樂的影響。用餐者的大腦會把一些食物的味道和一些節(jié)奏的音樂自動“配對”。比如,大多數(shù)人會把“甜”和“高音”以及“鋼琴”聯(lián)系在一起,而把“苦”和“低音”以及“銅管樂器”聯(lián)系在一起。
(作者顧靜怡,選自《知識窗》2018年第8期,有刪節(jié))
心湖漣漪
看來,舌頭在體驗美味的過程中真的不是孤軍奮戰(zhàn)。從嗅覺、視覺、聽覺,再到環(huán)境和期望的認知,美食調(diào)動著人們的各種感官,再加上生理、心理等的相互作用,強強聯(lián)手的“味道網(wǎng)絡”共同構(gòu)成了我們對食物的美好感受。